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才女是如何炼成的

2019-01-25散木

书屋 2019年1期
关键词:浙大

散木

关于人才的养成,除了主体的修炼和造化,客体的家庭、学校大概是两个最重要的元素了。所以要写这篇文章,是慨然于后者。

一、阚家蓂的身世

民国合肥张氏,集才女(以及诸位贤婿)于一堂,已为世人所津津乐道和艳羡不已,其实合肥阚氏也颇值得一说。浙江大学才女之一的阚家蓂(?—2012),地图学家、旅美词人,她的故乡也是安徽合肥(东乡,今肥东县阚集)。

先说人才涌出的第一条件——家庭。阚家蓂先世以农为生,曾祖父阚炯发愤苦读得中进士,后学优为官,其长子阚容甫亦中举为官;长孙阚毓诜后考入北京大学数学系,毕业后在芜湖工业专科学校执教,不幸二十五岁患病去世,阚家蓂即其长女。

阚家蓂五岁丧父,家道陡然中落,其母蔡继璇遵从亡夫遗嘱,发誓要将一双儿女培养成人,阚家蓂遂得以入读合肥公立女子小学、省立第六女中(即合肥女中)。此后抗战爆发,阚家蓂走上流亡之路,芒鞋竹杖,入读湘西国立八中,再发愤努力,于1940年考取浙江大学史地系(战时设于贵州遵义)。至1944年,阚家蓂从浙大毕业,在四川合川国立二中教书,其恋人、同校系友的谢觉民为浙江上虞人,旅美地理学家,著有《台湾宝岛》、《中国的土地和人民》、《中国地图集》、《烽火弦歌:浙大西迁记》、《史地文集》、《美国零距离》等,并有《走进地理生涯:旅美地理学家谢觉民传》。因谢执教于台湾师大,阚乃赴台湾会合男友而结婚,证婚人许寿裳(台湾编译馆馆长),介绍人则是师大校长李季谷和台大教授陈兼善。婚后,阚家蓂在台湾师大附中教书。

1948年,谢觉民公费赴美留学,翌年阚家蓂也获准自费赴美,两人皆在色拉古斯大学继续攻读地理专业,后分获地理学博士和硕士学位。阚家蓂后来回忆:天下事往往出其不意,但又往往事与愿违。我们来美之前,做梦也未想到定居斯邦。我们原先计划是读两三年书,拿个学位,就买棹而归,报效祖国。谁知不久国内局势改变,美国方面于是下令,所有中国留学生不得返国服务,但可留在美国工作,或定居美国。后来并设立助学金,让未读完学位的人继续攻读。这样一来,三千多留学生,除极少数特殊情况外,都暂留在美国了。

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和七十年代,谢觉民、阚家蓂夫妇又先后在台湾大学、香港大学授课,当时阚家蓂创造出了一种地图立体绘制法,即将山岳、河川、丘陵、平原等直接绘入地图。她和谢觉民在地理学上的最大贡献则是夫妇合编了一套英文的《中国分省地图集》。侨居于美国的科学家顾毓琇看后称赞说:“中国人在美国用英文出了这么一部巨著,很不容易!”

二、阚家蓂的文学成就

才女,那须得要说一说词章之雅了。

阚家蓂幼年是其祖父的掌上明珠,自小稔熟于诗歌韵律,当时祖父对她说:“女子作词非相宜也,不是命苦,即非善类。”并举例说前者如李清照,后者如朱淑贞,且“亦从未闻先走后爬,先学词而后学诗者”,而阚家蓂却破例了。

早在合肥上中学时,阚家蓂就对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字和文学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浙大求学时,她撰写的《抗战期中的浙大学生》被译成英文在国外发表,初有文名。后来执掌教鞭以及操劳家务之余,或许是兴趣使然,抑或是为了生病赋闲时排遣寂寞,以及欲从制图的单调生活外另辟蹊径,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阚家蓂开始大写文章和诗词,终才名彰显。1972年,台湾晨钟出版社出版了她以“谢思莼”笔名结集的散文《思莼集》;1985年,北京出版社又出版了她的另一本散文集《大洋两岸》;1987年,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了《阚家蓂诗词集》(苏步青题签);1988年,人民日报出版社又出版了她的散文集《旅思乡情》;2002年,《阚家蓂诗词钞》也由武汉出版社出版,其时,她还正在准备撰写一部自传体的长篇小说,以自己到美国后的生活为经、以其他旅美人士的故事为纬,借以展现美国华人社会的历史。

