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品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的创新

2019-01-21孟凡岭薛友林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初试考试制度硕士

孟凡岭,薛友林

(辽宁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6)

高等教育是人才培养的摇篮,高等教育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任务。其中,硕士研究生的教育是对于本科教育成果的提高以及对于博士研究生精英教育的储备。食品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由于受到学术硕士高于专业硕士的观念冲击,在各个高校中,地位尴尬,呈现出重视不够、投入较少、水平较低等多种缺陷。相关研究多集中在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而对于招生考试制度的研究则是少之又少。招生考试环节对于生源质量的控制,是完成教育任务,扩大教育成果的大前提,是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助推器”,必须加强重视。

一、食品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的现状

我国目前的工业水平较发达国家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工业的高科技含量有待进一步提升,企业急需大量新型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和高级复合型人才。国家必须加强重视应用性强的和有远大发展前景的工科硕士研究生。

我国目前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采取的是统一考试、单独考试、推荐免试三种类型,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研究生和在职研究生,学位授予方式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两种。从以上可以看出,食品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考试制度采取的多是全国统一考试,考试方式为笔试,以单科超过平均线,总分排序来确定参加复试的人员。初试的内容基本不变,政治和外语有很多的培训机构出版专门的书籍,专业课则有大纲,能通过大纲挑选参考书目。但是,科学素养、心理素质和研究潜能、实验水平等均无法通过初试结果来判定,导致很多学生入学后,明显呈现出了“混文凭”的态度,而没有体现出对于学术的崇尚和对于学业的热忱。

研究生教育不同于本科教育,在学生的选拔上开始就应有所不同。本科教育可以通过高考优中选优,是因为有庞大的高考生源作为基数。高考可以说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对于学生来说,似乎人生中没有任何一场考试能够与高考相提并论,所以对于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说,都会尽自己的努力去完成学业,争取金榜题名。但是研究生教育,则是本科教育的延伸,所以报考的人数并不多,甚至现在很多报考硕士研究生的人抱着的是推迟就业压力的心态,因为本科毕业找不到好工作,所以选择先读研。总体表现为生源质量不高,基数不大。经过初试之后,很多学校进入复试的学生数量和招生的数量相差不大,有些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高校或者比较冷门的专业,需要等额复试,甚至是多次复试后仍旧录取不满。近些年,很多学校开启了保送夏令营这样的模式,但是在开展过程中,参与人数虽然逐年递增,最终录入的学校层次与没有夏令营时期相比基本没有任何变化,依旧是本校整体水平的对等或者适度拔高的学校进行接收。而且夏令营这种模式只针对于保送研究生,对于整个研究生招生质量提高没有太大的影响力。

近些年来,我国逐步认识到了应试教育带来的弊端,比如学习劲头不足、实际动手能力差、科研潜力薄弱、自我管理水平低等情况。在很多企业,技术工人比硕士研究生更容易受到青睐。部分硕士研究生呈现出了眼高手低的态势。动手能力不如技术工人,自我感觉良好,对薪金和待遇不满,对工作环境要求高,工作态度却不认真不负责。对于食品工程这样的工科专业硕士来说,相较于研究型为主的学术硕士,更应该贴近企业,提高综合素质,而不是好高骛远。

二、食品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的缺点

(一)只看重试卷的招生考试模式固化

对比世界上的发达国家,拿美国和德国为例,在德国没有专门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采用的是申请的方式。美国虽然有研究生入学考试,但是整体的招生考试权利是下放给学校的,而学校则把权力下放给了专业,甚至是导师个人,所以如何通过导师的面试,实现导师的要求,是在美国能够成为一名研究生的关键。可见,两个发达国家不论考试与否,整个招生考试制度都是去行政化的,充分尊重了学术,尊重了基层的意见。这样一方面更加注重学生的真实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导师的教育积极性。而我国的食品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依然是“初试+复试”模式。初试内容基本为纯理论性质,反映的百分之八十为考生的记忆力和对考试的几门科目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不能代表考生的真实能力和水平。并且考生的初试成绩在总成绩中比重占据过大,在复试之后并不能对整个排名产生太大的影响。尤其是专业课方面,由学校自主命题和评卷,很多招生专业的命题连命题小组都不成立,由一个老师按照自己的学术水平和专业倾向直接出题,导致各个学校之间出题的质量参差不齐,无法衡量全国考生的优劣。试卷本身就不具备公平性,更何况只重视一张试卷,不重视日常表现、实践水平和科研潜力。这是我国食品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乃至整个研究生招生制度的最大缺陷。

