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豫东先商文化与其周邻文化的关系

2019-01-20贾文彪

天中学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龙山文化豫北冀南

贾文彪



试论豫东先商文化与其周邻文化的关系

贾文彪1, 2

(1. 河南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2. 商丘师范学院 人文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

豫东先商文化地处苏豫鲁皖四省交界处,其自身的考古文化与周邻文化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由豫东先商文化与东夷文化、二里头文化、郑州二里冈文化、七垣文化比较研究可知,豫东先商文化受东夷文化影响深远,在自东向西的迁移过程中逐步发展为南关外、二里冈下层的早商文化。

豫东;先商文化;东夷文化;岳石文化;二里头文化;下七垣文化

豫东地区有着丰富的考古文化遗存,其早期文化序列由仰韶文化到殷墟文化,从未间断。豫东地处豫鲁苏皖四省交界处,东临东夷文化,西靠二里头文化。豫东先商文化的研究离不开对周邻文化的研究,故笔者将豫东先商文化与东夷文化、二里头文化、郑州二里冈文化、下七垣文化进行比较研究,以论证豫东先商文化是二里冈早商文化来源的真实性与合理性。

一、豫东先商文化与东夷文化的关系

考古学中的豫东包括今天的河南商丘、开封及周口的东部,皖西北,山东西部的菏泽、济宁。山东地区考古文化非常丰富,其中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和岳石文化被学界认为属于东夷文化。历史文献的记载和商文化考古资料的发掘,均证明商族崇尚玄鸟图腾。少昊作为东夷文化的缔造者,也是商族始祖契的祖先。帝喾是东夷始祖少昊的孙子,出生于高辛,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高辛镇现存有帝喾陵。甲骨卜辞殷王世袭表中有帝喾的记载[1]5。《史记》记载:“【索隐】曰:玄嚣,帝喾之祖。案:皇甫谧及宋衷皆云玄嚣青阳即少昊也……帝喾高辛者,黄帝之曾孙也,高辛父曰蟜极,蟜极父曰玄嚣,玄嚣父曰黄帝。”[2]7―8因此,由“少昊→蟜极→帝喾→契”的关系发展顺序和鸟图腾崇拜结合来看,东夷文化与豫东先商文化有密切的关系,“商出于夷”是不争的事实。

豫东先商文化主要包括造律台类型龙山文化,安邱堌堆类型岳石文化,鹿台岗类型先商文化以及少量的大汶口文化、二里头文化。豫东地区的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分布密集,遗存丰富。有学者认为豫东的龙山文化和岳石文化来源地在山东境内。栾丰实认为,豫东的龙山文化与岳石文化是同一体系的不同阶段由同一族系的人们创造出来的;其主体因素均来源于海岱龙山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发明、创造和发展;岳石文化与周边地区同时期的诸文化之间有着广泛的接触和交流,从而极大地丰富了安邱堌堆类型的岳石文化自身的文化内涵[3]279。方辉认为安邱堌堆类型的岳石文化继承了山东龙山文化的部分因素,但更多是吸收了诸邻考古学文化[4]105。张国硕主张岳石文化来自北方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和辽东半岛的于家村下层文化[5]5。也有学者认为造律台类型龙山文化的发展与大汶口文化关系密切,后又发展成岳石文化[6]133。我们结合豫东先商文化遗存特征及地层分析可知:豫东鹿邑栾台遗址早期文化层为大汶口文化晚期;豫东先商文化其他文化遗存大都以龙山文化或者龙山文化晚期为最早文化层,出土器物中早期器物具有大汶口文化特征,中、晚期器物具有山东龙山文化特征。

整体而言,豫东先商文化遗存有自己明显的文化特征:其造律台类型龙山文化遗存与泰山以东、豫中西的龙山文化遗存不同。安邱堌堆类型文化虽属于岳石文化的一个类型,但也与其他类型的岳石文化特征明显不同。造律台类型文化、安邱堌堆类型文化受周邻文化的影响较深,并最终形成了豫东独有的文化类型。鹿台岗类型先商文化除受安邱堌堆类型的影响外,同时还受二里头文化、漳河型先商文化南下的影响,是多重文化交融的结果,也是豫东先商文化最复杂的一个类型。

综上,豫东先商文化源自东夷文化,是东夷族人后裔在豫东地区独立发展壮大的考古学文化。因豫东地区与山东地区相邻,豫东先商文化在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受海岱文化的影响。

