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体工作者需要了解和学习一点文学地理学

2019-01-28

中国地市报人 2019年10期
关键词:黄鹤楼时代背景文学作品

中国文学地理学会会长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文学地理学是一门关于文学与地理之关系的学问,也是近年来在中国本土产生的一个新学科,在学术界影响很大,声誉很好,被称为一门“显学”。文学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概括地讲,就是文学与地理环境的互动关系;具体地讲,则包括以下内容:地理环境对文学的影响,文学对地理环境的作用,文学家的地理分布,文学作品的地理空间,文学接受与文学传播的地域差异,文学景观,文学区等。

文学地理学的最大特点,就是主张从地理、空间的角度看文学。在中国,凡是在学校里听过老师讲文学的人,都会有这样的印象:老师在讲到某个文学作品时,第一件事,就是介绍它的时代背景。许多老师甚至郑重其事地把“时代背景”这四个字写在黑板的正中,或者放在课件的首页。事实上,不仅老师讲课是这样,几乎所有的文学鉴赏者和文学批评者,在讲到某个作品时,也都是把时代背景的介绍放在首位,这成了人们的一个习惯。

重视文学作品的时代背景本身并没有错,问题是不能仅仅重视它的时代背景。因为文学作品的产生,除了特定的时代背景,还有特定的地理环境。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产生的,文学也不例外。可是长期以来,文学教师、文学鉴赏者和文学批评者在讲文学作品时,往往都把地理空间给忽略了。忽略地理空间的后果,就是使得许多作品的地域文化内涵与地域审美特征被遮蔽,使得广大学生和文学爱好者在欣赏文学时失去了地域美感和空间美感。就像许多人去超市买食品,只是关心它们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而忽略了它们的产地,进而忽略了它们各具特色的地方风味。

文学地理学传达给读者的一个最重要的信息,就是文学作品是有地域性的,欣赏文学作品,不要忽略它的地域美感。如果读者掌握了文学地理学的基本知识,就会通过文学作品所描写的各地的自然山水、人文景观、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民俗风情、宗教信仰以及它那富有地域特色的语言、风格等等,来认识作品所营造的文学地理空间(包括空间要素、结构、特点、意义与价值),学习到有关的地理知识,领略到各地不同的自然山水、人文景观和民俗风情,进而结合自己的地理感知,丰富、补充、完善作品所营造的文学地理空间,甚至在想象中建构自己的文学地理空间,这样就进一步丰富了作品的意义,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审美感受,也进一步增强了阅读欣赏的喜悦或感动。

媒体工作者是一群特殊的文学读者,一般来讲,这些人的见闻比普通读者更宽广,感觉更敏锐,更易于从文学作品中捕捉到新的、独特的信息。如果媒体工作者了解和学习一点文学地理学,就容易发现文学作品中独特的地理信息、地理景观、地理空间、地域风格和美感,进而有效地利用媒体,把自己的发现、感受和评价传达给更广大的受众。也就是说,在文学作品的传播和普及方面,媒体工作者是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

《中国地市报人》这个杂志的读者对象,主要是全国360多个地级市(也有部分省级市)的新闻工作者,也就是说,《中国地市报人》的读者版图与中国文学的地理版图一样辽阔和壮观。中国的文学作品所描写过的山脉、河流、高原、平原、道路、城市和乡村,多是这些新闻工作者足迹所至的地方。如果这些新闻工作者学习和了解一点文学地理学,当他们从文学作品中看到自己曾经到过、采访过、考察过的地方,就会有一种别样的认同,别样的亲切,别样的感动。当他们把自己的这种认同、亲切和感动传达给更广大的受众时,受众就会受到影响。于是,没有读过这些作品的受众就会去找这些作品来读,已经读过这些作品的受众则会增进对这些作品的理解,甚至因为有了新闻工作者的文章作参照,他们还会有新的发现和感悟。

总之,文学作品的价值需要读者的阅读和理解来实现,在这个实现的过程中,媒体工作者扮演了双重角色,他们既是读者,又是文学作品价值的阐释者、演绎者和传播者。如果媒体工作者既了解和学习一点文学地理学,又熟悉文学作品所描写的地理区位、地理景观和地理特征,就可以更好地帮助这些作品实现其价值,甚至为它增值。

更重要的是,媒体工作者并非只是一些简单的信息传播者,他们实际上是一批富有社会责任感和文化使命感的人。尤其是近些年来,全国各地的媒体工作者在地方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利用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可以说是功不可没。许多关于地方文化资源的新闻,可以说是集考察、研究、报道、资讯、普及和推介于一身,这些新闻往往积极地影响了政府部门的决策和相关企业的投入,许多新的文化旅游景点和文化旅游线路,往往是在媒体工作者的助推之下形成的。关于这一点,似乎不存在争议。

而在所有的文化旅游景点和文化旅游线路中,对游客最具有吸引力的是哪些呢?可以说,是那些具有文学色彩与文学内涵的。例如在武汉的文化旅游景点中,最具有吸引力的是哪个?不就是黄鹤楼吗?黄鹤楼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吸引力?不就是因为崔颢的《黄鹤楼》和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两首诗的作用吗?武汉地区有几位学者做过一项统计,在最有影响的100首唐诗中,崔颢的《黄鹤楼》排位第一,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排位第四十(《唐诗排行榜》)。可以说,正是崔颢、李白的这两首诗,极大地提高了黄鹤楼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如果没有这两首经典之作,黄鹤楼绝对不会有今天这样大的名声和吸引力。从文学地理学的角度来讲,黄鹤楼就是一个典型的文学景观。又如,在湖北境内的文化旅游线中,最有影响力的是哪一条?无疑是长江沿线的三国旅游线。许多人游览这条线,既是冲着长江沿线奇丽的自然景观来的,更是冲着三国故事来的。三国故事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吸引力?是史书《三国志》造成的吗?显然不是,是小说《三国演义》造成的。例如决定三国鼎立之格局的两场战争——赤壁之战和猇亭之战(又称夷陵之战),都发生在湖北境内的长江沿线,可是《三国志》对这两场战争的介绍不过寥寥几笔,而《三国演义》对这两场战争的描写却是浓墨重彩,绘声绘色,让读者欲罢不能。因此,赤壁古战场和猇亭古战场,与其说是两个历史文化景观,还不如说是两个文学景观。三国旅游线与其说是一条文化旅游线,还不如说是一条文学旅游线,是文学造就了它巨大的名声。

如果媒体工作者了解和学习一点文学地理学,就可以在众多的自然和文化景观中发现其中的极致——文学景观,就可以挖掘、描述它们更为隽永的魅力。还有一些文学景观,例如著名文学家的故居、墓地、纪念地,他们生前曾经题写、吟咏过的地方,或者某个著名的文学作品的诞生地,等等,这些景观的体量有些是比较小的,不太起眼,因此不被人们所知,或者视而不见,如果媒体工作者了解和学习一点文学地理学,就会知道它们的意义和价值,进而把它们挖掘出来,进行报道和宣传,这样就会被更多的人知晓、重视,从而成为新的文化旅游亮点。

媒体工作者虽然不是文学地理学者,但是他们的能量很大,影响力很大,如果这些人了解和学习一点文学地理学,那么在地域文学的传播、推广方面,在文学地理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在人们的家园感与地方感的提升方面,就可以起到文学地理学者所不能起到的作用。

猜你喜欢

黄鹤楼时代背景文学作品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上赏名联
新时代背景下学校管理之我见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几点思考
新时代背景下棊江区政协建设
文学作品与数学
台湾文学作品中的第一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