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凌霞教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经验

2019-01-30王怡菲凌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6期
关键词:莪术化瘀性疾病

王怡菲凌 霞

(1 长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7;2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吉林 长春 130021)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是盆腔炎性疾病(PID)的遗留病变,既往称为慢性盆腔炎。其主要病理改变为组织破坏、广泛粘连、增生及瘢痕形成。临床上以慢性盆腔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常引起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剧[1]。中医学典籍中无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病名,根据其临床症状,将其归为妇人腹痛、带下病、癥瘕的范畴[2]。本病属于妇科的常见病、难治病,具有病程迁延、易反复发作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及工作[3]。临床上西医以抗生素治疗为主,疗效不佳,长期使用患者易产生耐药性,且易发生副作用。

导师凌霞教授是国家名医杨宗孟教授的学术继承人,国家第三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从事妇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32年,对本病的治疗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责之于“虚、寒、瘀”3个病理因素,治疗上以补气、温阳、化瘀为主,临床上疗效显著。

1 凌霞教授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凌霞教授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责之于“虚、寒、瘀”三个方面。临床上以气虚血瘀和寒湿凝滞最为常见。本病的发生多是由于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愈,病程迁延,耗伤正气,正气亏虚,无力运血,血行迟滞,瘀血停聚。或是由于素体阳虚,下焦失于温煦,水湿不化,寒湿内结,或寒湿之邪乘虚侵袭,与胞宫内瘀血浊液相结,凝结瘀滞。导师认为,多是由于气虚、寒湿导致瘀血稽留于冲任、胞宫,冲任被阻,胞脉不畅,不通则痛,而致腹痛。

2 凌霞教授对本病的治疗

2.1 补气健脾 化瘀止痛 导师认为气虚主要为脾气虚,是由于盆腔炎性疾病经久不愈,病情缠绵,长此以往耗伤正气,导致正气亏虚;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气虚则气血生化乏源,加之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愈,病邪留滞。正气亏虚,余邪未尽,病邪乘虚侵袭,留滞于冲任,致使血行不畅,瘀血停滞,不通则痛,而发为腹痛,正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临床上凌师针对此种情况,往往采用益气健脾、化瘀止痛之法,疗效显著。具体药物组成为:三棱15 g,莪术15 g,党参15 g,炒白术 10 g,黄芪 30 g,延胡索 10 g,牡丹皮 10 g,丹参15 g,香附10 g。方中三棱、莪术破血逐瘀、消冲中瘀血。党参、黄芪、白术保护气血,配合三棱、莪术,使瘀血去而气血不伤,且党参、白术、黄芪均为补气要药,合用以扶助正气,得三棱、莪术以流通之,使补而不滞,而元气愈旺。加延胡索、牡丹皮、丹参以助活血化瘀止痛之功。加香附以理气,使补而不滞,推动气血运行。

2.2 温阳除湿 活血化瘀 导师认为,寒湿凝滞亦为临床较为常见的证型。是由于患者素体阳虚,加之本病病程缠绵,日久损伤脾肾,脾肾不足;肾阳亏虚,命门火衰,脾阳亦虚,无力充养肾精,导致下焦虚寒,或感寒饮冷,使寒湿之邪下注,气血为寒湿所凝,冲任阻滞,胞脉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而发为腹痛。对于本病的治疗,凌霞教授常采用温阳除湿、化瘀止痛之法。给予三棱15 g,莪术 15 g,小茴香 10 g,肉桂 10 g,乌药 10 g,薏苡仁25 g,赤芍15 g,延胡索10 g,甘草10 g。本方中三棱、莪术破血消瘀;小茴香、肉桂、乌药温阳散寒,与薏苡仁合用,温阳除湿,使下焦得温,湿邪得化;赤芍、延胡索合用以助三棱、莪术逐瘀消癥止痛;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合用使寒邪可散、湿邪可化、瘀血得消,临床上疗效显著。

3 医案举隅

案1患者李某,女,41岁,已婚,产1。于2018年2月20日因“小腹疼痛6个月”前来就诊。患者既往月经周期规律,6个月前因劳累后出现小腹疼痛,时轻时重,反复发作,且伴有倦怠乏力,带下量多。末次月经:2月5日。查体:舌淡红略黯,少苔,脉弦细略涩。妇科检查:外阴已婚已产型,阴道通畅,宫颈光滑,宫体普大,活动受限,压痛(+),双侧附件触及条索状压痛。辅助检查:血激素6项示:FSH↓,阴道彩超示:内膜:7 mm,子宫直肠陷凹液性暗区:57×24 mm。中医诊断:妇人腹痛(气虚血瘀证),西医诊断: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治法:补气健脾、化瘀止痛。方药:党参15 g,炒白术 15 g,黄芪 30 g,三棱 15 g,莪术 15 g,延胡索10 g,牡丹皮 10 g,丹参 15 g,赤芍 15 g,炙甘草10 g。5付,水煎服。

