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产教深度融合平台建设路径选择与运行管理机制的研究
——以常州科教城模具智能制造基地为例

2019-01-20陈叶娣许朝山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产教模具校企

陈叶娣,许朝山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对接“中国制造2025”产业转型升级需求,高职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尤其以制造类专业为主的高职院校,要紧跟智能制造步伐,现有的实验实训条件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改造提升。依托产业办教育,将企业先进的智能化设施设备、自动化管理系统等应用于教学,服务高职人才培养,以产教融合为主线,校企合作,共建高职产教深度融合平台,实现产业融入教育、教育促进产业,构建产业界与教育界的生态系统。

一、产教深度融合平台对现代模具产业发展的必要性

模具是重要的制造装备工艺,技术发展代表国家制造业发展水平。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模具产业发展迅猛,向精密化、智能化、个性化方向转型升级。在“十三五”期间,社会迫切需要一大批能熟练掌握快速制模和精密检测技术、柔性制造技术和能适应企业创新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育一批创新创业典型。为适应这种“新常态”发展,模具专业亟需依托模具智能制造基地,创新实践平台建设与运行机制,校企同步更新实践平台设施设备,构建职业特色鲜明的实践育人体系,加强并优化实践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实践平台实践育人和服务能力,服务“中国制造2025”。

随着对产教深度融合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认识到产教深度融合平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仅是成立一个具有共同愿景、分工协作、技能互补、相互承担教学责任的政行企校协同组织,更重要的是要建设合理的运行机制和完善的保障体系。因此,如何通过构建平台建设的基础理论模型,形成利益共同体、构建产教深度融合实践平台运行机制、实现实践平台产教互通的路径、形成产教深度融合实践教学模式,是高职产教深度融合实践平台建设路径选择与运行机制研究的趋势。

项目以“常州科教城模具智能制造基地”为研究对象,针对模具产品个性化定制和快速交付等发展趋势,致力于模具智能制造领域,以“产教深度融合”为主线,发挥学院江苏省模具行业协会秘书长单位的资源优势,融入常州博赢模具有限公司等合作企业的优质资源。基于“互联网+”,政、行、企、校共同建设模具智能制造基地,将其打造成集教育培训、技能鉴定、技术研发和技术服务四位一体的“全国机械行业产教融合创新示范基地”,为全国高职院校其他实践基地建设研究与实践提供范示。

二、产教深度融合平台建设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美国产教融合发展的代表性高校及地区有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高校,对硅谷、波士顿乃至整个美国经济、科技、社会的发展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以斯坦福大学为例,其与硅谷的深度融合,一方面解决了大学自身经费不足的难题,另一方面通过双方合作培养和锻炼了适应市场需求的高技术人才,为硅谷源源不断地注入新的科学技术和创新能力。斯坦福大学与硅谷的这种协同融合发展的模式为双方的未来发展创造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斯坦福大学与硅谷协同融合发展成为城市与高校合作发展的典范。英国产教融合的代表案例为牛津大学与牛津郡的融合发展。目前,牛津郡地区80%的高科技企业由牛津大学的毕业生创办,科技创新及技术成果的转化促进了牛津地区的快速发展。在全面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过程中,借鉴国外产教融合发展的实践经验,并结合区域高等教育及产业发展特色,有效推进了产教融合协同发展。

