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新型学徒制统筹监督机制探索与研究

2019-01-19刘振侠

职业·中旬 2019年12期
关键词:技能型职业技能培训

刘振侠

课 题:本文系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课题(课题编号:JRS-2019-3207)阶段性成果。

自2015年《关于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印发以来,试点省市积极推进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各新型学徒制试点在推行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实践成果。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加快推进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发布《关于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度的意见》,进一步完善新时期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职业培训新格局,并通过完善的激励机制和全媒体舆论宣传,引导全社会自觉、踊跃参加职业技能提升培训。

自2018年《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公布以来,国家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近期,国家连续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等,加快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并为职业培训指出了发展目标和实施路径。根据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国家把职业技能培训作为稳定就业、缓解就业矛盾的关键措施。企业新型学徒制作为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途径,将对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建立规范的新型学徒制统筹监督制度,保障新型学徒制培养质量尤为重要。

一、将企业新型学徒制纳入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政府工作职责

根据《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要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被纳入政府重要民生工程。企业新型学徒制作为技能提升重要途径之一,政府应将其有效纳入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以企业新型学徒制作为重要抓手和切入点,将企业新型学徒制和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有机融合、统一协调,部署和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的实施。

在河北省职业技能提升行动部署推进过程中,企业新型学徒制邢台试点单位邢台技师学院,将企业新型学徒制作为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的重要指标,与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同部署、同实施、同考核,紧紧围绕构建劳动者终身培训体系,发挥新型学徒制试点优势,按照“新员工、学生、学徒、准员工”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总体思路,将企业新型学徒制任务目标与技能提升任务目标相统一,切实履行技工院校实施职业技能培训的法定职责,确保以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为抓手的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有效开展。

二、组建企业新型学徒制指导咨询委员会

为准确把握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方向,创新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有效提升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急需在政府指导下组建企业新型学徒制指导咨询委员会。如河北省新型学徒制邢台试点单位邢台技师学院,由市政府牵头成立了校企合作指导咨询委员会,主管工业的副市长任主任,发改委、项目办、工信局等相关经济部门为成员。通过指导咨询委员会对企业新型学徒制实施和推广提出政策研究建议,开展新型学徒制实施主体调研,规划并审议形成规范的企业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为新型学徒制实施和推广提出意见、建议,提高新型学徒制科学化水平。

新型学徒制指导咨询委员会还可以通过推荐筛选等方式,广泛吸收政府相关部门人员、行业企业专家、职业教育专家、职业教育团体专家和民间智库专家等关心、关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人士。

三、建立完善企业新型学徒制联席会议制度

建立企业新型学徒制联席会议制度,健全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机制。如河北省新型学徒制邢台试点单位邢台技师学院,在政府支持下,由政府相关部门以及行业协会,协同铁路沿线七个工业大县政府联合成立校企合作领导小组,组成新型学徒制联席会议,统筹协调职业技能提升及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任务,协调解决培训中出现的重大问题。联席会议定期召开,在校企合作领导小组框架下,又与邢台市发改委建立新上项目人才培养机制,在重点项目下达建设计划的同时,下达人才培养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

联席会议培养充分发挥行业企业、主管部门等各方作用,加强沟通协调,做好相关政策配套衔接,形成新型学徒制培训工作合力。

四、建立健全企业新型学徒制质量评价和督导评估制度

进一步完善新型学徒制质量评价体系,推进质量评价机制科学化、规范化,提高新型学徒制质量评价的可视性和可操作性,尽量规避质量评价的人为因素。政府及相关部门可以委托企业新型学徒制指导咨询委员会作为第三方,或者以社会化机制公开招募并择优遴选培训评价机构,对企业新型学徒制参与企业、职业院校、培训机构等培训参与主体的培训管理、师资水平、学员技能提升水平等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并将考核结果作为项目参与、补贴发放、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

