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方山文化拓展性课程“共育圈”平台立体建构初探

2019-02-10张玲晓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9年10期
关键词:拓展性课程

张玲晓

摘 要:拓展性课程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密切的课程,主要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能力与需求为依托。若要构建有效的拓展性课程,在教学的开发与选择中,则要更多地将更贴近学生的内容和知识引入实践活动,创造性地开展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文章以方山地域特色文化为依托,以拓展性课程“共育圈”平台立体模式的解读,对有效建构“共育圈”立体平台模式的策略以及高效开展动态监控做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共育圈”;拓展性课程;立体建构

我校于2018学年建成,身处充满方山地域特色文化之地,境内有古道、古城、古窑,历史名人辈出。学校以主题式拓展活动的开发与实施作为载体,探索、研究、完善课程活动,全面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因此,基于方山地域特色文化,开发一系列适合校情与方山学子特点的课程,并以学生亲身实践为核心构建拓展性课程“共育圈”立体平台模式是至关重要的。借力“共育圈”理念,撑“共育”之蒿,不断拓展各个学科的深度与广度,由平面式学习向立体式实践发展,促进拓展性课程实施的有效性、高效性、实效性。

一、“共育圈”平台立体模式的解读

拓展性课程“共育圈”倡导的是以“生”为本教学理念,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依托校内外的课程内容,以学校、班级、周边的共建单位为课程阵地,以亲身实践活动的方式,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综合能力与个性特征为主要着力点,通过“共育圈”平台的展示和重要策略的实施,集合社会、学校、家庭、教师、学生“共育”之力,促进学生完整、全面、个性发展的立体式育人“圈”。

而基于方山文化的拓展性课程“共育圈”的平台立体建构模式则是立足其他基础性课程,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与地域特色,科学、合理整合不同学科之间的师资力量,有效、充分调配已有的设备资源,以亲身实践活动为主要方式,依托课程搭建平台并进行成果展示,融自主性、生成性、全面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立体整合模式。我校的拓展性课程基于方山的地域文化和已有资源,以亲身实践活动的形式开展,从学生生活经验、个性特征、已知情感出发,梯度设计、系列体验,立足学生全面发展,既有文化内容的熏陶与感悟,又有课程活动的实践与体验,更有地域文化的浸润与滋养。

二、“共育圈”平台立体建构的策略

(一)立体整合,学科共育

基于方山地域文化的拓展性课程建设,我们注重发掘综合性内容,进行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对问题多探索、对现象多分析,找到解决方法。以综合探究活动为载体,学生走近家乡,了解家乡文化,主动参与制作并能做简单的介绍,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大溪东瓯古国的发掘,是历史的见证,让历史文化、古城遗迹得以见证古越的文明。让古都文化在拓展性课程中绽放光彩,在学生心中留下特别的回忆,书写人生的重要篇章,依托于拓展性课程,其实都是来自于生活这一本“活的书”。(如拓展课例1)

结合美术教材,依托校外的共建单位探秘大溪古陶,带学生走到方山文化馆,了解大溪文化;走进大溪古窑,参观古窑遗址;走入古老的砖瓦窑,体验制陶的过程。从耳濡目染的乡土资源中,拓宽创作思路探索,历史文化与地方文明,把地方特色融入教育,让学生的设计拥有大胆的想象,在设计与应用中学会创造,学会发现古陶的艺术,并积极参与其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其中的设计应用,有主题地设计陶艺纹样,可以结合地域乡土特色,将方山的风景、人文、节日特色融入其中,使拓展性课程与其他学科互相渗透,互相延伸,给学生美的享受。

(二)牵手共建,三维共育

在新课改大背景下,教学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校内延伸至校外,从课内拓展至课外,学校与社会、家庭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而共建单位离学校距离比较近,是拓展性课程“共育圈”平台建构模式重要的组成部分。

学校根据拓展性课程的内容与共建单位联系合作,充分挖掘地域特色和资源,让学生与社会多方面、多维度地接触与了解,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探究场所和实践地点,并根据方山地域文化特色和经济发展状况,根据喜好和特长在共建单位进行丰富的体验,在亲身体验中获得知识和能力,在动手实践中丰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逐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只有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的拓展性课程“共育圈”平台立体模式,才能让具有方山文化特色的拓展性课程在校园中绽放绚烂的光芒。

