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性不孕症心理干预对策及探究

2019-02-09吴艺新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9年13期
关键词:不孕症研究者心理

吴艺新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护理系,陕西 西安 710000)

不孕症(infertility)是指婚后有正常性生活、未避孕,同居1年而未能受孕[1]。近年来,由于年轻人婚育观的改变及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及性病传播等因素的影响,不孕症发病率呈现递增趋势,其发病率约占已婚夫妇的8%-17%,平均为12%左右。伴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心理因素对不孕症产生的影响,不孕症和心理因素的关系也被研究者广泛的进行探究[2],这是世界范围内的一个医学研究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将女性不孕症心理状况、测试方法和护理干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女性不孕症患者心理状况概述

女性一旦被诊断为不孕症,患者就开始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由于受我国的传统思想的影响,夫妻双方不生育子女,责任强加在女方身上,过重的压力使得女性不孕症患者的心理应激水平升高.而持续的心理应激不仅能导致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还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能够减少怀孕的几率和分娩率[3],也能降低不孕治疗过程中的生物学反应[4]。主要表现在:个人生活、人际关系、夫妻间情感、性关系以及家庭和社会关系等方面[5]。

2 不孕症患者心理的几种测试工具

不孕症心理的常用测试工具是自评量表(SCL-90)症状自评测量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EPQ即艾森克人格测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STAI-特质问卷。

3 国内外心理干预的具体措施

研究表明,可通过心理干预达到治疗不孕及抑郁的双重目的。2001年,英国将心理干预作为不孕症治疗的正规流程之一。大量研究证明,心理干预对不孕的治疗起着积极的意义:针对病人的不同情绪状态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能缓解其应激反应,改善病人的焦虑、抑郁状态[6]。

具体干预措施为(1)面对面交流,心理鸡汤:面对面和患者交流,接诊时,认真倾听,和患者的眼神不时的交流,详细回答患者的问题,让患者感受到医者的诚意和善意,医者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尊重和理解患者,让患者能敞开心扉,倾诉自己内心的痛苦,这样能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使患者从心理上产生对医护人员的信赖。同时和患者家属,特别是丈夫积极沟通,争取给患者宽松的家庭氛围,不能让不孕者独自承受内疚和压力。国外研究者称这种方法为个体干预。(2)集体讨论,寻求情感支持: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进行经验交流,医护人员可以找一些有此治疗经历的成功患者来做自愿者,必要时建立群,帮助患者转移心理压力,丰富她们的业余生活,让患者明白生活是丰富多彩,不孕症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只要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会有治疗成功的那一天。这种方式是团体干预。(3)认知干预,防止不良情绪蔓延:举办健康讲座,讲解怎样营造良好的受孕条件的方法,怎样正确推算排卵期和掌握正确辅助受孕技巧,提高妊娠成功率。也要认真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要患者对预期的治疗效果有所了解,是患者形成适当的治疗期望值,对自己的病情有个正确的认识。不孕症是多种因素造成的,有原发性和继发性,病程长且治疗较为困难,各种不良情绪都会对不孕症的临床治疗过程造成影响,如果不及时干预,就会形成恶性循环[7]。认知干预活动保证一周一次,就可以让患者按疗程接受治疗,还可纠正其错误认知,缓解她们的焦虑情绪,达到心理干预的目的。(4)在舒缓的音乐中按摩放松肌肉疗法:患者听着自己喜欢的音乐,从身心到身体逐渐放松,医者从患者的手开始一直按摩到脚,目的是让患者进行肌肉放松,按摩的过程中,患者要保持平稳呼吸,长进短出。经过肌肉放松按摩,减少了思想顾虑,心理会得到相应调整,患者的心率、血压会趋于平稳,血液和尿液中几茶酚胺含量变动均较少,使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减轻。这种方法国内外通称为综合干预。(5)药物干预,辅助心理治疗:不孕症药物在使用时和其它药物不太一样,有其相对的独特性,不孕症药物以激素类药物为主,不同患者用药方案不同,这就需要告知患者用药常见的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和用药疗程。如何正确用药,了解用药的目的,可减轻患者心中的疑惑和不安全感,能有效降低患者精神压力[8]。

4 对心理干预效果的解读

对于心理因素与不孕症之间的关系,长久以来一直存在谁是因谁是果的争议[9],更多的研究者认同后者观点。肯定心理干预对不孕症患者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认为心理干预有助于缓解不孕症患者的压力、减轻消极情感和减少精神症状。有研究显示在不同治疗阶段采取针对性心理干预,解决心理问题或使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对临床妊娠率有所提高。也有研究结果表明,针对不孕的心理干预对提高怀孕率无显著影响,这是研究者观点分歧的地方。也就是说大家研究的结果不一致。Smeenk认为该领域研究结果的不一致与样本量有关[10],也与研究设计方法不能完全排除不确定因素和测量工具的心理因素的即时性、偶然性有关。

5 展 望

综前所述,不孕症是生理、心理、社会因素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心理干预可控制女性不孕症的某些危险因素,能改善那些认为不孕症难治或不能治愈,从而丧失信心而增添心理压力[11]的女性不孕症患者生活状态。有研究[12]显示在不同治疗阶段采取针对性心理干预,解决心理问题或使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对临床妊娠率有所提高。但不孕症心理干预的研究,还需进一步前瞻性的研究来说明,在互联网时代,远程医疗的模式已被提上日程,设计者如何高质量地运用这种方式让患者接受治疗,不孕症的研究者到底还需要怎样的战略定位,怎样从身体、心理、社会多个层面来拓展研究,智慧医疗的理念如何渗透在研究设计中,怎样才能定量的评价心理压力和不孕的关系等等,所有这一切都需要研究者进一步探究[13]。综上所述,科学的运用适当心理干预,结合现代生活方式,配合其他治疗手段,再加上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将护理学、心理学及生殖医学有效的结合,是女性不孕症患者不孕症防治和研究的有效对策。

猜你喜欢

不孕症研究者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成为研究者及其启示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假排卵与不孕症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医生注定是研究者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症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