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益气通瘀汤保留灌肠治疗盆腔淤血综合征42例

2019-01-23钱艳清

浙江中医杂志 2019年1期
关键词:红藤益气灌肠

钱艳清

浙江省温州市中医院 浙江 温州 325000

盆腔淤血综合征是妇科临床上的常见病之一,严重者可影响患者的工作及生活,诊治较为棘手。近年来,笔者采用益气通瘀汤保留灌肠治疗盆腔淤血综合征42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5月来我院治疗的盆腔淤血综合征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观察组中年龄24~46岁,平均37.4±6.2岁;病程4月~6年,平均3.6±2.4年。对照组中年龄23~45岁,平均36.9±6.0岁;病程5月~5年,平均3.7±2.5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西医诊断均符合《实用妇产科》中盆腔淤血综合征诊断标准[1];中医诊断及辨证分型符合《实用中医妇科学》中气滞血瘀型盆腔淤血综合征的标准[2]。排除合并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妇科恶性肿瘤等其他妇科疾病者;盆腔占位者;哺乳期或妊娠期妇女;对本次观察所用药物过敏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给予安宫黄体酮片口服,10mg,1天/次,于月经第5d开始服用,连续服用22d为1周期,治疗2个周期作为1个疗程。

2.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益气通瘀汤保留灌肠治疗:黄芪、当归、牛膝各15g,茯苓、白术、红藤、桃仁、红花各12g,川芎、丹参、香附、枳壳各10g,柴胡6g。随症加味:腰骶酸痛者加菟丝子、杜仲;小腹冷痛者加炮姜、乌药;失眠者加合欢皮、酸枣仁;湿热明显者加蒲公英、黄柏;肛门坠胀明显者加升麻。每日1剂进行保留灌肠,1次/天,经期停用,1月为1周期,连续治疗2个周期作为1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显效:治疗后,患者下腹疼痛、性交痛、低位腰痛等临床症状消失;有效:治疗后,患者下腹疼痛、性交痛、低位腰痛等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无效:治疗后,患者上述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3]。

3.2 结果:见表1、表2。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盆腔静脉血流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盆腔静脉血流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观察组42对照组静脉丛范围(cm2)7.50±2.21 6.73±1.38★▲7.53±2.24 7.24±1.57★42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静脉流速(cm/s)5.45±1.32 7.08±2.34▲5.48±1.36 6.23±1.75★

4 体会

盆腔淤血综合征是由于盆腔静脉曲张淤血导致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与多种因素相关;严重者须行手术治疗。中医学将其归于“妇人腹痛”“带下病”“经行腹痛”等范畴。多见于小产或产后脾胃虚弱,气血运行不畅;或见于肝郁气滞,血运无力,瘀血停滞;或见于湿邪流注下焦,血运被遏,瘀阻脉络而发病。益气通瘀汤方中,黄芪、茯苓、白术健脾益气;丹参、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当归养血活血,祛瘀生新;川芎调经活血祛瘀,行气开郁止痛;柴胡、香附、枳壳调畅气机;牛膝引药下行,破瘀通经;红藤消肿散结。诸药合用,发挥益气通络、活血化瘀之功效。通过中药保留灌肠,有利于中药药液通过黏膜等直接渗透进入盆腔组织,直达病灶[4],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红藤益气灌肠
红藤汤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体会
鞋尖朝外
一例空气灌肠法治疗犬肠套叠
灌肠方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
益气温阳通便方治疗老年性便秘31例
热敏灸结合中药灌肠缓解慢性盆腔痛的作用
益气化瘀解毒汤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30例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
益气温阳法治疗心力衰竭30例
红藤治疗舌炎、口腔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