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的初探

2019-01-19蔡雪芬

职业·中旬 2019年12期
关键词: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措施

蔡雪芬

摘 要:目前我国跨境电商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快速增加,人才缺口日益加大。但是,学校培养的跨境电商人才的针对性并不强,企业往往需要对人才进行“二次加工”。这为中职院校培养相关人才提供了思路。本文从了解跨境电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入手,浅析本市当前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现状,并就此提出了中职院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的初步措施。

关键词:跨境电商 人才培养 措施

一、跨境电商企业的人才需求

1.积极的工作态度

所谓态度决定一切。企业需要具有积极、良好心态的员工。如果你是老板,你会录取一个能力不错,但服从性差或沟通困难的人,还是会用一个普通能力但工作态度积极,做事认真的人呢?在职场中,工作态度可以弥补工作能力的不足。有好的工作态度,凡事积极主动,遇到困难时,考虑的不是如何逃避,而是迎难而上,很多事情就能迎刃而解。有积极工作态度的员工会在空下来的时候多问、多学、多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可以比那些懈怠的员工学到更多的东西。所以,哪怕基础不好,几个月、几年下来,积极的员工一定是能力更强的那位。

2.良好的专业能力

由于跨境电子商务业务具有综合性强的特征,对于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专业能力会有多方面的要求。

第一,外语交流能力。跨境电商属于交叉性学科,兼具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的特点,需要利用英语等外语与买家进行交流和沟通。所以,跨境电商的从业者必须具备基本的外语能力。这是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

第二,技能操作能力。隨着跨境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企业对电商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企业不再需要单纯的操作工,而是需要更多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复合型人才。企业不但希望员工能够具有一定的图片处理能力,也能够具有一定的商品上架能力,客户服务能力及综合运营能力。

第三,销售能力。销量是一家企业跨境电商经营过程中的主要追求,所以员工是否具有良好的商务谈判能力,能否在销售的过程中顺利成交,这是用人单位重点考虑的内容之一。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清晰的思路以对商品的掌握能力都是用人单位看重的能力。

3.个人的基本素养

学生个人的基本素养主要包括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一定的自我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坚强的意志力、抗挫折能力和国际交流中的国际理解力,社会责任感等。这些基本素养无法在短的时间可以被习得。基本素养的形成是一个学生在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所以拥有良好的基本素养对于企业培养人才至关重要。

二、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问题分析

跨境电商作为新兴的事物,在发展的过程中必然存在一些不足。目前很多中职院校已经意识到,现有的专业设置已经难以满足跨境电商对于复合型技术人才的需要。不少中职院校已经开展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探索之路。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

1.课程不成体系

虽然已有不少中职学校开展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探索之路,但是基于学校自身专业及师资力量的限制,更多的学校选择在国际贸易专业或者是电子商务专业中,增加其他课程。如在国际贸易中融入电子商务课程,或在电子商务专业中融入国际贸易及外语课程。这样的设置在适应度和结合度上无法满足专业发展需求。更有一些学校仅仅将原来的专业选修课“电子商务实务”更名为“跨境电子商务”,而涉及的内容基本不变,甚至课程的课时数只有32课时或者64课时,短短的几十节课程根本无法满足跨境电商专业核心技能学习的需要。如今的跨境电商课程涉及的实操面之广,不仅包含图片处理技能,也包含各类平台的操作,还需了解网络营销和跨境电商物流操作等内容。这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体系既缺少系统性又缺少足够的课时,不利于学生整体技能的形成。

2.师资力量薄弱

跨境电商作为新兴的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这就要求从业的教师能快速适应行业的同时不断跟进行业的变化。跨境电商对人才的要求又是复合型的,需要掌握一定的外语、懂得一定的外贸知识和电商知识。这对教师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然而,就目前的师资配备来看,外贸教师可能缺少电商知识,但是电商教师又会缺少外贸相关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很多教师自身也缺少一定的实践经验,仅凭书本知识进行传授,无法应对瞬息万变的行业情况。

3.缺少跨境电商实践教学的环境

真实的实践环境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技能的学习。为培养掌握更高技能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很多学校设法与相关企业合作建立校外的实践教学基地。但是因为商业机密或者选择企业对人才需求上的不对应性等问题,很多学校实际设计的校外实践教学往往流于形式,反而把更多的希望寄托到各种的模拟软件上。所以更多的学生学习的过程仅是根据教师设计的实训任务来完成作业,而这个作业本身由于教师自身实践的局限性,又存在种种局限,最终使实训的学生很难达到真正的实践效果。也有一些学校为了增强实践的真实性,直接在跨境电商平台实操,但是也会因为资金不足、货源受限、接单率低等原因,导致实操效果其实并不理想,从而影响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4.专业定位不明确

