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国教师阅读研究:回顾与反思

2019-01-31郑诗琦王振宇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9年12期
关键词:学者研究教师

郑诗琦,王振宇

(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浙江 杭州 310000)

阅读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2001年新课程改革提倡“教师和课程同步发展”,客观上形成了教师阅读的驱动力,促使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提升专业素养。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师阅读研究蓬勃兴起。近20年,我国关于教师阅读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就文献数量而言,迄今已发表学术论文近160篇,其中硕博士论文30余篇。对教师阅读的研究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提升和新课改的深化。本文对近20年我国关于教师阅读的研究成果进行一番梳理、反思和展望,以期促进这一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一、我国教师阅读研究回顾

我国教师阅读研究主要涉及教师阅读的价值、教师阅读的内容、教师阅读的方式三部分。已有的研究从不同视角出发,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教师阅读做了较为全面深入的论述。

(一)关于教师阅读价值的研究

阅读价值的明晰是教师自发深入阅读的前提,国内学者纷纷就教师阅读的价值进行阐释。他们一致认为,教师阅读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1]“只有当阅读成为教师生活方式的有机组成部分时,教师的专业发展才有扎实的基础。”[2]

已有的研究认为,教师知识素养的提升和教师能力素养培育是阅读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价值。[3]一方面,“教师成长的前提是知识体系的构建。其中,知识作为教师素养的核心,其宽窄厚薄决定了‘教学技术’和‘教学思想’的优劣。由此可见,创建合理的知识体系是优化教师专业成长的本质要素。”[4]有学者认为,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建构教师专业生命的第一要素,而知识结构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教师阅读,教师阅读是教师知识素养提升的基本途径。[5]也有学者从教师知识获取的角度出发(包括直接知识,间接知识),提出任何人不可能事事都通过亲自实践来获取直接知识,学习、借鉴前人及他人的知识经验将成为现代人提高自我知识水平的必要渠道。[6]

另一方面,已有研究认为阅读有利于教师能力素养的培育,主要表现在教学能力、反思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等方面。有学者认为,“阅读不仅是教师丰富学养的基本途径,更是提高教师教育技能技巧的关键措施”[7]。另外,有学者基于教师角色维度,主张教师阅读作为促进教师发展的天然捷径,与教师的角色转型存在一定的实质性联系。[8]他们提出“反思型实践者”是新时代教师转型的重要向度,也是引导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基本范式。[9]与此同时,在该研究领域中,相关学者从教师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角度提出“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概念,强调教师的教育教学需反思与监控[10]。而教师学习与反思性能力培养必然离不开教师丰富的、有针对性的阅读实践活动[11]。

总而言之,学界对教师阅读价值的研究大多聚焦于对教师知识、能力等专业发展层面,一定程度上忽略了阅读对教师闲暇生活、情感体验等的价值。“阅读是因文得义的心理过程,是以文会友的交往过程,是书面文化的消费过程,是人类素质的生产过程。”[12]一名优秀的教师在具备扎实知识、技能的基础上,还需拥有深厚的人文素养、独特的审美情趣、开阔的教育视野及浓厚的学科文化、哲学、生活的底蕴,而这些皆来源于教师广博的阅读体验及丰富的生活阅历。

(二)关于教师阅读内容的研究

知识的丰富性和个人阅读的偏好导致教师阅读的内容纷繁多样,我国学者基于不同的维度对其进行了划分归类。总体而言,教师阅读的内容可以分为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

在宏观方面,我国目前主流的观点是将教师阅读划分为四类:日常化阅读、公共化阅读、专业化阅读、休闲化阅读。也有学者主张,“指向专业素养提升的阅读并不是教师素养阅读的全部,教师作为社会知识分子所必需的公共阅读也是教师阅读的重要内容,两种阅读不可相互替代”[13]。此外,有学者在前人基础上对教师阅读内容进行补充和拓展,他们认为教师阅读应随着国家对教师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要求而做出相应转变,因此,主张教师应该阅读教育最新理论丛书、教育研究方法类书籍以及操作性强的教育教学实践类书籍,在这三类书籍的基础上还要阅读相关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科学技术等顺应不同时代社会发展变革等方面的书籍[14]。

