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中医药行业现状及思考※

2019-01-30陈婷婷史文川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6期
关键词:中医药领域

陈婷婷 史文川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文化研究中心,江苏 南京 210023)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其在各领域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逐渐凸显,且已潜移默化融合到各学科、各领域。中医药作为一个积淀深厚、历史悠久、传承模式固化的学科领域,也在这一信息、高效、集约型互联网时代受到颠覆性挑战。在此之前,人们对互联网认识,仅仅局限在把它作为一种技术手段或一种工具辅助传统行业的发展。然而,伴随着云平台、大数据等新技术、新模式的逐渐兴起,现有的中医药学知识体系已无法支撑中医药现代化进程,更无法使中医药快速适应瞬息万变的人类社会。为了进一步推进中医药现代化进程,使现代化过程中的中医药能更紧密的与逐步变化的知识体系及构架相融合,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中医药需要汇入更多新的知识体系及构架,其中与“互联网+”的融合,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必将对整个学科产生深远的影响,为提升中医药的国际影响力发挥重要作用。

1 互联网+对中医药带来的影响

“互联网+”不仅在短短十多年内对中医药医疗机构服务模式、医疗服务监管及医疗教育影响深远,而且在优化中医药服务资源配置方面发挥重大作用[1]。最近几年,互联网对中医药教育、传承、文化信息交流等方面的冲击已让很多机构及院校深有体会,随之而来的机遇及转型升级迫在眉睫,本文从“互联网+”对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中医药相关信息的获取方式、中医药文化传播方式及中医药相关领域研究模式四个方面分别对其影响进行总结。

1.1 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 几千年来传统中医药教育经历了从口传心授、学徒跟师到院校教育的演变,该模式是一种以学生被动接受为主的单向模式,且成才周期较长。然而在“互联网+”这一多元化相结合、多途径可辅助的时代,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将完成从“单向模式”向“多重模式”转移,成才周期也将随之变化。为贯彻落实《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探索建立“互联网+”在中医药人才培养、学术成果共享和健康教育的新模式,通过线上培训和线下实践相结合的模式,帮助全国更多的基层医生提高了学术水平、临床诊疗能力和健康服务功能[2]。查青林等学者提出,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的中医药现代传承模式,是要将传统模式下一人完成的诊疗知识积累,拓展为多人协同完成的中医诊疗知识积累,实现从“读经典”到中医经典知识管理、从“做临床”到中医医案知识管理的转变,从而大大提升中医药人才传承培养效率,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中医现代传承平台功能的设想[3]。随着网络科技的不断发展,目前中医药人才培养方式的改变已从固定教室的传统授课模式,逐渐向中医药网络授课平台转变,如MOOC(慕课)、THEOL(网络教学综合平台)等学习方式,这是面对面教育模式的历史性变革,并将有利于集约优质的师资进行更高层次、更富效率的中医药知识教育。

1.2 获取中医药相关信息方式及其传播方式的改变 “互联网+”打破了人们以书本、杂志为载体,获取中医药相关信息的传统模式,现今模式跟以往最大的不同在于:传统纸质媒介逐渐退出,中医药相关信息必须通过新的传播渠道,从以往对准于群体的方式改变为以面向个人的模式,专业网页、特色数据库直接面向客户,实现传播中医药信息的功能。有关机构已引入“移动信息服务”“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等中医药相关信息获取模式,该模式已经将WAP、微信公众服务号、移动图书馆APP等运用于中医药相关信息的获取中[4]。相信随着网络科技的不断创新及发展,今后会有更多新的获取中医药相关信息方式出现。既往中医药文化在国内、国际的传播形式,以学术交流、海外办学等方式居多,当下除了既有传统的交流方式外,通过媒体宣传的中医药特色旅游、养生、微博、网络授课等方式已悄然改变着传统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方式,由于新媒体及相关平台之间的激烈竞争,新模式可有效降低传统模式运营中的人力、物力等传播成本。

