APP下载

老年大学学员控制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2019-02-15程梦韩布新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9年2期
关键词:学历量表维度

程梦 韩布新

(1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01;2中国科学院大学心理系)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加深,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的关注也在不断增加〔1〕。为实现老年人的积极老龄化,我国近年来开设了多所老年大学。国内一些学者用描述的方法表明参与老年大学学习能够丰富老年人的知识,使情绪、情感得到适当表露,有助于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2,3〕。但对于老年大学学员心理健康水平的量化研究少有出现。此外,国外研究表明,控制感水平可以预测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4〕。而多个研究对于老年人控制感水平变化的判断并不一致〔5,6〕。老年人参与老年大学的学习是否对于控制感有所影响,这是否带来了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是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本研究旨在了解老年大学学员的控制感水平和心理健康状况,分析相关因素,以期为老年大学的设立补充可以量化的心理学依据,并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老年大学组:于2018年8月,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中央国家机关老年大学学员184例,文化水平、职业、性别不限,要求在老年大学的学习时间超过1年,并愿意配合此项研究。非老年大学组:于同一时间,随机抽取中央国家机关退休老年人161例,文化水平、职业、性别不限,要求退休时间在1年以上,并且没有参加老年大学的学习。老年大学组中,男77例(41.8%),女107例(58.2%);年龄55~90〔平均(66.4±7.4)〕岁;初中学历5例,高中学历36例,大专及以上学历143例;在老年大学的学习年限1~10〔平均(4.4±2.9)〕年。非老年大学组中,男86例(53.4%),女75例(46.6%);年龄53~88〔平均(66.6±6.0)〕岁。初中学历4例,高中学历37例,大专及以上学历120例。

1.2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老年大学组和非老年大学组的控制感及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420份,每组分别发放210份。最终老年大学组回收有效问卷184份(87.6%)。非老年大学组回收有效回收问卷161份(76.7%)。工具:(1)成人内/外控制量表(ANSIE量表),考虑到受试者的年龄,删除量表中的第9、15、22题。(2)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问卷。共包括3个问卷,共61个条目:①健康调查简表SF-36,中文版由浙江大学医学院社会医学教研室于1991年翻译。量表共36个条目,从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8个维度对被试的生存质量进行概括,此外包含一项健康变化指标,用于评价过去1年健康状况的总体变化情况。②生活满意度问卷,共5个条目,每个条目计1~7分,得分越高生活满意度越高。③老年人心理健康量表简版,共20个条目,从适应、认知、人际、情绪、自我5个维度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查。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t检验、F检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老年大学组与非老年大学组人员各问卷得分差异比较 (1)在控制感问卷中,非老年大学组的外控得分显著高于老年大学组(P<0.001)。(2)在SF-36中,老年大学组生理功能维度得分显著高于非老年大学组(P<0.01);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7个维度和健康变化指标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老年大学组得分均显著高于非老年大学组。(3)生活满意度问卷中,两组人员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老年大学组得分显著高于非老年大学组。(4)在老年人心理健康量表简版中,两组适应能力、认知能力、人际交往、情绪体验、自我认识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老年大学组得分均显著高于非老年大学组;两组心理健康总分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老年大学组得分显著高于非老年大学组。见表1。

表1 两组各问卷得分差异分)

2.2两组人员各问卷得分的性别差异 老年大学组:(1)控制感问卷得分在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SF-36得分上,社会功能维度在性别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在这一维度的得分显著高于男性,此外,在健康变化这一指标上,女性得分显著高于男性(P<0.05);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得分在性别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生活满意度问卷得分在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在老年人心理健康量表简版得分上,认知能力、人际交往、自我认识这3个维度在性别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在这3个维度得分上均显著高于男性;而适应能力、情绪体验、心理健康这3个维度的得分在性别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健康总得分在性别上差异也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非老年大学组:(1)控制感问卷得分在性别上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SF-36得分上,情感职能维度在性别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得分显著高于女性;而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7个维度和健康变化指标在性别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生活满意度问卷得分在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在老年人心理健康量表简版的得分上,人际交往维度在性别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女性得分显著高于男性,情绪体验和自我认识2个维度在性别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这2个维度上女性得分均显著高于男性;适应能力、认知能力这2个维度在性别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心理健康总分上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得分显著高于男性。见表2。