二、豫东先商文化与二里头文化的关系

二里头文化作为豫西的考古学文化,在豫东也有发现,现有的文化遗存主要分布在豫东西部的杞县的段岗、牛角岗、朱岗、西伯牛岗,尉氏要庄、西王庄境内。豫东二里头文化的面貌特征与郑州、洛阳二里头文化非常相似,因而豫中二里头文化可能传播到了商丘地区[7]88。从主要分布区域来看,豫东二里头文化明显受豫中、豫西二里头文化的渗透和影响。魏兴涛在尉氏要庄等二里头文化遗址中发现有鹿台岗类型的器物[8]71。因此,豫东二里头文化的分布范围与鹿台岗类型先商文化相近,两者在发展的过程中可能相互影响。

在二里头文化来源探索中,李伯谦认为:“夏族和夏文化发祥地应在二里头类型主要分布区的豫西地区,后来随着夏族势力的扩展,越河北发展到山西南部,与当地原居文化逐步融合形成具有一定地域特点的东下冯类型文化。”[9]29目前,学界比较认同夏文化来源的“豫西说”,夏文化主要活动于以嵩山为中心的豫西、晋南的黄河两岸一带。登封王城岗考古发掘与文献记载的禹都阳城相吻合。鲧禹父子作为夏文化的缔造者,其生活轨迹与夏文化来源有着密切的关系。治水和崇龙是夏文化来源的两个重要依据。据文献记载:“夏鲧封崇伯,故春秋传曰:‘谓之有崇伯,鲧国在秦晋之间。’”[10]48鲧禹父子作为三皇五帝时期的治水官员,受命于尧、舜二帝,分任崇伯与夏伯,治水踪迹遍布中原大地。“西起卢氏花镇里、陕州(今陕县)马河社、灵宝城西、嵩山三涂山、渑池西北,中经登封的长水镇、禹县(今禹州市)禹山、汝南济桥、杞县的旗城、兰考的铜瓦箱、开封的禹王台,都建有禹王庙”[11]231,祭祀鲧禹治水。此外,图腾信仰也是区分夏商文化的一个重要依据,夏人崇龙是中原地区特有的图腾信仰。

三、豫东先商文化与二里冈文化的关系

豫东地区二里冈文化主要分布在豫东地区西部,与豫东地区鹿台岗类型先商文化分布大致相同,其整体面貌属于郑州二里冈文化,约相当于二里冈上层二期[12]45。鹿台岗遗址、民权牛牧岗遗址中都有早商文化层,叠压在先商文化层之上。根据这两处典型的先商文化遗存的研究可知,豫东先商文化与豫东的二里冈文化有继承关系。栾丰实认为二里冈早商文化(南关外期)是由安邱堌堆类型的岳石文化演变发展而来的,安邱堌堆类型的岳石文化是先商族创造的考古学文化,即先商文化[13]82―88。因此,豫东先商文化不论是与本地的二里冈文化之间,还是与郑州南关外期、二里冈下层的早商文化之间,都有着明显的继承关系。这表明商先族在豫东地区发展壮大后,“奉桀众以克有夏”[14]201,吸收夏文化,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二里冈文化。

四、豫东先商文化与豫北、冀南下七垣文化的关系

豫东和豫北、冀南地区是下七垣文化遗存的主要分布区,从遗址的数量看,豫东地区相对较少。对于现有的下七垣文化类型,学界比较认可的有漳河型和鹿台岗类型。我们可从漳河型下七垣文化的来源入手,研究豫东先商文化与豫北、冀南下七垣文化的关系。邹衡认为漳河型下七垣文化主要来源于河北涧沟型龙山文化、河北许坦型龙山文化、山西东下冯型夏文化,其中有两个属于河北龙山文化。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漳河型先商文化来源于河北龙山文化[15]157。李伯谦曾推测下七垣文化是继承晋中龙山期文化逐步发展而形成起来的[16]292。后来,他进一步认为“后冈类型龙山文化是下七垣文化的重要来源;晋中地区的龙山文化是下七垣文化重要来源之一;岳石文化和夏家店文化在先商文化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对下七垣文化产生过影响”[17]4―5。对于以邹衡为代表的下七垣文化豫北、冀南说是否正确,笔者认为值得商榷。

