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揭秘中考化学源于教材的科学探究题

2019-02-14刘明根王廷虎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9年2期
关键词:红磷酚酞试管

刘明根 王廷虎

(1.安徽省无为三中城南校区 238399;2.安徽省无为县教子湾中学 238341)

科学探究是新课程的重要内容和学习方式,更是中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近年来,在全国各地的中考化学试题中,一些来源于教材中的较典型的“活动与探究”和重要实验已成为命题素材的热点内容之一.这类试题不仅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综合实验和科学探究的能力,而且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很强的选拔功能.

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例1 某化学实验小组用两种方法验证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方法一:如图1所示进行.

(1)写出图1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2)小星同学对该实验提出质疑:木炭在燃烧过程中,氧气浓度降低,参加反应的木炭与氧气的质量之比在____范围内,生成的CO对实验结果会产生误差.

方法二:如图2所示进行.

(1)写出图2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

(2)实验测定数据如表:(集气瓶的容积为100mL).

组别123456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mL302119221520

分析实验数据,第2,3,4,6组验证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____,第5组出现较大偏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

解析方法一:(1)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2)若碳完全燃烧,生成气体全部为二氧化碳时,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3∶8,其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以完全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通过液面上升的体积可以计算氧气的体积分数;若碳不完全燃烧,生成气体全部为一氧化碳时,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3∶4,由于一氧化碳不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不能测定出氧气的含量;因此要产生一氧化碳,其中参加反应的碳和氧气的质量比必须满足的条件为大于3∶8而小于等于3∶4.方法二:(1)红磷燃烧产生五氧化二磷;(2)第2,3,4,6组的水的体积就是消耗的氧气的体积,与空气的体积100mL进行比较,结果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而第五组的结果会偏小,可能是没有冷却到室温读数、红磷量不足、装置漏气等原因.

二、探究催化剂的性质

例2 为比较相同浓度的FeCl3溶液和CuSO4溶液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1)请写出H2O2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

【定性研究】

(2)如图3,可通过观察来定性比较两者的催化效果.

【定量研究】 (3)如图4,实验前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要定量比较两者的催化效果,可测量生成等体积气体所需的____.

【深入研究】(4)在FeCl3溶液中,究竟是哪种粒子起催化作用呢?

猜想1:铁离子(Fe3+)起催化作用;

猜想2:____起催化作用;

猜想3:____起催化作用;……

请设计实验,验证猜想1: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及结论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及结论取2支试管,各加入2mL 5%的H2O2溶液,再分别加入同浓度、同体积的FeCl3和HCl溶液,观察现象若加入FeCl3溶液的试管中产生气泡更快,则猜想1成立;否则,不能证明猜想1成立(需要进一步探究)

三、探究分子的性质

例3 小明同学对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如图5所示)进行了改进.如图6所示,试管丁、戊中各有一张每隔2厘米滴有一滴酚酞溶液的滤纸条,装有适量浓氨水的小药瓶固定在橡皮塞上,试管丁中小药瓶上的瓶塞已塞紧,试管戊中的小药瓶上无瓶塞.

关于图5、图6中的实验有以下说法:

①图6比图5的实验更环保、更节约;②图5和图6的实验均能证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③浓盐酸有挥发性,仅将浓氨水换成浓盐酸也可达到实验目的;④如果丁中没有小药瓶,图6的实验也可达到实验目的;⑤若将戊浸入冰水中,滤纸条不会变红.

以上说法中错误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③⑤ D.④⑤

解析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能够防止氨气扩散到空气中,污染大气,且氨水用量较少,更能节省药品,①正确;图5实验中,倒扣在大烧杯内的酚酞溶液变红色,大烧杯外的酚酞溶液不变红色,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图6的实验中,试管丁中盛放浓氨水的小药瓶瓶塞塞紧,所以丁中滤纸条上的酚酞溶液不变红色,戊试管中盛放浓氨水的小药瓶没有瓶塞,滤纸条上的酚酞溶液变红色,说明分子不断运动,②正确;浓盐酸虽然具有挥发性,但盐酸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故将浓氨水换成浓盐酸不能达到实验目的,③错误;图6的实验中,丁试管中没有小药瓶也可以与戊试管形成对照实验,也可达到实验目的,④正确;若将戊试管浸入冰水中,分子运动速度减慢,但依然能使滤纸条上的酚酞变红,⑤错误.答案:C

四、模拟电解水的过程

例4 图7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接通电源观察两电极都有气泡产生.

(1)通电一段时间后,玻璃管a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a、b两玻璃管收集的气体体积比约为____.

(2)图8为水分解的微观过程:

①水的分解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微粒是____.

②结合实验现象,写出水通电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

(3)已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决定于气体的分子个数比.该实验中能够说明水的化学式为“H2O”的实验现象是____.

五、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例5 某兴趣小组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做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

(1)请写出镁条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2)小明发现燃烧产物的质量大于反应物镁条的质量,认为这个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我____(“同意”或“不同意”)小明的观点,因为____.

(3)小红按图9所示装置改进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却发现产物中还有少量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黄色固体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①氧化镁为白色固体;②镁能与氮气剧烈反应生成黄色的氮化镁(Mg3N2)固体;③氮化镁可与水剧烈反应产生氨,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做出猜想】黄色固体是Mg3N2

【实验探究】请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及结论

【反思与交流】空气中N2的含量计远大于O2的含量,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MgO却远多于Mg3N2,为什么呢?请给出合理的解释____.

解析(1)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镁(MgO).(2)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由于镁条燃烧时空气中有气体参加了反应,从而导致燃烧产物的质量大于反应物镁条的质量.(3)由于氮化镁(Mg3N2)可与水剧烈反应产生氨气,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因此若要验证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中有少量黄色固体Mg3N2,可以取燃烧的产物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水,再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若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说明燃烧产物中含有黄色固体Mg3N2;虽然空气中N2的含量远大于O2的含量,但是氧气的化学性质比氮气的活泼,所以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镁远多于氮化镁.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及结论取燃烧后的产物于试管中,加少量水,再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观察现象若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说明燃烧产物中含有Mg3N2

O2比N2活泼(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六、气体的制取及性质

例6 根据图10所列实验装置,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图10

(1)仪器a的名称: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应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____.

(3)小明同学用F装置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当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试管①中产生的现象是____,试管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是____,G中观察到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若两支蜡烛几乎同时熄灭,可能的原因是____(答一点即可).

解析(1)集气瓶是收集气体的仪器;(2)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3)F装置中,试管①中产生的现象是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G中观察到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若两支蜡烛几乎同时熄灭,可能的原因是倾倒二氧化碳的速度太快或集气瓶口开的太大等.

七、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例7 (2015·临沂)控制变量法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下面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请你根据实验图11和资料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图11

资料信息: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

(1)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____.(2)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____.(3)如果要让水中的白磷在水下燃烧,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4)通过以上实验事实证明,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____.

解析(1)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2)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3)让水中的白磷在水下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故需要通入氧气;(4)燃烧必须同时具备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答案(1)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2)没有与氧气接触 (3)用导管对准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或空气) (4)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猜你喜欢

红磷酚酞试管
红磷包覆技术及有效含量检测研究进展
酚酞分子结构的研究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包覆红磷的制备工艺
无土栽培在试管苗移栽中的应用探讨
酚酞指示剂配制猜想
试管难题
阻燃成炭剂trimer和微胶囊红磷复配阻燃聚甲醛的研究
酚酞试液配制中的“意外之旅”
红磷膨胀阻燃体系阻燃聚甲醛的研究
异型试管在微型化学实验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