阚家蓂晚年还是中华诗词学会的会员,女诗人、女词人是她作为才女的标识。试举三例:

当年读书浙大,正是“芳华”,乃如一阙《高阳台》所描摹:“夕照沉山,余晖漾晚,疏林点点昏鸦。独坐中庭,乡思缥缈天涯。恹恹一枕平梁梦,恨梦中雾绕云遮。迨开帘,只见流萤,只有飞花。当年负笈湄江畔,正春风桃李,灿烂韶华。气贯长虹,乾坤容我为家。岂知薄暮狂飚起,燕空巢画栋欹斜。纵归还,人老情荒,谁话桑麻!”

1979年元旦,全美华人协会匹兹堡分会举行盛宴庆祝中美建交,阚家蓂即席賦《七律》一首:“三阳开泰桃符换,红烛椒花节候新。柏酒淡舒游子意,辛盘满盛故园春。况逢中美建交日,更喜朋侪笑语亲。四海于兹皆兄弟,河山重造乐天民。”

二十一世纪之初,阚家蓂返乡参加中华诗词研讨会,呈《临江仙》以贺:“今日吟坛相聚首,座中尽是名贤,包河草暖玉生烟,花枝传旧谱,蕉叶写新篇。五十年来家国泪,西风暗换华年,青衫筇履结诗缘,上林万千树,空翠吐芳妍。”

三、阚家蓂痛陈家族往事

晚年的阚家蓂曾说:“中国人有一件事可以引以为自豪而傲视全球的,那就是伦理道德观念和家庭制度。”这似乎是“距离产生美”的一种效应,许多生活在异邦的同胞,多有这种认识和感觉,而这又往往和他们早年的认识和感觉有所抵牾。阚家蓂曾慨叹自己母亲的遭遇:“大家庭的三姑六婆把你压得难以吐气”,丈夫二十五岁去世,守寡养育儿女,还要为着儿女的教育“向恶势力拼”,“为着维护自己的声誉和儿女的前程,在迫不得已、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毅然立誓,当众人面,一刀把自己手指切断,以表明心迹”。这是何其惨痛的画面。

笔者手中有一纸阚家蓂1942年“双十节”作于遵义的《家庭概述》,那是她写给老师的,或许这是一篇史地系学生的作业,亦堪为中国旧传统中宗族生活的一篇珍贵的文献资料:

余不忍述余之家庭概况,盖余之家庭为一血与泪所组合而成者,余生平从未言余之家庭于他人之前,盖余之家庭为一光荣与卑污对照之所也。嗟呼,廿年旧事如春梦,今犹历历如在目前。吾家盛衰兴亡之迹,岂笔墨所能尽述哉。

吾家本为大族,世居合肥东北乡,先曾祖为道光年间进士,官位显赫,吾祖亦累官山东知府,是以巢邑柘皋镇之田宅,吾家有其半焉,人咸称之曰阚半街。自民国以还,祖遂告老还乡,晏居家园,以声色自娱,以诗歌自遣,家事大小悉委诸庶母。大家庭中纷乱扰攘之事既不能免,而死亡离别之祸复接踵而来,变田易宅,繁华顿成凄凉,由是家庭遂每况愈下矣!

先是吾祖以孟太夫人无嗣为忧,乃纳吾先祖妣徐夫人。徐夫人恭俭仁爱而有礼,既而生吾父吾叔及吾姑,三人皆聪慧有过人者。先祖妣死,复纳常夫人,常夫人残刻寡思,善言谈,生吾大叔、五叔及二姑,三人皆疯痴不解人事者。家庭中有此判然不同之两系,残害争吵之事乃生焉。

