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学生 把握起点

2019-01-16王小娟

数学大世界·中旬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方法课堂教学

王小娟

【摘 要】 数学学科的抽象性和掌握难度较高的特点使得其教学活动的开展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课前引导教学环节有助于更好地将学生带入课堂教学氛围中,并进一步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深入理解。为此,本文就当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课前引导方法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课前引导;教学方法

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相较于过去的数学学习内容而言难度要更高,但仍然是可以通过有效的教学和深入的课后练习来有效掌握的,因此,只要能够打消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恐惧和排斥心理,让学生接受数学学习是有规律可循的,并且是充满趣味性和成就感的,就能够帮助高中生更好地改善数学学习水平。课前导入环节可以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并更好地帮助其理解课堂教学内容,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当重点增强对课前导入环节的设计,切实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

一、课前引导环节应当重点创设教学环境

高中生普遍面临着较大的学习压力,学习活动中的不顺心、小挫折都可能是导致其面对难题时退缩、对于学科失去学习兴趣的导火索,而数学学科的抽象性较强,学生更有可能会在其学习受挫时失去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师开展课堂教学前,首先应当做到的就是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课前引导教学环节设置在一节课的最开始阶段,教师在这一阶段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对缓解学生学习压迫感及对数学学科的排斥感都非常有帮助。

例如,笔者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就非常注意课前引导环节的难度设计,在学习“空间几何的平面关系”这一节课时,首先带领学生对之前几节课所学习的空间几何直线与平面的关系进行复习,随后则为学生展示了几类形态优美的建筑,由此引出空间几何平面间关系的教学内容。通过这样的课前引导设置,学生在上课的最初阶段所面对的就不再是枯燥难懂的新数学知识,而是在对过往数学学习知识充分掌握的基础上,通过课外知识延展放松心态,进而开展对本节课所学习的新知识的攻坚。

二、课前引导环节应当重点提出教学问题

数学学科难度较高的特点也要求高中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保持高度专注,因此在课前引导创设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当注意尽可能地集中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注意度,从而避免因课堂学习氛围过于放松而导致学生无法专注于数学学习。为此,在开展课前引导教学环节时,教师也应当着重引出本节课所要研究的数学问题。优秀的课前引导教学不仅可以满足学生复习既往数学知识的需要,还可以对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起到一定的预习引导作用。部分教师认为在学生不了解的条件下对学生进行课前问题引导是没有必要的,其实不然,课前问题引导不仅可以更好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至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上,还可以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养成,这对于学生在后期攻克数学难题和养成终身数学思维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笔者在进行课前引导教学的过程中也会设置相应的课堂教学问题,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

例如,在学习“如何判定直线与平面垂直”这一部分的教学时,首先应当让学生掌握满足“直线与平面垂直”这一定义的条件。为此,笔者向学生提问:“请大家环顾四周看一看,有哪些事物满足‘直线与平面垂直这一概念呢?而你又是怎么判定它满足这一概念呢?”随后班级内就有同学指出,旗杆就是一个满足直线与平面垂直的事物,随后该同学表示,只要直线和平面内一条直线垂直,就可以满足这一条件了。我拿起一支粉笔,和另一支粉笔摆出垂直的造型,然后在两支粉笔间插入一张纸,这时学生发现,这一情况下直线与平面间并不是垂直的关系。笔者随后对学生说道:“请大家看一下这种情况,是不是就不满足‘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条件呢?请大家拿出自己的笔和纸比一比,怎样才能满足这一条件?”随着课前导入第二个问题的提出,学生纷纷开始动手操作,试验起如何才能保持平面与直线间的垂直关系,最终,在笔者的提示和指导下,学生发现满足与一条直线垂直是不能达成这一条件的,至少也需要两条相交的直线。在这一结论得出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也自然引出,而且班级内的大部分学生也已经对其充分掌握了,随后的课堂教学只需要进行简单的定义解释,便可以带领学生开展课堂练习。

三、課前引导环节应当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高中数学所考查的问题是有共性的,如果学生能够掌握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法,那么再怎样复杂的题目对其而言也仅仅是数据的变化,这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做题速率的提高,对于学生习题准确性的增强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高中教师在开展数学课前引导教学时也要注意重点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在开展课前引导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自主解题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方法来实现的。

例如,部分教师并不注重对公式原理的推导教学,认为这样教学难度过高,但笔者却认为只要能够让学生自主掌握公式推导过程,就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对公式的深入理解。在进行“等差数列通项公式”教学的课上,笔者首先让学生回忆上节课笔者为其展示的推导过程,并将其写在纸上,之后对照上节课所记的笔记判断自己哪里记得不牢靠、有错误。第二节课时,笔者又让学生进行了一次回忆推导,第三节课时,班级内的绝大多数学生都可以顺利推导出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从而极大地促进了其自主探究能力的增强。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学习知识的掌握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更应当注重方法和技巧,这样才能促进自身教学水平的有效提高,并帮助学生转变对于数学学习的消极心态,促进其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提升并养成自主探究习惯。

【参考文献】

[1]罗蕊.浅谈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J].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2013(3):71-71.

[2]张结昂,陈健福.?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08(11):37-38.

[3]贺进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优化数学课堂教学[J].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2013(8).

猜你喜欢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课堂教学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