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工匠精神与技工院校学生教育的融通

2019-01-19秦雪

职业·中旬 2019年12期
关键词:学生教育融通工匠精神

秦雪

摘 要: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到:“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中国作为制造大国,不仅追求数量上的独树一帜,更要探索质量上的有口皆碑,而这恰恰急需工匠精神的注入。本文分析提出,肩负着技能人才培育重任的技工院校应把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提上日程,积极探索学生日常教育工作新途径,结合自身的教育实际,知行合一,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提高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与素养水平。

关键词:工匠精神 学生教育 融通

一、尚技求精,严谨专注——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有三层内涵: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技能,匠人拥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出类拔萃、巧夺天工,打造出更优秀、更完美的作品;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思维,匠人通过不断改进技艺技术来解决问题,进而为社会创造财富,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道德,匠人专业敬业、严谨求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对产品采取严格的检测标准,不达要求绝不轻易妥协。它代表着一种时代的精神气质,尚技求精,严谨专注,追求完美和极致。

二、时代呼唤,刻不容缓——开展工匠精神教育的必要性

《跨界战争——商业重组和社会巨变》的作者水木然说:“中国从来不缺乏好的工匠,也不缺乏好的受益人,但缺乏尊重工匠精神的文化”。

传统的技工院校教育侧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植,缺乏孕育学生水滴石穿、孜孜不倦、追求完美等职业理念与素养,一定程度而言,学生的工匠精神是匮乏的。

工匠精神是企业发展、民族工业强大的重要保障,是顺应国家政策和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技工院校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是技工院校深入人才培养体制、强化学校竞争力的有力抓手;是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服务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有效举措,也是学生未来成长、成才的必备素质。时代呼唤工匠精神的回归,技工院校学生是弘扬当代工匠精神的主力军,传承与发扬工匠精神刻不容缓。

三、于理于行,多措并举——工匠精神与学生教育的融通

1.国家政策导向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2010年8月23日就正式下发了全国性文件《关于大力推进技术院校改革发展的意见》,文件明确规定了高级技工、技师毕业生的待遇参照大专和本科;技师、高级技工毕业生可以参加公务员考试等。根据《直接从非军事部门招收士官工作规定》,技师学院毕业生纳入军队士官招收对象范围,工资起点标准等参照全日制大专、本科毕业生执行……技工院校要大力宣扬国家重视技能型人才的方针政策,让广大学生感到技工技师大有可为并且前景光明。

教师可利用主题班会、家长微信群、电话、短信等方式告知学生与家长相关政策与利好,从学生切身利益出发,让學生在“读技工院校有用、学好专业管用、学精技能顶用”的理念指引下督促自己励精图治,持之以恒,使专业技能成为自己安身立命的强大支柱。

2.校园文化熏陶

一是将工匠精神的科学内涵,以技工院校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在校园媒体平台呈现出来。二是定期开展以弘扬工匠精神为主题的教育活动,通过论坛、讲座、演讲、竞赛、征文、表演、创业大赛等活动,加深工匠精神的宣传教育,深入挖掘其丰富内涵,强化工匠精神与当代流行相得益彰的积极思潮,促使工匠精神入耳、入脑、更入心。三是将弘扬工匠精神与学生的素质拓展课紧密联系,观看《大国工匠》《尚技·人民》等与工匠精神相关的视频,直观学习工匠们的精益求精、执著追求的精神,不断调动学生追求工匠精神的主观能动性。

笔者既是一名技工院校的班主任,又是一名语文教师,对于《庖丁解牛》这篇课文,笔者积极地把语文教学与工匠精神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在学习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之余,笔者适当地引入“拉面达人”王军的故事(王军家境贫寒,却能凭着对面食文化的热爱逐渐成为了山西面食的代言人),这一真实案例能触动学生尊重技艺、热爱技艺、坚守技艺的情怀,不断突破,树立技能成才、技能改变生活的信念。笔者也注重学生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领悟本文所揭示的“养生之道”,逐步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并把专业技能与“养生”之道相结合,不畏艰险、坚定不移、游刃有余,直至最后拥有一颗匠心。

3.红色精神灌输

红色文化中的长征精神、八一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劳模精神等,是中国共产党人集成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产物,其价值不仅体现在当地当时,更重要的是影响到遥远的未来。中华传统文化所体现出来的理想信仰和意志品质与当代工匠精神所具备的敬业、专业、耐心、专注、执著、坚持、创新等精神特质和价值追求不谋而合,是我们日常教育中必须把握和灌输的精神理念,尤其是要注重培养学生劳动习惯与不怕吃苦的意志,将其作为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

