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液汤治疗老年性口腔干燥症经验体会

2019-01-29安颂歌刘芳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16期
关键词:阴液葛根津液

魏 方 安颂歌 陈 琳 刘芳芳

(安徽省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老年病科,安徽 宿州 234000)

老年性口腔干燥症多指以口干、饮水后不可缓解,甚至口腔干裂疼痛的一系列口腔症状,以夜间口干多见,在现代医学上并未作为一种独立性疾病。其发病原因复杂,至今无法探究其真实病因,可能涉及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及药源性疾病等原因,而现代主流观点多把该病的原因归结于口腔黏膜腺体萎缩、口腔涎腺分泌减少致唾液减少,不能滋润口腔引起[1]。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渐加剧,罹患口干症的患者逐年增加,有关研究表明,30%~50%的中老年人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口干症状[2],老年人常为此苦恼不已,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现代医学对此病多采用对症或对因治疗,疗效不甚理想。

1 病因病机

中医学中并无老年性口腔干燥症病名,根据刘河间在《素问玄机原病式·论燥》:“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的论述,结合其临床表现,此病可归属于中医“燥证”“消渴”等范畴。现代医家认为本病多因年老体弱、饮食不节、情志不舒、房劳虚损所致,临床多见肾阴亏虚、胃火炽盛、脾胃虚弱、阴虚火旺等证型[3],其中以脾气亏虚、津不上承,肾阳不足、气化不利观点为主[4-5]。发病以冬春多见,症状尤以夜间明显。实际上,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有较大部分患者以气虚、阳虚症状为主,只有少部分患者以实热表现为主。

中医认为肾藏精主水,在液为唾,唾液乃口津,源于津血,有濡养和滋润口舌的作用。《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男子……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又《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表明人到老年,天癸将竭,肾气渐衰,冲任虚少,一方面肾脏代谢水液功能减退,另一方面肝肾同源,肾阴亏虚,可致肝肾之阴乏源。肝肾两脏阴液不足,使机体处于阴血不足而阳气有余的阴虚内热的病理状态,虚火上炎,灼伤津液,不能滋养经络九窍,而致口腔干燥[6]。另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主运化水谷及水液,在液为涎,开窍于口,为“后天之本”;津液的生成,有赖于胃的“游溢精气”和脾的运化水谷精微[7]。脾胃运化健旺,津液化生充盛,上充口腔,则口腔润泽;脾胃运化无力,则津液化生障碍,气阴亏虚,导致津液不足。津液的输布排泄全赖于气的升降出入,脾气亏虚则脾主升清功能受阻,最终导致津液生成输布失常,不能上承于口,引起口干。因此,笔者认为本病病位根本在于肾脏,与脾胃关系密切。

2 治疗方法

玉液汤出自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为治疗消渴病(气阴两虚证)的著名代表方剂,由生黄芪、生山药、知母、生鸡内金、葛根、五味子、天花粉组成。张锡纯认为“消渴之证,多由于元气不升,此方乃升元气以止渴者也。方中以黄芪为君,得葛根能升元气。而又佐以山药、知母、花粉以大滋真阴。使之阳升而阴应,自有云行雨施之妙也。用鸡内金者,因此证……用之以助脾胃强健,化饮食中糖质为津液。用五味者,取其酸收之性,大能封固肾关,不使水饮急于下趋也”。笔者认为,张锡纯之论,医理甚妙,药理精湛,遣方微妙,玄之又玄,妙不可言。《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阳气根于阴,阴气根于阳,无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化”,阴阳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资生。老年性口腔干燥综合征虽以阴虚为主,但患者多年老体弱,病程日久,阴损及阳,阳损及阴,无阴则阳无以生,在阴虚的基础上可继而导致阳虚,疾病后期常形成阴阳两虚。而在辨证论治时,中医学认为无阳则阴无以化生,张师也认为“使之阳升而阴应,自有云行雨施之妙也”,但其方中并无通阳之品,水液何以上升为云?因此,笔者认为应在原方的基础上添加鼓舞阳气生成之品,必能助水化云,上润口唇,桂枝则为首选之品。燥为阳邪,纯补阳气又易伤阴,而桂枝有通阳之性,却为肉桂之嫩枝,无肉桂之燥性,而多了木性的生发之性,有滋阴和阳之义,只需少加桂枝等升阳之品即可,可使阴液得阳气化生,且使阴液得以布散周身,而不可大用补阳之品,以免损伤阴液。另老年人气血多有亏虚,气无以推动血液运行,易间杂血瘀之证,在治疗的过程中稍稍加入活血养血之品,会取得事半功倍的疗效。

3 医案举隅

案 初诊:患者,女,88岁。2017年4月来诊。主诉:口干、口中灼热半年。口干,口渴,口中无异味,半夜经常醒来欲饮水,日饮水可达3000 mL以上,口渴未见缓解,甚至影响日常进食,进食需泡水咽下,偶有吞咽困难,伴食欲不振,大便干燥,体倦乏力。曾就诊于我市某医院中医科,给予中药20余剂治疗,症状未见缓解,且日益加重,日饮水量增加至5000 mL以上,心情烦躁不安,子女甚是无奈,遂来我处就诊。刻症:口干,多饮,饮后未见缓解,眠差易醒,烦躁易怒,夜尿多,大便1~3 d 1行,血糖正常,血脂偏高,既往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等老年病病史,舌红苔白干,未见裂纹,脉沉细无力。诊断:西医诊断:灼口综合征(老年性口腔干燥综合征);中医诊断:燥证(气阴两虚证);治则:养阴益肾,养血疏肝。方药:玉液汤加味(《医学衷中参西录》),具体药物:生黄芪20 g,生山药30 g,知母10 g,生鸡内金15 g,葛根15 g,五味子10 g,天花粉20 g,石斛20 g,桂枝20 g,丹参20 g,瓜蒌仁30 g,大黄5 g。水煎服,日1剂,7剂。