1.3 对中医药相关领域研究模式的影响 随着中医药领域云平台、数据库的不断增多及完善,中医药领域的影响范围和覆盖面不断拓宽。传统中医药领域研究方法单调,多从文献研究着手且视角单一,随着蛋白组学数据库、基因组学数据库等系统生物学相关数据库的建立,传统中医药的研究模式必将发生相应改变。如对于中药有效成分作用靶点的实验论证,可运用此类数据库进行二次分析,找出不同途径的作用机制进行整合,搜寻关键作用点。这在现代互联网时代仅需要几十分钟甚至几分钟时间即可完成,不仅大大缩短了学习时间,而且可以对国内外现有文献进行整合和有效利用。

2 互联网+影响下中医药行业新趋势

在“互联网+”背景下,人们的生活及思维方式发生着改变,传统中医药模式转型升级不可避免。中医药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必将催生出很多新的学科及研究领域。

2.1 “互联网+中医药”的移动化智能化特点 随着“互联网+”时代不断发展,使得中医药移动化、智能化成为可能。如传统的中医医疗服务人员在服务患者时,需要面对面进行诊治,现在则可通过特殊的医疗平台:微信公众号,智能可穿戴终端在远程完成对患者的诊疗及治疗,从普通的望诊如舌诊、脉诊(脉诊仪记录),到望形体、问诊等方面均可实现。在相关平台进行预约或会诊,已经为当下人们所熟悉,相信随着“互联网+”时代的不断发展,中医传统诊疗模式也将实现新的改变,进一步适应时代的需求。在中医药研究领域,“互联网+”智能化的优势更加明显,如中药的有效分子结构不仅可以在互联网智能平台上中进行模拟构建,而且可以对其结构进行分析、解读及重构,为深入进行微观研究提供便利。“互联网+”时代不仅能够促进中医药服务的移动化,更将促进中医药研究领域的智能化。

2.2 中医药结合智能科技进行转型 中医药为实现现代化,正在进行多学科、多渠道、多平台的融合。纵观国内外行业发展史,一个行业能否成功转型,取决于与新兴领域的融合程度。目前,“互联网+”在我国各领域显现其优越性,在中医药服务领域中其智能性也同样被大众认可,如中医药视频、音频越来越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打造互联网新医疗生态圈行动[5]等。随着中医药多学科互助发展模式的不断建立完善,利用互联网对未知领域探索的便捷性,必将催生出更多辅助、支撑中医药现代化的学科、技术和方法,从传统的“实体感知-探索研究-论证解析”模式,转变为“探索-解析-感知”模式。国内外一些研究机构,已开始尝试运用大数据平台及数据挖掘技术,进行智能搜索及智能推送的结合,使中医药研究在智能科技引领下实现转型。

3 互联网+在中医药领域存在的问题

在大数据时代,中医药行业既往的个案分析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研究领域的需要,但是中医药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和个体化治疗的思维模式与当今“互联网+”时代的个体化理念是相吻合的。所以在推进“互联网+”的进程中,如何使中医药领域与互联网进行深度融合,推动中医药行业创新,已经成为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和必经之路。由于我国各地区、各领域对“互联网+”的认识程度不同,所以在“互联网+中医药”模式思维的形成过程中,必将具有地域属性和学科领域的差别,如何消除差异,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进程,仍然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综上,“互联网+”与中医药领域的结合不是简单相加,更不是主辅嫁接,而应当是以互联网为中心的中医药各领域创新及互动模式的变革与整合。互联网传播具有无界性,如何在中医药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过程中,使中医药汲取促进自身发展驱动力的同时,又不失其特色和优势,以及中医药在保留自身传承特性的基础上与互联网融合到何种程度,如何选取主推方向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思考和总结。

猜你喜欢

中医药领域
中医药非凡十年
——中医药科研创新成果丰硕(二)
中医药非凡十年
——中医药科研创新成果丰硕(一)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电子战领域的争锋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将现代科技应用于Hi-Fi领域 Perlisten S7tse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2020 IT领域大事记
领域·对峙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