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社会自由时间异化探讨

2019-01-18吴立忠

天中学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根源高新技术异化

吴立忠

(铜仁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铜仁 554300)

在科学技术特别是在高新技术的推动下,当代社会飞速发展,不仅越来越多的人从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而且人们花在必要劳动中的时间也越来越短,可支配的自由时间越来越多。然而,人们不因为拥有更多的自由时间而感到自由,相反感到更不自由了。时间在悄无声息地流逝,自由时间异化了!自由时间异化的根源在哪里?本文试图就此展开讨论,从而提醒人们更好地掌控自由时间,防止其异化。

一、自由时间与人的发展

什么是自由时间?对此,马克思在不同的语境中做了不同的界定:“自由时间不被生产劳动吸收的,而用于娱乐和休息从而为劳动者的自由活动和发展开辟广阔天地的余暇时间。”[1]“所有自由时间都是供自由发展的时间。”[2]23“自由时间——不论是闲暇时间还是从事较高级活动时间——自然要把占有它的人变为另一主体,于是他作为这另一主体又加入直接生产过程。”[2]108上述马克思关于自由时间的界定似乎相互矛盾,其实不然。“不被生产劳动吸收”的自由时间,是针对资本主义社会工人劳动异化而言的,是与生产劳动时间相对的时间,是非生产劳动时间,工人可以用之于娱乐与休息,这有利于工人的自由发展。“加入直接生产过程”的自由时间,似乎与生产劳动时间没有明显的界限,二者不是对立的,这里的自由时间指的是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存在的自由时间。到了共产主义社会,劳动已成为每个人的第一需要,自由时间与劳动时间已无明显的界限,人们在自由时间里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在劳动时间里进行自由、快乐的劳动。

结合马克思对自由时间的论述,我们不妨对自由时间做如下的界定:自由时间,就是人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即人不受外力所左右,可以用来全面提高自己各方面素质的时间,包括用来锻炼身体的时间,提高心理素质的时间,开发自己内在的各种潜能的时间。在这个时间内,人的人生价值得到了升华,自我价值得到了实现,人的内心感到充实。简言之,所谓自由时间就是个人用来全面自由发展的时间。

马克思根据人与人的关系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人的依赖关系”阶段;“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3]279阶段。在“人的依赖关系”阶段,由于社会生产力不发达和统治阶级的沉重剥削,劳动者为了能生存,不得不把自己的大部分时间用来劳动,他们没有自由时间或者拥有很少的自由时间发展自我、实现自我。在“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人们之间交往的密切,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工人必要劳动时间大大地缩短,而必要劳动时间以外的时间大大地增多。但是,在这个阶段,资本的逐利本性,把工人剩余时间给侵占了。也就是说,在资本主义的制度下,在物的环境下,工人的自由时间异化了。在“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3]279阶段,人才真正成为自由时间的主人,人可以利用自由时间干自己喜欢的事情,干有利于身心健康的事情。这样的社会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自由个性的充分展示,有利于人的潜质得以充分挖掘,有利于个体的创造创新。

当代社会整体上处于“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这个阶段的社会,是资本的社会,各种资本形态相互交织在一起,形成资本机制,资本机制驱使着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的发展,推动着社会生产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劳动人民花在必要劳动中的时间越来越少,拥有的自由时间越来越多,这正如马克思所说的,资本“违背自己的意志,成了为社会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创造条件的工具,使整个社会的劳动时间缩减到不断下降的最低限度”[2]103。资本为人们创造出大量的自由时间,这样有利于人们自由地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有利于人们摆脱片面的、单一的劳动谋生的束缚,有利于人们挖掘自己内在的潜能。自由时间的增加,其实质是“增加使个人得到充分发展的时间,而个人的充分发展又作为最大的生产力反作用于劳动生产力”[4]。因此,随着自由时间的增加,必然推动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反过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又必然进一步增加自由时间。这样循环往复,随着自由时间总量增加到一定量,人类社会自然进入“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阶段,即共产主义阶段。

综上,自由时间与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息息相关。可以说,人拥有自由时间的多少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

