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强校背景下高职院校软实力提升的实践与展望

2019-01-20孙洪凤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协同学院院校

孙洪凤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430)

当前,全国范围内的优质高职院校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各高职院校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建设演进,软实力提升是当前高职创新强校的重要内容。广东省根据《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强校工程”实施方案》等精神和要求,各高职院校以推进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为统领,拓展外延建设,狠抓内涵提升,扎实推进“创新强校工程”。以广东K高职学院为案例,探究高职院校软实力提升路径及措施,使高职院校在软实力提升道路上共勉。

一、高职院校软实力提升的必要性

(一)服务国家战略需要

新形势下,为了顺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学校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进一步贯彻落实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制造2025”、“精准扶贫”“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主动适应职业教育发展新常态,依法治校,加快发展农业职业教育体系,培养适应新时代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继续办好社会满意的高职教育。

(二)提升学校知名度

随着高职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及社会的认可,高职院校排名也日益受到学校及学生的重视。近年来,高职院校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不断提升知名度。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学校的排名是影响学生选择学校的依据之一。

(三)创新强校成果丰硕

“创新强校”工程是广东省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提升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广东省教育厅根据各高职“创新强校”标志性成果建设进行经费投入。因此,软实力提升是高职院校吸收经费投入的重要发力点。

二、高职院校软实力提升路径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在办学体制机制、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流等领域锐意进取、推进改革。建设了一批省级育人平台,立项了一批省级科技创新中心;继续深化校企合作,深入推进“一带一路”职业教育与科研合作;进一步创新职教集团体制机制;“校企所协深度融合”的办学特色进一步得到彰显,全面提升了学院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社会职能。

(一)创新体制机制

1.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

为进一步深化职业院校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探索“广东科贸职业学院棕榈园林学院”理事会制为基础的二级学院治理模式。近年来,学院在完善棕榈学院的合作机制与社会职能的基础上,对二级学院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实训条件建设、师资建设等方面的改革继续深化。棕榈园林学院新的办学模式深度融合了知名企业,推动了学院实训教学的示范效应,不断创新了学校办学模式。

2.持续创新农业职教集团体制机制

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以“人才链、产业链、师资链、信息链和成果转化链”为纽带,促进校、企、所、协之间交流合作,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形成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集团化办学格局。由学院牵头成立的广东农业职业教育集团规模已发展至102家。集团成员单位通过相互兼职,逐步融入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及学生实习与就业等工作中,而学校教师委员也逐步深入到企业开展社会服务。

3.协同育人平台取得重大进展

协同育人平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学院牵头联合多个行业企业、相关院校、研究机构共同成立的“广东家禽应用技术协同创新发展中心”和“基于广东农业职业教育集团的协同育人平台”分别被认定为“首批广东省协同创新培育建设平台”和“首批广东省协同育人平台”;“广东省应用型茶叶技术人才协同育人基地”被认定为“第二批广东省协同育人平台”。2017年学院获批为首批100个“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广东省生态型野化茶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广东省肉鸽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广东省肉鸽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二)搭建人才培养立交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完善现代学徒制培养机制

2015年,学院畜牧兽医专业获批准为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当年首次招生;同年,学院和温氏集团量身打造畜牧兽医现代学徒制班,2016年正式招生。截至2018年,学院已经有4年的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经验,有畜牧兽医和连锁经营管理2个专业,合作企业有3家,设置了3个学徒制班级,培养现代学徒制学生近50人。初步形成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完善的学徒培养的教学文件、管理制度和相关标准。针对学徒制学生进行密切跟踪管理与考核,标准引领,推动开展涉农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体化、专业教学标准与课程标准建设。学院畜牧兽医教学团队承担了省教育厅“基于现代学徒制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专业标准研制”,项目2015年获省立项,按省教育厅要求组制。创新校企双方招生、招工、教学管理、员工管理等模式,为有效地整合学校和企业的教育资源,进一步拓展校企合作的内涵,使职业教育和企业行业在人才培养上“双主体”育人,进一步提升学院职业教育对广东农业发展的贡献度,2018年8月获批为教育部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经过试点,行业企业增强了对现代学徒制的认识和了解,看到了联合培养对提高企业职工素质的好处,参与热情逐步提高,一些大型企业公司主动申请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试点。