(二)国内研究现状

教育部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中突出强调职业教育要坚持产教融合,同时《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文件中也明确要求强化校企协同育人、产教深度融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原则,突出办学特色。目前,正是国内职业教育界产教深度融合探索与实践的鼎盛时期。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联合常州科教城、知名智能制造企业,在原模具技术实训基地的基础上进行统筹整合、提升改造,建立模具智能制造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基地,围绕自动化制造和智能制造两大区域进行建设。在保留原基地功能的础上,增加了模具的智能制造、虚拟仿真、现代化信息系统等区域,是集生产教学科研制造模块训练、生产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生产性实训基地。项目总投资1600万元。基地主要功能包括模具智能制造、ARVR虚拟仿真、自动化仓储及物流、信息系统与控制、网络化布局与ERP系统、MES系统与管理等。本基地接轨世界模具制造技术,体现现代模具行业技术发展趋势,研究先进的模具设计及制造平台,综合工业化信息技术、机器人应用技术与模具设计制造技术,无缝整合的系统化平台,研究模具设计、CAE分析、加工工艺设计、CAM程序设计、机器人程序调试的各项技术,在模具工艺性分析、现场问题的分析与处理方面开展研究,引领工业4.0时代的模具智能制造高技能人才培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三、产教深度融合平台建设内涵界定和理论基础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职业定向性,决定了高职院校应面向行业产业与区域的产教深度融合方向发展。实践平台是产教深度融合的重要实践载体,以德国物理学家哈肯“协同学”理论为指导,从整合以及互动两个维度来分析高职院校产教深度融合实践平台的具体内涵,在整合维度上,主要包括技术、资源、行动、绩效,在互动的维度主要是指各个产教深度融合主体之间的互惠技术分享、资源优化配置、行动的最优同步、系统的匹配度,这是一个由沟通——协调——合作——协同的过程。借用“服务质量差距模型”的理念、原则和方法,评估现状与目标之间的差距,包括要素差距、组织结构差距、环境差距、产教深度合作选择与协同发展要求的差距等,形成协同点。

四、高职产教深度融合平台建设路径与机制研究

(一)进行平台建设的基础理论模型的研究,构建“政行企校所”五方协同组织模式

目标协同是产教深度融合平台建设的前提和基础。管理协同是关键,从整合维度与互动强度两个维度探索构建产教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的框架,论述产教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的理论框架,依托协同管理理论,根据产教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的要求和方向,以组织(子)模型、资源(子)模型、信息(子)模型和过程(子)模型为基本框架,反映产教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的目标、机会、价值、过程要素,以序参量管理为重点,强化协同效果评价与反馈,构建高职院校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建设的基础理论模型。政行校企互融,形成利益共同体。

以建设模具智能制造基地为抓手,形成无边界的柔性组织共同推进“政行企校所”五方协同共建共管共享,明确高职院校、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的作用,高职院校负责平台和中心的组建、运行、管理,构建人力资源体系,提供科研基础设施和公用配套设施;科研院所提供学科、人才基础以及必要的软硬件资源,推动学科交叉与融合发展;地方政府提供政策、资金、项目、土地等创新要素,引导和推进高校优势学科与区域主导产业的深度融合;行业在促进产教结合,密切教育与产业的联系,确保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教育内容、培养规格、人才供给适应产业发展实际需求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发挥行业连接教育与产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确保产教深度融合平台适应产业发展实际需求等。指导平台建设与运行管理,骨干企业负责提供市场信息、明确技术需求,推进创新成果产业化,孵化和扶持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创新主体要素建设,形成社会需求导向下“产学研用”立体推进的协同创新格局。

(二)成立实训平台建设理事会,建立“目标导向、管理协同”运行机制

从顶层设计入手,系统探索机制体制改革:导向机制(方向引导)、动力机制(促进发展)、传导机制(维持联动)、协调机制(连接协调)和保障机制(考核纠偏)归纳为协同发展的形成、实现和约束三大机制,以形成“产教融合、协同发展”的具体指导方案。成立实训平台建设理事会,组建由政府、行业、企业领导以及学院领导等参与的理事会领导小组,形成利益相关方“共建、共管、共享”机制;校企同步更新实训平台设施设备,建立健全可持续投入机制;校企协同组建教学管理团队,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人员互聘,形成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引入社会创新创业团体,面向常州科教城内院校开放共享,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全覆盖,校企协同开展专项技术研究,积聚创新创业要素,形成集约发展、协同创新机制。