予稚齿之时,享尽富贵之乐,是时家居柘皋镇,父等肄业在外,母则事亲教子,吾大叔等虽疯痴而无关大体,吾祖虽享乐犹不致破家,故予等皆衣华服、食甘味,装金饰银,呼奴使婢,孰不知柘地之阚氏?予生而三年,祖复纳一婢,期年生六叔而亡。予年五龄,父因病居芜湖,母乃携予等同往,约二月病笃,母数电祖请往芜,皆不复,父尽不起,而吾祖于是时复纳一婢矣。吾母悲痛之余,复料理丧事,明年始挈予等旧柘,从此家庭中死亡别离之悲剧接踵而至矣。

当吾父在日,常祖母无力于家政,自祖续纳一婢后,终期以声色自娱,晚起晨眠,鸦片为食,美酒为饮,于是常夫人乃独掌家政,痴叔痴姑更横行于室内,予等悲痛之日由是而始。

吾家封建思想极浓,祖父用常夫人皆墨守陈章,严行礼教,吾叔、姑等则反是,姑肄业三育女中,温文闲雅,仪态潇洒,与母最为相投。叔亦肄业南开,功课每为全级冠,而吾大叔、大姑等则终日胡言乱语,大婶母更不识知无,常夫人有鉴于此,能不动心,于是遂用离间之计,日夜挑拨是非于吾祖之前。人非木石,又孰能不动于中,适姑之友来函,为常夫人探知,晚乃窃之与祖,祖怒发上冲冠,直奔吾母房中,母惊走,吾与姑不能逃,乃闭门痛号,祖领一仆破窗而入,拿铁杠以击,姑曰我死无恨,毋伤蓂。语未毕,余拔门而逃。姑本有疾,至是呕血不止,祖令其出,姑不得已至寿县姑祖母处,逾年病亡。吾叔卒业后,挈婶母与弟妹外居,自是常祖母所磨难之人,惟吾母子三人矣。其复数年,家渐衰微,既而祖姨复生小姑,七叔及八叔,家中宾客盈庭,挥金如土,祖父烟酒不醒,祖姨赌博成性,家产已去泰半矣。

吾年渐长,母鉴于乡村私塾之腐旧,复鉴于家庭之颓败,冀领予等走合肥,至外家入学,祖不许。又一年,予八岁,常夫人令予罢学,复断绝母经济来源,母苦不能支,数请众亲友,复不许,于是母乃有异爨之议,希得少许教育费用。祖更坚持不允,母无可奈何,一日谓余曰,汝今晚与王旬至杨家处玩,余宴客,可至夜归来。余乐而应之,遂出游焉。母则宴乡族,复邀祖父,请其暂分田宅少许以教育子女,众亲族咸同声称善,祖正色曰,吾祖宗一百年辛苦之创业,谁敢分爨?吾和乐融融之大家庭,谁有异议?汝欲分居,是则吾祖宗之产业皆为汝所断送矣!母悲不能语,祖旋又曰,汝欲教育女子乎,予分田宅与汝,汝能守节自誓以养以教乎?母乃起立,抽刀断指而言曰,志之不行,有若此指。遂晕绝,血流满地,迨予等夜半乐游归来,母已呻吟床侧矣。嗟呼,孰知余等嬉游之时,正母悲痛之日耶。由是乃依族长议,另分田宅与母,予等别居西宅,如是者又复数年。自予等分居以后,方始得过安流平静之生活,此段生活为予等最幸福最优游之生活,然亦为吾母最痛苦最凄凉之生活,方大家室之居于一所也,众人杂乱,门前不绝来宾,诸庶祖母姑叔更相争相闹,予等亦借此消忧。

自居西宅以来,春庭杂花生树,秋园苔锁深门,母子三人终朝相依为命,母内则操家务,教育子女,外则收租纳税,监督农田,十余年如一日。吾与王旬就读翟姓私塾处,风雨晨昏,母即挈余同行,沿河缓步,必述先人掌故。或导之以为人之才,余等苟稍有懈志,或书不能熟读,母则痛加忧楚,令予等跪床前横木相诵读,余且哭且读,母亦潸然而哀,既曰,吾儿苟不能成人,吾将有何面目见先府君于地下哉!是时予虽无知□□,今日思之,犹觉凄凉满目。