从我们召开企业、行业协会、政府、电商园区、学校等的多方协调会获悉的情况来看,目前无论是从事进口的、出口的,还是中间服务商都缺少相应的人才,行业中都存在“从来都缺人”的现象。另外,学校培养出来的人又不能直接为企业所用,甚至是需要重新培养。究其原因,企业中的员工都有岗位之分,每个岗位从事的具体工作又会有所不同。但是笔者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属于什么都会点,但又什么都不精的状态。很少有学校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对自己的兴趣偏好做出判断,进而为有针对性的岗位学习做好准备。

三、中职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探析

1.多方努力共同促进

宁波市政府应该加快出台跨境电商方面的鼓励政策,征求各方专家意见,谋划跨境电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工作,为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同时,政府应该联合行业之力,由行业协会牵头,联合企业、高校等部门组成跨境电商人才标准制定小组。深入调查企业所需的跨境电商人才的要求,制定跨境电商人才用与评的标准,建立人才需求与评价机制。借助评价机制进一步完善跨境电商的课程体系,使之更成体系更有利于跨境电商实战型专业人才的培养。

再借企業之力,加强校企合作。企业应为学校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为学校搭建更为广阔的实践实习的平台。

2.主动出击寻求先机

学校不能等着企业来“相中”我们的学生,而是应该更积极主动地“走出去”,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积极寻找合作的企业以及合作的模式,多开展有利于学生实践的探索活动,从中寻找出适合本校发展的校企合作之路。当然,在合作的过程中,是选择把企业“请进来”还是让学生“走出去”,是学期性实践还是学业结束阶段的实践,这些都需要学校根据自身的特点去探索。如有些学校是从外贸专业转型而来的跨境电商专业,在师资配备上会偏外贸,在寻找合作企业的过程中可以偏向出口为主的企业,因为这类企业对于英语的要求会相对较高。

3.中高职有效对接

可以跟合作的高职院校共同培养,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标准,中职三年的基础课程与高校两年的提升课程有层次地铺开,同时可以借用高校的教育教学资源以及校企合作资源,更好地开展专业教育与校企合作方面的工作。尤其是校企合作方面的资源,高校往往在这方面比中职学校有更好的规划,中职学生可以借用他们的平台去实践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如高职承接了某个跨境企业整体店铺运营的工作,中职学生可以去承接一部分图片修改的工作,同时接触了店铺运营的整个过程,等进高职院校就可以全面接收整体运营的工作。

4.寻求特色,做强某一细分领域

跨境电商首先可以分为进口和出口,而出口对于英语的要求更为高些,对于一般的中职生来讲还是有些困难,但如果是专门跨境电商方向或者是国贸专业的跨境电商方向的中职生适应起来就相对快些。此外,跨境电商也像境内电商一样,在岗位上有店铺整体运营人员、网站推广、网络营销、网店美工等岗位。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的教师资源优势、学生资源优势等情况,选择学生专攻的方向。如外贸类的学校可以培养跨境出口方面的客服专员,而美工基础师资力量比较强的学校可以选择专攻跨境美工。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当今瞬息万变的时代,跨境电子商务也不断地发展进步。这对跨境电商的从教人员也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跨境电子商务的跨专业性、综合性的特点,对从教的教师也有多方面的要求。我们可以通过培养现有队伍和引进人才的方式改善师资队伍的结构,打造优秀的核心教学团队;通过邀请企业专家进校园进行技术分享、技能培训的方式提升教师技能;安排青年教师进企业实践、熟悉跨境电商运营平台和跨境电商物流等实践模块;聘请企业专家加入现有的师资队伍中,进一步改善师资结构。

参考文献:

[1]陈舜孟.跨境电商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建设的探讨与实践[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31(6).

[2]刘学峰.跨境电商快速发展下贸易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思考[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7(10).

[3]王琼.“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路径研究——以杭州市为例[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7,26(1).

[4]杜永红.“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策略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6(6).

[5]王姝怡.跨境电商背景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34(12).

(作者单位:宁波经贸学校)

猜你喜欢

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措施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跨境电商与电子商务以及传统外贸电商的对比分析
河南郑州港区跨境电商发展的相关问题分析
“互联网+”背景下温州传统外贸制造业转型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