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高专医学院校临床专业校外教学基地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及对策※

2019-01-30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6期
关键词:师资队伍科室基地

张 峰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河南 南阳 473000)

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的办学定位是为农村、基层和社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用性人才,作为培养过程的最后一环临床实习阶段,学生能否把前两年的理论知识通过实习,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则与教学基地教师的个人素质有着密切关系,哈佛前校长柯南特说过“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一代又一代教师的质量”。在医学科学技术跨越式发展,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医患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的今天,教学基地的师资队伍建设显得更加重要,结构合理、经验丰富,热爱教学,坚守岗位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现技能型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前提,也是促进医院快速发展,做大做强的保证。如何立足现实,紧跟医学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去正视临床教学基地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找到解决办法显得刻不容缓。

1 临床教学基地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

高职高专医学院校临床专业的校外教学基地和本科医学院校教学基地不同,临床教学基地的层次、规模、技术以及设备相差很多。好的有省级综合性的三甲医院,更多的是县市级的三乙二甲医院,医院的差别带来了教学师资队伍层次和规模的不同。大的综合性的医院临床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相对比较完善,规范,有一整套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和建设方案,师资队伍职称、学历、学缘结构相对合理,能比较好的完成学生实习阶段的带教任务。县市级的教学基地受制于地域特点和经济效益要求,很多基地没有稳定的师资队伍,更没有合理完备的规章制度,临床带教随意性大,师资队伍建设处于杂乱无章状态。在这样的基地中,学生的理论知识不能充分的转化为实践技能,实习质量得不到保证。

2 临床教学基地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临床专业的校外教学基地,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重医疗轻教学观念存在 作为学院(校)的临床教学基地,承担实习带教,培养高质量的学生是基地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基地都重视临床教学,建立有完善规范的规章制度,部分基地特别是级别较低的基地轻教学,重医疗的观念非常突出,他们把医疗置于医院的核心地位,一切服务于临床,更多的是考虑医院发展的经济利益,而对于临床教学没有全力投入,从设备、师资、管理诸方面配备完全不达标,甚至严重缺失,满足不了正常教学的需要,因此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就成为一句空话[1]。

2.2 师资配备不尽合理 从学历结构来说,省级三乙或三甲医院教学基地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相对偏少,县市级二甲医院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几乎没有,拥有硕士学位的很少,更多的是本科学历;从年龄结构来说,不管是三级医院还是二级医院,教学基地的师资配备趋于年轻化,他们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实践知识体系欠缺,临床经验不够;从职称结构来说,三级医院拥有高级职称的教师较多,二级医院高职称的教师较少,且学科之间分布不平衡。有的学科很多,大部分都是高级职称,有的学科很少,有的甚至没有,比如新成立的科室和一些小科室;从性别结构来说,一些科室的比例严重失调,比如妇科、产科和儿科女医师较多,而在外科更多的是男医师,女医师则少之又少。师资配备的不合理对临床带教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2.3 教学水平与医学素质要求相矛盾 临床带教老师是学生实习阶段实践操作的引路人和指导者,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学生进入临床实习不同于前期的课堂理论学习,他们所接触的病人很多都是多种疾病缠身,有着复杂的体征和真实的临床表现,和书本上讲的单纯的疾病完全不一样。由于学生没有经过系统的临床思维培养,无法科学理性的分析每一种疾病,他们的自信心会受到较大的打击,往往会感觉迷茫而无所适从。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临床带教老师指导学生根据掌握的理论知识,教会他们运用临床辨证思维,综合客观的分析患者的各种症状体征,制定出恰当的治疗方案。这就要求临床带教教师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可是,一部分带教医师虽然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但由于没有经过教育教学方面的相关培训,没有教学技巧,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枯燥,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一部分带教老师不具备带教资格,自身专业技能较差,经验欠缺,与现代医院素质要求相差较大。