予年十二,母领予等至合肥入学,是时余方稍知奋发,然母之痛苦更深。春、秋两季,母领佣往办理农田,予与弟则相依外家,母劳碌奔波,无一日闲暇。后数年,皖大水,既而复旱,吾家三岁减收,渐形拮据,然母未尝有一日戚戚焉,尝谓余曰:吾儿若能继父志,予虽借来生债,死亦无憾!母或不乐,余亦怏怏,闷坐其旁,母曰:儿为予诵长歌,园园曲,予即乐矣。余应之,书声琅琅然,母复莞尔而笑,如是者又复八年矣。

祖自是以后益荒淫无度,祖姨连生九叔及小姑,分常夫人母子居阚集,日惟逍遥度日,两处开支,所费益巨。数年间,先曾祖母逝世,孟太夫人随逝世,大嬸母以疯病亡,其子亦亡。吾婶丧二子后四年,已亦身故,而三祖姨所遗之六叔复染不治之症,卧床不能起。吾大姑嫁刘姓,姑父亦患神经质,昏迷不省。十年来天灾人祸之所及,以致田荒不治,房倒不修,庭台栏杆之外,但见断井颓垣;玉楼歌舞之处,惟闻瓦鹊啁啾,昔日宾客盈门之堂前,今为债主争闹之所矣,其所幸而健全者,惟吾母子三人耳。然则予等之经斧斤而不克,遇风浪而不夭者,得非母子力欤。

夫国有盛衰兴亡之道,家有变乱成败之理,国可因时势以造英雄,家可因变乱而出志士,予常怨予不幸而生于此奇异之家庭,使予饱受风险,备经苦难,然亦幸而有如是之家庭,能促予之上进,助予之志气,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心志,苦其筋骨,饿其体肤……,噫,岂予之遭遇亦若是欤,抑天命如斯乎?

“光荣与卑污”,正是家族和家庭中集合的争斗和苦难,锻造出了一个肉体弱小、精神却出奇强大的女子。阚家蓂另有《先考事略》、《母亲的恩泽》等著述。

四、阚家蓂痛慨师生之情

“人常说‘家贫出孝子,我却道‘时艰造贤才”。跳出家族的纷扰和幼年的悲凉,到了上大学的“黛绿年华”,是谓“芳华”,这当应是她后来念兹在兹的了。

囊昔的浙大,谢觉民是第二届史地系出挑的男生,在他大四时,有了他与大一女生阚家蓂相识、相爱的故事。彼时浙大全校大约三千名学生,女生仅有两百人,而这两百女生皆非等闲之辈,其眼光之高可以想见。至于战时的浙大,时在风景秀丽的贵州,二人分处遵义、湄潭,在他们毕业之后,则又分处重庆北碚、合川。不过,正所谓心有所依,又郎才女貌,可谓最是相宜。

所谓相宜,却说阚家蓂读书湘西八中时已有诗名,且“豆蔻梢头”、“二八佳人”,已惹得众男生频频回头,其同窗的唐德刚先生曾回忆当时众人予以其外号“NO.1”。这样一个女子到了浙大是什么光景?阚家蓂在《抗日战争中的浙大学生》一文中说:“也许是当时风气使然,尤其我们这一代的人,生于忧患,长于抗战,满脑子的家国主义、民族思想,在浙大形成了一种风气。但浙大不是义和团。浙大学生所不屑而为的是无端地‘崇洋、‘媚外,相反的,浙大所吸收的新知识不亚于任何学校。”

才女有国家、民族的情怀,更有充足的知识训练——全面、均衡的训练,阚家蓂称:“说浙大不注重英文倒未见得,但对土生土长的中文确特别重视。”她还回忆浙大校园情场上的佳话:二位自命有才华的男同学,善写情书,自以为外国东西读得多,要想大显身手,卖弄一番,满纸托尔斯泰、莫泊桑等等的话,可惜他看错了对象,这位女同学接信后,拿笔就批道:“满纸莫泊桑,令人心伤!‘四书五经未读遍,克鲁泡特‘经充内行。托尔斯泰原无碍,三苏两杜不可忘。柏拉图,难欣赏,闲来最好读老庄,莫管人家多伟大,数典忘祖总荒唐。嗟嗟乎!真冤枉,便抄首唐诗也风光。”

