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技能竞赛选手心理技能训练策略研究

2019-01-19肖林

职业·中旬 2019年12期
关键词:职业技能竞赛

肖林

摘 要: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职业技能竞赛,已经成为检验职业院校教学成果的重要指标。在竞技水平、训练条件相当的情况下,心理状态成为影响竞赛成绩的首要因素。本文就职业院校技能竞赛选手心理技能训练的策略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职业技能竞赛 心理技能 心理技能训练 心理调节

2019年1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指出,我们的职校教育和普通教育其实是两个不一样的教育方式,但是他们在我们的教育中都处于同样重要的位置。在此之前的2008年6月,国家教育部正式提出建立职业教育技能竞赛制度。职业技能竞赛,作为评价职业院校在学生培养、学校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标准之一,作为职业院校展示其教学成果的重要形式,备受社会各界关注。随着职业院校对技能竞赛的深入开展,参赛选手的技能水平差距在不断缩小,从而致使参赛选手的参赛动机、心理特性、情绪情感等各项心理指标对于比赛成绩的影响逐渐加大。而借鉴竞技运动的心理技能评估方法,结合交流访谈、观摩,采用量化分析,研究职业技能竞赛选手心理技能评估,从职业技能竞赛选手的心理调节着手,采用有效的心理调节使选手在提高技能技术水平的同时实现自我调控,对竞赛成绩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一、技能竞赛选手心理技能训练的意义

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世界技能大赛中国研究中心职业竞技心理研究小组使用Mahoney、Gabriel和Perkins(1987)设计的《运动心理技能问卷》,对第42届世赛选手集训队员心理技能进行测评。

从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出,我们国家的选手心理技能的优势是协调能力(M=3.67)和认知控制(M=3.09),其得分高于量表理论中值2.5;心理技能的不足是动机水平,心理准备,焦虑控制,注意力集中,自信心和团队意识。分数低于量表理论的理论值;隐蔽得分(M=3.12)超过了量表理论的理论值。一些球员夸大了自己的技巧或掩饰了自己的缺点,表明他们缺乏自信心。以汽车喷漆项目为例,云南交通技师学院代表云南省连续参加43届、44届和45届世赛全国选拔赛汽车喷漆项目,并且连续两届晋级国家集训队。通过几年的训练参赛积累和分析,基于世赛国家选拔赛的特点,整个集训周期较长,到国家集训队集中选拔阶段,参赛选手集中训练时间一般都在1年以上,如参赛选手的自身心情和压力管理不适合就会导致他们在比赛前有焦虑症。这是由于他们在赛前一味地单纯培训而出现的问题,也可能他们在赛前思想上有消极因素,而自己就在预言失败了。这些方面的因素都不利于他们在冲刺阶段的技能训练,这样下去可能会给我们的最终成绩带来不好的影响。

由于竞赛项目本身的特点:赛程长、精细化程度高、操作难度大、赛场情况复杂以及高手激烈竞技等,使得在比赛中,选手经常会遇到心理问题,例如疲劳准备,痛苦,心理饱和,过度的神经焦虑,缺乏意志力等,从而忘记了事先准备的知识,技能和动作,有时会导致异常现象。从表面上看,这是技能障碍,但实际上有时是心理障碍。从而应对参赛选手的心理素质提出要求,包括:合理分配心理资源的意志力、较好的稳定性、较强的问题解决能力、较强的抗干扰能力以及稳定的情绪管理能力。

二、技能竞赛选手心理技能训练的内容及方法

长期的指导训练、参赛、分析成绩、总结经验再指导训练,周而复始如此几年的往复,既得知参赛选手除技术技能水平外,心理技能水平的高低也是决定比赛成绩的重要因素,心理技能训练也应是日常训练的重点。

首先,在日常训练中应该依据“生物节律”开展训练。日节律,即训练安排要考虑“日周期”及劳逸的节奏性,保障选手每天有充足的睡眠。让一个“蔫黄瓜”在训练场上低效率地重复工作,不如在精力充沛的高效率状态下思考着训练。依据人体劳逸结合功能的两个最佳状态时段,即9~11点、17~18点,这两个时段最适合安排汽车喷漆训练项目的“颜色微调”,因为这个项目涉及的颜色理论知识、颜色混合逻辑、颜色分析等都属于“烧脑子”的内容,一天之中安排在这个时段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余时段可安排“标准工艺”这样的熟能生巧的项目。奥地利心理学家赫尔曼·斯瓦波夫等人曾提出个体存在23、28和33的体力、情绪和智力周期的“三节律,即月周期节律”。当体力、情绪和智力三者都还处在高峰期(训练项目开初的8~10天),情绪高涨,体力充沛,思维敏捷,工作效率高;当三者处在临界期(训练项目重复10~15天),体力、情绪和智力极不稳定,容易烦躁,做事非常容易出现失误;当三者处在低潮期(训练项目重复20天以上),情绪状态不稳,易疲劳,工作效率低。因此,要在日常训练中利用生物三节律的特点,科学指导训练,尽量杜绝“疲惫”“厌倦”等。