2.持续推进“高本对接”试点工作

至2018年,学院已经有5年的高本对接试点经验,在2014年生物技术与应用专业与核心协同单位韶关学院英东生命科学学院开展“本专3+2”对接试点基础上,畜牧兽医和园艺技术两个专业继续分别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对接。至此,学院高本对接涉及3个专业,试点班有6个,培养高本对接学生规模达到210人,并分别制定了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试点专业转段考核方案。标准引领,推动开展涉农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体化、专业教学标准与课程标准建设。《高职本科一体化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研制》2015年获省级立项。2018年,该项目按省教育厅要求组织专家组开展了内审工作并通过验收。2017年,药品生物技术专业38名学生通过转段考核按期升入韶关学院;2018年,生物技术与应用专业47名高本对接班学生参加了韶关学院的高本对接转段考核,41名学生通过转段考核按期升入韶关学院,插本率为87.2%。

3.稳步推进“中高职三二对接”试点工作

从2012年学院获省教育厅批准开展中高职“三二分段”招生培养改革试点工作以来,即严格按照省厅工作部署和总体要求,与对接中职院校协同,按时上报计划、实施转段考核、开展招生录取工作。截至目前,“中高职三二对接”试点院校从3家增加至8家,专业从3个拓展至17个,从涉农类专业拓展至非涉农专业;2016年,学院与广东省贸易职业技术学校实施了一体化建设对接试点。对接院校和试点专业在专业标准与课程体系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师资建设、项目申报等方面协同合作和发展。标准引领,推动开展涉农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体化、专业教学标准与课程标准建设。“中高职衔接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标准与课程标准研制”获结题验收,并公开出版《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与课程标准:畜牧兽医专业》。2018年17个专业获省厅批准开展中高给三二分段试点工作。

4.稳步推进自主招生试点工作

2015年,在省教育厅的批准下,学院首次开展自主招生试点工作。试点的专业分别是畜牧兽医、园林工程技术、茶艺、食品加工技术等七个专业,计划招生370人,报考951人、录取368人,实际报到339人,报到率92.1%,圆满完成招生录取任务。在2015年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基础上,2016年继续开展自主招生工作。学院于2016年4月开展普通高中应、往届毕业生的常规模式自主招生试点工作。1007名考生通过资格确认并参加当年的考试,角逐园艺技术、饲料与动物营养、水产养殖技术、园林工程技术、建筑工程技术、物业管理、食品生物技术、食品加工技术、嵌入式技术与应用、茶艺与茶叶营销、物流管理和畜牧兽医等14个专业共718个名额(含现代学徒制40个名额),实际录取人数为746,实际报到人数为698,报到率93.6%,比2015年增长1.5%。2017年12个专业400个名额(含现代学徒制)开展自主招生工作,报考人数达889人,录取322人,报到288人,报到率为92.3%。

(三)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赛教融合

学校构建院——省——国家三级技能竞赛体系,制定了学校专业技能竞赛管理办法,技能竞赛月成为校级质量工程的重要工作之一,逐步形成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良好氛围。一是开展教师信息化教学大赛。以校级、省级、国家级逐级遴选推荐上报,展示学院教师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的风采。二是开展学生技能大赛。教师作为指导老师,指导学生参加校级、省级、国家级技能大赛,彰显教师实践能力,检验学生动手能力及学习成效。

另外,近年来学校积极承担广东省高职院校技能大赛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广东省选拔赛“中华茶艺”“植物组织培养”“鸡新城疫抗体水平测定”等赛项。竞赛的辐射作用逐渐向非农类专业扩大、学院整体办学水平的提升。“信息化教学设计(高等职业教育组)”省赛中获得佳绩,正是学校在大力实施“创新强校工程”中积极推进师资力量建设和注重教师发展的良好体现。通过本次比赛,既充分展示了我院教学水平,又不断优化学院创新职业教育教学新模式和方法。

(四)教师队伍建设不断优化

为实施“创新强校工程”,建设高水平高职院校,学校依托教师发展中心,推进教师发展理论研究、规划实施及综合服务;出台相关政策,促进广大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结合高职教育特点、学院专业发展及教师队伍情况,探索学院教师队伍及个体发展规律,形成学院教师队伍发展战略规划并实施。积极打造一支“数量适中、结构合理、名师引领、双师主体、专兼结合、国际视野、服务社会”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培养广大教师三种能力:执教能力(“双师素质”)、教学改革与科研能力、社会服务能力。

(五)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与时俱进

学校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和专业优势,贴近地方经济发展、贴近行业、贴近“三农”开展了一系列的科学研究工作。学校依托“星创天地”、科技创新中心等重大省级及以上平台,坚持“绿色、协同、服务”的发展理念,努力建设成为促进广东发展岭南绿色农业和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农科教基地、广东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引领者、农业创新创业的职业教育重要平台,支持大学生在农林牧渔、种养加销、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领域开展创新创业。