2.4 监管考核制度不够完善 一个临床教学基地是否合格,业绩的好坏,要综合考虑它在教学、医疗甚至科研事业上的贡献。但在现有重学历,求职称的办学格局影响下,教学基地师资队伍的考核制度还不够完善。比如教学基地的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条件,大的综合性的基地看学历、要学术、重科研;地方性的小的基地则重学历、重学术,对于临床教学没有明确的政策导向和引导,这对教学基地的师资队伍建设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医学院校因自身是学历教育,重视教学科研工作无可厚非,以科研促教研,用学术提教研,相互促进,共生共长。但临床基地的教学属于任职教育,与普通学历教育有较大的不同,要有完善的监管考核制度,以此提高临床带教水平。

3 加强临床基地师资队伍建设的想法及对策

3.1 加强教学基地沟通和交流 提高领导的教学重要性认识 学校要有计划和校外教学基地做好沟通、交流,指导基地学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下发的有关高等医学教育的文件,帮助他们研判目前医学教育的形势。要经常性的举办关于教育教学方面的培训班,并请知名的教授专家讲解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提高对“科教兴国”内涵的认识,要让基地教师认识到做好临床教学是他们责无旁贷、不可推卸,神圣光荣的的责任,使基地领导真正认识到,做好实践教学,能带动医疗水平和科研工作的协调发展,提升医院整体水平和知名度。

3.2 优化教学基地的师资队伍结构 优化教师的学历结构。教学基地要制定科学的政策,大量引起高层次高学历人才,特别是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或高职称的专业人才,充实到一线临床教学队伍中去,提高基地教学队伍的整体水平,适应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丰富教师的知识结构。对于刚招聘新进来的和一些缺乏临床实践经验的年轻教师,医院要选派经验丰富的学科带头人,一对一或一对多指导,做好传、帮、带、学工作,尽快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丰富他们的实践经验,使其适应并满足临床基地教学需要。改善教师的年龄和性别结构。基地每个科室做好长远规划,培养医生具有精益求精的医疗技术和科研严谨的工作态度,要形成老中青相结合,年龄结构合理,人才储备充足的医疗教学教师队伍。对于性别差异明显的科室,要根据科室具体情况,在引起人才和招聘人员时注重性别差,要利用政策优势加强对新进人员的引导和鼓励。

3.3 提高教学基地教师的素质能力 要建立“双师型”教师培训模式[2],要把工作能力强,技术水平高,教学热情高涨的临床医师选拔到教学队伍中来,通过举办强化培训班,参加学术会议,外出学习进修等方式,提高医院教学人员的教学能力,使其具备教育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在医生和教师之间做好角色转换,快速适应临床教学工作。要强化对临床带教老师的师德培养,明确他们应有的责任和义务,建立健全师德制度和奖罚机制,促使教师自觉的完善自身道德修养,增强“以教学为荣”的教学意识,树立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思想,真正把实习带教当做一份事业来做。

3.4 完善教学基地的管理机制 要加强基地的管理队伍建设,制定切实可行的激励奖惩机制,如把科室教学工作和年终目标考核结合起来,把教学工作列为对医院管理业务人员考核的重要内容,把临床教学和职称晋升相挂钩;把优秀带教评定和物质奖励联系起来,多渠道多方面提升基地管理人员和教师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最大潜能。对在教学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要予以表彰和奖励,对违反教学规定、教学不力、效果不好的要进行问责和处罚。学校则要采取措施和方法地对医院临床教师进行培训,鼓励基地教师考取教师资格证,完善基地教师资格认定工作[3],更好的服务于临床教学工作需要。

实践教师队伍建设是强化临床教学基地建设的重要内容,优质高效敬业负责的教师团队是临床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在新的环境和形势下我们要不断改革,勇于探索,建立起科学、规范、有序的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体系,为提高教学水平,提升教学质量做出不懈的努力。

猜你喜欢

师资队伍科室基地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沟通的实践与探讨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2022冬奥会背景下黑龙江省冰雪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中职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策略分析
爱紧张的猫大夫
我的基地我的连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
河南省本科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