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味温脾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血清胃肠激素的影响

2019-01-23吴阳春

浙江中医杂志 2019年1期
关键词:萎缩性国药准字体征

吴阳春 赵 芳

1 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 杭州 310053

2 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万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浙江 丽水 323000

本文对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十味温脾汤进行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9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CAG患者13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6例。对照组男29例,女37例;年龄31~75岁,平均55.24±8.47岁;病程8个月~16年,平均8.24±1.39年;胃黏膜腺体萎缩程度:轻度27例,中度26例,重度13例。治疗组男30例,女36例;年龄29~76岁,平均55.19±8.53岁;病程7个月~19年,平均8.18±1.68年;胃黏膜腺体萎缩程度:轻度26例,中度25例,重度15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的西药进行治疗,主要包括雷贝拉唑[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0091,20mg/次,2次/天]+克拉霉素(江西汇仁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3513,0.5g/次,2次/天)+阿莫西林胶囊[石药集团中诺药业(石家庄)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3023964,1.0g/次,2次/天]。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十味温脾汤:黄芪30g,小茴香、木香各15g,泽兰叶12g,白芍、桂枝、高良姜、香附各10g,砂仁、炙甘草各6g。每日1剂,水煎分服。治疗4周。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痊愈为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或完全消失,疗效指数在95%以上;显效为临床症状、体征较治疗前明显好转,疗效指数75%~95%;有效为临床症状、体征较治疗前有所改善,疗效指数30%~75%;无效为临床症状、体征未见改善,疗效指数不足30%。

3.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3.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胃泌素17(G-17)、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血清胃蛋白酶原Ⅱ(PGⅡ)水平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G-17、PGⅠ以及PGⅡ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G-17、PGⅠ以及PGⅡ水平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治疗组(66例)对照组(66例)PG-Ⅱ(ng/ml)17.75±4.41 13.38±3.23*#17.68±4.27 15.84±3.64*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G-17(pmol/L)3.36±0.84 7.85±1.92*#3.31±0.78 5.39±1.27*PG-Ⅰ(ng/ml)83.24±11.35 139.64±24.67*#84.09±10.47 110.93±19.32*

4 体会

CAG归属于中医学“胃脘痛”“痞满”“吐酸”“嘈杂”等范畴[1],脾胃虚弱型CAG患者一般出现气血不和、胃黏膜萎缩、胃腑气血瘀滞等,临床应以益气养胃、健脾理气为治法。十味温脾汤方中,黄芪健脾益气[2];高良姜温胃散寒,行气止痛;桂枝温阳散寒;白芍缓急止痛;香附疏肝解郁,调中止痛;小茴香、木香行气止痛;砂仁醒脾开胃;泽兰叶清热活血;炙甘草健脾并调和诸药。众药合用,共奏温阳健脾、行气止痛之功。

综上所述,十味温脾汤可以显著改善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血清胃肠激素水平,取得理想的临床疗效,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萎缩性国药准字体征
中医治疗胃阴亏虚型萎缩性胃炎的独特优势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关于注销盐酸吡格列酮片等15个药品批准文号的公告(2019年 第50号)
猪萎缩性鼻炎的防治
柔性可穿戴生命体征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更 正
60例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
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发布2013年1~2月份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违法广告的公告
萎胃汤治疗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68例
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发布《2010 年第12 期违法药品广告公告》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