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骨刀在口腔颌面外科的应用进展

2019-01-30刘洋

智慧健康 2019年1期
关键词:骨刀刀头骨组织

刘洋

(山东青岛市黄岛区中心医院,山东 青岛 266555)

0 引言

超声骨刀为骨切割新型系统[1],用压电超声频率微振荡原理修整和切割骨组织,具有创伤性小、手术视野清晰、出血少、不破坏软组织、精确性高等特征。现已在整形外科、创伤科、眼科、神经外科、耳鼻喉科、口腔各学科中得到广泛应用。现就口腔颌面外科中应用超声骨刀状况做出综述,具体报告如下。

1 概述超声骨刀

1880年有学者发现通过压电效应产生超声振动[2-3]。此后,有学者将传统外科骨钻与超声机械振动骨刀进行比较,后者可将骨组织更有效地切除,进而提升愈合速度。1981年,用超声骨刀处理牙周手术和拔牙手术中骨组织[3-4],其效果较好。1998年,有学者进一步改良超声骨刀[5-6],将刀头替换为材质为金属钛的刀头,设置振幅60~200μm,振动频率25~29kHz,可将骨组织有效切割,很好地避免了以往所使用的不锈钢刀头切割速度慢和深度浅等缺陷,切割速度和深度需满足临床需求,且刀头不会损伤任何软组织。超声骨刀逐步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

经传统手动、气动、电动等发展而来的骨切割技术,切割精确性和效率均得到明显提升。但临床实际使用中,以往所使用的骨切割工具存在较大缺陷,主要问题之一则为安全问题。骨切割会损伤附近神经血管,尤其是部分正颌外科手术[7],用电钻、骨凿等工具,若操作不熟练可能会引发严重并发症,如暴力敲击或凿骨过深,可能会对深部血管造成损伤,损伤神经或引发大出血等。此外,以往所使用的骨切割工具,会产生较大热量,影响周围组织。加之其切割噪音大,加深患者恐惧,不建议应用于局麻术中。而超声骨切割技术则推动了骨切割技术,其特征如下。

(1)准确性高:微振荡为超声骨刀提供切割动力源,其工作频率为24~29kHz,摆动刀头幅度垂直为 20~60μm,水平为 60~200μm,肉眼观察状况下,仅刀头尖端位置无微幅振动,增强了手术可控性。手术最小切口宽0.5mm,长3.5mm,此为微米级骨切割[8]。且操作过程中,握持力度较小,操作中无震动。

(2)选择性骨切割:骨组织存在较高的声阻抗,但软组织则具备较低的声阻抗。给予超声骨刀进行干预,其频率<29kHz,只切割声阻抗高的矿化硬组织、钙化组织、骨组织。此外,仪器中压力传感器灵敏度高,组织识别功能加强[9],刀头接触到软组织后,也不会出现损伤,所以,超声骨刀可避免损伤神经、血管、黏膜等软组织。

(3)微创的骨切割:实施超声骨切割时,经冲洗后,控制骨切割部位温度低于38℃[10],以免骨坏死或组织过热。尽量降低骨损伤程度。实验中,观察组织学切片,无骨坏死状况,仅有正常活性和大小的骨细胞,但细胞自身无损伤,才发生形态学变化,缩短了术后愈合时间,减轻肿胀、疼痛等症状。

2 超声骨刀在口腔颌面外科领域的应用

2.1 在牙和牙槽外科中的应用

因埋伏牙和阻生牙位置深,多靠近上颌窦黏膜、邻牙根尖、下牙槽神经血管等解剖构成,而给予超声骨刀诊治,则可避免损伤此类结构,且降低骨量损失量,可原位回植开窗骨块。针对牙槽骨手术,如类肿瘤和肿瘤切除、牙槽嵴修整等,超声骨刀手术均具优势。彭凤英等学者[11]曾纳入122颗下颌阻生磨牙进行讨论,从考核其术后疼痛、张口受限状况、面部肿胀程度等指标,均证实了下颌阻生智齿采用超声骨刀法拔出的安全性和优势性。吴昌敬等学者[12]曾纳入104例下颌阻生智齿牙胚者分组讨论,结果显示,接受超声骨刀治疗的研究组患者,其手术时间、疼痛程度、肿胀程度等优于接受高速涡轮钻微创术治疗的对照组,提示超声骨刀治疗下颌智齿牙胚创伤性小,施力准确,操作时间短,并发症低,患者所承受的痛苦较小。Zhao W等[13]报道下颌骨外侧开窗欣靠近下牙槽神经管的颌骨病变摘除术和埋伏牙拔除术,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提示超声骨刀可避免损伤神经,降低创伤性。