二诊:患者口干明显好转,现无需大量饮水,心情烦躁好转,睡眠好转,但多梦,醒后入睡困难,夜尿频,舌红苔薄白,上复少许津液,脉沉,尺脉略浮。在上方中加女贞子15 g,墨旱莲15 g,太子参15 g,柴胡10 g,龙骨20 g。再服7剂。

三诊:患者症状明显好转,已可正常进食,口干较前明显缓解。但患者年老体弱,不能忍受中药气味,拒绝再服用中药汤剂,给予山药20 g,葛根20 g,石斛20 g,鸡内金10 g。粳米适量,煮稀粥,每日2次进食。

四诊:患者1月后复诊,诸症悉除,但纳食不馨,稍有体倦乏力,嘱患者人参健脾丸,6丸,日2次,口服,并继续配合药膳调理。随访至今,患者病情未再复发。

按语:患者年老体弱,素体脾胃虚弱,饮食减少,化源不足,气失所养,终成气阴两虚之燥症。因此,治疗在滋阴增液的同时,必须重用补气之品,气阴双补。因此本方中重用黄芪为君以补气升阳,正如张锡纯提出“黄芪能补气,兼能升气,”李东垣 《珍珠囊》谓:“黄芪甘温纯阳,其用有五:补诸虚不足,一也;益元气,二也;壮脾胃,三也,”取黄芪入脾补土之功,合山药共为君药,可使脾气升而达肺,肺气充而布津,肾气固,封藏精微而缩尿。知母味苦甘性寒,归肺胃肾经,有清热泻火,滋阴润燥之效,《用药法象》载:“泻无根之肾火,疗有汗之骨蒸,止虚劳之热,滋化源之阴。”天花粉味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于本方中清热生津。 《神农本草经》载:“主消渴,身热……。”由此,二药于方中共奏清热滋阴,润燥止渴之功,共为臣药,与君药合用则元气升而真阴复,气旺自能生水,正如《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所说:“黄芪能大补肺气以益肾水之源,使气旺自能生水,而知母又能大滋肺中津液,俾阴阳不至偏胜,而生水之功益普也。”葛根味甘辛,性凉,归脾胃经,于方中生津止渴,升阳止泻,《用药法象》云:“其气轻浮,生用则升阳生津。”鸡内金味甘性平,归脾胃小肠膀胱经,于本方中健脾助运,善消食积,化水谷为津液。五味子味酸甘温,归肺心肾经,于方中生津,并固肾缩尿,不使水液下趋。以上三药相伍,共奏益气滋阴,固肾止渴而为佐药。龙骨咸寒,阴润之物,可滋阴生津止渴,并凡阴虚之人,虚火上扰,心烦失眠,加重口干渴的症状,龙骨潜阳,使热不上炎,口渴自解,且龙骨能固摄肾精,可有补肾阴之作用[8]。《景岳全书》所谓:“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可见阳不化气,则阴难成形,阴津的充足有赖于阳气之化生。方中配伍桂枝辛温化气温阳,联合葛根升阳化气可将阴液上承于头面五官,缓解阴液不能上承形成的口干症状。少佐推陈布新之药丹参、大黄活血化瘀、去陈生新。

4 总结

年老之人劳倦内伤,饮食不节,损及脾胃,导致脾胃虚弱。肾中精气逐渐亏虚,肾阴或肾阳不足。多数老年人病程日久,阴损及阳,阳损及阴,肾病及脾、脾病及肾,可出现脾肾不足、气阴两虚。治疗本症时,要抓住病因病机,不能简单认为某方某药有效或无效,应根据临床表现辨证论治。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老年性口干症以实火所致者并不多见,所以一味大剂量使用清热降火的药物治疗不利于病情的恢复,反而会进一步伤及脾胃,导致阴液进一步损伤,加剧病情,以上案例就是如此,患者第一次就诊时,观其所服汤药,多以大剂量蒲公英、石膏、黄芩、黄连等苦寒之品为主,必然伤及脾胃,阴液愈伤。临证选方用药时,要分清虚实夹杂之证,无论清热、养阴、益气、温阳等法,均要随证而施,不可一意孤行。其次,年老之人脾胃功能减退尤甚,所以要尤其注意顾护脾胃,保存津液,因此燥热芳香之品慎用,如附片、肉桂、大剂量砂仁等,需中病即止,及时减量或停用。总之谨守病机,辨证论治,随证遣方,灵活用药,便可使中医药在治疗老年性口干综合征方面取得巨大的疗效和优势。

猜你喜欢

阴液葛根津液
《伤寒杂病论》“阳气”实质探析
苦味食物未必都养心
补津液不等于多喝水
浅谈从气血津液理论辨治干燥综合征
嚼服枸杞子缓解口干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葛根抗肿瘤潜在机制探讨
谈养阴生津在温病学中的应用
均匀设计法优化葛根半仿生提取工艺
运用葛根汤治疗痤疮经验
葛根煨制前后的止泻作用及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