(二)一刀切的招生人数分配化

招生人数不能随着就业环境、科研探索的需求而变化,而是采用统一分配的方法。在就业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缩减招生人数。在经济不景气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撑人才培养的时候,盲目扩招。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因为目前国内高校采用的是行政方法管理,而没有做到去行政化,对于招生人数的制定是根据政府的政策自上而下分配,而非根据专业实际情况自下而上提出。这种以行政方式处理人才培养的方法,使社会需求与学校培养不对等,最终导致用人单位招不到合适的人选,或者培养出来的学生水平根本不足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等各种情况。以行政命令的方式来确定招生的指数不能科学准确地反映人才的供需关系,不能为整个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最终拖慢的是整个食品行业的发展进度,也使高校的人才培养职能大打折扣。

(三)现有复试制度形同虚设

我国的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经历了数次修改,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完善,从1978年教育部对考生要求差额复试,到之后否定复试,再到重新采用复试,经历了多次反复后,复试才最终长期地存在于人才选拔的流程之中。在此之后,复试一直是初试的简单延伸而非补充完善,所以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价值。2006年教育部《关于加强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对研究生复试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指出复试工作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价值。在此之后,各地不断尝试对复试改革和创新,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现有的复试制度都是按照国家统一要求进行,在形式上体现不出文、理、工的差异性。形式单一,缺乏量化标准,复试的内容简单,与初试的考查结果重复性大。更严重的情况是,很多学校为了避免麻烦,对于复试的默认态度是不改变初试结果。所以,连排名都没有任何变化的复试,彻底丧失其存在的意义。

(四)招生考试制度监管缺失

初试因为涉及人数较多,范围较大,由国家统一考试,各地都能够做到组织严密,程序规范,考试过程中发生的问题相对较少。但是,复试环节由于人数上的减少,并且学校不太重视,所以组织的严密程度有所减弱,一般由招聘的学院自己负责。复试多以答辩、论述等主观题目为主,在题目评判打分过程中人为的主观性强,评判打分过程缺乏精确的量化方式,从而无法对每一个步骤进行严格的规范。监管流于形式,只是一纸规定,并没有真正落实到位。

(五)招生考试制度一考定终身

食品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应该在理论上走在前沿,在实验中严谨认真。作为工科专业,学习过程的艰难程度应该远大于文科,除了对于理论知识的记忆与应用,更应该具备思维的发散与探索中的求真。现在的食品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读起来非常轻松,没有淘汰制度,无论在学习中投入什么样的态度,只要得到成绩维持在及格线以上,那么便能拿到毕业证书。这违背了硕士研究生教育精益求精的本意。招生考试环节和培养质量环节脱钩,各自为政的状态,导致现在的硕士研究生,考上之后如同进了保险箱,学习出工不出力,上课不带笔,下课不复习,课堂不听讲,实验不认真的情况频频发生,真正把自己个人前途和学习挂钩,提升个人能力素质的不多。

(六)就业过程的社会评价无法反馈到招生环节

招生考试是人才培养的准入门槛,教育质量是人才培养的过程衡量,就业评价是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三者环环相扣,互相作用。招生考试招的生源好,那么人才培养就事半功倍,培养出来的人才也能够在就业中获得好的社会评价。既然最终是为了就业,那么就应该充分了解就业需求。食品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从就业环境上来说,公务员、事业单位的对口单位较少,所以如果按照专业就业,那么大多数毕业生都将服务于企业,要更好地适应形势的发展,就要把就业、创业和行业发展的导向作为研究生考试的靶标。就业、创业和行业发展需要什么,研究生考试就考察什么,真正做到有的放矢。从就业评价上分析,对现在的招生考试制度的不足,加以弥补和改进。

三、食品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的创新

(一)实施地域统一试卷

因为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差异性,在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方面采用全国统一试卷显然是不现实的。这会导致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大量好学苗因为教育水平的差异而无法进一步深造。但是,同一地区经济发达程度和教育质量相差不大,可以尝试推广地域统一试卷。比如京津冀统一卷、东北地区统一卷、华东地区统一卷,试卷要客观反映所在地区的教育水平,科学设定难度梯度,确保初试的笔试过程中保持相对的公平性。

