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中医药文化读本编写的几点体会

2019-01-30李德杏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6期
关键词:读本进校园板块

李德杏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天津 301617)

“讲好中医故事”丛书是一套面向小学生的中医药文化读本,由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四大名著知中医》为丛书的第五册,是挖掘四大文学名著中蕴含的中医药文化素材而进行的科普创作。中国古代文学名著作为中医药文化研究的重要资料一直备受研究者的重视,特别是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因蕴含丰富的中医药文化知识,成为研究者关注的对象。《四大名著知中医》读本创作来源于天津中医药大学大学生创新项目——“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图书编写组主创人员与出版社编辑精诚合作,从确定选题、编写形式、内容、语言、插图,到最终定稿,几经修改,于2018年4月正式出版。

1 中医药文化的科普工作要从娃娃抓起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文化科普工作的推进,面向小学生的中医药文化科普也跟进展开。也有科普工作者指出:“中医药文化走进校园之后,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师资力量绝对不足。”[1]所以,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应该是一项系统工程,形式也不仅局限于授课。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中医文化进校园校长研讨会”上表示:“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可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和接受程度,设计恰当的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模式。比如,学龄前儿童以兴趣吸引为主;小学阶段以接触体验为主,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中学阶段以探索思考为主,开阔自身视野,提升道德修养。”[2]根据小学生的阅读习惯与接受能力,编写适合他们的中医药文化读本一直在尝试过程中。

主创人员结合小学阶段的学习目标,在不增加学习负担的情况下,最终确定《小学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作为小学生中医药文化读本编写素材的挖掘对象。目的是在完成小学阶段阅读能力培养的基础上,挖掘中医药文化素材进行科普创造,弘扬中医药文化知识。在形式上摆脱了为了宣传而宣传,而是在日常的阅读过程中融入中医药文化知识。挖掘《小学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的中医药文化素材,进行科普创作,正是中医药文化科普工作从娃娃抓起的体现与实践。

2 读本编写定位明确 形式与内容并重

《四大名著知中医》的读者定位在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即4~6年级。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进校园项目组成员通过进入校园宣讲与调研,对此阶段学生的阅读习惯、偏好、接受能力、认知水平等问题有了较多了解。读本在编写的过程中,遵循形式与内容并重的原则,适应学情以启发兴趣为主;注重阅读与思考的结合;编写形式活泼,图文并茂;内容上强调科学实用。

2.1 适应学情 启发兴趣 主创人员通过进校园科普宣讲,对小学生的阅读习惯与要求有了一定的认识。在读本编写初期,邀请4~6年级小学生试读样稿,征集反馈意见,反复修订读本的编写思路。通过调研发现,4~6年级的小学生对于四大名著并不陌生,但阅读过原著的却为数不多,大部分学生对于原著的阅读还存在一定困难。根据这种情况,在编写过程中对读本的内容进行了一次调整,删掉“读一读”板块中原文链接(即截取四大名著原文片段)的内容,只保留了对原著片段进行导读的部分。另外,主创人员认真研究了此阶段学生的课本及教辅材料语言的特点,在文字编排上使用符合他们阅读习惯的语言。适当使用疑问、反问的修辞以及鼓励的语言,以启发阅读者的动脑、动口、动手能力。

本册读本包含的中医药文化知识,主要依据4~6年级小学生的阅读和认知水平、兴趣与关注点、中医药文化知识的可操作性等几个方面来设计,以启发兴趣为主。例如,梁山好汉多好饮酒,他们喝醉了怎么办?由此展开介绍具有解酒功效的中医名方“二陈汤”,并指导他们自己在家操作,尝试着做一碗简易版的醒酒二陈汤,给喝酒后的爸爸妈妈解酒。用来预防感冒的红糖姜水茶,也是在家可以动手操作的。我们的生活常识所蕴含的中医药文化知识,都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这已经超越了简单阅读,而是学以致用,是兴趣阅读与动手操作的有效结合。

2.2 专题呈现 图文并茂 《四大名著知中医》分别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各选取4个与中医药相关的专题。《三国演义》节选“晕船与赤壁之战”“诸葛亮三气周瑜”“关云长刮骨疗毒”“薤叶芸香解瘴毒”;《水浒传》节选“公明醉酒饮二陈”“武松识破蒙汗药”“宋江避暑疗军兵”“卢俊义命丧水银”;《西游记》节选“花果山上中药多”“太上老君的丹药”“人参果不是人参”“悟空巧断国王病”;《红楼梦》节选“饭后漱口有讲究”“薛宝钗与冷香丸”“黛玉伤暑饮香薷”“林黛玉与合欢花”。16段内容皆是小学生熟悉的四大名著中的人物或故事,并且每一部分的独立性很强,可分专题阅读。专题命名保留原著章回体的特点,以说明人物和故事,重在体现中医药知识。读者带着熟悉感进入阅读内容,不同的是增加了中医药文化知识,熟悉与新奇感并存,激发其阅读的兴趣。

主创人员结合小学生偏好喜欢阅读图文并茂的绘本类著作的特点,16个专题都相应插图,重点突出中医药知识,有助于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通过插图,辅助对中医药文化知识的理解与认识,读者也会加深对相应内容的印象。如“悟空巧断国王病”插图,读者看完会想到这怎么和我们去看病时用的诊断方法不一样?这样的诊断可靠吗?引发进一步的思考与探索。