在微观方面,许多地方组织,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等以及相关教育界权威专家基于教师角色和职业特点,纷纷为教师的“应读书单以及必读书目”建言献策。譬如,有学者认为教师应主要阅读五方面书籍: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等经典著作;与所教学科相关的专业书籍;教育学和心理学等理论书籍;励志类书籍以及文学艺术等人文书籍。[15]有学者在此基础上为我国中小学教师推荐了“适合教师阅读的十组书”,并对所读书目进行了更加具体和细化的划分:生活智慧、实践智慧类;教育新理念类教育随笔、教育手记和日记类[16]。与此同时,不同省市为促进教师阅读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如深圳市、上海市基于对教师发展培养提出的不同要求,分别推行了适用于不同教师阅读的参考书目和推荐书单。除此之外,有学者就“教师阅读内容、推荐书目”等系列探讨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观点,认为由于教师个人所属独特的生命个体,不同的个体具有不同的实际需求和发展要求,因此,教师阅读内容需综合考虑、以“师”为本[17]。

总体而言,对教师阅读内容的研究聚焦、对阅读内容的简单分类和概述,有待细化与深入,例如,部分研究需补充对教师阅读内容划分种类、分类依据的科学性探索,以提升推荐书目的信度和参考价值。这一点,后续研究仍需关注。

(三)关于教师阅读方式的研究

教师阅读方式的选取是影响教师阅读效度高低的重要影响因素,已有研究依据不同的情境、变化的时代,从阅读媒介、阅读时间、阅读技巧策略等不同角度提出了教师阅读的理想方式。

有学者通过调查发现,在“互联网+”时代,教师阅读逐渐跨越传统纸质书籍的界限,出现了借助新技术的阅读,如刷公众号、刷微博等阅读模式[18]。另外,有学者基于教师阅读现状,为重塑教师阅读本真面貌,提出了支持式阅读法、互动式阅读法、启疑式阅读法三种方法,从而强化教师阅读理论层面的认知和提升教师阅读的能力。[19]与此同时,有学者也认为“任务读书法、问题读书法、课题读书法等阅读方法,对提高青年教师阅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及促进教师发展意义重大”[20]。除此之外,部分学者通过对实用性强和可操作性强的阅读模式加以建构和规范从而加强对教师阅读方法的深入探索[21]。在此基础上,有学者提出在教师阅读方式中引入合作概念,提倡促进教师教育和专业发展的教师阅读的合作模式[22]。也有学者对此观点加以深化,主张将喜爱阅读、具有类似阅读兴趣的教师结合成一个“群集”,并从制度、概念、策略建构三个层面对教师专业阅读群的组织和建设加以探讨和论述;在群集中大家相互管理和彼此分享,凸显“1+1>2”的优化效果[23]。此外,也有学者通过凸显外部环境的支持作用来加强教师阅读,主张以学校为阅读主体,“构建‘四步式’阅读活动机制,包括澄清式阅读、行动式阅读、反思式阅读和建构式阅读”[24]。也有学者认为在阅读态度上应该保持虚静与专一,虚心涵泳、切己体察。阅读不可盲目,需合适的导师指引前进的方向。[25]

总之,该部分已有研究大多立足于阅读媒介、阅读策略等方面为教师高效阅读提供建议,即站在阅读主体之外认为“教师应该怎么做”,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师的阅读实效,但同时忽视了教师这一阅读主体真正所思与所需。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对阅读方法的独到见解,他认为,立足于教师自身教育实践和经历,对教师的阅读意识、能力与习惯等高度关注并全面培养,同时不断地落实与强化教师的经验总结和积累,促使教师在分享经验、互动交流中逐渐形成正确阅读观,寻找最佳的阅读方式[26]。

(四)教师阅读研究所运用的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是完成研究的基本条件,研究方法的类型影响研究的深度和结果。我国学者运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对教师阅读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效果。所运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个案研究法三种,已有的研究既有主要运用某一种研究方法,也有多种综合运用。

在实用某一主要研究方法的研究中,部分学者选择对不同地区不同年级学段的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且问卷调查的规模有大小之分。例如,2001年《中国教育报》在西安、厦门、长沙、上海四大城市,针对当今中小学教师的阅读状况与个人成长的关系、教师阅读价值取向、阅读与学校管理等问题做了大规模的系统且深入的问卷研究,研究表明各因素之间关系密切,特级教师、骨干教师的阅读时间更多、量更大,且科研成果更多。小规模的研究中,不少学者采取在某地某学校展开针对性调查。譬如,有学者在佛山市对部分大学、中学、小学教师的阅读情况进行调查,得出学校层次对阅读专业类书籍有明显影响的结论。[27]此外,还有学者对农村部分中小学开展教师阅读现状调查,发现农村教师的阅读情况普遍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教师整体阅读水平较低,大部分教师阅读意识不强,阅读习惯较差,阅读目的不明确,阅读方式单一,等等。[28]一手调查数据的获取,为真实科学地了解教师阅读的现状、问题、成因等创造了条件。