其次,依据在一定的时间内训练,一定的周期中我们就认为,马特维耶夫根据人体比赛的状态有规律性和周期性的形成,即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形成需要经历“获取”“保持”和“消失”的阶段。以及相应的培训过程一个大周期分为三个阶段:一个是在我们的比赛的准备阶段,以及比赛中的过程和一个过渡段。同时,我们也可以以每个时期每个周期的训练目标来说。即不同时期的训练方法(普通训练和特殊訓练)和负荷(数量和强度)强调不同的观点。

因此,在项目训练节奏的安排上,第一以“训练休息交替模式”,根据人机体最佳持续工作时间时长为90~100分钟,一般在进行一个小时的高强度训练后,要变换训练方式、降低训练强度或短时间休息。例如,在进行“颜色微调”项目训练时,应当要求选手不能长时间(超过30分钟)分析色板差异,由于视觉疲劳加上机体特点,很容易就迷失方向,而是要短时高效的观察分析、做出判断;又比如在进行前处理训练时,长时间(超过1小时)打磨一个原子灰,反而会因为机体本能的疲倦而事倍功半;第二要使用“变式训练”训练选手的“比赛心理准备”,通常会采取异地训练、全真模拟训练、对抗赛和障碍设置训练等,以充分的训练和提升选手的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抗压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能选手在心理上预知了比赛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并在心理、技术和身体上做好了应对措施。

再者,技术技能训练和心理训练有很大的差别。技术技能的训练不同的选手可以用同一套训练流程和标准,而心理技能的训练则只能一人一方法,所以要依据选手的心理特点开展心理训练。例如,一选手在训练过程中,选手出现训练不在状态、对结果的点评或总结时漫不经心、反复几次的训练操作也没有达到质量标准,则说明训练动机出现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就要采用“表扬”的方法进行“唤醒”。再例如选手的自信心,这样的自信心主要是用以解决选手的信心不足。他们在比赛中的一些负面影响,其基本原理是基于社会心理学家罗伯特·莫顿所提出的自证预言假设,预测这个就是预言整个事情发生的过程,有些选手在他们自身的自信心比较弱的时候,他们在选手参加竞赛的过程中自信心不足,就会产生一些失败的预言,而有的选手越是这样想,就越会失败。此时,应该使用“积极暗示与自我对话”的心理训练方法,不断暗示训练选手“你已经掌握了这些动作,你练的很好了!”“他们都是在为你加油,都期待你做得更好”等等。

还有,在心理训练过程中,要注意视觉化表象训练,以心理训练辅助技术技能提高的训练。代表性训练,也称为“可视化”训练,内部锻炼,意象锻炼或想象训练,这是教练有意识地让运动员在竞赛过程中有足够的竞争意识,这样可以让运动员们能提高他们的心理控制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已经到了最后冲刺的时候,表征训练技术主要包括成功的场景表征训练和表征转换训练。具体做法是:第一,请选手想象正在平静进行比赛,尝试询问其感到操作流程清晰,并试图幻想操作完成的结果。第二,说明想象作为特殊刺激,可以迅速引起人的生理反应和情绪反应,还可以帮助选手形成良好的心理定势。第三,要求选手每天晚上睡觉前,表象自己的最佳动作或重复成功情景。

最后,对于参加训练选手而言,要求他们除保质保量地完成指导教师的技术训练和配合心理训练的同时,自己也要不断地调整自己心理状态。例如,通过自我提问“每天的训练学到了什么样的新东西?”“今天的训练对参赛有什么贡献?”“参赛对未来的职业生涯可能会有的贡献?”等等,并将这些问题自我解答。

三、小結

无论是体育竞技还是技术技能竞技,参赛选手的最终比赛结果成功(或失败)都是技术技能、身体与心智能力的综合表现。随着职业院校对技能竞赛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高水平的选手不断涌现,使得比赛达到精湛的水平、操作的难度更大以及大师之间竞争更激烈。在通常的训练阶段,一般的心理技能训练是长期的、专业的、科学的,以形成选手稳定、良好的心理素质;冲刺阶段的心理技能训练必须具有相应性和强化性,以使选手在参与比赛中脱颖而出取得好成绩。

参考文献:

[1]黄亮.职校技能竞赛选手心理技能与训练策略研究[D].西宁:青海师范大学,2015.

[2]张力为.现代心理训练方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3]徐大真.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选手的心理技能训练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4.

(作者单位:云南交通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职业技能竞赛
高职教育协同创新下的职业技能竞赛研究
论创新创业背景下职业技能竞赛对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影响
职业技能竞赛对中药制药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职业技能竞赛对两岸高职教育的影响
职业技能竞赛促进教学改革的研究
基于职业技能大赛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职业技能竞赛对焊接专业教学改革的意义
职业技能竞赛促专业教学考核体系的构建
基于职业技能竞赛导向下《影视后期制作》的课程改革与实践
职业技能竞赛对专业教学的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