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国学思想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2019-02-11彭静

青年与社会 2019年34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摘 要:现在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道德素养教育工作,因而加大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但是,高职院校存在着很多实际问题影响了思政教学效率的提高。国学思想的引入可以很大程度上改善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现状问题,所以高职院校应该采取合理措施来让国学思想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出最大效用。文章就国学思想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进行探究分析。

关键词:国学思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素养

高等教育是传播国家思想文化的重要渠道,高校有责任和义务推进国学思想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进程,将优秀的传统文化逐步渗透到高校大学生的意识形态中,提高他们的国学认知水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需要坚定文化自信,加快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进程。要想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高校这个重要的国学传播场所做出行动。因此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国学教育思想,既是指引高校大学生加深民族情怀的基本要求,也是增强大学生弘扬中国精神信念的必然选择。

一、国学思想融入高职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引導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体现民族自豪感的基础,也是我们实现伟大战略目标的底气。如今社会发展迅速,各种思想文化交相碰撞,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尽力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把国学思想带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上,进一步发掘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充分发挥出国学思想的教育指导作用,重新激发当代高校大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进而也能够促进大学生在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时候完成思政教学目标。另外,推行国学思想教育是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众多方法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融入国学思想,有利于增强当代青年强烈的民族认同感,促进大学生在建立民族精神的时候可以更加坚定文化自信,也会加强大学生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情感上的认同感。

(二)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中国精神

民族精神是促进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基础,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构建中国精神,高校对于构建中国精神的伟大目标肩负着重要的使命。高校在培养大学生中国精神的过程中需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逐步强化学生的中国精神。首先要加深学生对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进而可以强化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高校思政教育向来是重视传授马克思主义逐步中国化的发展历程,但是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目标不再局限于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重点,还要求学生对中国国学思想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不断强化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这样有利于尽快实现培养大学生中国精神的教育目标。

(三)有助于培育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在当今时代,高级人才成为了重要的竞争资源,未来中国的发展需要一大批优秀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作为支撑,因此迫切需要高校培育出有能力、有担当的新时代优秀人才。高等教育是对于个人来说最为重要的人生成长阶段,同时也是关键时期,因为在这个阶段中,学生的知识体系构建并不稳固,学生的个人价值观和人生观尚未形成,辨别是非的能力不足,需要教师加以正确的指导和教育。此时在思政教育中融入国学思想,让大学生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可以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精神觉悟,更加了解我们的国学思想内涵,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促进高校培育出更多素质高、能力强的专业人才。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问题分析

高职院校通常侧重于重视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对于德育方面的教育有所宽松,不过现在很多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只重视技能教育而忽略德育教育的方式不仅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也会让社会民众对学校产生不好的印象。虽然现在高职院校已经开始重视学生的思政教育,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实际问题,阻碍着思政教育质量的提升。

(一)高职院校的学生来源差异大,不利于开展思政教学

高职院校的生源有一定特殊性,不像普通本科院校那样统一,现在高职院校的生源包括高中毕业生、对口升学、社会人员进修等,因而学生群体的组成有着很大的复杂性。复杂的学生成员在思想素质方面的表现也产生了很大的差异性,这不仅是高职院校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困难,同时也让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更加艰难。因为思政教育难以适应所有学生,而且学生大都是成年人,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已经有所建立,每个人成长和受教育的环境不同,造成不少学生的思想观念较为极端,不遵守个人行为规范准则,对于民族精神的认同感很模糊。针对这种情况,要想进行分类教学是很难实现的,因为师资力量有限,不能随意浪费,因此如何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政教育质量成为了一个棘手的问题。

(二)信息时代给学生思想观念带来不利影响,加大思政教育难度

现在已经步入了信息时代,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学习知识技能,也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自我学习。但是面对网络信息的爆炸式喷发,让价值观和人生观尚未健全的学生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虽然获取知识信息的途径变得更加快捷,不过很多意志力不强的学生会在网络世界迷失自我,逐渐变的不再以学习知识为目的而上网,转而以娱乐为主要目的沉迷在网络世界。过度依赖网络不仅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容易被不良信息诱导,比如网络世界充斥着西方主流思想观念,这和我们国家的发展道路是相悖的,但是价值观不坚定的学生就容易轻信,逐渐走入错误思想的深渊。这会给思政教育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因为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动态难以准确把握,不能及时纠正他们的思想错误,有可能会造成学生误入歧途的严重后果。

(三)教师思政专业素养不高,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能力相较于其他本科院校的学生不够强,因此只有教师具备专业的教学素养,将枯燥的思政理论知识转化为充满吸引力的学习任务,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不断提学生的个人学习能力,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但是,现在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者普遍存在专业素养不强,教学理念落后的现状,对思政课程内容的研究不够深入,因此无法将枯燥的学习内容变得更加丰富有趣,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国学思想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路径探索

(一)寻找国学思想与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契合点

现在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的个人职业素养和道德素养都十分重视,想要实现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目标,就需要找到一种高效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国学思想能够在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方面发挥出积极作用,因为国学思想在知识传授、故事叙述、理念建设等方面和人们的主观思想很接近,而且国学思想又包含着符合社会发展的积极向上的文化内涵,可以教导学生学会自我反省,加深对社会和家庭的认识。显然,国學思想对于高职学生的思政教育起着重要的积极影响,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向着正确的价值观方向前行,改进他们对社会的错误认知,找准自己的人生和职业发展方向,成为对国家和社会发展有用的人才。

(二)创造国学思想浓厚的教学环境

基于国学思想能够在思政教育中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因此思政教育工作者应该尽量创造出国学思想浓厚的教学环境,来减小网络主流思想文化对学生的不利影响。首先,学校可以多开展宣传国学思想的教育活动,比如,举办国学思想传播比赛,参赛形式可以多元化,包括朗诵、唱歌、舞蹈等,让学生在比赛的过程中加深对国学思想的认识。其次,学校可以建立国学读书社,不定期组织学生参与读书活动,并举行读书报告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读书感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最后,可以由教师带领学生到历史博物馆参观学习,去了解中国传承千年的历史文化,以及历史文化对当代民族精神塑造过程的影响,有助于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对民族精神的认同感。

(三)提升教师将国学思想和思政教育相结合的教学能力

思政课程内容涉及到知识范围很宽阔,思政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才能逐步提高将国学思想和思政教育相结合的能力,把国学思想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内容进行有效结合,可以很大程度上改善思政学习内容枯燥的问题。提升思政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专业素养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另一方面,思政教育工作者应该主动运用互联网进行自我提升学习,同时增强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这样有利于在网络上与学生互动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为改进教学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国学思想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了重大积极作用,针对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现状问题已经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国学思想的引入,不仅会增强学生对思政课程的学习兴趣,更能够促进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产生对民族精神和现阶段社会意识形态的认同感。

参考文献

[1] 程文霞.高职高专院校国学课因材施教的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8,5(35).

[2] 陈继红,王易.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论域、问题与趋向[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11).

[3] 庞阳.论国学思想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可结合性[J].现代企业教育,2014(12).

作者简介:彭静(1980.03- ),女,侗族,贵州铜仁人,本科,讲师,铜仁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教育。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