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继伟主任应用加味升降散治疗糖尿病肾病经验

2019-01-30琴祝红兴马继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6期
关键词:水液三焦尿蛋白

王 琴祝红兴马继伟

(1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硕士研究生2017级,河南 郑州 450000;2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肾病科,河南 郑州 450000)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指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微血管病变引起的肾小球硬化,又称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并最终发展为终末期肾病,极大的威胁了人类的生命健康。2007年美国肾脏病基金会制定的肾脏病生存质量指导指南 (NKF/KDOQI) 建议用 DKD(diabetic kidney disease) 取代 DN。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目前DKD发病机制尚未十分明确,炎性作用、氧化应激、细胞因子激活、血流动力学异常、遗传因素及晚期糖基化终产物 (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AGEs) 的积累,蛋白激酶C(protien kinase C,PKC)活化,多元醇通路加速等是主导因素,通过对蛋白尿管理、血糖控制、血压控制、血脂控制等,改善患者生活方式,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与生存时间,必要时行替代治疗[1]。然而这些手段仍未能有效延缓病情进展,有数据显示,仍有部分DKD患者会进展到终末期肾病阶段,随着DKD人群数量不断攀升,DKD防治任重而道远。中医药对诊治DKD有一定的优势,科学、规范使用对防治糖尿病肾病有巨大成效,马继伟通过多年临床实践,遣方用药上化裁加味升降散通过疏利三焦、化瘀降浊、清热除湿发挥防治糖尿病肾病、减少蛋白尿、降血糖等作用。本病属中医“消渴病”“关格”“水肿”“虚劳”等范畴。

马继伟是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副主任医师,从事肾内科临床、科研工作 13年,主持及参加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2项,工作严谨认真,对于本病的研究见解独特,有自己的诊疗方案,从“湿、痰、瘀”论治本病,临床疗效显著。

1 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消渴病肾病多为禀赋不足,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逸失和等因素导致脏腑虚弱,引发诸邪,本证以阴虚、气虚、脾虚、肾虚为主,后期进展到阴阳两虚,基本符合消渴病肾病演变规律。标证分为湿证和瘀证两个大类,涉及到寒、热、湿、痰、瘀[2],马继伟医师认为,“三焦水道不利,湿郁成痰,痰郁成瘀,瘀阻络脉,肾体失用”是其基本病机。三焦主升降诸气,通行水液,与气水关系密切,《难经》曰:“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三焦者,元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五脏六腑。”《素问·灵兰秘典论》曰:“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可见于三焦与人体之气化、津液之代谢密切相关。消渴病肾病病位虽在肾,可累及脾肺肝。关于水液代谢,古今医家多从肺、脾、肾三脏立论,《素问·水热论》指出:“勇而劳甚,则肾汗出,肾汗出逢于风,内不得入于脏腑,外不得越于皮肤……传为浮肿”。“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可见在《内经》时代已经认识到肺脾肾与水液代谢的密切联系。肺,气之本,主司呼吸,为水之上源,有朝百脉,主治节,通调水道、下输膀胱的作用,肺宣降失常,则通调水道失职,津液失于输布,发为水肿、口渴;脾,气血生化之源,主运化,有布散水精的功能,脾气受损或脾阳被困,脾失转输,水湿内停,乃成水肿;脾气虚不能转输水谷精微,则水谷精微下流注入小便,故小便味甘,尿浊;肾主水,司开阖,久病劳欲,损及肾脏,则肾失于蒸化,开阖不利,水液泛滥肌肤,则为水肿;肾失濡养,开阖固摄失权,则水谷精微直趋下泄,随小便而排出体外,故尿多微甜。

消渴病日久,损于机体五脏,肺脾肾三脏功用失司,肺失通调,脾失传输,肾失开阖,三焦气化失常,致枢机不利,水道不畅,引起水液代谢的失常、水液输布与排泄障碍,酿而为痰饮、水肿、尿浊等病变,正如《类经·藏象类》所说:“上焦不治,则水泛高原;中焦不治,则水留中脘;下焦不治,则水乱二便。”三焦气化不利,水湿内停,清者不升而漏泄,浊者不降而内聚,清浊相干,久则蕴为湿浊之患。消渴病日久传变,一则阴损及阳,气虚及阳,脾肾阳虚,严重者阴液极度耗损,虚阳浮越;二则久病入络,消渴病久,阴液耗伤,痰热郁瘀互结,阻于络脉,肾络受损,血行瘀滞而为瘀血,加重肾脏损伤,肾为络脉聚集之所,肾体受损,升清降浊失司,发为消渴病肾病。

2 临方释义

2.1 追根溯源 升降散源自明代医家龚廷贤所著《万病回春·卷二·瘟疫》中的“内府仙方”,组方僵蚕二两、全蝉蜕二钱半、广姜二钱半、川大黄四两四味药物,清代陈良佐所编《二分晰义》名曰“赔赈散”,视为治瘟疫专方,同期医家杨璇全盘继承其思想,遂取而用之,并易名“升降散”,于治疗温病方面取得极大疗效[3]。赵绍琴先生善用升降散开郁逐邪,清热除闭,疏调气机,随证配伍凉血化瘀,疏利三焦,清热解毒之品,《内经》“必先五胜,疏其血气,而令调达”谓之也[4]。尤以“分消宣化”之法去邪治病,以蝉蜕、僵蚕、姜黄(升降散去大黄)加杏仁,以宣肺畅气,开其郁结,使气机流通,则透邪外达,宣散内郁之火。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认为临床上,凡气机郁滞等众多情况,亦可使用升降散可取展布气机、祛其壅塞速效。在此取升降散宣畅气机,通利三焦之意,联合抵挡汤活血逐瘀通络,用于糖尿病肾病的治疗[5]。