二、当代社会自由时间异化的根源

人拥有自由时间是否意味着一定拥有自由呢?回答是否定的,拥有自由时间不一定拥有自由。拥有自由时间虽然是人们拥有自由的一个重要前提,但不是全部。所谓自由,就是没有外力强制的自主选择。但是,人毕竟是社会的人,离不开所处社会环境的制约;人的自由是在社会环境下的自由,在当代社会环境下,人的自由有可能部分或全部丧失。那么,当代社会环境是什么样的社会环境呢?答案是资本和高新技术支配下的社会环境。因为资本和高新技术对人们生活的渗透,人的自由时间不自觉地转入资本和高新技术的轨道上,悄无声息地丧失了,被异化了。诚然,自由时间的丧失、异化还与个人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的积极情感的缺失也是其自由时间异化的根源。可以说,资本、高新技术与人的积极情感的缺失是当代社会自由时间异化的三大根源:资本是自由时间异化的经济根源,高新技术是自由时间异化的技术根源,积极情感的缺失是自由时间异化的情感根源。

(一)资本是自由时间异化的经济根源

利用资本这种生产方式,可以大大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社会生活条件。但资本主义私有制必然驱使资本不断地逐利,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人们深受资本逻辑的渗透,资本逐利的本性,在西方社会产生了消费主义。资本为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会尽力地扩大生产的规模,这不可避免会导致产品的相对过剩。过剩的产品如果销不出去,就不能兑现利润,从而导致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社会为了避免经济危机,就通过各种手段刺激消费。可以说,消费主义是资本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在资本逻辑的驱使下,商家千方百计通过各种广告,在消费者面前呈现海量的新奇的消费品,诱导消费者进行消费。消费者花大量的自由时间不间断地购物,甚至为了炫耀而购物。人们不断地抛弃“旧”的,购买新的,不断地追求所谓的时尚,好像购物、消费是生命的全部。自由时间的消费越来越被“物化”了,把自由时间沉溺于对物欲的不断追求与满足中,人的丰富价值被简单地用物质来衡量,而人的精神生活变得前所未有的空虚[5]。或许通过购物、消费,人们得到了某些快感、满足,但这些快感、满足是在资本逻辑的推动下形成的,是空洞的、不真实的,而且人们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因为本应该用来打理生命价值的自由时间被浪费掉了。“在这里自由被降格为消费主义,把自由时间等同于无度的消费”[6],而人在片面的消费中是不可能实现自我的。在资本逻辑的驱使下,人的内心世界被物欲所填满,尽管肉体的需求得到了满足,但却失去了自由时间、耗尽了自由时间,人的精神世界越来越窄、越来越空洞化。

在资本霸权的社会,资本逻辑导致了商品、货币、资本拜物教的产生,人们为了得到更多的商品、货币、资本,用大量的时间(其中包括自由时间)追逐商品、货币、资本。但结果是,人的丰富而全面的个性,人的自由创造性与自我超越性,人与世界的能动的创造性关系等,都被抽象掉了,人的生命失去了具体性而沦为贫乏、被动与孤立的存在[7]。在资本逻辑的支配下,人的丰富而全面的个性遭到了资本的亵渎,人们只追求感性的幸福,自由时间被湮没在世俗化的时代洪流中。

在资本的渗透下,人们将大量的自由时间用于装扮自己或者看别人的装扮,为了所谓的美,不惜代价,似乎人生的意义在于自我感觉,而真正的人生意义与价值被消解了。感觉毕竟是感觉,感觉是肤浅的,人如果一味地沉浸在感官世界里,就难以发现更深层的意义世界与价值世界。正如奥伊肯所说:“倘若人不能依靠一种比人更高的力量努力去追求某个崇高的目标,并在向目标前进时做到比在感觉经验条件下更充分地实现他自己的话,生活必将丧失一切意义与价值。”[8]“从感觉至上必然走向肉体至上,从肉体至上必然走向色情泛滥。现代性的危机,深刻地表现为现代人心灵秩序的感觉化,现代人文化心理层面的感觉化趋势,正在釜底抽薪式地破坏着人类的精神家园与意义世界。”[9]在资本的渗透下,自由时间就是这样被感觉化、荒漠化、虚无化了。

有些人看起来很忙,“他们有一个接一个的会议、一波连一波的应酬,他们有加不完的班、接不完的电话,他们有家很少回、有书很少看。真是‘忙得没有了方向,忙得没有了主张’”[10]。他们忙得没有了自己的自由时间,或者说他们的自由时间异化了。他们为什么这么“忙”呢?我们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觉得这样“忙”可以让他们得到更多。更多的什么呢?是更多的朋友,更多的人际关系,更多的升迁机会,而他们得到这些“更多的”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得到更多的“钱途”。为什么他们要更多的钱呢?是因为他们深受资本的渗透,资本的霸权让他们“忙”,“忙”得让他们没有了自由时间。

