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痤疮45例临床观察

2019-01-28卢珊珊

光明中医 2019年1期
关键词:蓝光痤疮黄芩

卢珊珊 都 群

痤疮是一种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1],西医多认为与雄激素分泌水平,局部皮脂分泌增多、皮脂腺开口角化过度及痤疮丙酸杆菌的感染相关,治疗多采用内服抗生素、维甲酸类药物,外用抗生素类、维A酸类及过氧苯甲酰等药物,中医称为“粉刺病”“肺风”等[2],治疗以口服中药制剂及外用药物为主,我院长期应用中药配合痤疮粉、粉刺酊、红蓝光照射及刺血拔罐疗法治疗痤疮,疗效较为显著,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大连市中医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患者,根据Pillsbury[3]分类方法,皮疹以炎性丘疹,粉刺,脓疱,结节为主,选择II~III度面部寻常型痤疮患者,共90例,其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52例。9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5例,男患19例,女患26例;年龄22~38岁,平均30岁。对照组:45例,男患23例,女患22例;年龄18~34岁,平均26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3年,平均病程为18.5个月。根据Pillsbury分类[3],II度患者共37例,III度患者53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发病部位等一般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排除标准1)肝肾功能不全或合并其他系统严重疾病、有精神类疾病不能配合临床治疗患者;2)对中药成分口服或外用过敏患者;3)哺乳期及怀孕患者;4)1个月内应用维A酯类等药物患者;5)有光敏性疾病患者。

1.3治疗方法对照组:辨证施治口服中药汤剂,150 ml,日2次,水煎服。肝郁气滞型:症见丘疹为主,色鲜红,伴心烦易怒,少量黄褐斑,乳房胀痛等,舌质红,苔薄黄,脉弦,逍遥散化裁:当归9 g,白芍9 g,柴胡9 g,茯苓9 g,白术9 g,甘草4.5 g,生姜6 g,薄荷9 g;肺胃郁热型:症见皮疹热红,略痛,伴口干口臭,渴喜冷饮,食多便干等,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枇杷清肺饮化裁:枇杷叶6 g,桑白皮6 g,黄连6 g,黄柏6 g,甘草6 g,黄芩9 g,菊花10 g,白花蛇舌草10 g,金银花15 g;肠胃湿热型:症见皮疹色鲜红,或有脓疱,伴腹胀,口渴喜饮,口干异味,便干溲黄等,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除湿胃苓汤化裁:防风9 g,苍术9 g,白术12 g,茯苓12 g,陈皮9 g,厚朴6 g,猪苓6 g,栀子9 g,泽泻9 g,滑石12 g,甘草6 g;痰湿瘀结型:症见皮疹结节脓疱多见,伴纳差,神倦,舌苔白腻或有瘀点等,舌质暗红,苔白腻,脉滑,化痰散结丸化裁:桃仁6 g,红花6 g,当归12 g,赤芍15 g,海藻10 g,昆布10 g,姜半夏10 g,陈皮10 g。方药加减:皮疹胀痛者:加黄连9 g,蒲公英9 g,虎杖9 g,连翘12 g,茵陈蒿12 g;皮疹呈囊性或结节坚实者:加浙贝母9 g,皂角刺9 g,鸡内金12 g;月经不调者:加当归12 g,丹参12 g,益母草12 g;油脂分泌旺盛者:加虎杖9 g,山楂12 g,薏苡仁15 g,荷叶9 g;热盛者:加猫爪草9 g,夏枯草9 g,黄芩12 g;夜寐欠安者:加生龙骨、生牡蛎各20 g,酸枣仁12 g。治疗组:根据患者中医辨证施治口服对照组中汤药水煎剂150 ml日2次。痤疮粉日1次外敷,痤疮粉制备:连翘、黄芩、苦参、白鲜皮、丹参等,上述药物打碎研末,100目筛网过筛,装袋常温保存,每日温水清洁面部后,取适量痤疮粉,用蜂蜜调和成糊状,均匀涂敷于面部,避开眼睛及口唇,1 h后温水洗净,每日1次。粉刺酊日2次外用,粉刺酊制备:黄芩、蒲公英、连翘、黄柏、滑石等,将上述药物浸泡于75%的酒精中,密封保存半个月后滤出液体,形成酒浸剂,装瓶常温保存,早晚温水洁面后将粉刺酊均匀涂抹于皮疹处,自然干燥。红蓝光照射,CHX-603E红光治疗仪(LED红蓝光),患者清洁面部后取仰卧位,治疗仪距离面部约20 cm,红蓝光100 W/cm2,每次持续照射15 min,每周2次,照射时患者需佩戴眼罩及专用护目镜。 刺血拔罐治疗,患者取俯卧位,采取舒适体位,充分暴露背部,依据患者病情中医辨证选穴,常用穴位:大椎、双侧肺腧、肝腧、脾腧、肾腧、胃腧,于选穴部位常规碘伏消毒2~3次,用采血针轻刺选穴处皮肤3 mm左右,致使少量出血,于刺血处进行拔罐治疗,留罐8~10 min,取罐后局部皮肤无菌纱布擦净血液,碘伏消毒2次后应用消毒棉签擦拭干净,出血量1~2 ml为宜,每周3次,部分患者,如脾肾阳虚患者,可依据病情辨证进行背腧穴走罐及局部闪罐,不进行全部穴位刺血治疗。治疗后嘱患者避免劳累、汗出当风及洗浴。

