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拉赫玛尼诺夫《音乐瞬间》(NO3&4)作品分析

2019-02-10刘秉忱

北方音乐 2019年23期
关键词:浪漫主义情绪

【摘要】本文以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瞬间NO3&4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与时期特点和作者本身的生平经历来映射出作品的风格特点,加强对作品风格的把握。全文共分两个个部分进行阐述,第一部分对于作品的背景进行交代,第二部份交代了拉赫玛尼诺夫的生平经历与作品的曲式分析与演奏技巧,分析作者在写作时的内心状态,从而帮助演奏者提升对作品的把握程度。

【关键词】浪漫主义;拉赫玛尼诺夫;音乐瞬间;情绪

【中图分类号】J623.3                          【文献标识码】A

一、浪漫主义

其实历史上没有对浪漫主义时期有一个准确的时间定义,只是在19世纪初到20世纪初这个时间段,涌现了大批的艺术家、诗人、作家、音乐家、以及政治家、哲学家等各种人物。而这些人物在思想上都不同于古典主义的绝对理性,都为了自己的民族和自己的追求而发出自己的声音。这个时期的音乐,开始出现了标题音乐,作品开始有目的、有意义、有方向,作品的题材也出现了各种的多样性像“叙事曲”“音乐瞬间”“前奏曲”等等。

二、浪漫主义时期钢琴演奏发展

古典主义时期的乐曲包含了大量的技术训练,如连奏、连音、段奏、八音、八度、经过句、和弦包括快速跑动、各种颤音、手指弱指、手指伸张练习、还有各个音程的练习等等。浪漫主义时期的技术技巧方面都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在演奏方面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作品,更钢琴的声音延续、力度变化和音色的多样性使得这个时期的钢琴练习演奏不仅仅强调古典主义时期的颗粒感、灵活性、手指的独立性。这一特点也正是古典时期钢琴演奏方法和浪漫主义时期的一大重要区别。

(一)拉赫玛尼诺夫

拉赫玛尼诺夫是音乐史上鲜有的集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于一身的伟大音乐家。这种令人羡慕的身份,野因此得到了无数音乐评论家褒贬不一的评价。美国音乐学家唐纳德·杰·格劳特在其986页的音乐学史著作《A History of Western Music》中对拉赫玛尼诺夫的评价是这样的,“不会受到太多的关注,这是娇柔做作的,不自然的音乐作品”。

(二)音乐瞬间

音乐瞬间是一类结构较为简单,篇幅比较短小的作品,是作者用一瞬间的音乐灵感记录下来,并加以加工而成的。最早是由舒伯特提出这个名称,拉赫玛尼诺夫诺夫在早期写了六首《音乐瞬间》,这六首音乐瞬间是在“拉赫玛尼诺夫第一钢琴协奏曲”首演获得失败的时候创作的,他的《音乐瞬间》结构较为短小,篇幅也不是很长,但是却充分地表达了他自己的内心。拉赫玛尼诺夫是献给Alexander Viktorocich Zataevich (1869-1886)的,他仅仅三个月时间就完成了这六首的音乐瞬间的创作。

(三)OP.16 NO.3&4曲式分析

1.OP.16 NO.3

本首作品是《音乐瞬间》OP.16NO.3、行板、b小调,该作品的曲式是单三部曲式,整首作品在如歌的行板中进行。小调,肃穆的旋律不免让人想到了哀歌。也正是印证着全曲由类似一声声叹息的乐思发展而来。

这首曲子可分为主要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13小节)由不完整小节开始,基本动机是弱起小节加上第一小节,他是全曲的主题动机,是构成整个音乐的原材料和发展的基础。节奏上由八分音乐附点加连个四分音符构成,这是全曲的重要节奏模式。再这个基础上加以变奏发展。

第一部分由两个大乐句组成,形成了整个乐曲的肃穆气氛和基本感情情绪。

第二部分是由(14-38)同于基本材料发展的乐思进行变奏发展。但从14小节起的乐曲发展经过三小节后却没有迎来高潮,而是出现了新的材料并进行模进发展,一共进行上行模进三次,在第三次模进结束后迎来整首曲子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高潮。在第29小节开始进入了类似钟声一般的乐曲材料(29-32),像是对生命的最终宣判。这是第二部分中的一个情感上的分界点。