学校按照“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思路,强化学校师生社会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思路,拓宽服务渠道,打造服务品牌,提高学校对广东经济社会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贡献度。依托现代农业专家,组织9个省级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和一个省团委认定服务团队,实施“百师、百村、百场”“职教强县”工程、“职教扶贫”工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工程和“协同创新交流”工程等5项工程。

(六)综合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学校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以协同创新为引领,校内管办评分工协作,建立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完善支撑专业健康、优质发展的校内制度和内部质量保证机制,推进学院质量品牌建设,不断提高专业建设、教育教学实施及院校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办学质量。

同时,学校开展了“科学配置、目标管理、绩效分配”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建立了有效的激励导向作用,激发了学校内部动力,促进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在办公系统上,积极推广无纸化办公,提高办事效率,学校管理水平得到提升;依托云桌面教学管理平台,较好地实现教学资源的集中管理和实时分配,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三、高职院校软实力提升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内涵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领导小组统筹规划,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把内涵提升作为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研究制定详细的内涵提升计划、目标、方案、保障措施等,为软实力提升提供重要保障。工作小组结合团队优势,找到内涵提升突破口,重点在某一领域发力和实践探索。

(二)制度保障

为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校企融合,协同育人,依据国家和省级政策文件,学校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和激励制度,力争在组织管理、团队打造、人才培养、科研组织、资源共享等五个方面形成一系列较为完善的制度,为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如在人才培养方面,制定了《广东科贸职业学院现代学徒制日常教学管理办法》《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学分制管理办法》《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学分积累与转换管理办法》《广东科贸职业学院现代学徒制教学督导工作管理办法》;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制定了《校企所协协同共建师资队伍的实施办法》《教师社会服务管理办法》《农村科技服务团队管理办法》《教职工绩效量化考核办法》《绩效工资分配试行方案》等激励制度;在机制体制创新方面,制定了《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弹性教学管理暂行规定》《“拔尖人才培育计划”管理实施办法》等系列制度。

(三)师资保障

学校制定了教师队伍提升方案,构建“校企所协”人才培养的互聘互培机制。建立行业、企业、研究所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组成的兼职教师资源库,有足够的优惠条件引进企业优秀的人才充实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以促进专、兼职教师积极性。同时,加大提升力度,培养骨干教师及配套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信息化教学大赛等多形式大赛。

(四)经费保障

学校发挥广东农业职教集团整合资源优势,积极争取行业、企业和社会的支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同时,学校还每年在办学经费中列支建设资金用于项目建设,依照《广东省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文件规范管理,建立专户、专款专用。

四、高职院校软实力提升展望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需围绕国家发展战略,顺应社会发展需求。针对高等职业教育面临培养工匠精神、校企深度合作难等挑战,高职院校要以“协同”为着力点,以“育人”为根本、以“创新”为关键,在体制机制、人才培养、教师队伍、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和综合管理绩效等方面下工夫,以实现软实力提升的重要目标。

(一)持续创新体制机制改革与规划

学校在人才培养、人事管理、科研、资源配置等方面需准确定位体制机制改革规划,目标要明确,思路要清晰,路径需可行,保障措施需得力,通过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改革,使学校内涵建设的任务完成率高,软实力提升的目标达成度高。

(二)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开展现代学徒制、高职本科、卓越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专业诊改等多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培养满足新形式下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通过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改革深度融合,研制具有产教深度融合、全国一流的专业教学标准,积极推进高职教育国际化,与国(境)外高水平同类院校开展师生互访互换和学分互认,引导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比赛、“挑战杯”和“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通过第三方评价机构开展在校生、教师、用人单位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满意度评价,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三)持续完善教师队伍建设

通过不断提升具有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引进企业骨干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成立教师发展中心,构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系统等措施,持续完善教师队伍建设。

(四)持续加强内涵建设

积极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通过示范性职教集团、专业教学资源库、开放课程、协同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应用技术中心等项目建设,努力使学术成果体现创新性,服务成果体现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持续加强内涵建设、协同育人,提升同行影响力。

(五)持续提升综合管理水平

学校要加大资源统筹力度,提升合理配置度,实时公开学校预算执行进度,实施绩效管理,不断优化“创新强校工程”规划建设资金管理。

猜你喜欢

协同学院院校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