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段光堂教授从肝郁论治慢性肾衰经验※

2019-01-29王慧敏杨玉清田小勃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16期
关键词:疏肝解郁肾衰肾气

王慧敏 孙 斌 杨玉清 田小勃 贾 宁

(河北省唐山市中医医院肾病科,河北 唐山 063000)

段光堂教授为国家“十二五”肾病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全国第六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专家,河北省名中医,从事中医肾病临床与研究近40年。段教授有独特的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的思路,疗效显著。慢性肾衰即现代医学的慢性肾功能衰竭[1],是由各种肾脏疾病迁延日久而致脏腑功能虚损,浊邪壅滞。本病病程冗长,段教授认为,慢性肾衰既可因病程长情志不畅而导致肝郁,又可因肝郁而加重,因而调节肝郁是治疗慢性肾衰的重要方法之一。予疏肝补脾益肾法为主治疗本病,临床收到较好疗效,可有效延缓慢性肾衰进展。现简介如下。

1 病因病机

慢性肾衰的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以脾肾气虚多见,脾失健运、胃气衰败、升降乖乱;肾气不足、气化不利、固摄无权。标实是浊毒、瘀血为患。正虚与诸邪互结,致脾肾衰败夹浊瘀贯穿于本病始终[2]。段教授认为慢性肾衰患者由于病程长,致使患者心情抑郁,肝气郁结,气滞不行,血行不畅;其次,本病病程长,日久气血阴阳亏虚等正虚与瘀血、浊毒等邪实并存,五脏受损,亦可引起情志失调。临床多表现为情志抑郁或易怒、善太息,胸胁或少腹胀满窜痛,倦怠乏力,腰膝酸软,纳差,夜寐欠安等。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段教授认为对于慢性肾衰患者,由于其病程缠绵,若单纯从脾肾、浊瘀论治,恐收效欠佳,若能疏肝理气,在辨证论治基础上从“肝郁”论治,予疏肝理气配合补益脾肾、化瘀泄浊,不仅能够减轻患者临床症状,亦可延缓慢性肾衰的进展。对肝郁较明显者,可在补肾健脾基础上根据病情,疏肝解郁、调和肝脾、解郁安神。

2 辨证施治

2.1 疏肝解郁 兼见情志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急躁易怒。郁怒伤肝,肝失调达,疏泄失常,而致肝气郁结,故见肝气郁结的症状。郁则气滞,气机壅滞而致气郁,气郁又可以化火,出现急躁易怒、口苦而干等症状。方用四逆散合栀子豉汤加减。

2.2 调和肝脾 兼见情志抑郁或易怒,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嗳气,纳少,便溏。肝与脾关系密切,肝失疏泄致脾失健运,为木横侮土。脾失健运,气滞湿阻,致肝气疏泄失常,为土壅侮木,方用四逆散合六君子汤加减。

2.3 解郁安神 兼见情志抑郁,心神不宁,失眠多梦,睡后易醒,健忘。情志不畅,郁而化火,心肝火旺,心火亢逆于上,不能下交于肾而温肾水,致使心肾不交,故见心神不宁、失眠多梦等症状。方用四逆散合交泰丸加减。

3 情志调整

慢性肾衰竭病情迁延难愈,临床表现轻重不一,病情反复,病程长,至后期临床症状明显,并发症层出不穷,需要终身治疗,最终得面对透析等治疗。患者容易出现抑郁、焦虑、悲观失望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不仅影响治疗效果,而且还会加重病情,导致肾功能持续进展。所以,段教授认为慢性肾衰竭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注意调养情志,移情易性,这对提高疗效至关重要。积极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目前的心理状态,存在问题等。向患者讲述疾病的一些相关知识,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认真倾听患者的诉说,引导其释放内心的压力,对其存在的疑虑作耐心细致的解答,给予理解、鼓励、支持、安慰,使其能够正确面对疾病,保持心情舒畅,逐步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4 医案举隅

案1患者,男,53岁。2015年10月8日初诊。乏力1年余,发现血肌酐升高8个月。患者1年余前出现乏力、夜尿增多,未予重视。8个月前因乏力加重于当地医院查血肌酐530 μmol/L,建议行动静脉内瘘作替代治疗准备,患者因恐惧而拒绝故来诊。刻下症见:情志抑郁,急躁易怒,口苦,倦怠乏力,纳谷不馨,夜寐欠安,夜尿4~5次,大便干结,舌质淡紫苔白腻,脉沉弦。既往高血压病史13年,血压最高达180/110 mm Hg。实验室检查:尿蛋白1+,尿蛋白定量1.2 g/d,尿素氮27 mmol/L,血肌酐 562 μmol/L,血尿酸 589 μmol/L,血常规示血红蛋白92 g/L。西医诊断:慢性肾衰竭Ⅲ期,高血压性肾病,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中医诊断:慢性肾衰,辨证:属肝郁肾气不固兼湿瘀互结。治法:疏肝解郁、补肾固摄、化瘀泄浊。处方:柴胡12 g,枳实12 g,白芍15 g,栀子12 g,豆豉10 g,菟丝子15 g,枸杞子12 g,覆盆子10 g,车前子10 g(包煎),巴戟天15 g,淫羊藿15 g,黄连6 g,紫苏叶10 g,生大黄10 g(后下),六月雪15 g,丹参30 g,当归15 g,三七粉5 g(冲服)。每日1剂,水煎400 mL,分2次服。同时疏导患者情绪,使其认识到不良情绪对治疗效果的负面影响,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言语安慰患者。连服14剂,患者诸症明显好转,复查肾功能:尿素氮21 mmol/L,血肌酐497 μmol/L,血尿酸521 μmol/L。守前方生大黄改熟大黄10 g通腑泄浊,复查血肌酐465 μmol/L,患者情绪平和,已经能够正确面对疾病,积极配合治疗。守方加减治疗,1个月定期复查,患者病情稳定,坚持于门诊口服中药汤剂治疗,随访至今,血肌酐稳定在390~470 μmol/L。

