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行行政许可“大审查”机制的构想

2019-01-27李贻才

中国质量监管 2019年2期
关键词:体系管理工作

文 李贻才

2018 年3 月21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正式发布,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标志性时间点,推进改革刻不容缓,质监部门机构改革置身其中,与工商、药监部门共同构成“大质量”安全观下的“大部门”监督机制和行政许可“一站式”“一扇门”概念,许可审查是行政监管的有效环节,建立目标统一、协调一致、优势互补、业务融合、资源共享的大审查工作体系,是深入推进完善大市场监管、风险体系建设的改革举措,是适应市场管理制度的必然要求,对于促进企业机构规范管理,增强科学发展能力具有深远意义。同时,反思这些年曝光的食品、医疗问题,问题不仅出在小作坊、小企业,往往大公司问题更显眼、后果更严重,看到行政许可之权重,审查把关之严重。行政许可审查作为市场监督技术把关的重要部分,如何发挥市场监督行政许可审查功能,面对省级以下机构整合即将产生的许可审查技术资源和管理聚力效应,催生大审查工作机制的高效运转模式是市场监督机构改革的选择之一。

紧贴改革大目标,发挥四大作用

推动大审查体系建设有利于“放管服”改革这个目标的管理,以专业审查促进产品质量提升,通过职能部门纵向审查管理到底、技术横向协调联合到边,集中力量办大事,重点项目专项检查和联合审查,做到质量时效在先,质量风险防范,创建“多维一体”“步调一致”“标准一样”的大审查工作格局,形成强大的技术合力,实现市场监督审查工作的全贯通,改善企业营商环境和改进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审查是企业机构行政许可的一道安全门槛,只有树立融入质量、服务质量、提升质量的意识,才能取得认识上的突破,大审查体系建设理应发挥四大作用。

一、发挥效能审查作用

紧紧围绕“大质量”效能管理这个中心,适应“放管服”改革大背景,将审查工作融入到企业质量效益管理活动之中,政府向效能“开刀”除顽疾,给企业减负促增长,给国家发展谋长远,审查工作成为规范企业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改造的重要部分,做到无缝融合、相互促进、效率提高,以高效审查服务为市场释放更大发展活力,创造更大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二、发挥合力审查作用

发挥大审查主体的能动性,构建“审查组织到位,工作职责到位,任务落实到位”的立体化审查网络、人才优势、技术权威,并注重审查技术成果的运用;放大人力资源体系圈,形成目标统一、步调协同、互学互鉴、优质互补、资源共享的审查合力。

三、发挥有效审查作用

以是否有利于增强企业质量品牌实力、综合盈利效力、市场竞争能力作为工作标准,不断完善纵向审查制约机制、横向审查协调机制、问题整改常态机制,突出大审查有效结果的运用,实现全过程、全方向的助力企业技术攻关和产业升级,审查革除企业“病灶”,审查引领技术创新,审查鞭策行业自律。

四、发挥风险审查作用

以审查融入岗位、审查融入业务、审查融入管理、审查融入纪律为大前提,实施大审查工作项目化对标管理,对审查事项进行量化、细化、硬化、刚化,形成事前风险提示、事中督促检查、事后总结评估的常态化审查风险评价机制,提供可靠审查数据依据,合理合法规避行政风险,打破“小圈子”“小行业”的垄断,遏制“潜规则”“搞变通”的歪风。

突出五大重点,强化审查能力建设

构建科学的大审查工作机制,使大审查体系建设成为市场监督管理活动的重要环节,突出大审查工作机制的审查主体、审查职责、制度保障、专项审查及信息共享等五个重点,着力提升审查能力素质。

一、突出审查主体,积蓄优势力量

大审查工作体系建设的审查主体是质量技术监督范围、食药监督管理范围、市场流通管理范围等,在实现大市场统一监督管理的同时,更加突出专业部门在业务技术领域内的审查主体责任。通过审查工作专业化、规范化、系统化建设,建立大审查工作“双轨体系”,即建立大部门审查业务信息互通的运行体系,建立大审查机构部门对业务领域全面覆盖的管控体系。充分发挥管理大审查部门专业技术优势,加强相关业务领域的过程管控和检查考核,强化对职责范围内违规违纪风险实行全程防范。以优势集中、协同配合、信息互通、相互衔接的审查模式,形成全方位覆盖的立体化审查网络格局。