2.3各问卷得分在学历上的差异 老年大学组:(1)控制感问卷得分在学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控得分显著呈现高中>初中>大专及以上的趋势。(2)SF-36得分上,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3个维度得分在学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得分均呈现大专及以上>高中>初中的趋势;精力和社会功能得分在学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得分呈现大专及以上>高中>初中的趋势;一般健康状况得分在学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得分呈现大专及以上>高中>初中的趋势;而情感职能、精神健康2个维度和健康变化指标在学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生活满意度问卷得分在学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在老年人心理健康量表简版得分上,适应能力、认知能力、自我认识得分在学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得分呈现大专及以上>高中>初中的趋势;人际交往和情绪体验得分在学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健康总分在学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得分呈现大专及以上>高中>初中的趋势。见表3。非老年大学组:(1)控制感问卷得分在学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外控得分显著呈现高中>初中>大专及以上的趋势。(2)SF-36得分上,精力维度在学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得分呈现大专及以上>高中>初中的趋势;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4个维度得分在学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得分呈现大专及以上>高中>初中的趋势;生理功能、生理职能得分在学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功能得分呈现大专及以上>高中>初中的趋势,生理职能得分呈现大专及以上>初中>高中的趋势;一般健康状况维度和健康变化指标得分在学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生活满意度问卷的得分在学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得分呈现大专及以上>初中>高中的趋势。(4)在老年人心理健康量表简版得分上,适应能力、认知能力、情绪体验3个维度在学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适应能力和认知能力得分呈现大专及以上>初中>高中的趋势,情绪体验的得分呈现大专及以上>高中>初中的趋势;人际交往得分在学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得分呈现大专及以上>高中>初中的趋势;自我认识维度得分在学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健康总分在学历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得分呈现大专及以上>高中>初中的趋势。见表3。

表2 两组各问卷得分在性别上的差异分)

表3 两组各问卷得分在学历上的差异分)

2.4两组人员各问卷得分间的相关分析 老年大学组的控制感问卷外控得分和SF-36中的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6个维度及健康变化指标显著负相关(均P<0.01),和生理职能维度显著负相关(P<0.05),和生理功能维度相关不显著(P>0.05)。控制感问卷外控得分和生活满意度问卷得分间呈显著负相关(P<0.01);控制感问卷外控得分和老年人心理健康量表简版中的适应能力、认知能力、人际交往、情绪体验、自我认识5个维度得分间呈显著负相关(均P<0.01),和心理健康总分间也呈显著负相关(均P<0.01);生活满意度问卷得分和老年人心理健康量表简版中的5个维度得分间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和心理健康总分间也呈显著正相关(P<0.01)。见表4。非老年大学组的控制感问卷外控得分和SF-36中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8个维度得分间呈显著负相关(均P<0.01),和健康变数指标相关不显著(P>0.05);控制感问卷外控得分和生活满意度问得分间呈显著负相关(P<0.01);控制感问卷外控得分和老年人心理健康量表简版中的适应能力、认知能力、人际交往、情绪体验、自我认识5个维度得分间呈显著负相关(均P<0.01),和心理健康总分间也呈显著负相关(P<0.01);SF-36中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5个维度和生活满意度问卷得分间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躯体疼痛、情感职能2个维度和生活满意度间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生活满意度问卷得分和老年人心理健康量表简版中的5个维度得分间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和心理健康总分间也呈显著正相关(P<0.01)。见表5。

表4 老年大学组的控制感与生活满意度、心理健康和SF-36之间相关分析(r值)

1)P<0.01,2)P<0.05,下表同

表5 非老年大学组的控制感与生活满意度、心理健康和SF-36之间相关分析(r值)

两组人员的控制感问卷外控得分和SF-36 8个维度及健康变化指标间呈显著负相关(均P<0.01);控制感问卷外控得分和生活满意度问卷得分间呈显著负相关(P<0.01);控制感问卷外控得分和老年人心理健康量表简版中的5个维度得分间呈显著负相关(P<0.01),和心理健康总分间也呈显著负相关(P<0.01);生活满意度问卷得分和老年人心理健康量表简版中的5个维度得分间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和心理健康总分间也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见表6。

2.5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分析 以心理健康因素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控制感、SF-36各维度、生活满意度对心理健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联合解释率为79.9%。其中,控制感和生活满意度对心理健康的回归显著(P<0.001);SF-36中,一般健康状况、精力、情感职能3个维度及健康变化指标对心理健康的回归显著(P<0.05),社会功能、精神健康、健康变化上回归显著(P<0.05),而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3个维度对心理健康的回归不显著(P>0.05)。见表7。

