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民间舞课堂音乐伴奏与课堂的教学研究

2019-02-10胡隽

北方音乐 2019年23期
关键词:民间舞研究课堂教学

【摘要】众所周知,在民间舞课堂教学中,音乐伴奏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音乐伴奏与民间舞课堂教学内容的匹配度会对教学成果产生非常直接的影响。对于舞者而言,音乐是他们表演舞蹈的基础,音乐伴奏带给他们的感悟和情绪会直接影响着他们做出什么样的舞蹈动作。音乐与舞蹈是不可分割的两部分,在民间舞课堂教学中所采用的任何音乐伴奏,其节奏、速度以及旋律等都是有其专属作用和价值的。本文将就民间舞课堂音乐伴奏与课堂的教学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民间舞;课堂教学;音乐伴奏;研究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民间舞起源于民间,在正式成形表演之前就是人们在实际生活和劳作中即兴创作的,拥有着非常浓厚的民俗特色,因此,民间舞是一种非常接地气的舞蹈种类,与大众之间的距离也是非常近的。在民间舞课堂教学中所使用的音乐伴奏基本上都是以钢琴伴奏为主,钢琴伴奏质量的高低对于激发学生的舞蹈学习热情,将学生带入到情境当中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力。好的钢琴伴奏会帮助学生们尽快地寻找到舞蹈所需要的情绪,加深对民间舞风格的理解,掌控舞蹈动作的节奏。以下是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相关工作经验,就民间舞与音乐伴奏以及实际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况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和建议。

一、民间舞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音乐伴奏来源

传统教材。笔者了解到北京舞蹈学院在很多年之前曾经出版过两本音乐伴奏教材,可能是因为时间久远,教材中的音乐伴奏听起来是相对陈旧的,没有什么新鲜感,也不是很符合当前民间舞蹈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教材类的音乐伴奏使用度是比较低的。但是,在学习到一些比较传统的民间舞蹈时,还是要使用这些原版的音乐伴奏的。诸如:东北特色大秧歌《小柳叶锦》《斗蛐蛐》,再比如云南地区的特色民间舞《背篓》。《船歌》等。

民间舞教师提供音乐伴奏素材,由专业的钢琴教师来进行练习,然后再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来重新进行改编,最终制作成课堂教学中需要使用的音乐伴奏。

当代流行版民间音乐,这是当前很多年轻的民间舞教师的最爱,他们通常会在实际教学中将一些比较流行也比较大众化的民间音乐应用起来,作为音乐伴奏使用。这种音乐伴奏类型重新唤起了民间舞课堂的活力,为民间舞课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教学效果也有所提升。

专业的钢琴教师会根据民间舞教师的教案内容来提前选择和准备伴奏音乐,并且会根据实际需求来进行适度的调整和改编,或者将各种风格的音乐制作成一个组合伴奏音乐,大大提高了伴奏音乐的生动性。

钢琴教师会专门为民间舞组合来设计音乐伴奏。

二、当前民间舞课堂音乐伴奏的现状分析

(一)民间舞风格与音乐伴奏匹配度不高

民间舞风格的一个显著体现便是音乐伴奏的种类。笔者在调查和研究过程中发现,在民间舞课堂教学中,伴奏教师在演奏伴奏音乐时会将关注点过度集中在音乐的速度和节奏上面,而对音乐的民族风格并没有注意,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民间舞的最终教学效果。

蒙古舞中的安代舞和蛊碗舞都有迎宾宴席,但这是两个完全独立的舞蹈种类,一个是来自科尔沁地区的萨满宗教音乐,一个是来自伊克昭盟地区的庆典仪式音乐,伴奏音乐应该是保有各自风格的,但是据笔者观察这两种舞蹈却经常会出现互相通用音乐伴奏的情况,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突出这两种民间舞各自的特色。

(二)音乐伴奏资源匮乏

纵观我国专业舞蹈院校民间舞课堂教学中所使用的音乐伴奏资源时相对匮乏的,很多学校都还在使用很多年前的钢琴伴奏教材版本。这些音乐伴奏教材虽然都是由我国著名艺术工作者们深入研究和改编而成的,也很好地体现了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色。但是,这些音乐伴奏很多都是单声部旋律的简谱形式,到现在还有很多简谱并没有发展成熟,也没有配有伴奏声部的钢琴曲集。这就导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因为不同的教学需求以及其中随时可能会发生的变动,伴奏者只能是即兴进行演奏,并不能体现出专业性和规范性。当前学校所使用的音乐伴奏曲谱资料更加适合应用在初级阶段,诸如民间舞动作训练方面。而面对一些比较高阶段或者多重风格需求的民间舞蹈学习则显得有些单薄陈旧了。久而久之,学生们在这样的音乐伴奏中也会开始感觉到枯燥和乏味,学生们参与学习和表演的积极性自然也会受到影响。