笔者组织学生早自修、自修课、课外等时间阅读欣赏中华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红色革命文化部分,推荐《毛泽东诗词》《青春之歌》《保卫延安》《林海雪原》《红旗谱》《红岩》等文学作品,并且每月组织一次读书交流会,让学生在文化交流与共享中得到红色精神的熏陶,在学习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培养学生不怕吃苦、不怕失败、专注执著、勤奋好学等工匠精神。

4.审美教育营造

审美教育即“运用自然赋予、社会生活、物质与精神产物中所有美的形式给人们以耳熏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审美教育用丰富的感性体验来对抗冷漠的技术理性,把人塑造成为一个不仅要求生存,更追求意义的生命体。工匠精神的内涵之一就是执著于完美和极致,所以必然要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引导学生具有欣赏美、追求美的个性品质。技工院校通过组织学生欣赏各种文学作品、艺术创作品、中国传统建筑等来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意能力,形成对执著之美、坚守之美的感知与认同。

笔者积极地与专业课教师沟通,组织学生参观应用设计系的绘画、美工作品,组织学生参观烹饪专业的冷拼、刀工作品,领悟“用心一也”的技艺,欣赏“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个中之美;也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身边之美,从自然界、展览会、艺术品等等寻找,用照片、视频定格万物之美,以各种途径来领略人间大美。

5.细节品质追求

在日常教育工作中,要不断引导和教育学生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诸如教室卫生的打扫,螺丝钉、焊点及其他小零件的完成,工量具的摆放、工作服的穿戴、实训后的清理整顿等、严格遵守学校作息制度等,看似细微的小事,都关乎能否认真谨慎地做好一件事情,同样是工匠精神的日常浸润。

笔者所带班级共31名男生,男生在性格上偏于粗枝大叶,更要注重浸润“细节决定成败”这一箴言。在寝室打扫上,启发学生采取“明确—准确—精确”三步走战略。明确即明确职责,每一位寝室成员明白自己打扫的内容、时间;准确即落实职责,大家都能严格按照规范寝室的标准来贯彻落实;精确就是追求细节,把寝室的死角也都能各个击破,分工合作,一起打造整洁、明亮、清新、美丽的优秀寝室。

6.身教重于言教

教师要在自己的专业或者岗位上追求成长与突破,把“专注、执著、创新、精益求精”等理念融入每一个细节,实现“技在道中、道进乎技”的和谐统一,既专注执著又敢于创新,把匠人、匠心、匠品成为我们终生追求的信念与不懈的实践。并以此感染学生,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激发他们内心对专业的认同感,用自身的爱业敬业、一丝不苟、认真踏实、耐心坚持等工匠精神感染学生,使其沉淀下心来形成一种行动自觉,内化为一种价值信仰。

笔者及时了解学生的基础水平,按照学生认知规律,在具体教学设计上循序渐进、由表及里,从文本挖掘延伸至专业技能,推及至個人综合素养,内容充实、难简得当、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引导学生学中思、思中学,学中做、做中学。学生在课内能真切感受到笔者对每一堂课的用心与精心,能在一定程度上萌发认真做人、尽心做事的念头,日积月累,也能促进学生养成专注执著、精益求精的好习惯。

四、负重致远,道技合一——写在结尾的话

“我国数千年历史中,出现过鲁班这样的大师级工匠,也有修造出故宫这样世界奇观建筑的工匠,这说明中华民族的基因里,的确有工匠精神”;但我们也不能忽略,技工院校教育存在缺陷,数年来形成的优先保障就业的理论导向,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教师们对传技和育人关系的权衡上出现了偏差,需要得到及时的纠正。

技工院校是为社会培养技能人才的战略基地,是培育建设种苗的育床,作为一名技工院校的教师,既要“传道”“授业”“解惑”,也需要把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当做一项长久的事业来完成,坚持不懈,引导学生重视专业,掌握一门扎实的技术,爱岗奉献,在清晰目标的指引下心无旁骛,不断挑战,反复实践,敢于创新,直至走向游刃有余、自得其乐的境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匠精神读本[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6.

[2]李宏伟,别应龙.工匠精神的历史传承与当代培育[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5(8).

[3]王寿斌.职业教育要注重培养“工匠精神”[J].云南教育(视界综合版),2016(4).

[4]黄健.寻回并发扬“工匠精神”[J].领导科学, 2016(12).

(作者单位:宁波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学生教育融通工匠精神
包罗融通的艺术探索家
教育心理学在学生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应用
论班主任如何教导学生
论教读与学写的生活化融通
浅谈对中职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融通生物借直销上市?
圆满融通品佳境,《思泉鼎竹》意浓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