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学校体育发展史的比较研究

2019-01-18龚建亭邱宏军高丹娜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体育学校发展

龚建亭,邱宏军,高丹娜

(西安交通大学体育中心,陕西西安710049)

体育和教育都是人类社会的文化现象,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形成,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推陈出新。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也是培养社会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美国政府和教育部门一直将体育课程作为学校核心课程。本文着重在中美学校体育发展史方面做一些分析讨论,探讨中美学校体育发展史的共性和差别。

1.中美学校体育发展史的相同点

1.1 学校体育形成的时间大致相同

1828年,现代体育教育的创始人托马斯阿诺德创造性地提出了新的理论,将体育作为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并付诸实践,第一个把体育运动列为学校课程,对发展现代体育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中国现代意义学校体育的历史起点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了富国强民,发起了洋务运动,1903年仿照外国兴办学校(称为学堂)。在开设科学知识学科以外,并设有“体操科”(体育课)[1]。主要教学内容为德国、瑞典、日本的普通体操,军事体操等。

美国学校体育的萌芽期是1820年到南北战争。1848欧洲移民热潮登陆了美国,有很多体育家,将棒球、美式足球、篮球、排球等运动开始渗透到美国的教育体系中。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之后,体育活动逐渐向社会扩展传播,创立了独立的体育体系。1881年,体育开始列为学校正式课程。

1.2 学校体育发展目标基本相同

学校体育目标是指通过实践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决定着学校体育的发展方向,是一个发展的、动态的、持续的概念体系。

目前,中国学校体育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为目标,提出了“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四位一体的学校体育目标。提倡在掌握运动技能同时开展健康教育,增强体质,磨炼意志,注重个性发展,培养良好心理品质,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

美国的体育教育目标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体价值的挖掘,使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最大化地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2]。始终以人的身心健康为主要目标,通过体育教育促进学生在身体、认识、社会和情感四个方面的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活动的能力、意识和习惯。

2.中美学校体育发展史的差别

2.1 学校体育指导思想

中国学校体育指导思想历经了一个曲折而艰难的历程:①严复等人的“通过体育强健身体”的思想阶段;②蔡元培等人的“军国民体育思想”阶段;③“自然体育思想”阶段;④苏联《劳卫制》阶段;⑤多元化阶段。“扬州工作会议”之后,“体育与竞技相结合体育思想”、“终身体育思想”以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等[3]。

19世纪初,德国体操率先进入美国。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军事训练是学校体育的主要形式。19世纪末,学校体育逐渐受到重视,主要内容是健康身体,为工业和军队提供强壮的劳动力。1900—1950年,以杜威为主的进步教育运动对当时美国体育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4]。其核心内容是使“学生成为一个全面完整的人”。20世纪60年代,在肯尼迪总统影响下,美国政府1980年的《全国的目标:增进健康,预防疾病》报告再次申明学校体育对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作用。这一时期,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以建立终身体育锻炼观念为目标。

回顾中国学校体育思想的演变历程,受社会经济、政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体育教育思想过多强调学校体育的政治功能。

2.2 学校体育法制化时间不同

新中国成立以前,没有一部正规的法律文件。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填补了中国立法的一项空白,标志着中国体育工作开始进入依法治体的新阶段,是学校体育发展的里程碑。

美国很重视通过立法推动本国体育事业的发展。191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体育立法“体育法案”。1972年,美国国会通过“第九教育修正案”,规定所有美国公民都具有同等接受教育、参加体育运动、使用体育设施的权利。1978年美国颁布的《业余体育法》对美国甚至国外的中小学体育教育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和美国相比,中国体育法制化进程比较缓慢,立法工作依然不能满足中国快速发展的需要。目前,在我国依法治国的大环境下,依法治体体系会更加系统、完善。

2.3 管理体制不同

我国的政治体制的优点是政令统一、标准一致。缺点是不能因地制宜,缺乏生机和活力。目前,教育部作为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教育工作。各直辖市设有教育委员会;各省、自治区设有教育厅;各地方市、区、县都设有相应的教育局或教育办公室。

美国移民国家的特点和地方分权的管理制度使得美国学校教育呈多样化的局面。教育的主要管理机构分别为:联邦政府、州 、学区 、学校。联邦设教育部,负责制定教育国家标准和协调各州工作;州设教育厅,负责州内教育行政事务和具体教育问题的决策;学区设教育委员会,是本地区基层教育管理机构,负责管辖当地中小学。学校是负责教学工作的直接基层单位,可以根据本学区内的情况决定体育的发展方向和制定具体政策[5]。从总体上看,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多元化特点。

2.4 发展历程不同

清末洋务学堂的体育思想是“强民”“富国”,学校体育侧重对学生和全体民众进行尚武精神的培养和军事素质的训练。辛亥革命和北洋军阀时期,学校体育的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国民政府时期,第一次设立了专门的体育管理机构,举办了四届全国运动会,制定了中国第一部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首次把“体操课”改为“体育课”。新中国成立以后,学校体育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初创阶段(1949—1957):颁布了《准备劳动和卫国》,制定了中国第一部统一的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过渡阶段(1958—1965):在“大跃进”的影响下,学校体育也受到了“左”的思潮以及经济条件的影响,学生体质普遍下降。畸形发展阶段(1966—1976):学校体育基本上处于混乱和停滞状态。新的发展阶段(1977—):1979年扬州会议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学校体育卫生工作会议,使学校体育在改革开放初期有了良好发展。[6]

美国学校体育的发展历程随着社会进步不断改进和完善。19世纪中期,德国、瑞典体操在美国盛行传播。19世纪末,进步教育之父帕克提出“教育要使学校适应儿童,而不是使儿童适应学校的”的原则,对当时的美国学校教育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1917-1939年“大众体育运动”(sportforall)促使传统学校体育教育从以健康为目标向社会化目标转化。杜威的“新体育”理论形成了系统的的教学知识。国家运动和体育协会(NASPE)1995年颁布的《走向未来——国家体育标准》是美国学校体育史上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改革。

2.5 社会的重视程度不同

从晚清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多年来,中国教育始终处于重文轻武的模式,以至于晚清及民国时期“国贫”“民弱”,备受外国列强的欺辱。建国以后,虽然经历了教育改革,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体育教育一直未能得到真正的重视[7],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

在美国,体育课程是学校的核心课程,学校体育设施众多,能满足学生锻炼的需求。整个家庭的体育参与使得体育已经成为一种文化。政府的干预使体育成为一种解决劳动力过剩,失业人数增多等政治问题的手段。1955年,艾森豪威尔总统召开多次会议并成立了总统青年体格健全委员会,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应试教育一直是中国学校教育的主流思想,轻视了学校体育对于健全人格的培养。美国的学校体育政府支持,法律保障,设施完善,全家参与,使得学校体育活动蓬勃发展,体育也是申请大学的一项主要的考察内容。

3.结语

通过对中美体育发展史的对比分析,差异关键在于文化和制度方面。中国重文轻体的主流社会价值观念使体育思想流于表面而难以深入人心,与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目标相去甚远。美国提倡通过公平竞争和顽强拼搏获得财富和成功,因此,美国在教育方面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挖掘个体价值,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要想改变中国目前教育的困境,教育制度的改革首当其冲。逐步改变人们“学习好才是真的好”的思想观念,全面发展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身心健康、德才兼备的可塑之才。

猜你喜欢

体育学校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我们的“体育梦”
学校推介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