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穴位贴敷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改善的临床观察

2019-01-28

光明中医 2019年1期
关键词:阻塞性穴位症状

杨 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lulmonary disease)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它具有气流受限的特征,是反复发作、逐渐加重的一种肺系疾病。全球4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高达9%~10%,并呈现随年龄上升而增加的趋势[1]。本病是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的疾病,中医药治疗本病有着长期的临床实践经验并具有明显的疗效[2]。肺功能检查对确定本病有重要意义。本病属于中医“肺胀”范畴,《金匮要略》指出:“上气,脉躁而喘者,属肺,肺胀欲作风水,发汗愈。”《诸病源候论·咳逆短气候》:“肺虚为微寒所伤,则咳嗽;嗽则气还于肺间,则肺胀; 肺胀则气逆,而肺本虚,气为不足,复为邪所乘,壅痞不能宣畅,故咳逆短气也。”都描述了COPD的临床症状。减少本病患者咳喘症状,提高其生存质量及工作能力,改善肺功能的下降,是本次研究的根本,笔者用穴位贴敷配合基础治疗作为治疗组,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肺病科门诊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治疗的COPD患者,符合标准者120例,并随机分为基础治疗组(对照组)及穴位贴敷组(治疗组)。治疗组60例,男性39例,女性21例;年龄40~84岁,平均(62.71±19.26 )岁;病程3~30年,平均(18.22±11.81)年。对照组中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42~82岁,平均(62.36± 18.71 )岁;病程4~30年,平均(17.85±12.24)年。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按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3]任何有呼吸困难、慢性咳嗽或咳痰,且有暴露于危险因素病史的患者,临床上需要考虑慢阻肺的诊断。诊断慢阻肺需要进行肺功能检查,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FVC<70%即明确存在持续的气流受限,除外其他疾病后可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1.3治疗方法

1.3.1对照组采用口服盐酸氨溴索片,2片/次,3次/d,口服复方鲜竹沥液,1支/次,3次/d,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 50 μg/250 μg,1吸/次,2次/d。

1.3.2治疗组同样采用对照组治疗外加用穴位贴敷(张氏医通中的细辛、甘遂、白芥子、冰片、延胡索共研磨成粉,凡士林调成稠膏)将药贴于穴位敷贴上,取肺腧穴(双侧)、大椎、定喘(双侧)、天突、膻中、丰隆(双侧)、足三里(双侧),每次4~6 h,每10天敷贴一次。3个月为一个疗程。

1.4疗效评价标准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4]:显效:患者治疗3个月后,咳嗽、咳痰明显减轻,喘憋症状消失,肺功能明显改善; 有效:治疗3月后,患者咳嗽及咳痰症状有所减轻,喘憋症状较治疗前好转,肺功能有所改善;无效:治疗3月后,患者的咳嗽咳痰等症状没有改善,喘憋症状无明显改善。分析2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 (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CO2)及肺功能临床指标变化,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 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

1.5统计学方法采用 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照组与治疗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相比,1)P<0.05

2.2对照组与治疗组动脉血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的比较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血气分析中PO2均有升高,PCO2均下降,2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数比较 (例,

注:与本组治疗前后相比,1)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2)P<0.05

2.32组患者在治疗前及3月后肺功能检查的比较2组患者肺功能FVC、FEV1、FEV1/FVC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治疗组肺功能有所改善并且疗效具有持续性。见表3。

表3 2组 COPD 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 (例,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较,1)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2)P<0.05

3 讨论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已跃居全球死因的第四位。亦是笔者肺病科最常见疾病之一。本科治疗此病善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以穴位贴敷配合常规西医治疗进行了多方研究,在此研究中运用张璐《张氏医通》中原方药物加减。选用药物白芥子性善走散以消痰,甘遂味苦,可逐痰浊,其中细辛性温入肺经,是穴位贴敷中君药之一,周桢祥等[5]发现家兔灌服大量细辛散剂能出现呼吸先兴奋后抑制的生理变化,表明细辛挥发油对组胺和乙酰胆碱所引起的支气管痉挛有明显的对抗作用,对本病患者的喘促有治疗作用。其他组成药中生姜性温可以驱散风寒,延胡索活血行气,肉桂大热温里寒,诸药配伍,共奏温肺散寒、燥湿化痰、止咳平喘之功。配合肺腧疏通肺气;大椎振奋阳气、强身健体、通阳解表、疏风散寒;天突、丰隆为祛痰要穴;膻中宽胸利膈;定喘止咳平喘;足三里健脾祛痰,诸穴合用,共补肺脏。药物贴于皮肤穴位之上,可便于药物透皮吸收,且不良反应少,适合老年及脾胃功能差不易于服用汤药等患者。本项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后比较,配合穴位贴敷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可明显改善慢阻肺患者症状及提高此类患者的肺功能。因此也提高了本类患者的生存质量。本研究尚需继续深入,如在证型方面的辨证分析研究及配合其他药物穴位贴敷等, 均为今后进一步深入的方向。

猜你喜欢

阻塞性穴位症状
有症状立即治疗,别“梗”了再抢救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可改善咳嗽症状的两款药膳
夏季穴位养心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预及护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0例
中西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50例
穴位埋药线治疗心悸40例
Indacaterol获准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