1.4疗效判定标准痊愈:原有皮疹90%以上均消退,色素沉着基本消退;显效:原有皮疹75%~90%消退;有效:原有皮疹30%~75%消退;无效:原有皮疹消退30%以下。

2 结果

2.12组患者疗效比较治疗组治疗见效快,治疗率高,总有效率为91.1%,高于对照组的84.4%,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2组患者疗效比较 (例,%)

2.22组患者皮疹消退时间及色素沉着消退时间比较治疗组皮疹消退时间及色素沉着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2组患者皮疹消退时间及色素沉着消退时间比较 (例,

3 讨论

痤疮是皮肤科临床常见疾病,为累及毛囊皮脂腺的炎症性、慢性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但以青少年更为多见[4]。西医多认为本病与皮雄激素水平、皮脂腺角化异常、内分泌失调[2]、痤疮丙酸杆菌、糠皮孢子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感染、免疫反应机制等有关[5,6],中医认为痤疮多因肺胃积热、肝郁气滞、痰瘀凝结、脾虚湿盛、痰湿积滞、毒热互结、血热偏盛等形成[7,8],黄子娗等[9]则认为是痰热瘀相互夹杂,上蒸于面而成,因现代人生活节奏较快,工作压力较大、生活起居作息不规律、饮食偏嗜等因素诱发,痤疮的发病率较高[10],中医考虑多与患者忧思易怒,气机阻滞,日久肝郁化火,冲任失于调摄,肝火挟血上攻于头面,或肝火旺盛,日久木火刑金,肺胃热盛而成,或因肺胃积热,上蒸肌肤,或过食辛辣肥甘之品,湿热内蕴,或平素忧思过多,伤及脾胃,水湿内停,生湿成痰,湿热内蕴而成,逍遥散中柴胡归肝经,疏肝解郁,为君药;当归归肝经,补血活血,为血中之气药,白芍归肝脾经,养血柔肝,敛阴缓急,为养肝之圣药[11],与当归共奏调肝、和肝、柔肝之效,为臣药;茯苓健脾渗湿,白术甘温,健脾益气,甘草补脾和中、调和诸药,三药共为佐药;生姜辛散降逆达郁,薄荷疏肝行气亦为佐药,枇杷清肺饮中枇杷叶清泻肺胃热盛、降逆肺气,桑白皮可利水、泻肺平喘,黄连、黄柏、黄芩清热泻火、解毒,清泻三焦火热毒邪,现代药理研究桑白皮、枇杷叶、黄芩均可降低体内雄激素分泌水平,金银花、菊花清热解毒,水煎剂有明显抗炎作用,且金银花可减少面部油脂分泌,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常用于治疗热毒诸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花蛇舌草有抗炎、抑菌作用,对痤疮丙酸杆菌等有较强抑制作用[12,13],枇杷清肺饮具有使毛囊口处表皮细胞的角化程度降低,降低睾酮在血清中的含量,在临床中对于痤疮的治疗及预防均有较好疗效[14]。除湿胃苓汤中以苍术、陈皮、厚朴、甘草运脾行气,燥湿和胃,茯苓、白术、猪苓、泽泻健脾渗湿,助阳化气,栀子、滑石清热利湿,防风祛风除湿,散肝。化痰散结丸中桃仁、红花活血祛瘀,当归补血活血,为血中之气药,赤芍味苦性寒,可凉血活血、消痈;海藻、昆布消痰、软坚散结,另可利水消肿,姜半夏燥湿化痰、消肿散结,陈皮健脾化湿、行气化痰。且黄连、虎杖、金银花、黄芩等中药对痤疮丙酸杆菌有明确抑制作用,可杀菌并减少油脂分泌[15],丹参具有降低雄激素,减少油脂分泌,减轻炎症反应,抑制丙酸杆菌等药理作用[16]。浙贝母、皂角刺、鸡内金等中药均可消肿散结,多用于皮疹呈囊性或结节患者。痤疮粉中连翘可清热消肿,解毒散结,现代药理研究连翘具有广谱的抗菌、抗炎作用;黄芩清热泻火,解毒,对多种杆菌及球菌有抑制作用;苦参、白鲜皮清热燥湿,对皮肤真菌具有抑制作用;丹参可清热凉血,活血,减少色素沉着及痘痕。粉刺酊渗透性强,黄芩、蒲公英、连翘、黄柏、滑石等中药合用,可以清热解毒消肿,酒浸剂可缓解上述中药药势[17],能有效控制局部的炎症反应,且具有抗菌作用,对表皮马拉色菌感染亦有治疗作用,且皮疹消退后不留色素沉着及色素消退斑等不良反应,无耐药性,可长期应用。