二、强化审查职责,确保权责对等

为强化审查责任,明确审查职责,增强审查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服务性,大审查体系建设应重点围绕大机构一口对外、规范权力运行、强化业务管控这一要素,制定可量化、可操作的审查细则手册,逐项明确规定责任部门、配合部门、审查组长和审查人员的职责,细化和完善职能部门业务范围内的审查职责和责任分工,强化审查工作党风廉政“一岗双责”意识,体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纪要追究的审查工作原则,以关键事项、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进行有效监督,防范权力失控、管理失效、审查失职。

三、抓紧完善制度,加速高效运作

许可审查总体功能偏向于技术性、专业性,制度保障不仅是管理的依据,也是审查的标准。大审查机制离不开有效的内部监督,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使大审查工作有据可依。大审查体系建设是一项完整的系统工程,调动每一个专项管理链上的人员发挥合力、形成合音,建立健全制度保障基础。在大审查机构的统一领导下,突出改善企业营商环境及“放管服”改革的总要求,搭建高效的审查管理制度体系,以规范性的制度明确大审查体系中各阶段、各环节负责人应履行的责任和义务。通过制定切实可操作的工作标准和考评尺度,使每位审查员在完成自己所负责工作流程的同时,又自动履行以配合其他工作流程环节的责任分担,实现权力的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相互补台。让“靠制度管理、用规矩约束、按流程办事、让数字说话、听群众呼声、凭机制奖惩”成为一种常态管理机制,实现责、权在制度管理约束下阳光运行。

四、借力风险管理,强化专项检查

专项检查、专项抽查作为审查工作查纠问题、化解风险、改进管理、实施问责的有效手段,是审查工作技术服务于市场监督管理的重要载体,但涉及业务领域专项审查任务重、专业类型多,容易导致检查力量分散、管理效果欠佳。为有效解决好这一问题,采取大审查部门风险控制管理,坚持以日常管理为主要形式,以重点项目专项检查为抓手的方法途径,对专项检查工作进行有效整合,集中业务部门的精兵力量,组建多方参与、交叉检查的工作机构,采取联合实地督查,“一体化”推进方式开展专项检查,把检查的重点放到实地核查、证后监督等关键环节上,分析审查活动中与企业交往的党风廉政风险,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调研活动。

五、注重信息共享,提升审查实效

发挥大审查工作机制纵横协同、信息互通的体制优势,既应以职能“大整合”管理水平的提升作为检验大审查体系建设的效果和标准,又应充分发挥大审查机制有纠偏堵漏、促进管理的功能,通过定期抽查、专项检查等多种渠道,使上级主管部门和本级业务部门能够及时查找分析管理领域中存在的短板和瓶颈问题,将审查成果充分应用于部门有错必纠、持续改进的过程中,管理主体履职尽责,将审查责任、措施、要求融入审查业务流程、落实到重要事项,有效提升许可便民化、信息化服务水平。

筑牢审查基础,促进长效管理

大审查工作机制的规范运行和落地生根,需要建立并完善相应的文化支撑和工作措施,切实保障其相互协同、无缝衔接、运转有力,从而真正形成促进审批服务规范管理、高效运作的长效机制。

一、文化引导,营造氛围

自律生于分律,营造宣传氛围,大审查体系建设应注重发挥文化引领作用,形成了“精准审查”“精准服务”“精准帮扶”等文化元素,将审查员的人生价值取向和市场监管价值取向统一起来,以审查文化廉洁理念规范和引导审查员有利于事业发展的管理行为,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工作方式和价值理念。大力培育廉洁审查、干净担当的文化氛围,使文化参透、制度规范、监督约束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建立起审查标准文化体系,涵盖市场监督许可事项,形成无盲区的内部审查管理控制机制。

二、制度管控,无缝链接

建立“审查+制度+ 标准化”的预防腐败体系,紧跟审批服务发展形势,建设审查管控信息平台,建立审查员培训教育制度,使大审查体系中的各个专业部门能够最快享有现代信息化、标准化的建设成果,加大对审查业务领域纵向管控力度,实现重点业务、关键流程的定向定位监控、在网在线监控,端口前移,先期防范,及时纠偏,严肃处理,持续提升审查员信息化管理水平。

三、对标考核,持续改进

大审查体系建设是面临机构改革极具挑战性的系统工程,值得改革所涉系统内外人士探讨,确保市场监督管理改革推进有力度,改革见实效,就必须融入大质量、融入大标准、融入大审查,把大审查体系建设融入大市场责任管理、全员绩效目标考核之中,通过绩效评价衡量审查部门是否正确履行尽责,管理部门是否严格履行监督责任,建立重大事项研判失误、审查管理决策失误等责任追究制度。审查服务必将提升市场监督管理科学化水平,服务于企业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服务于市场监督科学管理。

猜你喜欢

体系管理工作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不工作,爽飞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选工作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管理的另一半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