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家论“传媒与文旅报道”
——首届全国党报文旅宣传报道研讨会专家观点集锦

2019-01-28熊飞,秦明瑛

中国地市报人 2019年10期
关键词:文旅融合旅游

◆中国报业协会理事长张建星:

文化是灵魂,旅游是载体。近年来,文化与旅游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可以说文旅融合铺就诗与远方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于文化和旅游发展高度重视,把文化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文化自信作为“四个自信”的重要内容,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基本方略,对推动文化和旅游发展作出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事关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的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问题,为我国的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及旅游事业、旅游产业的良好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作为报纸行业协会,中国报协一直十分重视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工作:2017年7月底,中国报协在甘肃省天水市举行了“一带一路”报旅融合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峰会;2018年11月底,在第四届“海上丝绸之路”(福州)国际旅游节开幕式上,中国报协与世界旅游联盟代表共同发布《加强“海丝”旅游传播合作福州宣言》,并主办了2018中国旅游产业传播创新论坛。这些活动都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当然,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在此我想提几点看法:

首先,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特别是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重要论述精神,用新思想定向领航,从新思想中寻策问道,努力创新实践,把文旅融合这篇大文章做深、做实、做精彩,推动文化与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发展,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其次,要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找准文化和旅游工作的最大公约数、最佳连接点,推动文化和旅游工作各领域、多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并进,为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提供新引擎、新动力,形成发展新优势。

再次,作为文旅融合的重要助推力量,媒体行业要发挥自身在传播领域的优势,创新宣传报道手段和方式,深入挖掘文化旅游资源,大力提升文化旅游的思想文化内涵,促进文化旅游成为人们美好生活的新动能,创造文化和旅游大融合大发展的全新时代。

近年来,三门峡市紧紧围绕“打造文化高地和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的目标,持续推进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态势良好,重大文化旅游活动亮点纷呈,文化艺术事业取得新发展,文化遗产保护取得新成效。我希望各家媒体通过本次座谈会,在深入交流文旅宣传报道工作的好经验、好典型的同时,深入三门峡实地探访,用一篇篇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真实全面地展示三门峡市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淳朴独特的民俗风情和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传播好三门峡市文旅融合发展的新面貌新气象。

◆原国家文化部副部长潘震宙:

当今,旅游不再只是特定阶层和少数人的享受,而是已经成为大众生活常态,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旅游业不仅对GDP的综合贡献逐年增加,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新的支柱性产业,而且对力推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扩大中国的对外交流,其作用也更加凸显。

我主要表达三点看法。

第一,文旅融合开启旅游新时代。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挂牌,从体制上保证推进文旅融合,随后31个省(市)、自治区也相继宣布文化和旅游厅(委)正式挂牌。旅游业的属性,从事业属性向产业属性转变,再向文化属性拓展。文化为旅游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容,为旅游的产品化升级赋予了内涵;旅游为文化的传播提供了载体,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手段和渠道。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将发挥1+1>2的效果,使文化和旅游的发展进入一个崭新阶段。

第二,要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消费对释放内需潜力、推动经济转型、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都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参与度高的幸福产业,在文化和旅游领域的发展空间很大,未释放的消费需求也很大,是最能释放消费潜力的领域之一。当然,我们同时也需要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链,不断扩大和保障文化旅游的有效供给。

第三,科技赋予文旅产业新能量。3G实现了人与人的连接,4G实现了人与信息的连接,5G开启了“万物互联”的时代。国际上,截至目前华为已和26个国家和地区签订5G设备供应的订单;国内三大运营商紧锣密鼓地推进一二线城市的5G网络测试。科技创新推动了文旅的创新。随着技术创新的日新月异,科技需要更多的实现载体,而旅游业有极其丰富的应用场景,极强的跨界能力以及庞大的产业规模,不管什么样的新技术,都能在这里找到足够的施展空间。

三门峡坐落于黄河之畔,自然资源得天独厚,作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人文底蕴深厚。近几年来,三门峡市为旅游业的发展作出了大量而卓有成效的努力,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我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三门峡一定会抓住文旅融合的契机,“宜融则融,能融尽融”, 开拓创新,行稳致远,为美丽的“天鹅之城”创造新的辉煌业绩。

◆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杂志社总编辑全世杰:

近年来,文化旅游产业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2018年国内旅游人数达到了55.39亿人次,人们对于旅游的需求,从单纯的欣赏风景到感受人文,从浅层的观光到深度的文化体验,人们更加注重在旅游中的精神满足。因此,媒体在助力文旅融合、文旅发展方面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媒体一定要发挥文化优势、传播优势、信息优势,在文旅产业发展过程中有所担当,有所作为。

◆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原二级巡视员蔡家成:

关于当前阶段文化和旅游报道宣传的重点以及新时代文化和旅游如何定位的问题,我认为旅游给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生活体验方式,而文化和旅游的融合,最根本的问题是发挥文化资源的优势和旅游市场的优势。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周耀霞:

基于旅游的中华文化传播创新之路,以河南省为例,关于文化传播的五条对策和建议是:彰显文化特色,提升文化旅游传播的核心竞争力;运用科技手段,强化文化有形展示和创意;打造旅游线路,将文化珍珠“串”起来成为产品;借助新媒体和平台,提高文化传播的时效性;倡导文明旅游,使旅游参与者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播者。

◆人民日报社总编室编辑唐中科:

大力宣传红色旅游,既符合党报性质,又是党报的责任。跟着诗词去旅游这一栏目将文学与现实结合,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结合。“旅游文明”这一栏目报道了五个境外国家对中国游客行为的评价,除了出境文明,还推出了高铁文明、驾驶文明等一系列文明旅游指南。首先要读懂一座城,在挖掘中传递价值与美好。其次关注的就是经济,品牌就是价值,要关注如何创造经济,衡量产品及要素。

◆中国科学院旅游研究与规划设计中心主任助理齐晓波:

宣传也是一种尺度,是城乡建设、功能配套、商业消费、服务体系和文旅产品等方面的测评尺。

◆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文旅部主任、新媒体执行主编郭拴敏:

如何在全媒体时代下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怎样宣传好文旅产业?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杂志社积极抓住文旅产业大转型这一重大机遇,利用新技术打造全新的媒体矩阵,打造以人民旅游客户端为核心,由人民旅游公众号、民生网文化和旅游频道、《民生周刊》杂志文旅板块、人民旅游头条号、人民旅游在路上新浪微博号、《天天旅游圈》视频电视栏目、人民旅游快手号、人民旅游抖音号组成的人民旅游全媒体矩阵。

◆天脉聚源(北京)科技政企事业部副总经理张小辉:

直播是年轻用户最喜爱的展示方式,大量的内容运营空间巨大,优质的直播画面可以转换成视频文件,永久保留。旅游直播平台是中国旅游的最好名片,对内对外都具有唯一性、权威性。

猜你喜欢

文旅融合旅游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融合菜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文旅照明的兴起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