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学院“课程思政”在新时代的价值寓意和实践路径探析

2019-01-21张新蕾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育人思政

张新蕾

(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广西 柳州 545616)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特有的教育形式。在全国高校高等教育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住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的新阶段,既为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在高等教育持续改革的深入推进中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新思路。独立学院是2003年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新兴的公有民办二级学院,创办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因此在独立学院发展快速的初始阶段背景下,进行独立学院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探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内涵对比解析

课程思政强调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有机结合,理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课程教学内在联系,把这种关联性通过日常的学科专业知识教学进行思想政治意识形态、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有效传播。由此我们能够认识到,课程思政既是一种理论、一种教学模式、一种教学方法,其本质目的是通过学科渗透的方式达到更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又在强调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贯穿教学目的的同时提高课程的教学水平。

所谓思政课程,是我国高校为了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专门开设的思政显性课程,是一种基于学科课程体系理论框架建立起来的课程教学体系。因此在导向上强调对于既定教学目标的完成,在教学内容上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即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内容为主体,具有中国特色的且具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课程建设内容。

从两者的概念解析中我们能够看到,课程思政强调思政课程之外的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以隐形形式进行熏陶教育的方式进行的,而思政课程是从专业角度以一种显性课程教学进行的。由此我们也能够认识到,课程思政的教学开展要求专业课程教师要具备较高的思政教育素养,而且从地位关系上分析,课程思政是含有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教学体系,是实践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和外在延伸。思政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主要载体,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以及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但是,两者的目的都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有效方法,本质目的在于推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二、课程思政在新时代的价值寓意

(一)课程思政是社会主义新思想在高校思政教育领域的有效指导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建设迈入了新阶段。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习近平强调要把“坚定四个自信”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关键,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与此同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当前工作的重心之一。在实践中,我们就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念。课程思政既是对“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的理论体系,也是从全面培养德、智、体、美、劳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本任务的有效方法。同时,是富有创新性的全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是面对全球化、智能化以及思想多元化的现代社会对于祖国新一代青少年价值观念以及科学理想信念的有效引导力量,是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渠道和开创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的大思政局面。

(二)课程思政是加快高校教育理念革新以及开拓思政教育新局面的内在要求

首先,课程思政是加快高校教育理念革新的内在要求。课程思政关注学科关联性,这既是对当前现代高等教育学科设置呈现专业细化、学科分离的教育目标异化的有效解决方法,要求各任课教师既要具备专业课程的专业素养,同时还关注和强调课堂教学上教师思政素养,要求教师爱岗敬业,把职业教师崇高理想与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有效结合起来,把立德树人作为教学的根本任务。与此同时,还强调学生在当前接受的专业课学习上,既要关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也要注重自身的思想是否健康正确,把德与才有机结合起来才是社会需要的人才标准。

其次,课程思政是开拓思政教育新局面的必然选择。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市场经济改革完善、全面对外开放以及智能科技快速更替且广泛影响社会和人民生活的客观环境事实。由此,教育主体、教育对象以及教育模式都需要根据新的形势变化进行工作创新,面对传统的说教宣传的思政课教学,要想达到立德树人根本工作任务以及提高思政工作的有效性,必然要革新旧观念,改革旧模式。课程思政把课程关联性变为思想政治教育渗透的可能性,深挖资源,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类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分类社会和自然学科中,既是从抽象到具体方法的理论可行性佐证,同时也是把高度的理论结晶融入具体实践的有效检验方法。

(三)课程思政是新时代学生个人成长的学习需求

教育,从教育工作者来说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要从学生主体学习需求进行课程内容设置,灵活多元化地进行教学实践。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两者结合的大思政格局,既是从育人本质要求出发,在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顺应时代、社会对于人才的发展要求的理念革新,也是对于由分离、单一到多学科融入的思政教育内涵转型的内在诠释,把灌输、说教转型为隐形引导,从课堂主导到润物细无声的环境熏陶。与此同时,从思政课程到大思政局面的全方位拓展,能够在社会大发展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做人、正确做事的基本能力,提高高度变革社会下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独立学院课程思政在新时代的实践路径

(一)重视理念革新,做好新时代课程思政改革的基本前提

改革,要理念先行。因此,理念革新的程度决定了课程思政建设的进程,影响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构建的有效性。一方面,要从课程思政新时代的价值寓意上下功夫,上至学校领导,下到广大师生职工,都要提高对于课程思政的认知程度;另一方面,要明确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点,从问题的关键入手,反复强调旧思想、旧模式的时代落后性。在重视理念革新的方法上,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理念革新无论何时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改革过程,课程思政建设也不例外,是一个系统需要全面重视、认真对待的工程建设问题。因此,既要正视改革的长期性、艰难性,同时也要在建设过程中正确对待无功、无利的局面,坚定思想信念,坚持树人立德的根本观念。这是一个态度的问题。

第二,树立协同育人、整体育人的理念。课程思政侧重于思政与各学科知识的关联性,要从协同育人理念出发,把各专业科学蕴含的文化价值有效转化为思政理论的生动例子,要从整体育人理念出发,充分调动各个单元的思政育人作用,发挥“1+1>2”的整体效应,克服片面性,把社会、教育、人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致效能,同质效力和同向效果。

(二)大力加强课程思政的课程开发理论建设,做好新时代课程思政体系构建的基本条件

课程思政本质内容在于思政,关键方法在于课程,因此要把课程开发作为独立学院新时代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优先发展任务。从现代课程论开创者拉尔夫·泰勒的有关理论中我们能够看到,最大限度地利用学校资源,有效解决课程资源利用的问题,对于课程教学体系构建有着极为重要作用。

第一,发挥群体智慧,把各门专业课程的教师资源整合起来,合力开发课程思政的教学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原则以及教学评估等方面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于人类社会发展中各个学科成长的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总载体,是把社会发展的伦理道德、科学知识有效归纳的立场、观念以及科学方法论的概括总结。要发挥高校优质和先进教育资源的优势,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能力。

第二,加快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课程教学设计是按照教育学、心理学等众多学科交织的总体框架,要从学习者诸如家庭状况、学习需求以及学习主体等具体学情出发。切实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出发,关爱学生,在民主的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遵循学生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与此同时,作为一线的任课教师,要积极革新旧有理念,发挥学科建设优势,关注课程民主氛围以及学生积极参与的程度和细节。

(三)加强思政课程通识教育与课程思政相结合作用

通识教育在高校起着思想引领作用,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力地贯彻到通识教育中去,让教学成为有灵魂、有血有肉的课程,潜移默化地提高同学们的综合素质。在课程设置方面,要修订通识教育体系结合大思政的思想,学习上海成功的教学模式,比如出自华东政法大学“法治中国”课程、上海大学“创业人生”课程以及复旦大学“治国理政”课程等。还要学习上海1+4的教学模式,实现多课堂教育,既活跃了课堂,又提高了学生们的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