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涪陵城市社区治理创新研究

2019-01-20李外禾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涪陵居民社区

李外禾

(中共重庆市涪陵区委党校,重庆 408099)

当前随着大数据不断发展,为涪陵城市社区治理创新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基于大数据对涪陵城市社区治理创新进行相关的研究与讨论,可以帮助涪陵城市社区实现创新发展。

一、大数据时代涪陵城市社区治理基本情况

(一)基层事务“全景式”公开

实施“社区共建”计划,积极扶持面积未达500平方米的38个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完善阵地建设,目前涪陵区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100%。其中,119个城市社区中办公用房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达101个、80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有35个、100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有19个、150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有6个、200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有5个。大力建设数据平台,平台将涉及民政救助、劳动就业、环境保护等20类、152项惠民政策进行公开和解读,将低保、医疗救助、残疾人救助等14项惠民资金发放情况细化到个人,将辖区发展动态、发展成果、就业招聘纳入公开范围。

(二)基层权利“全透明”监控

为422个村(社区)成立了居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推进民主自治活动;深化城乡社区协商,大力推进政府牵头解决“大事”、居民自治解决“小事”、社区引导解决“私事”实践成果,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在大数据平台设置资金查询、大数据筛查等功能,方便群众知晓资金发放标准和明细,将异常数据进行专项核查,对干部及直系亲属与惠民资金发放情况进行自动关联,将不符合条件的人员严格清退。同时将平台作为同级监督向村、社区延伸的有力抓手,镇街纪委设专人负责网络巡查,及时根据预警信号追查原由、收集线索。设置行业监控平台,随时发现安全隐患,即时处置。

(三)便民服务“全类别”直通

平台公开公共服务事项办事指南,开通养老服务、交通违章查询、医院挂号预约、生活缴费等直达链接,设立“民意调查”“干部监督”等专项举报互动板块,广泛征集群众意见,实现纪律检查全覆盖。目前,共收集办理关于市容环境、老年人津贴发放方式、低保申请等方面的投诉建议600余条,办理率达97.6%,满意度达93.8%。同时,为100名“社工专才”建立大数据人才库,开发社会工作岗位596个,成立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4家,社会工作室220个。取得社会工作师、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员合格证书的专业人才有191人(取得社会工作师资格的38人,取得助理社工师资格的92人,社会工作员61人),为社区便民服务提供人才支撑。

二、大数据时代涪陵城市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大数据平台发展缓慢

乡镇(街道)公共服务中心发展不平衡,有的利用站所办公室挂牌,有的用社保所代替,不能满足需要;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成年限较早,面积偏小、设施缺乏、功能不足。个别单位业务系统未融入网审平台,“双轨运行”,社区在已融合的部门系统中存在只当作“信息存储器”和“数据统计机”的现象,不能实现同步运行。

(二)社区智能化发展存在短板

涪陵社区少子化、老龄化现象越来越突出,社区对居民居住的智能化联系与接口落后,出现“冷漠化”现象。社区的门的开关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智能化较少,对社区监管出现“盲点”。从社区医疗条件看,目前很多精力、财力、物力都关注在“已病”的诊治上,但忽视了社区居民健康管理。针对老年人的“慢病”智能化检测设备落后,还是一片空白。

(三)社区治理出现“大数据傲慢”

大数据时代对涪陵城市社区风险治理提出了新挑战。尽管大数据在涪陵社区最近才被广泛关注,但在实践中已自觉或不自觉得到了运用。这一治理模式有利于形成“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双向治理的新格局,但也存在一些局限,如“精确的错误”“大数据傲慢”“使用范围有限性”及数据安全等问题。

(四)社区现代化治理水平不高

从社区管理看,社区党组织弱化问题也突出,有的社区书记曾经是企业法人或曾经当个老板,干部群众就都叫“老板”而不叫“书记”。目前,社区现代化治理水平不高,主要表现为“五多”,即工作任务多、机构牌子多、会议台账多、检查评比多、证明盖章多。从社区实体看,非物业小区路面破损严重,公共设施不全,卫生保洁不及时,私搭乱建、乱围乱种、乱堆乱放现象普遍,社区特别是居民楼道内“小广告”问题严重,“四防”(技防、物防、人防、消防)不达标、督办难度大。

(五)社区居民间缺乏情感交流

现代社区各上各的班,各走各的路,各进各的门,导致“陌生人社区”形成。社区居民大多数在家玩手机,出门玩手机,社区居民间越相处越陌生,越熟悉越不交流。调查数据表明:有高达45.8%的居民住户不清楚邻居住户的工作单位,有56.3%的居民住户不知道邻居的名字,66.1%的居民住户不知道邻居家庭有几口人,35.7%的居民住户根本就不认识自己的邻居,社区逐渐“陌生化”。