总之,在资本的渗透下,人们利用自己的自由时间去赚钱,赚钱,赚钱!本该要好好休息的时间、发展自我的时间、体验自己生命价值的时间,结果都耗费在为消费而消费上。也就是说,人为了满足消费而赚钱,为了消费而耗费时间,本来拥有逐渐增多的自由时间,却因为追求消费而变得不自由了。

其实,“就人与自我关系说,自由表现为人对自己本性的正确认识,而不是纵情贪欲,精神为物所奴役。精神的物化,就是人的异化。异化的人,是不自由的人”[10]。本来自由的人,却因为物、消费成为不自由的人了。所以,人要真正实现对自由时间的占有,防止自由时间的异化,就必须克服资本逻辑霸权所产生的消极影响。

(二)高新技术是自由时间异化的技术根源

高新技术推动了当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大大地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进而从客观上带给了人们大量的自由时间,但与此同时也使人们的自由时间被异化了。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当代社会进入了全球化、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时代,这大大地促进了人流、物流的流动,在带给人们极大方便的同时,也在人们面前呈现了层出不穷、千姿百态的信息。面对信息化,人们不知所措,被五花八门的信息所吸引、所束缚,把很多的自由时间投入到这些可看可不看的信息中。实际上,这些信息带给人们的只是一时之快而没有多少实际意义,但却严重地损害了人们的身心健康。面对数字化,人们沉浸在数字化的电视中,被没完没了的电视节目深深吸引而不愿意离开。诚然,适度地看看有价值、有意义的电视节目很有必要,可问题是人们往往难以自控,把大量的自由时间沉浸在一些没有实际意义和价值的节目之中。

随着高新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自决时间产生了[11]。自决时间是指人们可以相当自由地决定自己的时间安排。自决时间,人们可以不必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工作,但必须保持通讯的顺畅、保持在线的状态,否则,该接收的信息不能及时接收,该处理的事情不能得到及时的处理,就会影响工作的进展。这样迫使人们时时关注着信息,保持通讯的畅通,生活场所成了“流动的办公室”,人时时处于工作状态之中。过去,下班的时间、节假日的时间是自由的时间,但现在,通讯处于在线状态,人一直关注着信息的输入,随时处理工作中遇到的相关事情。这样,自由时间也被工作时间挤占了。这并不是说工作时间从整体上延长了,而是说工作时间分散化了,自由时间充斥于工作时间的空隙中。为了不耽搁工作,人们必须时时处于工作状态之中,处于紧张状态之下。自决时间似乎让人们享有了更多的自由,但“自决时间的实质是灵活机动的工作时间,它实际上把本来固定的工作时间和地点分散化了,使之变成了流动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过去人们尚可以在工作时间之外享受自由,现在工作时间和自由时间的界限模糊了,大量的自由时间都变成了工作时间”[10]。这样,自决时间挤掉了原本用来全面发展的自由时间,“鲜活的生命能量异化为僵死的生存技术”[11]。

手机、移动互联网络的普及,是高新技术特别是通信技术发展的产物。QQ 聊天、发微信、刷微博,使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与交流变得更加便利,不过随着交往的便利化,交往人数日益庞大,交流内容日益丰富。交流的群体之多、人数之多使人们身不由己地投入到交流的洪流之中,大量的自由时间被花在可有可无的交流之中,大量的自由时间被耗掉了,而且“线上的‘键对键’,在经过了层层掩饰和精心布置之后,所要表达的感情往往盖上了面纱,真实的想法反而被深埋心中。最终,感情的沟通成了一种奢望”[11]。动画片《低头人生》生动反映了当下人们利用手机QQ 聊天、发微信、刷微博的疯狂。因为高科技带给人们的便利,人们不顾自己的安全,不顾自己的荣辱,不顾自己的职业操守,在原本应该用来好好发展自我的自由时间沉溺于QQ 聊天、发微信、刷微博,结果既损害自己、损害他人,又损害社会公共秩序。

(三)积极情感的缺失是自由时间缺失的情感根源

如果说,资本、高新技术是自由时间异化的外部根源,那么积极情感的缺失则是自由时间缺失的内部根源。积极情感是指人们在社会生产实践和社会交往的过程中对自我、他人、社会以及自然所产生的肯定的、正面的情感,是一切有利于自我、他人、社会以及自然发展的情感,也是一种奋发向上、对世界充满爱的情感。积极情感包括科学情感、道德情感、审美情感。科学情感是人们在求真的过程中,对真理的主观态度的反映,对真理内在的体验,对真理的热爱之情;道德情感是人们在求善的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道德关系和道德行为的好恶、爱憎等心理活动,是人们在道德方面对社会存在的一种主观态度;审美情感指的是人们在求美的过程中对审美对象是否满足自己的精神需要以及对自己进行内省所形成的主观体验和态度[12]。

