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课程内涵 挖掘中医院校生理学课程思政资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生理学“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探索

2019-01-29李海燕朱庆文刘天华陈俞材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16期
关键词:生理学课程思政中医药

李海燕 郭 健 朱庆文 程 薇 张 胜 高 蔚 刘天华 陈俞材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北京 100029)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一定要保护好、发掘好、发展好、传承好。北京中医药大学生理学科为医学基础学科,所有专业学生均开设学习(学时不同),应用这一有利渠道,实践探索课程思政,达到“守渠”与“种田”任务、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期许,实现高校专业课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2019年3月18日习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要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落实教学目标设置、教材使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统一要求,又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

1 生理学 “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是指高校的各类课程都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根据学科专业特点,深入挖掘提炼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德育元素和承载的德育功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观融入综合素养课和专业课程教学之中,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工作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让思政教育从“专人”转向“人人”,打破思政课教师“单兵作战”、大学思政课“孤岛化”窘境,让每门课程都育人、每位教师都承担育人责任[1-2]。

中医院校生理学课程作为基础学科,承担了太多的责任。其特点是以人体正常生命活动为研究目标,与医学实践密切联系。中医学在古代生理学阶段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如先秦时期的《黄帝内经》从整体观念出发,阐释了人体生命活动的规律,其“藏象”学说具有一整套完整的理论;生理学的任务是研究人体正常功能活动的发生过程和变化规律,并揭示其发生机制,从而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奠定理论基础。

2 生理学 “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医学基础课程生理学,在教学中如何做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关键是要坚决贯彻执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把思想教育素材引进课堂,使学生在丰富多彩、有血有肉的感性材料中步入理性认识的殿堂。

2.1 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 大学教师肩负传承社会文化和履行大学使命的艰巨责任,不仅是“解惑”,更承载着“传道”育人的重任,把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传授给学生是大学教师更高的责任[3]。大学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复杂的社会环境极大影响着大学生价值理念的形成。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势在必行。

2.2 培养中医药学子树立高远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国情怀 中医药在我国已存在近两千年,现代医药科技使中医药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质疑中医药的声音一直不绝于耳。如何增强中医药院校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传承和弘扬祖国文化的热情,应从不同专业课程中发掘文化底蕴、内涵,在“润物无声”的知识传授中融入理想信念的精神指引,实现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培养学生树立高远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国情怀[4]。

2.3 建立健全的职业道德观 “健康所系,生命相托……”在庄严的医学生誓词中走进神圣的医学殿堂。从此,叩开了悬壶济世的大门,踏上了救死扶伤的征途,开始了与病魔斗争,与死神赛跑,为肩上沉甸甸的生命而努力。良好的医德是行医的先决条件。医学生要具备甘于奉献、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观。新时代中医药专业的大学生以传承创新发扬光大中医学为首任是成为优秀医生的前提;同时,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操更是优秀医生的软实力。培养对病人的责任感和对社会的使命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至关重要[5]。

3 生理学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探索

践行生理学课程思政教学,立足学科本质,掌握学科基本知识的同时,致力于挖掘德育资源,挖掘学科思政要素,提炼社会责任、人文精神,构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注重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时的主观情感体验,以“春风化雨”之式涵养和启迪学生。

3.1 以思政为灵魂的课堂教学设计提升生理学学科内涵 课堂教学是学生素养和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

(1)以“课程思政”提升课程育人和教学质量;从教学设计上梳理生理学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将“课程思政”贯穿在教学设计和授课全过程,并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拓展;(2)在教学设计上遵循原则:灌输与渗透相结合,春风化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润物无声;历史与现实相结合,传承与创新;共性与个性相结合,注重教学内容也注重个人体会。

3.2 基于教学内容的鲜活事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思想政治教学只有生动、贴近教学内容,才能引发学生思考、参与,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使他们的思维向纵深发展。课堂上,寓实例于教学中,使教学更富生动性。几则典型事例如下。

3.2.1 青蒿素的发现 中医药学的传承与骄傲 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瑞典斯德哥尔摩揭晓,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获得该奖项。屠呦呦的获奖理由是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因此屠呦呦也成为了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中医药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是中国科技繁荣进步的体现,是中医药对人类健康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体现。

3.2.2 医生的天职 此生惟愿济众生 神经生理学家韩济生院士自1965年起从事针刺镇痛原理研究,1987年正式出版《针刺镇痛的神经化学研究原理》,阐明针刺人体一个穴位引起镇痛的时间空间分布规律;发现改变穴位上电刺激的频率可引起脑中释放出特定的神经肽,若刺激时间超过2 h又可促使脑中产生对抗镇痛的物质,可用于无麻药状态下手术,还可用于海洛因成瘾的治疗。亦被誉为“中国疼痛学之父”。韩老壮心不已,在90岁高龄时欲建“世界免痛天堂”,为更多人解除疼痛之苦。

3.2.3 人道之光点燃青春激情 博爱聚力守护夕阳余晖 无偿献血是无私奉献,救死扶伤无上光荣。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红十字一直向世界各国呼吁“医疗用血采用无偿献血”的原则。新时代青年,深知献血的意义,为了那与死亡一线之隔的生命,献出一袋血,送给生命一份礼物,也给自己的青春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以一人微薄之爱聚力守护夕阳余辉。

3.2.4 “救”在你身边 急救知识进校园 心肺复苏 (CPR)是针对呼吸心跳停止的急症危重病人所采取的抢救关键措施。鉴于生理学教学——呼吸的产生原理,学习了解人工呼吸、心肺复苏基本操作,在遇到需要救治者时能够及时帮助,为病人赢得救治时间。

3.2.5 胰岛素的发现 医学奇迹 胰岛素的发现就是一个医学奇迹!早期患糖尿病就是患慢性癌症,无药可救。直到1869年德国病理学家Paul Langerhans发现了胰岛,为胰岛素的发现奠定了研究基础。1920年,加拿大年轻学者班廷(Banting)在工作中意外发现胰岛素的作用,用狗反复实验获得成功,应用到人体,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只是没有完成人工合成。1923年,加拿大科学家班廷由于发现胰岛素而获得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

更为值得骄傲的是,从1958年开始,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化研究所,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和北大生物系三单位联合成立一个协作组,开始探索用化学方法合成胰岛素。1965年9月17日,协作组完成了结晶牛胰岛素的全合成,实验的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一个合成蛋白质的国家。为人类认识生命、揭开生命奥秘迈进了一大步,造福全人类。

3.2.6 加入骨髓库 再造生命奇迹 自己少了一滴血,增加一份血液的样本,病患就多了一份生命的希望。正常捐献的骨髓占骨髓总量(约3 kg)的比例微乎其微,且骨髓的再生能力极强,很快就能补充上,这只相当于一次选择性献血,而且,全球已有10万人捐献过骨髓,尚未发现有任何因捐献骨髓引起的后遗症。

总之,引用材料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更重要的在于借助材料阐明事理,激发学医热情,点燃青春之火。如何引用材料,如何用好材料,对生理学课教学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

4 “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

大学校园要有“思政课程”,亦要有“课程思政”。大学生要树立远大的家国情怀,亦要树立眼前的专业课程情怀。只有夯实专业知识才能掌握真正本领。“立德树人”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因此,“课程思政”提升了每一位高校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为指引,着眼“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根本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内容,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育人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正如一位参与“课程思政”的教师所说,感觉自己真正成为了一名教育工作者。

猜你喜欢

生理学课程思政中医药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稿约
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
质疑与思考:运动生理学研究的十个问题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关于Acclimation和Acclimatization的含义及其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