2.2 阐方析义 方中白僵蚕为君,味辛苦,为阳中之阳,取其轻清之性,能祛风除湿,息风止痉,化痰散结,清热解郁;蝉蜕为臣,味甘寒,宣肺开窍,祛风除湿,凉散风热,解毒透疹,且可明目;姜黄为佐,辛苦温,行气散郁,祛风除痹,活血通络;大黄为使,苦大寒,善降浊阴,上下通行,引亢盛之阳下行。僵蚕、蝉蜕为气分药,升阳中之清阳,协同宣散,升而不烈,以防逼汗伤阴之过;大黄、姜黄为血分药,降阴中之浊阴,协同解毒祛瘀、通腑降浊。四药辛开苦降,寒温并用,辛凉透达,升阳降阴,宣泄三焦郁火,调和气血,共奏疏清兼顾,解郁宣透,表里同调,升清降浊,去邪除秽,攻下逐瘀之效[6]。配伍水蛭、虻虫、桃仁,与大黄构成抵挡汤之义,取其活血通络、逐瘀攻下之功;配伍积雪草、翻白草以清热解郁,除湿化浊。有研究表明升降散能减少肾炎大鼠尿蛋白排泄量,降低肾组织NF-KB,减轻系膜区炎症反应,降低TLR4的表达,从而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与基质增生,降低肾组织CTGF及α-SMA表达,减轻肾纤维化,减少蛋白尿[7-9]。

3 典型医案

梅某,女,49岁。2013年4月14日初诊,主诉“间断双下肢水肿 8年余”,患者既往患高血压病史 10余年,2型糖尿病病史10年,期间给予降糖、降压药物治疗,病情控制可,查尿常规:尿蛋白:2+,24 h尿蛋白定量:2.1 g/24 h,测空腹血糖:7.8 mmoi/L,刻症见:颜面及双下肢水肿,乏力,心慌,胸闷,无呼吸困难,无咳嗽,纳眠差,小便量少,大便偏干,舌质暗,苔薄黄,脉弦滑。诊断为:糖尿病肾病。辨证以肾络受损,痰热郁瘀互结,治以疏利三焦,清热除湿,化瘀降浊,方以加味升降散主之,方药:白僵蚕 9 g,全蝉蜕 9 g,姜黄12 g,大黄 6 g,水蛭 6 g,虻虫 6 g,桃仁 9 g,积雪草 15 g,翻白草 30 g,生甘草 6 g。7付,日 1付,水煎服。另继予降压、降糖药物口服治疗。

二诊:双下肢水肿较前减轻,乏力、胸闷、心慌较前改善,测空腹血糖:7.5 mmol/L,尿常规:尿蛋白:1+,24 h尿蛋白定量:1.6 g/24 h,患者病情较前改善,前方继服,15付,日1付,水煎服。

三诊:患者未见双下肢浮肿,无胸闷、心慌、乏力,查空腹血糖:7.1 mmol/L,尿常规:尿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1.5 g/24 h,患者症状较前明显好转。嘱其继服上方半个月,定期门诊复查。

按语:本病DKD本为肾体素虚,消渴病日久迁延,耗气伤阴,五脏受累,兼痰热郁瘀致病,阻于络脉,肾络受损,血液溢出脉外,离经之血,变为瘀血,可加重肾脏损伤,肾为络脉聚集之所,肾体受损,肾用失司,发为消渴病肾病,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三焦气化失常,枢机不利,水道失畅,引起水液代谢、输布与排泄障碍,致痰饮、水肿、尿浊等病变,正所谓 《类经·藏象类》所说:“上焦不治,则水泛高原;中焦不治,则水留中脘;下焦不治,则水乱二便。”三焦气化不利,水湿内停,清者不升而漏泄,浊者不降而内聚,清浊相干,则湿浊为患,精微丢失,而出现蛋白尿。随着病情发展,病机及其演变规律不同,应根据患者病情而辨证施治。

4 讨论

加味升降散在临床治疗糖尿病肾病方面应用十分广泛,取得很大进展,疗效显著。现代药理学研究认为,加味升降散具有抗凝、降纤、溶栓、降血糖、降低蛋白尿作用[10],多用于治疗延缓糖尿病肾病患者病情,但仍有许多机制尚不明确,需进一步临床研究,更加明确加味升降散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猜你喜欢

水液三焦尿蛋白
一种病房用24小时尿蛋白培养收集器的说明
背后七颠百病消
“三焦竭部”理论在咽喉反流性疾病中的应用
侯江红从三焦论治小儿久咳
从三焦论治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理论探讨
两对穴让人体“下水道”畅通无阻
尿蛋白检测忽“+”忽“—”怎么回事
基于气化论浅述水气病辨治
饮水
土家族三元学说与中医学三焦学说之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