2018年 3月 18日二诊:用药后患者自觉症状减轻,月经于3月4日来潮,量色正常,经期6 d。现经净后8 d,时有腹痛,带下不多,但仍觉倦怠乏力。舌淡红略黯,脉弦细。妇科检查:子宫、附件轻度压痛(+),余(-)。患者治疗后效果明显,固守前方,口服半个月,巩固疗效。

2018年4月12日三诊:用药后自觉症状消失,月经于4月4日来潮,量色质均正常,经期 7 d,目前无明显不适。舌淡红,苔薄,脉弦细。妇科检查:未见明显异常。阴道彩超:内膜:3 mm,子宫直肠陷凹见液性暗区:18×10 mm。治疗:给予盆腔炎胶囊 3盒,口服,以巩固治疗。

按语:该患者平素正气亏虚,其劳累后耗伤正气,导致气血亏耗,加之胞宫内余邪未尽,阻滞冲任,不通则痛,发为腹痛。故治疗以补气、化瘀、止痛为主。使瘀血得消,正气得助,疼痛得解。

案2患者刘某,女32岁,已婚,未产。2017年12月22日因“小腹疼痛 1年,加重 10 d”就诊。患者 1年前因急性盆腔炎行抗生素消炎治疗(具体用药不详),之后时有疼痛,反复发作,13 d因经期饮冷,出现小腹疼痛,腰酸痛,伴有带下量多,质稀,自觉手足冰冷。二便可,睡眠欠佳。末次月经:12月9日。舌淡黯,苔白,脉沉弦。妇科检查:外阴已婚未产型,宫颈光滑,分泌物量多,色白,宫体压痛(+),双侧附件区触及条索状增厚,压痛(+)。妇科彩超:内膜:8 mm,子宫直肠陷凹见液性暗区:49×21 mm。中医诊断:妇人腹痛(寒湿凝滞证),西医诊断: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治法:温阳除湿,化瘀止痛。方药:三棱15 g,莪术15 g,乌药10 g,肉桂10 g,小茴香10 g,延胡索10 g,赤芍15 g,茯苓15 g,山药15 g,炙甘草10 g。7付,水煎服。

2018年1月12日二诊:患者自觉小腹疼痛症状减轻,末次月经:1月5日—1月10日。色黯,手足冰冷稍有缓解,仍觉腰酸。带下可。舌淡黯,苔白,脉沉弦。又上方10付,加淫羊藿10 g,杜仲10 g。

2018年 2月 14日三诊:患者自觉无明显腰腹疼痛,手足冰冷症状明显缓解,无其他不适。末次月经2月1日。复查阴道彩超:内膜:7.8 mm,子宫直肠陷凹见液性暗区 16×12 mm。患者症状明显缓解,予停药观察,病情变化随诊。随访3个月,未再复发。

按语:患者素体阳虚,加之经期饮冷,寒湿之邪乘虚侵袭,冲任阻滞,胞宫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发为腹痛。腰酸痛,带下量多、质稀,手足冰冷亦为寒湿凝滞之象。治疗上温肾阳,补脾阳,化瘀除湿,疗效显著。

4 讨论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病情缠绵,严重影响了女性的身心健康。西医治疗往往疗效不佳,且易产生耐药性及毒副作用,中医药治疗疗效显著,预后较佳,且患者易于接受。导师凌霞教授认为“虚、寒、瘀”是本病的主要病理因素,治疗上应化瘀为标,以补虚,温阳为本,且应固护患者情绪。本病缠绵,经久不愈,患者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应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预防上更应注意调畅情志、调节饮食、劳逸适度,使瘀化血行痛消。

猜你喜欢

莪术化瘀性疾病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防跌倒,警惕认知障碍性疾病
对虾常见环境性疾病的防治
基于药效学实验的化瘀骨合片提取工艺筛选
加工炮制过程对温莪术活血化瘀功效的影响
HPLC法同时测定化瘀祛斑胶囊中4种成分
广西莪术乙酸乙酯部位的抗血栓作用
三棱-莪术有效组分配伍液对慢性盆腔炎大鼠盆腔粘连的影响
UFLC-Q-TOF-MS法分析蓬莪术有效成分
盆腔炎性疾病病原菌的分布特征与治疗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