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课堂小结的情境构建方法

2019-02-14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9年2期
关键词:分式线段教学内容

赵 霞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新联中学 226363)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习得知识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而并非可以一蹴而就达成理想效果,即使在一次课堂之上,也往往需要教师在某个知识点完成之后,直接给予或者间接指导必要的小结,从而使学生巩固知识,为能力的提升做准备.现从文化传导、交流指导以及生活引导几个角度说明初中数学课堂小结的情境构建方法.

一、以文化传导构建小结情境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一旦涉及到情感领域,如果能够合理应用,据此构建相适应的情境,便可以发挥出高度有效的功能,为学生情感体验完善与知识技能提升服务.这一点在文化情感方面表现得更加突出,将文化情感和数学小结任务需要结合起来,是保证学生认知升华的重要做法.举例来说,在接触到比例线段有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做如下小结:黄金分割与勾股定理可谓几何学中的双璧,其实黄金分割的魅力之大,在历史上也是享有盛名的,早在古希腊时代,数学家欧多克索斯即曾经提到:是不是可以把一条线段划分为不相等的两个组成部分,让其中较短一段的线段和较长一段线段之比,同较长一段线段和原来线段之比相同?这便是最早的黄金分割探索,其后的古希腊学者毕达哥拉斯则在反复的验证之后,最终确认了0.618:1这一比例,后由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将其命名为“黄金”分割.这样的小结策略能够让学生深化理解“黄金分割线”的概念,从而更为深刻地领会本次教学内容.

二、以讨论引导形成小结情境

以讨论引导形成小结情境包含两个侧重点,一是讨论总结,二是知识梳理.在讨论总结方面,即一次教学内容即将完成的时候,教师安排一些具有讨论意义的问题,带领学生进入到相互交流和讨论的情境中去,使大家能够各抒己见,在轻松的氛围中达成小结要求.比如当学习分式概念以后,即可以向学生提出关于“分式基本形式”及“分式分子限定条件”、“分式分母限定条件”等问题,还可以深入发问:”如果想要对某代数式是否属于分式进行判断,需要考虑哪些方面?”这些问题由浅及深、循序渐进,是极利于学生根据教学内容进行交流讨论的.在知识梳理方面,比如在学习了圆的对称性知识内容之后, 教师即可以做出如下设计:本次教学内容包含圆的轴对称性、垂径定理及其应用,画弦心距及半径等圆中辅助线的绘制方法等,在教师做出提示之后,由学生将这些内容进行归类整理,整理过程同样可以用交流讨论的方式进行,从而使本次教学小结上承旧内容、下启新知识,并有效概括其中的重点、难点与关键点.

三、以生活实例深化小结情境

情境的构建对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裨益良多,这一点已经取得普遍的共识,然而关于情境与课堂小结的关联,还未能引起广大教师足够的重视.事实上只要教师采取行之有效的做法,如文化引导、交流启发与生活导向等,均会让情境发生更好的小结功能促进作用,带动学生数学知识与能力的巩固.

猜你喜欢

分式线段教学内容
画出线段图来比较
怎样画线段图
我们一起数线段
如何认识分式
数线段
1.3 分式
拆分在分式题中的应用
例谈分式应用中的大小比较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