在第三部分再现部(39-55),成功回归最初原始材料,这一段的变奏最为精彩复杂,左手的八度低音部的上行下行与右手的三度上行下行相呼吁,就像是与内心魔鬼的搏斗,从第39小节开始进行3次上行的模进,一次比一次更强,情绪也一次比另一次更为激动。在第44小节结束后作业安排了一次重复又回到了第11小节,又一次的经过层层递进,层层模进。可以说在第二次到达第44小节后迎来了全曲的最高潮,第45小节作者用了两个f来表达内心的情感。最后全曲结束在“钟声”之中,像是号角一般宣布了自己的命运,他曾经战斗过。最后一小节最后的一次出现基本材料,像是他自己不甘的心还不愿意就此放弃就此结束。

整首音乐瞬间第三首,由非常简短的基本材料进行发展,由小调开始,到了第17小节转为大调,就像看到自己生命的曙光一样。本首曲子有着极高的音乐性,也极其细腻的表达出拉赫玛尼诺夫本人内心的情感。印证着浪漫主义时期作品的重要特点,这是属于浪漫主义时期晚期的作品,乐曲结构的严谨,和声复杂,用了大量的七和弦九和弦甚至十一和弦,这样的和声手法大大削弱的和声功能性,增强了和声的色彩性,是晚期浪漫主义乐派的和声手法特色,同时b和声小调和弦与b自然小调的和弦的交替使用也是俄罗斯浪漫派和声手法的特点。这首与后面音乐瞬间第四首形成呼应。

2.OP.16 NO.4

拉赫玛尼诺夫OP. 16 NO.4,e小调,Presto(急速的),4/4拍。乐曲的开始是整整一个小节的四个六连音小节,每个小节都有四个动机并以这个动机为主动机贯穿整首乐曲。

第一个六连音动机从e小调主音开始,然后到e小调关系调G大调主音开始进行下行分解主和弦。在第二小节的最后一个音加入右手,并配有着重记号。乐曲开始的力度就是两个f,增强了气氛,像内心焦躁不安的情绪,在等待诉说自己的心事。然后构成的旋律通过三次同一个音的推进将情绪向上推去(2-5),第二部分(22-44),左手的快速六連音一直在铺底,右手的上方音为主旋律,从29小节开始有一个长线条的渐强,到第35小节出现了“fff”的强烈记号,又是一次高潮的迸发。从37小节开始又是一次由“pp”

第三部分(45-67),这个部分是对第一部分的再现,开始用左手和右手两个八度的e音开始经过快速的六连音,将像号角般的主题材料又一次引入,变奏推进。

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品作为对古典主义时期作品的延续,不仅需要演奏者对于乐曲每一个音的掌握,在音乐性内心情感方面有更高的内心要求,需要想象作曲家在作曲时的心态,了解作曲家的生活背景。因为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品都具有崇高的民族性,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特别是俄罗斯的作曲家。在他们的作品中经常可以听到俄罗斯民歌的影子。

参考文献

[1]段卓.探析浪漫主义时期钢琴练习曲的创作风格特征[D].长春:吉林大学,2013.

[2]陈放浅论浪漫主义时期钢琴音乐的创作特征[J]. 中国音乐,2004,(03):122-124,127.

[3]陶远.拉赫玛尼诺夫《音乐瞬间》OP16的分析与个案研究[D].西安:西安音乐学院,2009.

作者简介:刘秉忱(1995—),男,汉族,江苏阜宁,研究生在读,江苏师范大学,研究方向:音乐表演键盘演奏。

猜你喜欢

浪漫主义情绪
打开《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研究(1950-1960)》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西汉铜镜浪漫主义元素考
屈原的爱国主义与浪漫主义研究
从浪漫主义角度浅析狄更斯的《远大前程》
浅析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钢琴前奏曲》的演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