基于方山地域特色文化的拓展性课程“共育圈”平台立体模式的有效建构与整体推进,是学生回归课外生活、增强实践能力、展示特色个性的需要,与日常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是一种重要的生活教育方式,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的成长。

(三)虚拟平台,互联共育

现代信息技术日益发展,各种新兴技术悄然走进日常生活。以最常见的微信为例,学校早已开设了微信公众号,大多数家长可通过公众号发布的最新状态及时了解学校拓展性课程的实施情况、最新推行进度。学校积极主动联系社会、家庭、共建单位,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紧密联系的育人模式体系,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为拓展性课程的有效实施和有序开展铺平了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共育圈”立体平台模式的有效建构合理利用了先进、虚拟的平台网络,结合学校所开设的拓展性课程及时发布相关报道、信息,让家长、社会能够及时了解学校的课程动态,实现高效课程,实现多方互动,实现互联共育。

(四)特色打造,品牌共育

学校非常重视拓展性课程的合理开发与有效建构,开设了多彩的拓展性课程,增设了方山地域文化特色活动,注重培养具有“健康、自信、包容、善学”方山品质的学子,同时不断发展和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平台网络,发挥强大的教育合力。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个性特征,充分挖掘我校的教师资源,挖掘方山的特色文化,开设适宜我校学子特点的拓展性课程,建立了“景行方山 元润人和”的品牌课程实践活动。

拓展性课程以“体艺‘2+1”的活动建设为主要依托,以“方山文化节”“方山读书节”“方山艺术节”“方山体育节”等为活动平台,扎实开展拓展性课程,优化学生个性、发挥学生特长,真心关怀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健康,促使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当然,课程要经常更新活动项目和組织形式,丰富课程形式和内容,搭建丰富的展示舞台,培养个性的方山学子。

注重共建基地的创建与熏陶,注重拓展性课程活动行为的转变与改进,进一步完善具有方山地域文化特色的拓展性课程体系,学生能逐步拥有文明的言行,养成儒雅的习惯,培养健康的身心,转换创新的意识,长此以往,必定能“做最好的我”,做最好的方山学子。

三、“共育圈”平台立体建构的动态监控

为加强拓展性课程的管理,學校对学生积极实施多元化的培养模式、开发多元化的校本课程、开展多元化的教学管理和评价手段,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发展。学校的评价主要以学生自评为主,以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和课程小组评价为辅,课程最后总结阶段对学生表现进行综合的评定,也依据所设定课程的目标,多方面评价学生。从多个重点项目评价学生参与活动的表现、参与实践的热情,拓宽了学生的生活视野,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也促进了拓展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结合课程建设,安排“慧眼”“巧手”“匠心”“创美”四枚奖章鼓励学习,及时对学生进行评定,肯定活动的过程价值。同时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和互评能力,更让家长融入其中,参与课程评价。在学习过程中,及时评价;在活动背景下,个性化评价;不同的课程安排、不同的实践对象,有梯度地评价。除此之外,还可以有效运用学分累计、记录成长档案、搭建展示平台等多元化的评价手段,增加学生的实践自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堂的评价形式是多元化的,我们要善于构建合理、恰当的评价体系,有效运用评价方式激发学生拓展性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常有成功的体验,为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和素养水平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只要教师匠心管理、精心打造、用心培育,就能一步步提升拓展性课程,就能为课程改革注入活水,就能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通计熟筹,拓展性课程活动的一层层落实,不断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拓展性课程活动中体验、感悟、积累、创新。从东瓯古都吹响实践的号角,从地域文化领略别样的风情,从品牌的建设形成思维的碰撞,撑“共育”之蒿,促课程之效,相信“共育圈”平台立体模式的有效建构与有序推进能让具有方山地域文化特色的拓展性课程“鲜活”起来。

参考文献

[1]王挺.小学美术拓展课程“共育圈”平台立体建构初探[J].小学教学研究,2017(02).

[2]陈娟.构建“德育共育圈”,实施立德树人[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5(08).

[3]陈小华.拓展性课程:让每一个孩子精彩绽放——深化课改背景下小学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与实施[J].新课程研究,2017(07).

猜你喜欢

拓展性课程
基于创客教育的中小学信息技术类拓展性课程的发展现状简述
谈如何开发《探索勾股定理》的拓展性课程
“三适连环教育”理念观照下的跨学科课程整合研究
以实验探究为切入点的拓展性课程研究
由易到难分层设计 循序渐进系统推进
基于教材增设素材,拓展课堂学习空间
儿童花泥画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