那是竺可桢校长以“求是”树立校风的时代,阚家蓂现身说法,称:“浙大学生四年下来之后,没有一个脑子里不深深印着‘实事求是这几个字,遇事都要讲真理,务本质,脚踏实地去做,以至终生”,“人说浙大学生土气,那真要归功于‘求是精神的熏陶结果。在抗战期中,一个花花公子不肯为国捐献的‘犹大,或是一个千娇百媚功课不及格常要补考的小姐,在浙大是永远出不了头的。”

阚家蓂还说:“校长竺可桢先生更注重通才教育,外语系学生是双管齐下,拿起钢笔能写英文,拿起毛笔也能写中文。”当时她除了主修地理,又兼修文史,前者,她拜师张其昀、叶良辅、谭其骧、任美锷等;后者,则选修了缪钺和郦承铨两教授的课程,如词学等。

1942年11月19日晚,阚家蓂在给老师一封信中写道:

辱蒙手谕,赐诲良多,拜读再三,殷殷至意,生以樗材之资,过蒙吾师拔擢,午夜自思,恍惚若梦,感恩戴德,天亦怜之。

吾师之所教,生当永志不忘;吾师之所赐,生亦妥置箱箧,安敢妄言自大睹诸他人乎?况今世风日下,人心浇薄,生又焉能令他人疑忌而招引是非?

生自幼爱读诗歌故事,喜历名山大川,惟荒嬉顽劣,不能自拔。年长入学,幸得刘仲温先生之教导,于是乃与史地结不解之缘,先生言必称吾师之学,故生耳熟焉。其后复拜读吾师诸作,意趣亦浓,犹忆诵吾师暮春三月、江南草长之句,不禁神驰,古之人所谓文字因缘者,盖由是焉。及投考大学,初试中、武(中央大学、武汉大学——笔者注)诸校,未获录取,来年幸入斯校,然则生之能承坐春风,得非天命欤。

生幼时放达不羁,喜诙谐谈笑,迩以世人相逼,致戕贼本性,乃多抑郁之情,加以顽躯孱弱,更易多愁善感,想入非非。影响所及,非但有碍课业,抑且关乎词章,生每日有所感而为文时,虽不能语不惊人死不休,然亦必绞断枯肠至思路断绝而后已,夜则辗转床侧,终宵不能成寐,寤梦之中,犹似文句缥缈,依稀若现,故生较长于抒情记述之文,而拙于豪放瑰伟之论,吾师岂肯教我乎!

生家贫亲远,常以不能叙天伦之乐为苦,流年佳节,每领引东望,但见楚云横飞,思亲之念曾未片时忘怀也。吾师年高德望,学过先公,生无父,师无女,生当以父礼事师,谅吾师不致责也。生善烹调缝纫,若他年吾师须发苍白之际,生当聊尽一杯,承欢膝下。

生自流浪西来,每或浮生若梦,人寿几何,苟今生不善为利用,则来世又安得可知。虽然,生此生能聆吾师教诲,然尚愿来世轮回,转作父子相依!

嗟呼,烽火连天,阴雾匝地,生为乱世之人,长为荒陬之士,不能越五岭,涉江河,歌吟乎昆仑之巅,徜徉乎云梦之泽,仅困迹山城,闷坐书斋,与井底之蛙何异?苟他日能重归故土,浏览胜迹,生当可随师游嘉林,坐石矶,考山川胜迹,述风土概况,吾师虽桑榆之年,生犹可以奉朝夕也。

夜已阑,人已静,聽远街木柝,对茕茕孤灯,生虽奉命修书,恣所欲言,然殊多荒诞妄语,倘获吾师谅宥,实所幸甚。

敬请刻安。

学生阚家蓂谨上

不独阚家蓂,浙大校史上的几位才女——琦君(作家,夏承焘之女弟子)、胡品清(外文系才女,文学家、翻译家)、茅于美(词人,吴宓之女弟子)、庞曾漱(“黑白文艺社”骨干)等,她们的学识和才情也被后人传为美谈。

猜你喜欢

浙大
求是墨韵——“浙大先生”书画展
10年过去,他考上了曾救自己命的医院研究生
浙大,你是我永恒的南极星
浙大食堂每天13万人次就餐
有趣!浙大的实践课让网友羡慕不已
Jin Yong’s ZJU Years: “Wisdom is the Goal”
浙大全球农商研究院
浙大网新:软件外包不是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