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诊改分析与实践

2019-02-11武莹浣

青年与社会 2019年34期
关键词:实践

武莹浣

摘 要:我院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通过进入常态自我诊断阶段,对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学生发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提出诊改目标和诊改措施,汇集发展共识,积极推进专业诊改工作向常态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关键词:专业诊改;食品营养与检测;实践

2015年教育部发布诊断与改进工作制度,要求高职院校履行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保证的主体责任,组织开展多层面、多维度的诊断与改进工作。专业作为职业院校的办学基础,是职业教育开展教学工作的基本单元。专业建设的水平既反映了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水平,也是学校办学水平、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标志。《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文件明确提出试行专业诊改,以行业企业用人标准为依据,设计诊断项目,通过反馈诊断报告和改进建议等方式,反映出职业院校专业教学质量,从而倒逼专业改革与建设。

一、专业基本情况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从2016年开办以来,坚持以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为引领,以特色发展为目标,以学生能力培养为重点,紧密结合行业企业,专业发展质量不断提高。近几年来,在教学条件、招生规模、教学质量情况等有较好发展。

目前本专业在校生人数139人、其中2016级学生56人、2017级学生43人、2018级学生40人、毕业班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比例100%。本专业学生积极参加各类技能竞赛,培养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参加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食品营养与安全检测大赛获2个三等奖,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食品营养与安全检测大赛获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 2018年获1个二等奖,2个三等獎。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 7 人,实验员1人。其中,武汉市“学科带头人”称号1人,副高级以上职称5人,其中正教授2名,高级工程师2名。酿造技师1人,省级食品检验工职业资格3人,营养师职业资格1人。该专业教师团队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具有博士学位的 3 人,全部是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 。聘请了8名外聘兼职教师,中、高级管理人员 4 名。专兼教师比例几乎达到1:1,知识结构涵盖了课程内容涉及的食品、医药、生物、化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组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实践能力强、能适应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需要的双师结构的教师团队。

教学改革成果丰富,多名教师集其宝贵的教学经验,形成了2门“校级精品课程”:《发酵工艺》、《食品生物化学》。骨干教师近几年公开发表教改论文70余篇,主持多项教学改革课题项目,并获得全国食品工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研究项目教学成果二等奖,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成果一、三等奖,武汉市市属高校教学成果奖二、三等奖。

在理论教学的同时,更加注重实践教学,本专业实验教学环境与设备不断完备,建设有网络化、开放性、多媒体的学习环境和良好校内外实训基地。学院是国家级示范性软件学院,为校内实训基地提供有优秀的硬件环境,校园网及实训室局域网都实现千兆到室、百兆到桌面的高性能网络硬件环境网络开放性实训室,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发现式学习的学习环境。

学院建有各种实训室,配备了较先进的仪器和设备,满足本专业的教学需求,有多媒体教室、食品分析实训室、食品加工实训室、营养与健康设计实训室、无机分析实训室、有机化学实训室、生物化学实训室、微生物检测实训室、发酵技术实训室、仪器分析实训室、生物分离纯化实训室、计算机仿真实训室等。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现代学徒制培训和顶岗实习:湖北出入境检验检疫技术中心、湖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武汉市仟吉食品有限公司、湖北省中检检测有限公司、浙江一鸣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蒙牛乳制品武汉有限责任公司等,为培养学生实现就业零距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二、专业各方面诊改分析与意见

(一)专业在建设规划与设置方面

问题:专业需要进一步完善建设规划和设置。

改进措施:①加强企业调研,明确社会人才需求情况,包括数量、规格、标准、要求等,定位专业的准确性、合理性、可行性,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与用人单位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一致。②更新理念,社会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企业与学生发展需要什么,就教什么。把以人为本、按需施教作为教学理念,进行教学改革。

改进成效:针对湖北省、武汉市的食品行业社会发展情况,科学合理地调整专业发展方向,主动服务经济和社会、体现自身功能和特色、实现培养目标。调整专业结构重心,提高自身适应力、竞争力,让学生就业更容易。

(二)专业人才培养方面

问题:及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改进措施:①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调理课程结构,建立新的课程体系。根据不同的教学层次制订各门课程的教学计划,满足学生就业、升学、个性发展的多元化需要。②掌握当前社会和企业经济发展对所需人才的规格要求,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开发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的课程。

改进成效: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服务能力为宗旨,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建立以项目化课程为主体的专业课程体系。按照学生知识、技能、职业态度的形成过程,学习领域之间工作过程的内在联系,重组教学内容,建立由公共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拓展学习领域等组成的课程体系。

(三)专业教学团队与师资建设方面

问题一:有些外聘教师缺乏教学经验,教学方法不当。

改进措施:①聘请有经验的企业人员或其他职业院校教师,或增添本专业的专任教师。②开课前要求外聘教师进行试讲,开课期间学校教师多听课,多指导,及时听取学生的反馈,调整提高教学质量。

改进成效:聘请有经验外聘教师,并加强外聘教师的管理和指导,教学质量有所提高。

问题二:教师团队的师资队伍人员培训不够。

改进措施:①教育行政部门在专业师资培养提高方面为学校提供有效的支持与帮助,提供更多的学习培训机会,更新知识紧跟时代发展。②学校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师资培养培训计划,形成促进教师积极向上、不断学习的激励机制,提高师资的整体水平。

(四)教学资源与實践保障方面

问题一:校内实训基地食品专属性现代化仪器设备不足,难以满足学生的教学要求。

改进措施:①加大资金投入,建设满足人才培养要求和规格的实训基地,满足教学环节的需要,体现生产的先进性和实用性。②本着分步实施、重在使用的原则,不断添置和更新实训设备。

改进成效:本专业在不断建立具有真实职业氛围、设备先进的校内实训基地,添置性能优良的教学仪器设备,满足教学的需要。

问题二:教师的教学任务重,其他工作多,精力不足,缺乏优质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

改进措施:①合理安排教师的教学任务和其他工作,围绕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群建设精品课程、多媒体课件与素材、教学视频、教学案例等优质网络教学资源。②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实现学校优质教学资源的存储及共建共享,多维度提高教学质量。

改进成效:网络教学资源建设要服务教科研、拓展学生学习空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五)专业创新发展与产教融合方面

问题:多加强与生产、服务企业单位联系,建设一批相对稳定的生产实习基地,开展产教结合、产学研结合活动。

改进措施:①采取各种形式加强学校与对应企业或服务业单位建立紧密的联系,了解行业对人才规格有什么具体的要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形成专业的培养特色。②根据企业生产岗位的要求,确定与生产实际对接的课程及教学实训内容,走校企合作道路,依据企业“订单”培养人才,把实验实习设备与生产、经营、培训、技术开发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校学基础,在厂练岗位技能,既可减少学校在实验实训条件上的投入,又可实现人才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

改进成效:重视与企业接轨,打造校企联合平台,使学校与企业实现了息息相通、优势互补、互惠互利,促进专业快速发展,使职业教育真正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

通过对专业诊改和实践,对专业定位的准确性,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人才培养模式的合适性,教学团队的合理性,实践教学条件的满足能力,教学资源的丰富性,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校企合作的深入程度,职业技能的达标能力,社会服务的成效性的建设,扎实做好专业各环节诊改工作,既有利于专业健康良性发展,又能为课程、师资、学生等主体的诊改工作提供指导和借鉴,自我诊改、问题导向、螺旋上升,形成常态化、周期性的专业诊改的长效机制。

基金项目:全国食品工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食品类专业教学诊断与改进的探索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SH285)。

猜你喜欢

实践
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探究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