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

2019-01-26孙魏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2期
关键词:设计思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混合式教学模式

孙魏

摘要:在新媒体新技术背景下,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可以增强大学生的“获得感”,部分高校已采用这种模式,对这种教学模式的改革情况、必要性及设计思路等方面进行探讨十分必要。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思路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2-0204-0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被列为全国大学生公共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定,对于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1]当前新媒体新技术背景下,需要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提高授课效率,笔者拟就《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情况、必要性及设计思路等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情况

1.“慕课”(MOOC)教学模式已经被应用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自2014年开始,“慕课”开始进入我国高校思政治课堂。[2]所谓“慕课”(MOOC)是指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这种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将大量有价值的教学资料传至网上,有助于大学生随时自主学习。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实际上是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知识传播,尽管可以线上互动,但仍旧不如在课堂现场师生互动效果好,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课堂授课。

2.“红色电影”及“微电影”等教学资源获得部分思想政治理论教师的欢迎。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近年来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红色电影。很多电影本身就被作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重要教学资料,例如《辛亥革命》、《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及《建军大业》等电影生动、形象的反映了中国近代的历史事实。在有些条件允许的高校,教师还鼓励学生自己拍摄历史题材微电影,这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拍摄质量较好的《我的甲午战争》及《马克思是个90后》等作品。

3.部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师还采用了“翻转课堂”及“微课”等教学形式。“互联网+”国家战略呼吁教育领域也要采用新媒体新技术手段,一些教师利用微信公众号、雨课堂及学习通等网络平台,采用“翻转课堂”及“微课”等教学形式,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这种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教学形式极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效率。无论是“翻转课堂”还是“微课”都与“慕课”不是同一概念。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于2007年开始在部分美国高中流行,2011年,萨尔曼·可汗(Salman Khan)创立可汗学院(Khan Academy)后,这种教学模式获得极大推崇。[3]翻转课堂不同于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定位,而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微课(Micro-Course)是实施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的具体方案,是以小知识点为核心设计的在线教学资料,以微视频为主要形式,这种模式仍旧以学习者为中心,实现教与学的关系重构。翻转课堂与微课堂均离不开网络平台作为支撑。

4.《中国近現代史纲要》课程实践环节设计有一定的创新。当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环节设计创新主要包括课堂内实践、校园实践及社会实践等三个方面。课堂内实践主要是课堂讨论、历史事件评析及师生对话等,校园实践则是指微小历史剧拍摄及社团活动等,而社会实践则包括参观博物馆、纪念馆及红色旅游景点等。

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混合式教学(Blending Teaching)就是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发挥传统教学方式和网络化学习的双重优势,既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4]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克服大班教学的缺点,提高课堂授课效率。大部分高校在校生人数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专职教师比例失衡,教师缺口较大,因此很多高校都实施大班制授课,所设教学班级人数大部分都在100人以上,而传统授课方法很难照顾到每一名学生。但是,混合式教学模式同时进行线上、线下双重学习,充分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有利于提高课堂授课效率。

2.混合式教学模式既是未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改革的方向,也是“互联网+”国家战略在课程教学工作中的体现。当代大学生生活在网络时代,获取知识的渠道非常多,一条网线联通世界,接触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和新时代相脱节,而混合式教学模式还属于比较新颖的教学方式,是未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改革的方向。同时,混合式教学模式离不开互联网的支持,教师需要建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线上精品课程,学生需要登录网站进行学习,这正是“互联网+”国家战略在教学工作中的体现。

3.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还相当薄弱。当前的研究成果要么集中于传统课堂授课方法的改进,要么集中在大数据时代教育技术的革新等热点课题。然而,将传统教学改革和教育技术结合起来的研究成果还比较少。本研究既充分考虑新教育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同时兼顾传统的课堂授课,综合线上、线下的优势,使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发挥最大的作用,以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基于以上三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需要顺应时代潮流,抓住信息化时代提供的历史机遇,勇于改革,将混合式教学模式推广到平时的课堂授课中。

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思路

1.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精心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学手段、教学实践及考核办法,提高课堂授课效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师要积极应对新媒体新技术的挑战,以在线网络学习平台为依托,在课程管理、学情统计及课程考核中充分发挥大数据优势。《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要以综合性、整体性及科学性为指导原则,打造多姿多彩、系统规范及现代高科的精彩课堂。在利用传统教学手段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设计出最佳的教学方案。

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要彻底协调好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关系问题,找到二者之间最佳的契合方式。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各有利弊,而混合式教学则综合运用这两种方式,发挥最大优势。鉴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特点,应当尽可能多安排线上学习时间。教师的线下授课要有很强的针对性,带着问题、重点授课,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各个高校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授课教师要尝试建设网络实验室,设计专题网站,打造历史游戏及VR仿真虚拟体验馆,并实现资源共享,最大程度优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方案。

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最重要的是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学生是党和国家伟大事业的建设者和生力军,要始终保持正能量,自觉和社会阴暗现象作斗争。当今时代正是最美的时代,也是实现两个“百年梦想”的关键节点,近代以来,任何时代都没有像今天这样接近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梦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师要抓住教学改革机遇,以混合式教学方法,占领时代潮流阵地,使当代大学生坚信只有社会主义道路才是唯一正确的道路。

四、結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明确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这为当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任课教师应综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发挥传统教学方法的优点,开展混合式教学,从而使《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质量和水平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沙健孙.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若干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9):48.

[2]顾钰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慕课热”以后的“冷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1):115.

[3]李喜英.翻转课堂与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6,(2):99.

[4]李梁.“慕课”视域下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若干思[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8):69-70.

Abstract:In the new media technology background,the teachers adopt the Blending Teaching mode to carry out the course teaching of the "Outline of Chinese Modern History",it can enhance the sense of gain for college students.Some universities have adopted this model,it is necessary to discuss the reform situation,necessity and design idea of this teaching mode.

Key words:"Outline of Chinese Modern History";blending teaching;design ideas

猜你喜欢

设计思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混合式教学模式
混合式翻转教学模式对高职院校外语师资的要求及建设策略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媒体广告制作》课程中的应用
基于人本管理的企业薪酬体系设计思路探索
文言文的阅读教学改革的一点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