多方合力打造共享机制,以公平的利益分配链条紧密联接参与产教融合、协同发展的各方力量,建立健全“产教融合、协同发展”的催生机制与保障体系。“产教融合、协同发展”绩效评价体系和评价机制改变现行的以行政部门督导评价为主的评价模式,改变成为以专家咨询、第三方评审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体系化评价导向。“产教融合、协同发展”对教学反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促进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协同发展”的方针、政策、制度、办法等方面的合理化建议。

(三)形成产教深度融合实践教学模式,完善“集约共享、科研反哺”实践育人体系

依据职业能力设置实训室,配备现代化模拟仿真设备、自动化加工设备、MES智能管理系统等,实行企业真实情境教学;建成“模具智能制造基地”,实现基于生产过程的实践教学,实现校企协同教学;成立“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进一步拓宽学生实践领域,达到深度产教融合。构建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全新实践课程体系,重构实践课程,共同开发信息化实践教学资源,创新实训模式。依托校企合作项目、社会培训项目、技能大赛、国际交流项目,开阔学生眼界,强化技能训练,加强学生专业技能培养,推进实践技能国际化。形成多方参与的实践教学管理组织,构建校企协作的教学管理机制,完善全方位、多角度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共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坚持“标准接轨于企业、设施同步于企业、技能适应于企业”的理念,采集现代模具企业、智能制造企业的“岗位能力矩阵”,引入AHK模具机械工国际职业资格标准以及“企业岗位能力矩阵”,系统升级开发与国际接轨的模具岗位核心能力培训课程;完善智能制造、快速制模、精密检测、MES智能管控等新技术方面的实践教学体系;紧贴岗位实际工作过程,实施企业案例教学转化,加强“学材”建设与信息化建设,使学练做落地;实现实践设备与企业设备同步更新,教学管理信息化、可视化,虚拟仿真与实际操作同步,提高实践课堂有效性;将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与平台内合作企业项目开发有机融合,科研反哺,培育创新创业团队;加强实践平台内涵建设,在教室、实践室内外布置优秀的企业文化,科学的操作规范流程、可视化的管理展板,形成良好的职业氛围与育人环境。

五、现代模具智能制造平台建设成效

(一)通过界定内涵,构建了平台建设的基础理论模型

依托协同管理理论,借用“服务质量差距模型”的理念、原则和方法,根据产教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的要求和方向,以组织模型、资源模型、信息模型和过程模型为基本框架,构建高职院校产教深度融合实践平台建设的基础理论模型,形成“政、行、校、企、所”五方利益共同体。

(二)基于目标导向,形成了协同管理平台运行机制

多方合力打造共享机制,以公平的利益分配链条紧密联接参与产教融合、协同发展的各方力量,建立健全了“产教融合、协同发展”的催生机制与保障体系,创新了“产教融合、协同发展”绩效评价体系和评价机制,形成了协同管理平台的长效运行机制。

(三)聚焦实践课堂有效性研究,完善了实践教学育人体系

依托实践平台先进的设施设备、网络信息化技术、企业优质资源等,实现教师指导与学生学习同步、虚拟仿真与实际操作同步、企业项目与实践项目同步等,保证学生学习时间充足、学习内容跟进前沿技术、学习方式多样化,充分发挥平台智能化、网络化、自动化功能,校企合力提高实践课堂有效性;开展“悉尼协议”范示下的实践教学诊断与改进,共同形成了“集约共享、科研反哺”的实践教学育人体系。

基于协同理念,整合多方资源,通过界定产教深度融合平台建设内涵和理论基础,构建了“政行企校所”五方协同共建共管共享的组织模式,建立了“目标导向、管理协同”运行机制,聚焦有效课堂建设,完善了“产教互融”实践育人体系,为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平台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猜你喜欢

产教模具校企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模具制造》月刊征稿启事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asiamo1d2021广州国际模具展
《模具制造》月刊2020年订阅通知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第十三届Asiamold广州模具展盛大开幕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