2.2 超声骨刀应用于种植外科

现超声骨刀已广泛应用于口腔种植中,发展速度快,且已发展至无法代替的骨切割设备[14]。

2.2.1 应用于上颌窦提升术中

临床种植外科中,若前磨牙和磨牙区骨间缺乏骨高度、上颌窦位置低等状况,多给予上颌窦底提升术,达到提升高度的目的[15],进而有利于植入种植体。此手术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则为上颌窦黏膜穿孔。因超声骨刀切割时具有选择性,可保护软组织,则可降低上颌窦黏膜撕裂或穿孔。杨颖等学者[16]曾纳入52例上颌窦底内提升术患者分组讨论,结果显示,试验组舒适度评分、上颌窦底黏膜穿孔率、上颌窦底提升高度均优于对照组,提示超声骨刀应用于上颌窦底内提升术中,可靠且安全,可显著降低术中不适感,让其保持舒适的就诊体验。总结超声骨刀应用到上颌窦提升术中,其优势为:①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如上颌窦黏膜穿孔等;②方便制备骨窗,降低骨量丢失;③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因此,超声骨刀已在上颌窦外提升或内提升中得到广泛应用。

2.2.2 应用于自体骨移植术

重建缺牙部位硬组织缺损则多应用自体骨移植,表面移植块状骨,多在于扩增水平和垂直方向骨量。因骨切割设备和口腔解剖特征限制,块状骨供区仅为颏部。而采用超声骨刀则在移植块状骨方面有骨愈合好、创伤小、骨量充足、取骨方便等优势。有学者[17]曾将接受超声骨刀移植下颌支部位骨患者40例纳入到讨论中,结果表明,受区和供区均愈合良好,其吸收移植骨少,受区骨量足够,满足后续植入种植体。朱志高[18]、李张维[19]等学者也曾指出超声骨刀应用的安全性和取骨简单性,但相比传统方式,则略费时。

2.2.3 应用于即刻种植术和牙槽嵴劈裂术中

因牙槽嵴缺乏厚度,植入种植体后,局部会发生骨缺损,初期稳定性较差。牙槽嵴被劈开后,牙槽嵴厚度得到扩展,植入种植体,此为扩增牙槽嵴的有效技术之一。超声骨刀所达到的切骨深度,可满足骨劈裂深度,从皮质骨劈开线,则可避免折断骨块,确保手术成功率。Huang W等学者[20]将超声骨刀应用于即刻种植和牙槽嵴劈裂中,术后未发生骨坏死状况,且给予超声骨刀诊治,不会损伤软组织。

2.2.4 应用于牙槽神经移位术中

下颌后牙长时间缺失会导致牙槽骨萎缩和吸收,进而缩小下牙槽神经管与牙槽嵴顶尖的距离,影响植入种植钉的安全性[21-22]。下牙槽神经位移术为处理牙槽嵴顶与下颌管间距离缩小的主要方式。常规手术可能会对神经有损伤,引发下唇麻木等症状。因超声骨刀可识别软硬组织,将其应用于神经移位术中,下牙槽神经血管束不受影响。可有效且安全地实施神经移位术。有学者[23-24]在神经管颊侧备制骨窗中采用超声骨刀进行辅助,疗效突出。

2.2.5 应用于正颌外科中

现超声骨刀广泛应用于正颌外科中,常见手术方式有Le Fort截骨术、外科辅助上颌快速扩弓术、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术等[25]。Le Fort截骨术应用超声骨刀,可避免损伤鼻腔和上颌窦黏膜,并降低根尖下截骨术和下颌支矢状劈开术的损伤性。

3 小结

超声骨刀优势为切割中安全性、精确性高,且术野清晰、微创选择性,此类优势决定了其在骨切割中取得广泛应用,尤其是口腔颌面外科中,与传统切割方式比较,很好地弥补了其不足,并有一定改进,解决相应问题,如深部截骨难度大、手术时间可能延长等问题。

猜你喜欢

骨刀刀头骨组织
超声骨刀与高速涡轮钻微创拔除下颌水平阻生智齿的疗效比较
超声骨刀联合高速涡轮钻分牙拔除复杂下颌阻生智齿的护理体会
采煤机镐形截齿仿真受力强度分析
超声骨刀在TLIF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一种小鼠骨组织中RNA的提取方法
中药(赶黄草+波棱瓜子)提取物对小鼠维生素A急性中毒早期的治疗效果
颌面外科手术中超声骨刀的应用
Rolling Sharp 安全性能极高的手工刀
不同脱钙条件对骨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抗原性的影响浅析
氟病区成人雌激素受体α基因PvuⅡ多态性与骨组织异常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