其一,考古学研究注重二重证据法,即研究必须结合历史文献。商族起源于河北邯郸地区的说法无文献依据可证,而商族起源于豫东地区的说法有资料可循,较为可信。因此,从历史文献学角度分析,下七垣文化的豫北、冀南说有令人可疑的地方。

其二,漳河型作为下七垣文化的早期类型,其第一段的第Ⅰ组应为先商文化的最早阶段,相当于二里头文化的第三、四段之间。根据先商世系可知,契至汤十四世与夏诸代王并行存在。因此,漳河型先商文化与夏文化在年代上是不相符的。漳河型早期文化在年代上相当于夏文化中期,此时作为夏王朝的商部落发展迅猛,商人王亥服牛对外进行交易,促进了农牧业的发展,至相土时商部族已达到“相土烈烈,海外有载”[18]301的强大局面。邹衡也承认:“从现有考古资料来看,漳河型发展的水平并不是太高,它只有小型的青铜工具,而还没有发现青铜礼器。”[15]174

其三,豫北、冀南地区发现的不同于夏文化的考古文化,并非就是下七垣文化。早于早商文化且不同于夏文化的考古文化遗存并非仅见于豫北、冀南地区。豫东地区的造律台类型龙山晚期文化、安邱堌堆类型岳石文化的文化遗存在文化性质上显得更加单纯,前后承继性似乎更加合理。

其四,漳河型发现的陶器社会各个阶层所共用的器物,缺少统治阶级所专享的铜器、玉器或者宫殿等遗存。另外,随着学界的深入研究,南关外类型的商文化现已逐步被排除在先商文化的范围之外。邹衡最初认为南关外类型为先商文化的一个类型,现在学界逐步认为南关外类型为早商文化。另外,豫北、冀南说是以漳河型先商文化为中心,向北发展为保北型(也称岳各庄类型),向南发展为鹿台岗类型。而作为迁徙频繁的商部族,商族迁移路线同汤灭夏一样,习惯于东西线路,从这点来看,豫北、冀南说关于商部族的迁徙路线与实际情况也是不符的。

其五,在剖析豫东先商文化与豫北、冀南下七垣文化关系时,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陶鬲的来源与发展资料。根据现有的考古发掘资料可知,豫东先商文化遗存中陶鬲很少,而豫北、冀南地区下七垣文化中的陶鬲较多。最早的陶鬲为龙山时期的夹砂鬲,以内蒙古老虎山遗址和北京昌平平雪山遗址为代表,系鬲文化的祖型,距今大约4800年[19]18。后来考古发现黄河流域出土的龙山文化晚期陶鬲较多,尤其山西省出土最丰富,以襄汾陶寺遗址最具代表。因此,有学者认为“陶鬲是龙山文化晚期夏文化的代表,它的发轫地和主要分布流域,是在黄河流域的中游地区,即孟津以上的峡谷至河套之间的流域内”[20]430。随着陶寺遗址的进一步研究,其都城地位也已完全确立,李伯谦称其为“中原地区最早出现的一个科学意义上的国家——王国的都城所在地,文献上所讲的‘尧都平阳’”[21]4。豫北、冀南地区的龙山文化晚期陶鬲是黄河中游龙山文化东进的结果,涵盖漳河型先商文化的主要来源——河北涧沟型龙山文化。除此之外,二里头文化早期也有陶鬲,至三、四期时成为主要的生活炊器之一;豫东出土的东下冯类型陶鬲也较多;豫东淮阳平粮台龙山文化遗存也出土有绳纹鬲。因此,从陶鬲的属性去分析,它与晚期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的关系显然要比先商文化显得更为紧密。

因此,下七垣文化豫北、冀南说是否完全合理有待商榷。至于豫北、冀南地区的下七垣文化来源于哪里,还必须结合历史文献中的“自契至汤八迁”进行综合研究分析。商族起源于豫东地区,至王亥之子上甲微时迁至邺,邺一般被认为在冀南漳河流域的豫北地区。因“夏有祥在西”,“自西捷西邑”[22]8,先商族才在灭夏的征途中留下了历史的烙痕。

