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心理咨询APP研究

2019-01-20隋晓娜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心理咨询咨询模块

隋晓娜,葛 涛

(山东工商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5)

一、互联网时代高校心理咨询概况

由于我国师资体制的局限和心理学专业人才的缺乏等问题,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主要为开设心理咨询室、配备心理辅导老师、设立心理救助热线或校园海报宣传等。对于走在时代前沿的大学生而言,这种“人工疏导——自上而下”的传统模式缺乏吸引力,效率低,效果差。目前,高校心理咨询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有大学生主动寻求帮助意识不强、学校心理咨询人员短缺且心理咨询师之间缺乏交流沟通、学校心理咨询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且咨询效率低下、学校心理咨询缺乏反馈机制且咨询效果不能得到保证等问题。在互联网背景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APP具备便捷化、自主化、整合化等特点,同时具备低成本、高质量等优势,开发高校心理咨询APP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二、互联网时代心理APP在大学生中的应用

APP涵盖当下的社交、娱乐、消费、学习、工作等方面,给人们生活带来丰富体验。如今,手机APP已经成为“数字土著”——90后大学生的生活必需品,悄无声息地改变着大学生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APP作为一种盈利模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商家看重。在心理咨询APP类应用中,目前可搜到三十余款,包含医疗健康类、学习教育类等各种类目,其产品内容不具有针对性。某种程度上,高校心理咨询APP具有开发应用前景。将心理咨询服务应用与APP相结合,一方面能促进高校心理咨询业的整体发展,另一方面能满足广大学生的实际需求,有一定的市场发展潜力。

三、高校心理咨询APP的功能设想及开发方案

(一)目标人群定位

高校心理咨询APP将目标人群定位于在校的大学生群体,是因为大学生是一个承载着高期望值的群体,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较成年人较弱,这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承受着考验,心理异常比例也随着上升。大学生不仅面临着学业、工作、人际交往、人生定位等问题,甚至还可能承受家庭破裂等方面的威胁,这均会使大学生心理压力增强,问题得不到适当的排解,进而引发自我障碍等问题。当大学生不能自行解决心理问题时,需要第三方来进行心理干预和辅助治疗,尤其需要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

(二)功能模式设想

1.校内绑定与校际联合

高校心理咨询APP采用校内绑定与校际联合的方式,要求在注册时,心理咨询老师与学生依照各自所在高校进行实名注册。首先,校内绑定有利于学生进行线下的预约咨询;能使校内心理咨询老师及时掌握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情况;由于心理咨询师是本校的老师,能提高学生的信任度,从而提高心理咨询的主动性;有利于同校学生进行交流,方便宣传学校的心理活动。其次,校际联合有利于提高社会优势资源的利用度,使校内校外资源互补;有利于高校间师生信息资源共享;可加强各高校的心理咨询师的相互沟通、督导,共同提高专业技能。

2.APP的视听交流方式

APP由于其便利性,具备线上咨询等功能,可以让一些因各种原因不便去心理咨询室的大学生获得各种援助,同时能为一些害怕面对咨询者或是所提问题为敏感话题的大学生提供一个平台。根据信息的沟通规律,信息沟通中,7%的来自语言文字,38%的来自声音,55%的来自表情。由此可看出,在APP中仅通过文字来进行问题的表述是远远不够的,在APP上进行心理咨询缺乏非语言信息会给心理咨询带来很大的困难,也会浪费大量时间来探讨学生的境况,因此该APP拟在线上心理咨询中采用语音视频设备,通过视频图像、语音文字的方式尽可能地提高线上心理咨询的有效性。并且在采用该咨询方式时由咨询师事前与学生沟通交流,需要经过学生的允许,由学生自主地选用喜欢的咨询方式进行咨询。

(三)功能模块设计

高校心理咨询APP的核心功能涵盖了八大模块:

1.个人信息管理与注册模块

为确保咨询的安全性,大学生、心理咨询师应在自己所在高校的相关系统进行相关的实名注册,对自己的基本资料予以完善。心理咨询师必须要展示自己的基本资料,包括姓名、照片、从业经历以及联系方式等;大学生可以用昵称进行心理咨询的预约。采用这种方式,方便学校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和联系学生。

2.心理咨询模块

为确保咨询的科学性,应设定相关模块。心理咨询模块应具有固定咨询流程:首先,大学生要选择自己所要咨询的问题类型,可以通过线上测验来确定自己是否为心理咨询的适合人群,并对自己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其次,大学生确定自己适合进行咨询并且了解自己的问题之后,进行心理咨询师的选择,通过查看所选心理咨询师的工作时间进行预约;最后,确定预约方式是线上咨询还是线下咨询,所接受的咨询方式是个体咨询还是团体咨询,再确定预约,按照所预约时间进行心理咨询。

