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适应时代要求实现跨越发展

2019-01-27文李强

中国质量监管 2019年2期
关键词:我院中心检验

文李强

百年大计,质量为先。时代的变革也带来新的机遇与新的挑战,作为地处首都的技术机构,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包括原国家质检总局)及原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党组领导下,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更好地服务北京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与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服务国民经济主战场,服务产业创新、制造业转型升级与质量提升,从而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实现质量强国。

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成立于1987 年,是原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依法设立的第三方公正检验机构。建院初期,全院仅有14 名工作人员,租用9 间平房,仅能开展电线电缆、饲料、电器及汽车配件等产品的检验项目。经过30 余年的锐意进取、拓新自强,现已发展成为拥有员工近400 人、实验室面积7 万多平方米的综合型、多元化的检测机构,拥有5 个国家级质检中心,分别是国家中文信息处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应用软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家具及室内环境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和国家纺织及皮革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按照创新驱动,开放融合,提升能力,引领发展、做大做强的理念,通过管理体制变革、服务能力建设与完善,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不断提升机构竞争实力,在服务国家创新发展,支撑首都经济建设,建设质量首善之区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夯实战略新兴产业质量技术基础

服务经济建设新常态,夯实质量发展新基础。检验检测作为高新技术服务的重要手段,对培育新经济增长点,推动产业创新能力提升,促进科技经济深度融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围绕国际一流城市建设与民生安全保障,我院建立与完善了信息技术软硬件产品、电子电气类产品、家具室内环境及装饰装修产品、日用消费品、食品及食品相关产品、建筑建材产品、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纺织及皮革产品等九大类产品涉及安全及性能的检测服务能力,涉及10000 多个国家及行业标准;通过聘请外部专家团队,不定期开展实验室活动内部质量核查,制定质量绩效管理办法,加强实验室质量管理工作。

在此基础上,我院紧密结合北京市科技创新城市建设与战略新兴产业布局需求,从顶层设计入手,围绕首都战略新兴产业领域,开展新能源汽车、新材料、航空、航天、轨道交通以及军民融合等技术领域的检验检测能力建设,近三年检测能力扩增率达200%以上,服务客户包括北汽新能源、比亚迪、西门子、霍尼韦尔、联想、中广核电、军工54 所、125 所、商用飞机、天猫网、百度无人车、红星美凯龙等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同时,我院充分利用现有的检验检测共享平台,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每年为技术创新型中小微企业减免费用约400 万元,服务企业及科研院所700 余家。在支持创新企业质量革新、服务重大工程与民生保障、参与国际贸易技术服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构建“多元化、立体化”服务模式

我院紧跟国家发展定位和产业发展形势,密切关注新兴产业发展动向,围绕京津冀优势产业与民生保障,开展检测能力的建设和实验室的规划布局,以适应北京市产业转移、转型升级及京津冀地区政策互动、资源共享、产业布局调整。同时针对非首都功能疏解,以及首都产业转移,围绕京津冀地区的产业聚集区,拓展检测业务,延伸质量保障服务地域。

在优势领域着力培育“精品”项目的同时,我院强化战略发展的规划性研究,向技术有特长、服务有特色的综合性检测技术服务机构转型,满足市场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积极探索从提供单一服务向综合服务发展的运营模式。在优势领域如汽车、理化分析、家具、电子电器等领域开展检验检测、标准研制、研发测试、校准服务、产品评价、技术咨询、培训、验货等技术服务,构建“多元化、立体化”的服务框架模式,提供综合性高附加值检验技术服务,逐步向综合型检测服务机构发展。

实施技术机构品牌建设工程

品牌是核心竞争力。随着检测产业的发展,市场竞争也愈演愈烈。相关资料统计:截至 2017 年底,我国共有各类检验检测机构36327 家,拥有各类仪器设备575.65 万台套,检测市场呈现外资实验室在中国不断扩大版图,本土(行业)检测机构发展迅猛,民营检测机构逐渐崛起的竞争局面。我院身处技术机构(国家中心)与行业院所云集的北京,市场检测需求有限,如何在“内忧外患”的市场格局下实现跨越式发展是我们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在充分分析竞争形势的基础上,我院做出了走“品牌化”发展道路的战略决策。

首先,通过机构整合与组建联盟实现规模化发展。近三年,我院先后完成系统内区县质检机构、北京市纺织纤维检验所、北京市计算机软硬件测试服务中心的检测资源的整合工作,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市场化运营机制,树立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为机构的规模化发展奠定基础。同时,积极推进产业联盟建设,依据市政府批复的改革试点工作方案,2017 年,在原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和中关村管委会领导下,由我院下属的北京中关村检测认证中心牵头,发起设立了中关村检验检测认证产业技术联盟,通过联合首都优势检验检测认证资源,探索检验检测认证新兴业态发展和产业集聚,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检验检测认证教育网络和“一站式”服务体系。

其次,培育与发展检验检测服务品牌。依托检验与人才技术资源,在新能源汽车、家具有害物质释放、电子电器、食品安全、电磁兼容、消费品安全、软硬件产品等领域,建立与完善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通过规模化的发展,专业化的服务,逐步建立起客户对北京质检品牌忠诚度,打造技术有特长、服务有特色的专业化检验服务品牌。

做好政府决策与重大活动的技术保障

质量是基础,安全是底线。提升质量就是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水平和生活品质;保证质量就是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对质量监督工作提出了特殊要求。我院坚持以“提升质检水平,服务首都发展,构建和谐质量首善之区”为目标,认真履行质量技术监督职能,为政府决策与重大政治活动,提供技术过硬、保障有力的质量监管服务。

我院风险预警办公室,积极开展日用消费电子产品质量风险信息管理工作,定期分析产品质量安全形势,发布质量安全风险预警,为北京市质量监管方案制定提供决策依据。我院理化事业部全力保障两会与重大国际峰会和国际赛事期间的食品安全。

我院国家应用软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在多项国家重大会议活动期间提供系统及网络安全保障。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顺义)为冬奥组委会在平昌冬奥会闭幕式“北京8 分钟”演出的装备提供低温测试保障服务等工作。

发挥国家中心行业龙头效应

国家中心是检验检测行业的主力军,是先进性、权威性与公信力的代表,是检验检测技术、资源与人才的聚集地,在质量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院下属5 个国家质检中心,紧扣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和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方向,依托首都资源优势,按照“引领产业、服务研发、保障生产、支撑监管”的基本要求,以完善国家中心技术能力为抓手,以整合存量优势资源为手段,在产品质量风险分析、技术改进与研发测试、国内外标准对比、缺陷产品召回、技术标准制定等方面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持。

近三年我院国家中心服务企业研发活动5000 余次;发布产品风险预警信息缺陷产品召回信息约2400条;参与标准制修订42 项,其中国家标准39 项、国际标准2 两项。通过不断提升国家中心影响力,发挥行业龙头和产业技术辐射与带动效应,国家中心成为产业协调发展的“助推器”、企业发展壮大的“服务器”和科技创新的“孵化器”。

猜你喜欢

我院中心检验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电梯检验中限速器检验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探究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
小议离子的检验与共存
北上广操心“副中心”
我院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