另外,有学者综合运用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教师阅读进行研究。譬如有学者对部分教师进行深入细致的个案访谈,以真实地再现教师阅读的困难状态,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相应解决方案和改进策略。[29]也有学者将问卷调查、访谈和个案研究三种方法巧妙结合,深入农村地区对小学教师阅读教育报刊的问题开展专题调研,尽管部分教师认识到了教育报刊的价值且有阅读的需要,但教师实际阅读行为却有待改善和改观;教师阅读教育报刊用时匮乏,阅读量不足,阅读质量有所欠缺。[30]

总体而言,以上实证研究在具体使用过程中严格遵循研究方法的操作要求,较好贯彻了教育研究的科研精神。但已有的教师阅读研究中,所使用的方法仅为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及个案研究或三者组合等,方式略显单一。因此,日后的研究需加以改善,应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融合质性、量化等多种实践方法,力求使研究更加科学。

(五)教师阅读研究所采用的研究视角

教师阅读蕴含丰富的价值内涵,需通过多种角度加以审视。新课改以来,随着阅读在教师个体发展中重要性的提升,对教师阅读的研究日益增多,研究视角也不断得以丰富。通过对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的分析,发现我国教师阅读研究所采用的研究视角聚焦于相关阅读理论对教师阅读的意义建构或指导意义的探究等方面。

有学者提出教师阅读的“对话理论”,认为阅读本身具有“以读者主体离开文本主体”的倾向。即教师阅读过程是阅读主体与文本主体不断调节、同化的过程,充斥着相互对话、相互交流。其中,有效而深邃的对话是教师超越文本所提供的理解水平,教师因此在阅读中强化深度解读、提升思维能力、丰富认知图式。[31]另外,有学者建构了教师(阅读主体)与书籍(文本主体)双向作用的阅读理论,主张二者以动态关系存在。在阅读中,文本处于不断的表达意义的状态中,同时,教师不断汲取知识信息,通过原有经验的同化、顺应对新的意义进行建构。[32]在此基础上,也有学者提出教师阅读主体和文本主体另一种相互作用的理论,即交易阅读理论模型。在交易阅读理论模型中,强调了教师阅读所理解的意义是书面信息和其头脑中已有知识经验相结合的产物。另外,还强调了阅读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是教师在某种特定的阅读环境中和阅读书籍相互发生作用的过程,此时此刻,教师的阅读体验、阅读收获受主体情感及外界环境的相互影响。[33]

已有的研究视角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教师阅读研究,使其进一步深化。但总体而言,研究视角狭隘,大多学者基于阅读理论这一取向出发,视角单一,研究范围局限。教师阅读内涵丰富,除了阅读理论外,还应该尝试从不同学科领域下加以透视,又或者从与教师主体相关的不同群体的角度进行探究,以期教师阅读研究的全面和深入。

二、我国教师阅读相关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关于教师阅读,我国研究者已对其阅读价值、阅读内容与阅读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已有研究从不同阅读理论取向出发,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个案研究法等研究范式,产生了一定数量的研究成果。但总体而言,以往研究尚存在许多不足,后续研究仍需不断努力与完善。

(一)充实教师阅读的研究内容,检视教师阅读真实样态

总体来说,指向教师阅读的研究内容尚不全面,研究面略显狭隘。在以教师阅读为研究对象的文献查阅中,发现70%以上的研究取向都集中于几个固定的方面。譬如在教师阅读内容的研究中,不是将教师阅读书籍分门别类,就是给教师阅读拟定推荐书目等。除教师阅读内容、价值的研究外,其余研究基本围绕教师阅读的方法以及教师阅读与数字化媒介等方面的相关研究,可见研究视域狭窄,缺乏全面化研究。另外,相关研究者也并未联系实际,就推荐阅读书目的有关依据、推荐理由进行深入调查与探究,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易出现理论与实践的鸿沟,使得教师的阅读活动缺乏一定的指导性、科学性与方向性。此类研究的内容取样过于集中,忽略了教师阅读的其他方面,致使教师阅读的真实样态难以展现。