三、大数据时代涪陵城市社区治理对策与建议

(一)运用大数据“火眼金睛”,提高社区治理效率化

以社区的双实信息(实有人口、实有房屋)为基础,以网格化为依托,结合地理信息技术,构建以“人、地、事、物、情、组织”为核心的大数据仓库,运用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先进信息化技术手段提高社区治理综合水平。

一是构建“一张图”模式。结合电子地理信息系统(GIS)实现二维全部展示、三维重点展示(3D建模,包括小区里、地下空间等),实现涪陵社区市政公共资产挂图管理、综治事件挂图监控,升级综治资源立体化、可视化新界面,实现直观监控新模式。二是与公安、交通、党政机关等单位视频网络互联互通,实现“即点即看”,组建360度无死角立体化防控体系。三是面对社会治安新形势,以邮寄安全、危险品监管、消防安全人员聚集为切入点,打造防范、化解、管控公共安新应用,为维护公共安全提供创造性服务。四是通过大数据政法综治分析,对人口、特殊人群、治安、舆情等进行大数据分析和挖掘,生成预测、研判、预警机制,实现风险动态监测、实时预警。五是运用政法专网和国家电子政务外网专线结合社区政务云创新网络安全机制,确保平台网络安全。建立自主、可控的软硬件国产化政法系统,建立从数据库到操作系统完全国产化自主平台,为政法系统服务。

(二)运用“社区智慧云”,助推社区治理智能化

一是完善“社区智慧云”服务平台。服务平台要设置社区各类信息管理的功能,收集社区组织、机构、人员、社区事务、城市部件等相关信息数据。要坚持制度建设与研发运用同步推进,建立信息采集更新、包片走访联系、问题办理反馈、信息安全保障机制,确保智慧云服务平台高效运行。二是建立社区计算机自动化管理中心,将水、电、气、热等实行自动计量、自动收费,让自动化监控管理、远程监控系统等进入“社区智慧云”服务平台。三是加快安装人脸识别智能安防系统。通过人脸生物识别门禁的建成,实现信息采集“零遗漏”,服务工作“零距离”,降低居委会工作人员、民警负担。

(三)运用大数据应用技术中心,提高社区治理科学化

一是全区建立一个大数据应用技术服务中心。统筹利用已有的机房、计算、存储、网络等功能,发挥云计算快速、按需、弹性服务作用,为政府、企业、社区等提供信息资源、运行保障和信息安全等服务,解决“大数据傲慢”等问题。基于云计算平台、数据汇聚、ETL、大数据分析及挖掘技术,构建大数据应用技术中心,可从尺度、精度等多方面保障数据机制更新,从而为政府、企业、社区发展、城市道路网络规划、节能减排等提供技术支撑。二是为社区提供大数据应用技术咨询、参考意见。为社区提供基于大数据应用技术的“互联网+”融合发展解决方案,避免因“考虑不周”而重复投资。三是为社区提供应用后期维护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大数据安全防范及常用鉴别技巧服务,承担大数据应用者的碎片疑问和故障,减少社区居民的维权成本,提高效能。

(四)运用大数据二维码,推动社区治理精准化

运用大数据加快构建公共设施“二维码”。建立由系统自动生成涵盖设备名称、位置、管理人、用途等信息的二维码,让每处公共设施都有“身份证”。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手段,让公共设施“二维码”活起来,为社区公共服务提供更全面、准确、有效的信息。市民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线反映公共设施存在的脏、乱、差、破损等问题,帮助相关部门整改。实施二维码管理的设施至少包括9类:废物箱、行人导引类指示牌、公交车站设施、邮政设施、公用电话亭、座椅、活动厕所、自行车存车设施、各类箱体。

(五)运用大数据改善邻里关系,增强社区治理亲情化

依托大数据建立社区“邻居节”,以社区微信群或QQ群平台为载体,通过大数据分析居民参加“邻居节”的内容、方式、时间段和人数,积极鼓励大家参与,鼓励邻里之间走出家门,沟通交流,互助友爱,拉近距离。运用大数据提供社区邻里一些人力资源信息,一些人若不在家,邻居帮忙垫交水电费;谁家大人没时间,邻居帮忙接送孩子,或把孩子带到自己家代为照顾等。还可以通过网络建立“邻里和睦互助卡”,填写自己的家庭住址、家庭成员、爱好及专长、联络方式等,然后反馈到社区平台,最后由社区平台汇总,让居民知晓。

猜你喜欢

涪陵居民社区
涪陵榨菜
涪陵:工业大区打开绿色新场景
石器时代的居民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涪陵:水做的城市 水润的容颜
影像社区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