按语:此案患者因外院建议血液透析而情志不畅,肝气郁滞,郁久化火,则见急躁易怒,口苦。此外患者为中老年男性,肾气渐亏,加之摄生不慎等因素,使肾气愈亏,肾气不足,固摄无权,临床出现倦怠乏力,夜尿频多。久病入络,肾虚致瘀;肾元亏虚,开阖失司,湿浊潴留,蕴于中焦,脾胃升降失常,结合临床所见,患者多兼见纳谷不馨,舌质紫、苔腻等瘀血湿浊内阻见症。综上我们总结本案病机为肝气郁滞、肾气不足,气化不利,固摄无权,兼瘀血湿浊内阻,治以疏肝解郁、补肾固摄、化瘀泄浊为法。方取 “四逆散”疏肝解郁,栀子豉汤清热除烦;五子衍宗丸补肾填精;巴戟天、淫羊藿补肾益精生髓;黄连、紫苏叶和胃降逆泄浊;大黄苦寒沉降,通腑泄浊;六月雪味苦辛,能活血散瘀,通经利水,清热解毒,使邪毒从小便而解,湿浊得化,有效降低血肌酐水平[3];丹参、当归、三七活血祛瘀。诸药共用,疏肝补肾化瘀泄浊,攻补兼施。

案2患者,女,61岁。2014年7月23日初诊。既往慢性肾炎病史12年,2年前发现血肌酐升高。就诊时症见倦怠乏力,腰膝酸软,纳减,胸闷心烦,喜叹息,夜难入寐,大便不爽,舌质紫红苔薄黄腻,脉沉弦。实验室检查:尿素氮16.1 mmol/L,肌酐225 μmol/L,血红蛋白104 g/L,尿常规:蛋白2+,潜血1+。B超示双肾弥漫性病变。西医诊断:慢性肾衰竭Ⅱ期,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诊断:慢性肾衰,辨证属肝郁脾肾气虚兼浊瘀互结。治法:疏肝解郁安神、补益脾肾、化瘀泄浊。处方:柴胡12 g,枳实12 g,白芍15 g,黄连8 g,肉桂2 g,黄芪30 g,党参15 g,白术10 g,茯苓15 g,巴戟天15 g,淫羊藿15 g,肉苁蓉15 g,陈皮10 g,姜半夏10 g,生大黄10 g(后下),六月雪15 g,当归15 g,泽兰30 g,水蛭5 g,炙甘草10 g。每日1剂,水煎400 mL,分2次服。同时疏导患者情绪,使其认识到不良情绪对治疗效果的负面影响,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上方为主方加减,服14剂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减轻,乏力、腰酸症状改善,纳食好转,胸闷心烦、夜难入寐明显缓解,精神好转。复查肾功能示:尿素氮14.6 mmol/L,肌酐186.5 μmol/L。此后,患者规律复诊,随症加减,坚持用药,诸症悉除,情绪稳定,门诊随诊至今治疗4年,肾功能稳定。近期复查血肌酐158 μmol/L。

按语:此案患者久患肾病,病程缠绵,长时间就医,致使肝气郁结,郁而化火,心肝火旺,心火亢盛,心肾不交终致胸闷心烦、夜难入寐。再者根据临床观察本病确属本虚标实,阴阳乖乱,开阖失调。脾肾虚损为本,湿浊瘀血壅扰为标,故临症见乏力、腰膝酸软、纳减、舌质紫红、苔薄黄腻,脉沉弦。综上所述,辨证属肝郁脾肾气虚浊瘀互结证,治以疏肝解郁安神、补益脾肾、泄浊化瘀为法。方取 “四逆散”透邪解郁、疏肝理脾;“交泰丸”交通心肾、清火安神;黄芪、党参、白术、茯苓补气健脾;巴戟天、淫羊藿、肉苁蓉补肾益精;陈皮、半夏和胃降逆泄浊;六月雪、生大黄清热解毒、通腑降浊;当归、泽兰、水蛭活血祛瘀通络。诸药合用,疏肝理气、解郁安神、健脾益肾、升清降浊、活血化瘀,达到治疗目的。

5 结语

大多数慢性肾衰患者多因病程长、恐惧进入透析、经济负担等多方面的担忧而导致情志不舒,情志不调导致气机郁滞,常常可加快慢性肾衰的进程。故段教授在慢性肾衰的诊治中,于补益脾肾、泄浊化瘀的同时,尤重“肝郁”,主张调畅情志、调畅气机,强调疏肝理气、调和肝脾、解郁安神。另外,对患者应重视心理疏导和精神治疗,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心情愉快亦很重要。综上所述,通过中医药及情志干预调节肝郁是延缓慢肾衰进展的一种有效手段。

猜你喜欢

疏肝解郁肾衰肾气
疏肝解郁止痛汤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肾衰宁胶囊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竭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和mate分析
疏肝解郁喝梅花粥
补肾育胎方对行IVF-ET肾气虚证不孕患者治疗结局的影响
Wnt/β-catenin通路在肾衰康灌肠液抑制HK-2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作用
金匮肾气丸加减改善头颈部肿瘤患者生存获益
肾衰合剂对大鼠肾盂高灌注压损伤的保护作用
海昆肾喜胶囊联合肾康注射液治疗慢性肾衰42例疗效观察
各年龄段患者应用金匮肾气片处方分析
周常昆主任医师治肝调经验案举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