在后续研究中,学界需充实教师阅读的研究内容,努力呈现更多教师阅读的真实样态。首先,研究者的研究意识和思想需加以灵活变通。前人的研究成果为后续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有利于后来者的思路梳理和探索借鉴,切记不可使其变成一味模仿、思维定式的消极“样本”,要加强反思与创新意识。基于前面已有的研究,后续研究可更新研究点面,对多方面的研究内容进行考量和探究。譬如,立足教师本身,探究教师阅读的目的是什么?教师的阅读动机、阅读态度如何?鼓励支持教师阅读的有效策略有哪些?立足教师本身对阅读的真实需要和诉求是什么?又或者,立足教师职业特性,探索教师阅读与普通读者阅读的相异点在于何处?……总之,只有尽可能兼顾研究的各个方面,方能使得教师阅读的全面样态得以真实展现,于此才能深度探索其所蕴含的丰富内涵与价值,也能对教师阅读中存在的问题、不足或是有待改进整改之处对症下药,提出针对性的对策。

(二)重视教师阅读价值的研究,加大教师阅读研究力度

总体而言,针对教师阅读的专门研究成果尚不丰硕,且指向教师阅读价值意蕴的研究尚未受到学界充分重视。目前,有关教师阅读的研究虽有一定数量的成果,但明确提及“教师阅读”的文献仅有数篇,大多研究都强调教师阅读与教师专业发展紧密挂钩,且此类研究不约而同将教师阅读的价值定位于对教师知识素养的培育和教师能力的提升上,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教师阅读的多元价值。另外,在目前已有的研究中,明确针对于教师阅读的研究成果过少,且相关研究不够丰富;而研究不全面、研究结果不足的现状恰恰说明教师阅读的研究价值尚未得到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和重视。

至此,学界应树立共识:不仅关注到教师阅读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同时也应该思考教师阅读对教师生活体验、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重要价值。一方面,学界需注意到教师独特的身份和天然的使命,应关注到与教师密切联系的学生群体以及教师所与生俱来的社会大背景。教师阅读同样以其强大的内隐价值维系着教师、学生及社会这一生态共同体。在日常交往中,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阅读,强化体验、关注生活、拓宽视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素养和修养。由此方能将阅读的余晖照耀学生,从而培养出有思想、有智慧、内心世界亦颇显丰富的学生,实现师生双赢,于此,研究者们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深入探索教师阅读的价值与学生发展的相关价值。另一方面,教师身为社会中的一员,承担着独特的社会责任,教师群体一言一行在一定程度上也将影响社会多方面的发展,这也使教师积极开展阅读活动具有相当重要的研究意义和价值。因而,在日后的研究中,广大学者要积极寻求教师阅读研究多方面的突破口和创新点,重视教师阅读研究的价值意蕴,加大教师阅读研究的力度,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探明教师阅读的本真,最大限度地发现教师阅读的价值,最终实现教师专业化、个性化、品质化和生活化的发展。

(三)拓宽教师阅读研究视角,丰富教师阅读研究意蕴

梳理相关成果发现,我国关于教师阅读的已有研究存在跨学科视角薄弱、研究方向过于集中等问题。且发现,80%以上的教师阅读研究局限于教育领域,其中,大多数研究集中于从教师自我更新、发展的视角出发,聚焦阅读对教师知识素养的提升和对教师能力素养的培育。除此之外,通过已有相关研究成果分析,发现部分学者逐渐关注到教师阅读研究另一个重要的维度——阅读理论,且在该部分研究仅聚焦于相关阅读理论对教师阅读的意义建构或指导意义的探究等方面。总之,教师阅读已有研究取向过于集中,另外,单一研究的往复不止,研究深度不足、研究视角狭隘,势必会造成研究结果和结论片面的局面。

多方向、跨学科的整合研究在某种程度上能够突破单一研究视角的局限,弥补个别学科领域的狭隘,加之借助相关阅读理论这一重要维度加以探讨能有效加深教师阅读的理解,丰富教师阅读研究的意蕴和内涵。一方面,从目前研究视角来看,大多研究偶借相关阅读理论的视角进行研究,虽基于教育学视角的研究,但只是泛泛而谈,文章尚未做到深入透彻的分析和探究。教师作为一种独特个体生存于纷繁复杂的社会之中,对教师阅读这一行为和事件上,也未曾有相当数量的学者借助文化学、新闻学、社会学、文学等相关学科理论对其进行专门和深度的探源,研究视角相对单一,研究内容相对匮乏。另一方面,教师是拥有鲜活生命的个体,其遵循心理成长规律不断发展,他们通过阅读浸润内心、陶冶情操,却不曾发现有学者借助心理学视角,深窥教师内心、探明教师所思所想,为教师阅读建言献策。另外,研究者可从与教师主体相关的不同群体的角度进行探究,例如,可立足学生的立场,深入探索教师阅读的价值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以期教师阅读研究的全面和深入。▲

猜你喜欢

学者研究教师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最美教师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教师如何说课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