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并发脑梗死的影响因素

2019-02-15张君梅田雯莹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9年2期
关键词:病史脑组织血肿

张君梅 田雯莹

(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高血压脑出血是较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急危重症,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1,2〕。高血压脑出血具有起病急、症状危重、致残率高、致死率高及预后差等特点〔3,4〕。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术后并发脑梗死,会显著增加致残率和病死率,从而使患者生命安全和预后受到严重影响〔5,6〕。本研究探讨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并发脑梗死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自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术后患者183例。入组标准:(1)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有关高血压脑出血诊断标准;(2)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3)签订知情同意书。男97例、女86例,年龄24~75岁,平均(48.37±5.72)岁。

1.2调查方法 收集患者性别、年龄、是否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病史、血肿量、水肿情况。

1.3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2.0软件,计数资料两两比较采用χ2检验,三者及以上比较采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首先对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再针对单因素分析结果中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术后并发脑梗死情况 183例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术后并发脑梗死患者31例(16.94%)。

2.2单因素分析并发脑梗死影响因素 是否并发脑梗死的两组,性别、年龄及是否合并糖尿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并发脑梗死组高血压病史≥15年者多于未并发脑梗死组,血肿量≥35 ml者多于未并发脑梗死组,水肿≥70 cm3者多于未并发脑梗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多因素回归分析合并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将上述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纳入多因素回归分析,高血压病史、血肿量及水肿为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并发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2。

表1 单因素分析并发脑梗死的影响因素(n)

表2 多因素回归分析合并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3 讨 论

高血压脑出血后影响患者生命的因素除血肿的占位效应及对周围脑组织的物理损伤外,还有血肿导致的周围神经组织出现一系列的继发性损伤〔7~9〕。因此,如何降低血肿周围组织的继发损伤,最大限度地保护神经功能,是目前研究的重点。现代医学认为,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并发脑梗死发病原因主要是脑疝、脑组织移位对血管牵拉,颅内压增高、脑血管受伤、痉挛及扭曲造成脑静脉回流受阻,进一步造成脑组织缺血而发生脑梗死〔10~12〕。

高血压患者多有血液黏滞度上升,脑动脉硬化,出血后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使血糖应激性上升〔13〕。高血压是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其中小动脉病理改变为其重要的损伤。高血压病史的长短对血管病理改变有明确影响,并且高血压病史越长,血管病理改变越重、越快,从而形成脑梗死的概率越大〔14〕。水肿和血肿量是造成高血压脑出血后脑疝形成的关键因素〔15〕;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降低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术后并发脑梗死可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1)尽早将血肿清除,尽可能降低脑疝出血时间;(2)术中尽可能降低对正常脑组织的牵拉,同时还需对非手术区域脑表面血管采用湿棉片保护,并且于显微镜下操作,在看清出血点后进行点凝止血,不断以盐水冲洗,从而减少热损伤效应;(3)手术前后控制血压,使其血压平稳,避免出现大幅度血压波动,血压上升会使出血风险增加,而血压过低会增加脑梗死风险。

猜你喜欢

病史脑组织血肿
超声造影与MRI增强扫描对不确定性盆腔肿块良恶性判断的比较研究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角色扮演法在内科住院医师病史采集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深度学习的甲状腺病史结构化研究与实现
针刺“百会”透“曲鬓”对JNK通路抑制后脑出血大鼠脑组织p38MAPK的影响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超声评分联合病史预测凶险型前置胎盘凶险程度的价值
高压氧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山楂叶总黄酮对大鼠缺血脑组织p38蛋白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