表6 全部被试的控制感与生活满意度、心理健康和SF-36之间相关分析(r值)

表7 控制感、SF-36、生活满意度对心理健康的回归分析

2.6控制感的中介作用 根据中介效应检验程度,对控制感、是否上老年大学和心理健康3个变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是否上老年大学”和“控制感”对心理健康得分都具有很好的预测作用。同时考虑当控制感变量介入时,是否上老年大学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显著降低,系数由-12.703变为-6.678,控制感在是否上老年大学和心理健康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2.7老年人心理健康量表简版的信效度分析 经计算,老年人心理健康量表简版的信度系数为0.751。此外,量表的KMO值为0.810(>0.5),巴特莱特球检验的统计值显著概率为0.000(<0.05),因此量表具有结构效度。对量表进行因子分析,解释方差的累积百分比达到标准量表的解释率。老年人心理健康量表简版的各个因子对量表维度的因子载荷大都达到60%,说明该问卷效度较好。见表8。

表8 心理健康量表因子载荷矩阵

3 讨 论

本研究说明老年大学对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有比较明显的作用。在走访老年大学学员时,有学员提到老年大学的学习使自己的生活有了追求和目标,并且充实,这与研究结果不谋而合。同时,本研究说明,参与老年大学学习有助于缩小老年男性与老年女性生活满意度间的差距。以往研究表明,退休男性老干部的心理健康水平更低,这可能是由于男性对身份权利消失、人际关系减少等变化更为敏感,导致心理落差更大〔7〕。参与老年大学学习可能对于缓解男性心理落差有一定的作用。本研究从学历的角度来看,说明参与老年大学的学习使初始学历对于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减弱。参与老年大学学习对于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有利。参与老年大学学习能够提高男性情绪体验水平。参与老年大学学习能够弥补初始学历导致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研究发现,退休人员社会联系减少会直接及间接影响心理健康,关注退休人员的社区活动环境营造、人际活动关系改善和人际资源投入能够维护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8〕。这在本研究中得到了验证,参与老年大学作为一种有组织的社会联系活动,有效提高了退休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

与非老年大学学员相比,老年大学学员的控制感更倾向于内控,非老年大学学员则更倾向于外控。两组人员的控制感在性别上的差异不显著,这与相关研究〔9〕结果不同。这可能是由于我国国家机关退休的老年女性内控水平要高于其他女性。本研究发现,无论是老年大学学员还是非老年大学学员,大专及以上学历的老年人内控水平都更高,说明教育水平对于控制感的影响是存在的,这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参与老年大学的学习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不同学历水平人员的内控感。

本研究的一个重要发现是内控感高的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更高。以往有一些研究者对老年人控制感水平的变化进行了判断,结果并不统一。不过老年人的控制感水平可以预测老年人未来的健康水平在本研究中得到了一致验证。通过参与老年大学的学习,老年大学学员控制感水平显著高于非老年大学学员,是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前人研究表明,与内控倾向者相比,外控者的正性情感少、负性情感多、精神症状多,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也更低〔10〕。而内控感是成功调节压力的决定性因素,能够降低主观压力感〔11,12〕。参加老年大学本身对于提高退休老年人的人际交往情况有利,老年大学的课程也利于提升退休老年人的适应能力、认知能力和自我认识水平。因此,本研究认为老年大学对于提升退休老年人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有利,建议相关机构加大对开设老年大学的支持力度,使更多退休老年人能够有机会参与老年大学的学习。此外,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也较为显著。但健康中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3个维度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不显著,这可能说明有其他因素能够降低这些维度对心理健康水平的作用。

老年人退休后,比较难有集中活动的机会,尤其是不参加老年大学学习的老年人。因此在研究期间,无法进行统一的问卷调查,对于研究的开展有一定困难。此外,受制于老年人精力水平不如以前,当问卷题目较多时,容易产生厌烦情绪。本研究在开展的过程中就发现,一些老年人在填写问卷靠后部分的时候有些烦躁,需要格外调整自己集中注意力完成问卷填写。在最后一部分问卷的填写结果中,也由于测谎题前后不一致导致了部分问卷失效。因此,老年人参与耗时较长的研究存在一定困难,这或许是该领域研究较难开展的原因之一。感谢中科院心理所老年心理健康量表编制协作组提供使用《中国心理健康量表》老年版(简版)。

猜你喜欢

学历量表维度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学历军备竞赛,可以休矣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膨胀学历
知识无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