CHX-603E红光治疗仪(LED红蓝光)采用大功率LED发光光源,输出红光、蓝光及混合光,对痤疮患者进行治疗,红蓝光治疗中蓝光可以激活酶质内卟啉的产生,利用光毒性消除痤疮丙酸杆菌,并且释放出大量单态活性氧,从而达到高效消灭丙酸杆菌,抑制其生长,以及消除局部皮疹炎症的作用,减少表皮毛囊阻塞,同时可以改善皮肤毛孔粗大等问题,从而使皮肤光泽柔润。但可造成局部毛细血管及微血管略充血,红光具有穿透性强的特点,使红细胞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加速合成,并增强其活性,同时可减少氧自由基以及自由基对细胞的破坏作用,并且刺激巨噬细胞等形成细胞因子,增强其吞噬功能,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加速细胞及组织修复,并且可以使成纤维细胞产生胶原,增强皮下胶原蛋白及胶原纤维有机组合,增强胶原细胞活性,使皮肤弹性及光泽度增加,修复炎性肌肤,减少血管扩张[2]。红蓝光结合治疗,可以减少局部炎症产生,促进细胞修复,抑制油脂分泌过度,降低面部痤疮瘢痕的形成,减轻不良反应,促进面部皮肤胶原蛋白生成,修复受损肌肤老化及晒伤等现象[18],红蓝光亦有消炎止痛,止痒等功效。

背腧穴刺血疗法可以泻火解毒、化瘀通络、活血消肿,拔罐疗法可以疏通经络,祛瘀除滞,活血消肿,通过使患者穴位处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可以改善微循环,有利于人体毒素及代谢产物的排除,增加人体的新陈代谢,治疗中中医辨证施治,肝郁气滞患者,症见善太息、心烦易怒等症状,脾肾阳虚患者,症见倦怠乏力、形寒肢冷等症状,予以走罐、闪罐等手法可以起到疏肝行气、解郁,健脾益肾扶正等疗效,大椎具有清热,补虚益阳等作用,双侧肺腧等背腧穴系脏腑之气输注于腰背部,分别具有宣肺清热,开窍祛瘀,健脾益胃,调理气血,益肾助阳等作用,通过对大椎及背腧穴刺血拔罐治疗,可以使全身阳气得以调节,使经络通畅,提高机体免疫力及抵抗力,可以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循环。

治疗同时嘱患者调畅情志,避免情绪激动,忌食辛辣油腻荤腥之品,作息规律,综上所述,应用中药汤剂配合痤疮粉、粉刺酊、红蓝光照射及刺血拔罐疗法治疗痤疮,临床疗效较为显著。

猜你喜欢

蓝光痤疮黄芩
黄芩的高产栽培技术
张永新:种植黄芩迷上了“茶”
黄芩使用有讲究
蓝光特别推荐
蓝光特别推荐
蓝光特别推荐
黄芩苷脉冲片的制备
三子汤配合放血疗法治疗痤疮病150例
消风清热散治疗面部痤疮69例
痤疮的中医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