先商文化研究是20世纪30年代考古学对有关商族起源问题的新命名,商族起源问题历经2000余年的争论,先后形成了西方说、晋南说、豫北说、豫东说等观点。笔者整理、分析有关商族起源的大量史料后认为:商族起源于豫东地区[23]62―65,而且在商族起源问题的主要学说中豫东说更加可信[24]142―145。无论是考古资料还是文献史料研究都表明,豫东先商文化是二里冈早商文化的来源。此外,商先祖的有关史实发生在黄河下游地区,至今商丘仍有多处与商先族先王相关的历史地名和文化遗迹,考古地层也有多处是二里冈文化叠压在岳石文化或下七垣文化之上的,这些绝非偶然的巧合。更重要的是,以豫东岳石文化为主体的先商文化要远比豫北、冀南的下七垣文化先进,故其取代夏文化就显得更合乎情理。

[1] 刘翔,陈抗,陈初生,等.商周古文字读本[M].增补本.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5.

[2] 裴骃,司马贞,张守节.史记三家注[M].北京:中华书局,1959:7―8.

[3] 栾丰实.论岳石文化的来源[C]//张学海.纪念城子崖遗址发掘六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济南:齐鲁书社,1993:279.

[4] 方辉,崔大勇.浅谈岳石文化的来源及族属问题[C]//中国考古学会.中国考古学会第九次年会论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97:105.

[5] 张国硕.岳石文化来源初探[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1):1―7.

[6]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河南考古四十年[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133.

[7]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学:夏商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88.

[8] 魏兴涛.试论下七垣文化鹿台岗类型[J].考古,1999(5):65―74.

[9] 李伯谦.东下冯类型的初步分析[J].中原文物,1981(1):25―29.

[10] 皇甫谧.帝王世纪[M].北京:中华书局,1961:48.

[11] 张振梨.中原古典神话流变论考[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231.

[12] 赵俊杰.豫东地区夏商时代文化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0.

[13] 栾丰实.试论岳石文化与郑州地区早期商文化的关系[J].华夏考古,1994(4):82―88.

[14] 吴毓江.墨子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6:201.

[15] 邹衡.试论夏文化[C]//邹衡.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80.

[16] 李伯谦.先商文化探索[C]//庆祝苏秉琦考古五十五年论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292.

[17] 李伯谦.夏文化与先商文化的关系探讨[J].中原文物,1991(1):1―7.

[18] 诗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301.

[19] 鬲向前,鬲江蕙.鬲与鬲文化[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9:18.

[20] 高天麟.黄河流域龙山时代陶禹研究[J].考古学报,1996(4):399―442.

[21] 李伯谦.陶寺遗址:中原地区最早出现的王国都城所在地[J].黄河 · 黄土 · 黄种人,2016(16):3―4.

[22] 李玉洁.从《清华简 · 尹至》质疑“商族源于西方说”[J].中原文化研究,2017(1):8―12.

[23] 贾文彪.商族起源刍议[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6(10):62―65.

[24] 贾文彪.从商族的起源地看先商文化研究[J].兰台世界,2018(7):142―145.

Investig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e-Shang(BC1700-1600) Culture in Eastern Henan with Its Adjacent Culture

JIA Wenbiao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475001, China)

Pre-Shang Culture originates from eastern Henan, the junction of Shandong, Jiangsu, Anhui, and Henan Provinces. Its archaeology culture has a complex relationship with the adjacent cultures.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Pre-Shang Culture, Dongyi Culture, Erlitou Culture, Erligang Culture in Zhengzhou, as well as Xiaqiyuan culture,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Pre-Shang Culture had been deeply influenced by Dongyi Culture, and gradually developed into early Shang culture in Nanguanwai and Erligang in the process of migration from east to west.

the eastern Henan; Pre-Shang Culture; Dongyi Culture; Yueshi Culture; Erlitou Culture; Xiaqiyuan Culture

2018-10-15

贾文彪(1984―),男,河南杞县人,助教,博士研究生。

K223

A

1006–5261(2019)02–0135–05

〔责任编辑 赵贺〕

猜你喜欢

龙山文化豫北冀南
层序地层研究在豫北小南海石膏找矿的应用与效果
享誉桑梓的人民功臣——冀南抗战基层干部龙全贵档案资料研究
奋力书写战“疫”的豫北答卷
豫北水利工程管理
冀南地区苹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
两城镇的龙山文化城址和环壕
豫北地区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探究山西龙山文化的魅力
武安念头遗址发掘简报
中国原始乐器“铃”初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