(二)注重实践操作的综合复试

不同学科设置对人才的素质能力要求是不同的,而工科对学生的培养一直强调的是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验和实践,培养科研潜力和创新能力。把学科的优点和特色表现出来,是构建好食品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复试考核指标体系的重要方向。

在复试过程中,要打破原有的“笔试+面试”的单一方式,根据专业的特色采取多样化的复试方式。食品工程作为工科专业,在复试中加入笔试环节,是重复性考试,专业知识的考量在初试中已经进行过了。而作为工科的硕士研究生,有一半的时间集中在实验室,所以对于实验仪器设备的操作,对于各种试剂的了解,对于实验过程的注意事项,怎么样去完成一个实验才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部分。对于食品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复试,应该由专任教师和实验员共同完成,设置操作性强的实操科目,综合考察考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和科研潜力。

(三)将招生的自主权下放到招生单位

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在保持原有招生考试制度的基础上,增加“申请审核”制。这是对于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的借鉴,这种制度属于创新性,需要对于这类招生的名额逐渐开放,不断总结经验,用以完善该制度。鼓励大学在研究生的招生名额上,有一部分可以实施自主的审核招生,所有的招生不通过以学校和学院等单位以行政的组织方式完成,而是交给真正的教学一线,交给完成培养环节的专业和导师。由最基层的单位,自主挑选心仪的学生,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和优秀学生资源的有效对接,相互促进,相互支撑。

(四)严格监管机制

无论是对于原有的招生考试制度的升级还是对于新的招生考试制度的增加,都离不开监管。防止相关责任人徇私舞弊,将更为科学的考试制度演变为私人的权力场,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声明下,造成了更大的不公。必须将责任落实到在招生考试中涉及到每个人,对于硕士研究生采用末位淘汰。那么,即便有钻了漏洞的实力不强者,也能在今后的学习中逐步被淘汰,实现整个研究生培养体制的良性发展。在此基础上,还必须有第三方监管机构,采取不定期的招生考试流程的合规抽查,并把抽查结果作为研究生教学评估重要的一个指标。要加强监管机制的顶层设计。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这个层面,国家和地区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制定主导性的政策,对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的体系进行完善规范,有破有立,突破固有制度的藩篱,制定符合时代发展、利于培养人才、利于增强科研竞争力的制度体系。监察、纪检等部门通力合作,使制度真正做到操作性强,规范性强;在招生这个层面,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根据就业要求科学设定招生指数,客观反映人才供需的动态,既要保证质量,又要保证数量。对于招生流程,要科学设定,要进一步完善事前告知、事中监督、事后公示制度,使整个招生环节公开透明,让招生工作在阳光下运行,有效避免不公正现象的发生;在院系进行考试这个层面,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命题和考试,把考察学生的实验和科研能力放在主要的考察方向,以科学的方式命题,以科学的命题选拔优秀的人才。

(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招生考试制度

对于招生考试制度采取周期性的调整,现在的社会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一成不变的招生考试制度已不能够适应时代发展要求,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地调整招生考试制度,不让人才培养从选拔开始就出现滞后性。现在的食品行业最重视的就是研发和安全,只有不断研究出新产品才能保持市场不流失,只有坚持注重食品安全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某碳酸饮料进入中国市场后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占据了巨大的市场,但是当原有的消费群体步入中年,开始了养生,而新生一代已经成为了其他多样化饮品的消费者,导致这一品牌逐渐走了下坡路。而某奶粉品牌,因为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的要求,造成了消费者被疾病侵害,最终整个品牌都从市场上消失。目前的食品工程专业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就应从这两点出发,拟定相关招生考试内容。

食品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只有将重视理论水平和实验能力并举,科学研究与解决问题同向,作为招生考试制度的根本,才能从生源上进行革新。

猜你喜欢

初试考试制度硕士
山东艺术学院作品精选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考研初试高分未被录取,且慢提“猫腻”论
小试牛刀,初试微课堂
空乘招聘初试,走出“美丑”误区
浅谈湖北省新高考改革过程中考试制度的变化及应对策略
建筑学硕士揽了“瓷器活儿”
大学体育课程考试制度改革与实践
军事科学院1994年招收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