(三)伴奏者欠缺主动性

伴奏之所以为“伴”,其存在的价值和目的就是要对民间舞进行有效烘托,而不是机械化地进行伴奏就可以了。因此,这就需要伴奏者具备积极主动的思想意识,要积极迎合实际教学的需求,积极进行改编和创作,要真正能够起到烘托作用。但是,笔者发现很多伴奏者基本上都是在重复且单调地弹奏着曲目,连最基础的和声变化以及调性需求也是非常机械刻板的。这样的音乐伴奏效果是很难起到增强舞者舞蹈表现力的作用的。

在民间舞特别是新疆和蒙古一带的舞蹈动作当中,肩部动作非常重要。诸如一些舞蹈需要的是非常轻松的耸肩动作,而一些舞蹈则要求非常钢韧的硬肩动作。如果伴奏者只是在非常机械地弹奏着音乐,并没有将关注到旋律的起伏与变化,也没有察觉到力度的强弱,那么,舞者的动作也会随之变得非常机械,情绪也就很难到位,最终结果便是造成音乐和舞蹈的完全脱节,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自然也会越来越低。

(四)音乐伴奏缺乏创作性

民间舞教学中所使用到的很多音乐伴奏都是非常大的创作空间的,伴奏者在伴奏过程中完全可以即兴进行一度或者二度创作,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完成教学和学习任务。但是,笔者发现伴奏者并没有创作的欲望,甚至会对民族音乐中很多体现文化身份以及特征的风格因素同化和忽略,造成节拍的弱化。因此,很多音乐伴奏中便欠缺了原有的生机与活力,原本带有强烈民族特色的音乐也不再具有自己的特色。

这与伴奏者所接受的专业教育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诸如,钢琴伴奏,学习钢琴的人基本上在学习过程中接受的教育都是以欧洲大小调音乐体系作为标准的,他们对于我们传统的音乐了解并不是很多,他们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也养成了用西方音乐的耳朵来聆听和分析音乐的习惯,这就是很多鋼琴伴奏者会在弹奏过程中丧失掉了民族音乐风格中最宝贵的特质,造成整体音乐伴奏的单一性。

三、如何优化民间舞课堂中的音乐伴奏

(一)注重音乐伴奏与民间舞风格的匹配度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伴奏者必须要重视起音乐伴奏与所教授的民间舞风格的匹配,要想办法通过音乐伴奏将民间舞的风格特色展现出来,将民间舞的内涵和情感也都完全诠释出来。比如在教授民族舞时,伴奏者便可以选择一些代表性的音乐来进行伴奏,要善于挖掘民间舞中的重点,展现出音乐伴奏的独特风格,进而为学生营造出一种独有的蒙古舞蹈氛围,帮助学生酝酿情绪。

(二)积极收集和拓展民间舞音乐伴奏资源

我国拥有56个民族,每一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风格和特色,民族音乐更是各有特色,异彩纷呈。因此,我们必须要进一步深入挖掘、发现民间音乐的特色,积极收集和拓展民间舞音乐伴奏资源。笔者建议各高校民间舞教师以及专业伴奏教师可以寻找机会真正走进各个民族和地区,通过各种各样的参与方式进入到少数民族人民群众当中,积极搜集民间舞蹈音乐素材,并对其进行记录和整理,然后根据自身教学的实际需求来进行有效地创作与改编,为学生们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民间舞音乐伴奏资源。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民间舞课堂教学中,音乐伴奏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高校教学工作中必须要重视起民间舞蹈音乐伴奏,全力提高音乐伴奏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大,熊妍.藏族热巴鼓舞在民间舞课堂教学中的价值分析[J].大众文艺,2018(9):207-208.

作者简介:胡隽(1981—),女,汉族,河北石家庄市,讲师,研究生,硕士,研究方向:民间舞教学与表演研究。

猜你喜欢

民间舞研究课堂教学
地域特色舞蹈在高校课程中推广的思考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试论新时期中国民间舞蹈的发展现状
中国民间舞教学中情感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