3.预约提醒模块

系统具有即时提醒功能,这使整个流程更便捷。一些咨询需提前预约,到了相应的时间段,APP就能提醒学生及咨询师,在线下进行相关咨询。若心理咨询师对预约有反馈,系统也会作出相应的反馈。

4.心理咨询评价模块

学生在进行完心理咨询之后,可以对所进行的咨询的效果和心理咨询师进行评价,反馈自己的问题以及体验。心理咨询师可以通过查看学生对其的评价,反思自己在进行咨询服务时所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改进和提升,有利于心理咨询水平的提高。

5.心理测试模块

该模块有两个功能,一是自查,二是为心理咨询提供判断标准和依据。自查的功能是指,当大学生觉得自己存在问题或是对自己感到好奇的时候,通过做心理测试,从而增进对自己的了解;为心理咨询提供判断标准是指,通过测试,判断学生是否适合进行心理咨询,如有精神疾病或严重的人格障碍等问题,则不适合进行心理咨询。提供依据是指根据预约者自身心理问题表现,咨询师选择合适的心理测试让预约者进行心理测试;预约者按照要求,完成心理测验问卷全部问题。通过测验的结果,可以使心理咨询师对学生的问题有更详细的了解,也有利于咨询服务的开展。

6.心理信息推送模块

进入该模块,学生们可以看到心理类的书籍、音乐、电影、解压游戏等推送条目。除此之外,所在高校或者联合的高校所开展的心理活动的通知和内容,均可在该模块看到,方便提高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识,进而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7.心理树洞模块

在该模块中,学生可以匿名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进行朋辈间的信息交流,为彼此解答疑惑,彼此鼓励,互帮互助,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问题,明确自己不是唯一有苦恼的人,从而使学生更勇敢地面对生活。另外,为确保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摆脱负面情绪等干扰,该模块还设立了“心理垃圾桶”,鼓励学生将自身的相关消极情绪倒入其中,促进自身良性情绪的发展。

四、高校心理咨询APP使用中潜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心理咨询APP软件的保密性问题

心理咨询中达成保密协议,才能使求助者更好地敞开心扉,交流自己的问题。心理咨询APP具有系统分析及预警等相关功能,因此,模块会在操作后台对相关咨询内容进行分析。为确保心理咨询的安全性,我们要加强对心理咨询APP后台的监护。教育部、国家相关部门也应提高信息安全意识,制定相关法律政策,构造一个安全稳定的上网环境。

(二)心理咨询教师队伍缺乏APP使用技能

在用高校心理咨询APP进行咨询服务的过程中,由于改变了教育环境和教育的载体,部分咨询教师及兼职人员可能对网络知识、技能以及相关操作规程等问题不够了解,在对大学生进行网络心理咨询时还做不到熟练应对,可能会产生不必要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年长的教师。因此,需要对咨询教师及兼职人员进行网络技能培训,提高其对网络的正确认识以及对网络技能的熟练运用。

(三)在线心理咨询师的师资缺乏问题

与专业心理咨询人员相比较,朋辈心理辅导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形式。朋辈心理辅导员与求助者是同龄人,虽在专业性上有一定的欠缺,但经专业的培训后,对一般的心理问题还是有一定的应对能力。对于高校心理学相关专业学生,尤其是已获取心理咨询师从业资格证的学生,各院校应借助并发挥其力量。一方面,他们具备一定心理学基础,又是同龄人,更适合进行朋辈心理辅导。另一方面,同龄人之间没有太多的代沟或隔阂,共情能力相对较强,通常辅导效果较好。

(四)高校心理咨询APP的后续使用问题

互联网时代,产品信息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大学生正是走在时尚前沿的一群用户,如何提高并且保持大学生的APP使用率是我们不可避免的问题。要确保APP的兼容性现阶段的手机移动终端大多以Android和IOS系统为主,在对APP进行设计时必须要设计基于不同系统平台的客户端,以覆盖更多的大学生群体。在APP的设计方面要基于以下三个原则:体验极致化,操作简单化;设计要具有多样化特征;功能应作进一步的细分。

猜你喜欢

心理咨询咨询模块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割韭菜”的心理咨询行业亟待规范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心理咨询广播节目如何保持生命力
集成水空中冷器的进气模块
服务与咨询
健康咨询
健康咨询
健康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