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主课”教学模式与中学生篮球兴趣养成

2019-02-14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课余实验组选项

金 星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

1 问题的提出

近20年来,国际性的大众体育和休闲体育热潮开始影响到学校体育,学校体育中出现了为终身体育和健康休闲活动服务的新趋势。终身体育成为各国学校体育改革的基本方向。学校体育对人的培养不仅着眼于现在,更要放眼未来[1]。学生通过体育课的学习不光要掌握运动技能,更要有继续进行该运动的兴趣。本研究通过围绕“自主课”教学模式进行文献的检索与研究,发现“自主课”教学模式符合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并且符合学生学习的认识规律和运动技能形成规律。这种教学模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师生的双向互动,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以往的研究更多的是对“自主课”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对学生课程结束后课余锻炼的习惯、课程是否激发了学生继续进行该项目的兴趣等研究较少。在以上思路下,本研究通过对长春十一高中高二学生篮球课结束半年后课余锻炼时间、锻炼习惯、是否以篮球为主要锻炼手段等方面的问卷调查,探究“自主课”教学模式是否会激发学生对篮球的兴趣,为学生进行终身奠定基础。

2 研究对象方法

对已经结束篮球学习半年的学生,进行关于篮球兴趣的问卷调查,研究“自主课”教学模式是否更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学生是否继续进行篮球运动项目。

2.1 研究对象

以中学生的篮球兴趣的养成为研究对象,对长春市十一高中高二篮球选项班的学生进行调研。

2.2 研究方法

2.2.1 实验对照法

2017年春季学期开始时,我们首先对由长春市十一高中高二学生(通过自由选项组成的班级),将其中四个班分成实验和对照两个组,每组各两个班的学生进行了一次原始测验,主要内容为就课余锻炼时间、锻炼习惯、是否以篮球为主要锻炼手段等方面的问卷调查,并在课程结束时对学校规定的体育合格标准中的部分内容,篮球运球上篮、定位和定时投篮等基本技术,经统计分析无显著差异后,在2018年春季(结课半年之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同学课余锻炼时间、锻炼习惯、是否以篮球为主要锻炼手段等方面的问卷调查。

2.2.2 实验对照

实验组运用“自主课”教学模式授课,对照组仍按常规模式授课,每周2学时,为期一学期。所谓“自主课”教学模式,就是在对篮球选项进行整体设计的基础上,向学生提出教学目标(包括篮球基本知识、技术、技能、身体素质和教学目标等),介绍相关学习方法和实现途径,然后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确定练习手段,教师则巡回检查指导和接受咨询,让学生在适度的调控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实现既定目标的教学方法[2]。

2.2.3 统计分析法

在结束篮球选项课程半年后,并再次就同样的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到的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处理后,再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

2.2.4 专家咨询法

关于“自主课”教学模式的相关问题,向东北师范大学何劲鹏教授等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了咨询与讨论,为本文的研究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3 研究结果

3.1 问卷调查统计(见表1和表2)

表1 学生篮球选课之前的课余锻炼情况

表2 学生篮球课结束半年的课余锻炼情况

3.2 基本分析

3.2.1 从表1篮球选课之前的课余锻炼情况中课余锻炼时间、锻炼习惯和是否以篮球为主要锻炼手段来看,实验组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3.2.2 从表2篮球课结束半年后课余锻炼的情况中可以看出课余锻炼时间、锻炼习惯,两组无明显差异,但是在以篮球作为主要锻炼手段的比较上,实验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

3.2.3 表1和表2对比来看,篮球选项课结束后每周课余锻炼的次数和时间轻微的增长;对照组经过篮球选项课的学生,课余锻炼以篮球为主要手段的比率也在增加,但是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通过前期观察“自主课”教学模式中学生上课表现,课后与其他体育教师沟通,发现实验组的学生在课上与老师和同学有更多的交往与互动,并且课堂氛围更为活跃。这在侧面说明“自主课”教学模式在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方面占有一定的优势。

4.1.2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考察,可以得出篮球选项课在增加学生锻炼次数与时间上,并不显著;实验组和对照组同过篮球课的学习,都会更多采用篮球为课余锻炼手段。但是相比之下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这表明在同样以篮球作为选项的条件下,结课半年之后,实验班学生对篮球表现出了更为浓厚的兴趣,学生今后将它作为经常性锻炼手段的趋势也更为明朗。“自主课”教学模式下的篮球学习,为学生进行终身体育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也是“自主课”教学模式的优势之一。

4.2 建议

4.2.1 良好的体育课堂学习氛围,应该是师生、生生等多个主体间积极的进行互动,传统的老师一个人在上面讲,学生下面听,失去了很多师生单独沟通与交流的机会。课上教师应及时合理地指导和激励,学生在动作的掌握与纠正方面缺少自体感觉的准确判断能力,教师的指导与帮助对学生技能的大幅度提高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细致观察学生的技术表现和心理活动,要及时地指出学生的优缺点,用表扬、鼓励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4.2.2 重视隐性课程教育,隐形课程在对学生进行篮球运动的美育、智育方面的培养不容忽视,具体说就是对学生懂篮球、爱篮球的情感的激发。体育课程不应该只是增强学生体质、掌握运动技能,也要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价值观,爱上所学运动项目,爱上体育。

猜你喜欢

课余实验组选项
学生课余羽毛球活动开展现状研究
BRA V600E 抗体的几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比较*
论下肢力量训练对拉丁舞的重要性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跟踪导练(四)
阅读理解
跟踪导练(5)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单项填空精选练习100道
课余,并非闲置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