2.3 编写体例 通达权变 《四大名著知中医》编写体例经反复推敲,最终设立“读一读”“学一学”“说一说”“做一做”“认一认”5个板块。“读一读”板块,在选取四大名著原文片段的基础上,对原文故事进行改编。“学一学”板块,具体介绍导读内容中所涉及的中医药知识。以“晕船与赤壁之战”为例,“读一读”板块介绍曹操为了解决自己的士兵不服水战晕船的问题,采纳了庞统的连环计,把船只链接在一起,但当黄盖带船行火攻之时,却无法及时疏散,导致了在赤壁之战中大败。“学一学”板块进而介绍晕船的相关知识,并具体介绍中医预防与缓解晕船的方法。“读一读”“学一学”2个板块为读本16个专题的必设板块。但此处的“学一学”,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强调学习、学会,旨在了解和认识中医药知识。

设立“说一说”“做一做”“认一认”板块,目的是为了扩展阅读、启发对中医药知识的思考。“说一说”板块,主要是引导读者把了解到的知识讲给别人听,提升对中医药知识的热情与认知。“做一做”板块,主要是指导读者把学到的知识进行操作,在动手的过程中更真切地体会到中医药知识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认一认”板块,主要是辨识中药的植物形态与饮片。植物形态的插图以花类中药为主,中药饮片以我们生活中常见到的食品为主,如山药、薏米等。读者借此可以初步建立起对中药饮片的认识。“说一说”“做一做”“认一认”3个板块为16个专题的任选板块,每个专题可根据需要,选择其中的1~2个板块。

2.4 科学科普 趣味实用 《四大名著知中医》涉及的中医药知识包括中医基本理论、中药知识及应用、腧穴按摩、食疗养生、饮食习惯、生活常识等。例如山药、薏米常吃,但读者是否知道它们的药用价值?饭桌上的经典甜品蓝莓山药竟然是很重要的一味中药。常吃的薏米又有哪些医疗价值?常喝的红糖姜水到底有何作用?科学地选择中医药知识,贴近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在应知常用的生活领域内挖掘中医药文化的精华,体现科普工作对生活的指导与预防保健作用。

读本的内容在编辑时注重科学引导。例如介绍“蒙汗药”与“水银”时,强调中国古代的医家很早就认识到了有毒之药若经合理利用又是治病的良药。同时又提醒读者,生活中的一些物品是有毒的,使用时需要小心谨慎,例如水银温度计。生活中认识一些剧毒药物的标识也是很有必要的,可以避免贸然接触发生危险。对于一些夸大其词,不切实际,或者容易混淆的内容进行纠正和澄清。例如,在文学、影视作品中常常出现的仙丹妙药;悬丝诊脉这种诊断方法;人参果吃了能长生不老等。通过介绍相关知识,来还原仙丹妙药、悬丝诊脉、人参果的本来面目,帮助读者对此类问题建立正确的认识。不要把出于创作需要的文学描述误以为是中医药的神奇疗效,矫正错误也是科普宣传的重要内容。

3 小学生科普创作的几点体会

3.1 深挖素材 深入浅出 《四大名著知中医》科普创作的素材来源于《小学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在小学生基本阅读的范围内融入中医药文化知识,避免增加学习负担,又丰富了阅读内容。读本编写避开了晦涩难懂的中医药知识与语言,恰当选择应知应会却易被忽略的生活常识。例如,晕船在生活中很常见,除了服用晕船药之外,中医学也有很好的预防与缓解方法。选择的中医药知识还应是小学生阶段生活中常遇到,又充满好奇想进一步探索的内容。例如,为什么在寒冷的户外长时间活动后,妈妈通常会煮红糖姜水?为什么有的人特别爱吃一种叫做鱼腥草的菜肴?为什么家长和牙医都强调饭后漱口?所谓浅出,意为一读就懂,一学就会,一次学习就能记住不忘。例如介绍水银时,小朋友会认识到原来水银温度计有毒,使用的时候可要小心了;喝红糖姜水能预防风寒感冒,记得下次要主动去喝;饭后漱口原来意义这么重大等等。

3.2 立足阅读 拓展思考 大部分小学生在阅读四大名著原文时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文字和语言困难,科普创作的前提是便于阅读。采用小朋友习惯的语言和喜欢的形式,改编成易于阅读的文字,力求语言朗朗上口,语意简单明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方法是引发思考。读本着重设计了引发思考的语言表述,例如,中暑之后我们该怎么做?蒙汗药真的存在吗?古人喝那么多酒难道不会醉吗?常吃的食物怎么会是药物,治病效果又如何呢?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兴趣自然而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又会产生新的疑问与思考,逐渐培养起对中医药文化的热爱与探索。

3.3 潜移默化 润物无声 中医药知识不再是医院的代名词,也不是药店的专有标签,而是在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生活、娱乐等活动中触手可及。面向小学生的中医药文化科普工作应该润物无声,创造一种看得见、摸得着、读得懂的中医药文化环境,让身在其中之人自然接触,习惯存在。同时又带着兴趣进一步探索,让“中医药文化的传承给孩子们的内心种下一颗种子。”[3]面向小学生的中医药文化科普工作也不是培养“小郎中”,而是让中医药文化成为生活中的一个文化因素,像阅读文学、听歌曲、看影视一样,成为小学生成长路上的精神食粮。

在兴趣引导、科学传播的理念下编著中医药文化读本是面向小学生的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的重要途径之一。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中医药文化科普工作是一项潜移默化的工程,需要中医药文化从业者付出心血与努力。科普创作应结合小学生的认知、学习、接受特点,认认真真做好读本的编写工作,中医药文化的宣传亦是水到渠成。谨以此致敬“讲好中医故事”丛书编写组的各位同事!

猜你喜欢

读本进校园板块
散文诗小型张读本
新时代机关党建简明读本
板块无常 法有常——板块模型中的临界问题
板块拼拼乐
舞龙舞狮进校园
乌兰牧骑进校园
优秀剧目进校园
《中华家教》亲子读本
A股各板块1月涨跌幅前50名
木卫二或拥有板块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