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丹参多酚酸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2019-01-30刘素梅李卫君朱明振刘远洪聂志余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8年23期
关键词:酚酸注射用丹参

闫 斌 刘素梅 李卫君 朱明振 刘远洪 聂志余

1)濮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河南 濮阳 457000 2)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上海 200065

脑梗死即缺血性脑卒中,目前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的三大特点,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是采用现代工艺提取而成的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新一代中药注射液,不同于普通的丹参注射液,丹参多酚酸是从丹参根部提取的水溶性成分,包括丹酚酸A1%,丹酚酸B57%,迷迭香酸37%及其他酚类化合物5%。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2016-12-2018-06濮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76例,男92例,女84例,年龄36~81(58.12±9.45)岁,采用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8例。治疗组男47例,女41例;年龄36~80(58.26±10.18)岁;合并高血压22例,高脂血症16例,冠心病12例,2型糖尿病13例。对照组男46例,女42例;年龄38~81(57.54±8.46)岁;合并高血压24例,高脂血症14例,冠心病11例,2型糖尿病14例,2组年龄、性别、病程、体重指数、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并发症、平素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订知情同意书。

1.2入组标准急性脑梗死诊断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1],且均经头颅CT或MRI确诊,并排除脑出血,且满足以下条件:(1)年龄35~85岁;(2)首次发病,且发病时间6~72 h;(3)NIHSS<25分;(4)无全身严重并发症。排除标准:(1)不符合上述标准者;(2)心肝肾等多脏器功能衰竭;(3)伴其他器质性病变如肿瘤、甲亢等;(4)严重精神障碍者;(5)过敏体质者。

1.3治疗方法对照组按脑梗死常规治疗,予抗血小板聚集、降脂、脑保护、对症处理(控制血压、血糖、脑水肿)等药物,但未应用其他治疗脑梗死的中药注射剂,疗程14 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天津天士力之骄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淡黄色冻干粉针,规格:每支含丹参多酚酸100 m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1支/支,1次/d,14 d为一疗程,用药期间严格控制滴速,每分钟不高于2 mL。

1.4观察指标(1)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血清炎症因子(CRP、PCT、Lp-PLA2)水平浓度。Lp-PLA2水平浓度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选用eBioscience公司检测试剂盒;CRP采用免疫对比浊法、使用Immage 800型特定蛋白分析系统(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检测试剂盒由贝克曼库尔特商贸(中国)有限公司提供;PCT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使用Vidas型全自动酶联荧光分析仪(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检测,检测试剂盒由梅里埃诊断产品(上海)有限公司提供。(2)参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在用药前和用药后各进行一次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BI)评分。(3)疗效标准[2]:基本痊愈:症状体征恢复正常,生活自理;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肌力增强2 级以上;有效:临床症状改善,肌力增强1 级;无效:症状无变化,功能无提高;恶化:症状加重或死亡。 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Lp-PLA2、CRP、PCT水平浓度比较2组治疗前后Lp-PLA2、CRP、PCT水平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治疗前后2组NIHSS评分、 BI评分比较2组NIHSS评分、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治疗组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 2。

2.3 2组临床疗效对比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Wilcoxon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 3。

表1 2组治疗前后Lp-PLA2 、CRP、PCT水平浓度变化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level of Lp-PLA2 、CRP and PCT before and after

表2 2组治疗前后NHISS及BI评分比较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score of NHISS and BI of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表3 2组临床疗效比较 [n(%)]Table 3 The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2 groups after treatment [n(%)]

2.4不良反应2组在治疗前后检测血、尿、粪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谱、凝血试验、电解质、常规12导联心电图、胸部正侧位片,治疗组3例出现肝功能转氨酶轻度升高,2例出现肾功能轻度异常,均3~5 d恢复正常,余未见明显异常。

3 讨论

脑梗死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年轻化趋势日益明显,成为目前我国成年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静脉溶栓是脑梗死超早期的有效治疗方法,但由于其治疗时间窗窄及溶栓禁忌证,使其在临床工作应用中受到严重限制[3]。因此,超早期后的急性脑梗死主要治疗原则为抗血小板聚集、降脂、改善侧支循环、抑制炎症反应、清除氧自由基及神经保护等综合治疗,以最大程度挽救受损脑细胞的功能。炎症反应可引起血管壁损伤,进而活化血小板、促使血小板聚集、黏附,最终导致缺血性脑卒中,故抑制炎症反应是减少神经细胞损伤的一项重要措施;血清炎症因子成为目前脑梗死治疗指标中的一个新的靶点,逐渐被大家所关注,成为脑梗死的病情监测及风险评估的重要危险因素[4-8]。

脑梗死具有一定的神经细胞炎性损伤,刺激上皮细胞及肝分泌炎症因子(如Lp-PLA2、CRP、PCT等),其中,Lp-PLA2是一种新型炎症反应标志物,是钙离子非依赖型A2,其催化产生溶血卵磷脂及氧化型游离脂肪酸,促炎产物参与了动脉硬化的各个阶段,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及发展,研究显示Lp-PLA2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斑块的稳定性及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密切相关[8-15]。CRP作为内源性炎症因子,可在肺泡上皮细胞炎性损伤中发挥介导性作用[16-18];PCT作为细菌感染早期诊断性指标,可灵敏的显示感染状况及其严重程度,有助于早期识别卒中后感染的发生[19-21]。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为丹参提取的有效性部分,经加工制成的中药无菌粉针剂,丹参多酚酸具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减轻炎性反应、改善微循环、抗氧化损伤等多种作用[6,22-24]。本研究显示,治疗后2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BI评分较治疗前升高,治疗组总有效率82.95%,对照组总有效率59.09%,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能有效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25-26],有助于改善其预后。治疗后2组CRP、PCT、Lp-PLA2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上述观察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可显著降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提示机体氧化应激反应程度减轻,减轻血管内皮损伤,阻止缺血性脑卒中的形成及发展[27-28]。分析可能机制:(1)丹参多酚酸能促进缺血区侧支循环开放,改善微循环,增加缺血区脑灌注[29-30]。活血化瘀、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度[31-32];(2)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33];(3)防止细胞内Ca2+超载,抑制细胞凋亡[33-34];(4)增强脑缺血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白介素10(IL-10)表达,抑制炎性反应及脑保护作用[35-36]。治疗期间,2组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提示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并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可通过多种机制改善脑梗死缺血区脑血流灌注、抑制炎症反应、脑保护等多种作用,促进神经功能恢复[8.14]。故丹参多酚酸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减轻炎症反应。本研究存在的不足是样本量相对偏小,对临床疗效的统计分析可能会产生一定偏差,需今后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酚酸注射用丹参
丹参“收获神器”效率高
乐坦®注射用红花黄色素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及使用注意事项探讨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中丹参素及丹酚酸A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双咖酚酸在小鼠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与组织分布
氟桂利嗪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偏头痛的疗效研究
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与注射用美洛西林钠在化脓性扁桃体炎疗效对比
含冰片丹参制剂对胃黏膜损伤作用的影响
新疆紫草总酚酸提取物指纹图谱建立及4种成分测定
丹参叶干燥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