严格制定新型学徒制督导评估办法。一是建立新型学徒制督导评估制度。定期对双导师教学培训过程进行质量评价监控;定期对培训评价机构评价行为进行监测和评估,严防监测评估过程摆花架子、走过场;对企业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和双导师师资队伍建设进行专项督导评估,严防培训层次低、培训质量不高现象,防止出现乱培训、滥发证现象。二是建立企业新型学徒制质量报告发布机制,对培训工作实行年报年检制度,加强对新型学徒制培训单位的监控。三是对培训方案、备案材料和培训补贴的发放进行审核等,严防套取国家培训资金等情况。四是将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纳入各级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严格培训过程中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落实督导报告、公报、约谈、限期整改、奖惩等制度。

五、建立企业新型学徒制专家人才库

在企业新型学徒制全面推行和国家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的前提下,结合企业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发展规划,以企业新型学徒制師资建设和督导评价为目标,由人力资源部门牵头,确定企业新型学徒制专家人才库建设方案。将企业新型学徒制主管部门管理人员,技术、业务在同行业具有影响力,具有较高专业技术职称,具有较高管理能力,在技能比武或专业技术领域成绩突出等方面的核心人才、关键人才和社会人才纳入企业新型学徒制专家人才库。专家人才库实行数据共享,动态管理。

制定专家人才入库标准,明确入库专家人才评估及考核管理,入库专家人才权利及义务等,从专家人才库中选拔相关专家组成企业新型学徒制咨询指导团队、督导监督团队和师资团队等,稳定和建设一支精干的、专业化的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工作队伍,对企业新型学徒制相关技术、管理等课题进行会诊和攻关,保障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科学、有效开展,并充分发挥其技能人才培养特长,服务经济社会长期健康发展。

六、加强基层党组织对企业新型学徒制工作的领导

企业新型学徒制是国家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的重要途径,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宏大社会工程。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技能型人才培养工作相结合,并用以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一是企业新型学徒制参与主体的基层党组织要把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工作纳入重点工作并提到议事日程,将党建工作与新型学徒制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评。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全面领导,保证企业新型学徒制方向正确,聚焦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打造中国特色、一流水平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有力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二是要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新型学徒制工作中的领导和政治作用。加强师资队伍思想政治建设,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忠实履行培训职责,将技能培训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保持一致,努力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建立新型学徒制党员责任区和党员先锋岗,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汇聚各培训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推动职业技能水平提升。

三是将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纳入各级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严格培训过程中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派出专项巡察小组,经常性地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巡察工作,杜绝新型学徒制培训过程、监督考核过程中出现违法违纪行为。

七、建立完善企业新型学徒制责任追究机制

一是建立新型学徒制暂停机制。对新型学徒制培养质量不高、培训不实的单位,可暂停资格进行指导,再次审核通过后方可统筹推进。二是制定培训细则,明确培训违约责任。在培训细则中,明确企业、职业院校或培训机构、学员三方职责,并精确测算培训费用和补贴额度;在培训细则中明确违约具体事项和应扣除的费用。三是建立新型学徒制责任倒追机制。建立《企业新型学徒制责任追究制度》和《新型学徒制质量责任追溯管理》,对培训不实、审核不严、弄虚作假套取培训资金等行为,根据违纪程度进行相应的党纪、政纪、法纪处分,并完善培训质量责任追溯制度,强化执纪问责。

八、加强企业新型学徒制舆论宣传和监督作用

充分运用全媒体平台,加大职业技能提升和企业新型学徒制政策宣传力度,加强新型学徒制社会推广和舆论宣传,通过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培育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创设新型学徒制良好社会影响力;发挥新型学徒制优质培训资源宣传引领作用,引导培育新型学徒制市场,运用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作用,调动各参与主体的积极性;完善投诉举报机制,鼓励社会监督,引导全社会对新型学徒制培训质量进行舆论监督和实践监测。

总之,为有效推动企业新型学徒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就需要创新工作模式和方法,切实协调汇聚党政部门、群团组织、高校院所、企业和媒体等各方力量,構建合理、完善的企业新型学徒制统筹监督机制,作为企业新型学徒制政策的延伸和补充,形成合力,为激发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的活力提供良好的政策保障和舆论环境。

(作者单位:邢台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技能型职业技能培训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
农村技能型供水管理人才培养浅析
浙江省汽车后服务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职业技能竞赛国内外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