现实生活中,由于缺乏科学的情感,人们在自由时间沉浸在一些毫无意义的 QQ 闲聊中,沉浸在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的网页猎奇中,沉浸在纸牌扑克麻将之中,沉浸在长长的、耗时的肥皂剧中……当在自由时间沉浸在这些事情之后,人们从中得到了什么呢?得到很少,却失去很多。因为缺乏积极的科学情感,人们任性所为,听凭自己不好的嗜好持续,直到深更半夜,直到累垮在桌旁。人们若拥有积极的科学情感,就不会任性所为,就会控制自己的不良嗜好,就会适可而止,从而利用自由时间好好地发展自我。

随着自由时间的增多,人们活动的空间范围大大地扩大,认识的人也以几何数增长,追求的东西也多了起来。但有些人由于缺失道德情感,歪曲人际交往,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或金钱谋取私利,追求一些令世人唾弃的东西,不顾社会的伦理道德,搞婚外情,包二奶,追求性的刺激,进行权钱交易、权色交易、钱色交易,不仅践踏社会的伦理道德,也导致自己自由时间的异化。

有些人审美情感缺失,喜欢追求一些肤浅的美,不惜花大量的时间美容、购物、准备庆典等,不仅浪费了社会财富,而且浪费了美好的自由时间,导致了自由时间的异化。本来生活中适度地美容、打扮、庆典是无可厚非的,但远远超过适度就不好了。其目的无非是为了炫耀自己,满足自己内在的那颗虚荣心。其实,他们践踏了美,曲解了美的实质。真正的美应是内在的美,是有深度的美,而不是表面的美、浅层的美。

三、消除自由时间异化的根源, 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在不同的社会,自由时间异化根源能否消除,其结果是不一样的。当代社会主要存在资本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两种社会制度。在资本主义社会,一切都围绕资本而展开,高新技术的最终目的也是为资本服务的,因此,工人的自由时间不可能摆脱受资本、高新技术侵蚀的命运,资本主义私有制决定了资本主义社会无法消除自由时间异化的根源。在社会主义社会,尽管还存在资本,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决定了资本、高新技术最终是服务于人民大众的。社会主义不仅可以消解劳动时间与自由时间的对立,而且通过各项建设的完善,最终是可以消除自由时间异化根源的。随着自由时间异化根源的消除,人类社会将通向未来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

自由时间的异化与个人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自由时间的增多,人们应利用自由时间干什么呢?应开展一些有利于个人身心发展的人际交往,参与一些有利于个人发展的社团,从而有利于拓展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生活,从人际交往中感受生活的美好,体验美好的友谊。我们认为,自由全面发展的个人,能主动联系与控制社会关系,而不会被资本、高新技术等外力所左右。

我们主张,现代人应利用自由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花一些自由时间实现内心很在乎而未实现的梦,提高自己的素养,克服自己的不足,使自己变得更健康、快乐,活得更加有滋味,实现人生的升华。为此,我们应自觉抵制资本的渗透,防止自由时间的异化,不要因赚钱而失去打理生命价值的时间。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不在于你赚了多少钱、花了多少钱、存了多少钱。所以,作为人不要因为钱而耗尽自由时间。生命是有限的,自由时间是有限的,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是在自由时间中得以体现的。在自由时间中,人应做有价值和意义的事情,而不要被资本所束缚,成为资本的奴隶。同时,我们应自觉抵制高新技术的渗透,防止自由时间的异化。面对高新技术引发的海量信息,我们不要把自己的自由时间湮灭在海量的信息之中,而应该学会选择,选择那些我们内心深处需求的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了解和接受,提高素养和素质。最后,我们还应化解消极情感,要清楚地认识到资本与高新技术在当代社会存在的消极影响,培养积极情感,尽量防止资本与高新技术对自由时间的渗透、吞噬。培养积极情感,要对自由时间充满情感,合理地安排自由时间,从心底深处珍惜自由时间,而不是随意地处置自由时间,要学会抵制空洞的、无意义的、虚无缥缈的东西。总之,我们要利用自由时间追求真、善、美,使自己内在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开发,使自我的价值得到最大的实现。

猜你喜欢

根源高新技术异化
马克思的异化观及现代西方学者对它的拓展
拒绝异化的人性之光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一道电偏转创新题的命题根源剖析
帮孩子找出问题的根源
高新技术在跨境并购中的价值评估
贵州省2019年高新技术企业增长40%
全省前三季度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