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壮族民歌的保护与传承

2019-02-10王恒华

北方音乐 2019年23期
关键词:传播新媒体时代

【摘要】民歌是一种以人民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艺术表现形式。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壮族民歌是以壮族劳动人民世代以来,在其生产与生活的不断实践中创造出的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壮族民歌去掉宛转悠扬,内容通俗易懂,情感真挚热烈,整体表现过程给人一种亲切的乡土气息。壮族民歌不仅仅代表着我国西南地区独特的民族与地域文化,更体了中华文化的多元性与博大精深。本文从新媒体时代的特征与优势入手,并结合壮族民歌的保护与传承现状,对壮族民歌在新媒体时代的保护与传承提出相应建议,希望能为壮族民歌的保护与传承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壮族民歌;新媒体时代;传播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作为我国人口数量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文化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之一。壮族民歌产生于壮族人民的日常生产与生活实践当中,随着历史的不断演变逐渐成为壮族文化当中的一种重要的语言文化符号。壮族民歌是壮族人民日常社交生活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广西无论男女老幼都能够“以歌传情”“以歌代言”,歌唱成为了壮族人民的一种独特交流方式。壮族民歌在经过了悠久的传承与发展过程后,形成了独具地域和民族特色的艺术魅力。

一、新媒体的特征和优势

(一)新媒体特征

新媒体拥有极快的传播速度、广泛的受众群体、极高的参与程度,还能够快速的传播大量的信息,以上就是新媒体的特征。能够通过现金的网络信息技术,将用户想要传播的信息实时的发布到网络覆盖的地方,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登录来进行信息的上传与分享。当前的手机、电脑等网络中断的普及率十分之高,大部分的公共场所或家庭都已经被网络所覆盖,这使得信息的传播与分享变得更加的便捷。

(二)新媒体的优势

从信息传播平台的角度来看,新媒体能够向更多的受众传播信息资源,所以新媒体通常会发布信息量巨大的内容。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的发布权限较为自由,发布渠道更加的多元化,信息的影响力也有明显提高。虽然目前仍有部分老年人或网络未覆盖地区的群众无法切实感受新媒体的优势,但隨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会将新媒体推广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并最终发展成为主导社会信息传递的主要力量。

二、壮族民歌传承与保护现状

(一)传承人群年龄过大

由于目前壮族地区青年人对民歌的爱好逐渐转移,传承与保护民歌的重任便落在了壮族中老年群体的肩上,因此造成了当前广西壮族民歌传承人群年龄过大后继无人的问题。由于没有新鲜血液的加入,壮族民歌的传承将发生严重的断层。壮族地区目前的民间歌师老龄化严重,40岁以上的中老年歌师占全部歌师的近一半,越来越难见到年轻的壮族民歌歌手加入到这一群体当中。

(二)内容过度简化

壮族民歌的内容十分庞杂,涉及到壮族群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欣赏这些民歌的同时,还能够从歌词内容中探求其中特殊的民族文化内涵。而当前的壮族民歌的保护与传承工作正在逐步的简化民歌中原有的内容,使民歌传唱的水平逐渐下降,无法真正地反映出壮族独特的历史与人文特征。壮族民歌传唱内容的不断简化,使当前的民歌在表演技艺与文化内涵方面较之前都有了极大下降,民歌在民众生活中的实用功能逐渐消失,民歌的受众群体也在不断缩小。

(三)保护形式官方化

随着近几年,政府部门在壮族民歌保护中的参与力度不断加大,频繁的以组织举办民歌比赛或文化艺术节等形式来宣传国家的相关政策与法规,使各级政府的各个部门都参与到其中,并形成了固定的演出内容和演出形式。参加此类活动的歌手需要提前进行政策和法规的学习,将之套用在传统民歌曲调之上,由此在政府组织举办的相关活动中再难以听到传统的民歌歌曲。政府对于民歌歌曲的保护应当处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目的,不应当是以简单的行政指令来规范演出的内容与形式,使得整个活动丧失了原本的意义与作用。

(四)组织活动商业化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壮族地区的民歌传承活动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也逐渐向商业化模式靠拢,而在此过程中对于民歌的保护与传承也逐渐丧失了宝贵的文化内涵。磁带与光盘成为民歌传播的主要载体,有偿演出成为了主要的表演方式,壮族民歌脱离原有的传承方式,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充满利益的新商机。壮族群众在意识到其中存在的巨大商业价值后,争先恐后地加入到了光盘磁带的制作与贩售产业当中,没有人再愿意站在山间水旁表演,取而代之的是遍地的光盘地摊和有偿演出的广告。

三、新媒体在壮族民歌传承和保护中的应用

针对新媒体时代壮族民歌的保护与传承,应当坚持以下几点内容。

首先,以全新的云计算技术为基础,结合当前新媒体技术在传输大量信息方面的优势,将大量包括壮族民歌文化内涵、民歌歌手演唱录音等信息编辑后推送到网络上。与老旧的磁带或光盘存储方式相比,新媒体技术存储量与保存时间方面有着极大的优势,还能够最大限度的还原表演过程中的音画质量,使受众能够得到最完美的影音体验。

其次,凭借新媒体技术在传播速度与受众面积方面的优势。由有关部门成立专门的壮族民歌保护机构,在专业人士的管理与操作下将壮族民歌相关的内容、民歌歌手相关的信息通过当前的众多社交软件进行发布和更新,以便受众通过各种网络社交软件或移动网络终端来了解壮族民歌。

最后,利用学校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来进行壮族民歌的教学。对于传承人的培养才是当前工作的核心。因此,要在学校的相关课程中增加壮族民歌的教学内容,借助学校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来优化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够声情并茂地领略到壮族民歌的艺术特征与人文内涵。

四、结语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人类文化的传播与发展速度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新媒体技术不但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还对人类文化的传播与推广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壮族民歌是壮族独特地域与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为了能够使这一独特的地域和民族文化能够长远的传承下去,除了应当坚持原有的保护与传承措施之外,还应当与当今的新媒体时代向融合。通过新媒体技术的传播快、受众广、渠道多、互动性强等特征来强化对于壮族民歌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以此来做到弘扬壮族传统文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坤丽,陈凤洁.壮族民歌的当下境遇——基于政府、学者文人和民众视角[J].教育教学论坛,2019(26):66-67.

[2]危瑛.论广西壮族民歌的艺术特色及其创新发展[J].艺术评鉴,2019(9):23-25.

[3]金萌.壮族嘹歌文化与价值研究[J].艺术评鉴,2018(18): 19-20.

[4]陈铭彬.壮族民歌艺术的审美困境与现代性转场的路径选择[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40(5):90-95.

[5]于肖肖,邓琦.媒介时代演变下壮族民歌的场域传播变化[J].电视指南,2017(15):163-164.

[6]邹理玢.新时代视角下广西壮族民歌的传承和发展[J].戏剧之家,2017(24):60-62.

作者简介:王恒华(1982—),女,湖南永州人,硕士研究生,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声乐讲师,研究方向:声乐表演与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传播新媒体时代
新媒体时代微写作特征及对策研究
探析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网络化转型
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策略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湖湘文化的传播效果评价研究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