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下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效的研究

2019-01-16薛亚玲

新课程·中学 2019年11期
关键词: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薛亚玲

摘 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旨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不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学科。然而,归因于部分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重理论、轻素养,重课内、轻课外,重积累、轻运用”等,导致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程度不尽如人意。在深入分析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现状的基础上,详细论述立足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发展初中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一些有效举措。

关键词:核心素养;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效研究

与旧课标相比,新修订的2011年版《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不仅体现了完善课标的原则,还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原则。与时俱进的原则重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新课标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体现以人为本理念,合理增加科学发展观、核心价值观和公民教育三部分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确立全球化视野,强调情感发展对品德培养的重要性。而这也正是将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融入新课标之中。

核心素养,说到底,就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立德树人被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则是不折不扣地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

显而易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方绚丽舞台。既然如此,那么,在当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就要想方设法、循序渐进地发展初中学生的核心素养。

毫无疑问,为了更好地在当前的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必须要对时下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现状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一些立足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实际,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

一、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现状

(一)重理论,轻素养

归因于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考查方式的局限性,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过分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严重忽视,甚至无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这与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育教学目的是严重不符的。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塑造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法治意识等。无论是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还是良好的法治意识等,都是初中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需要发展的基本核心素养。

部分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为了能够让学生在考试中获得高分,只是一味地引领与督促学生去识记一些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条条框框,而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视而不见。显然,这也是当前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面临的一大现实困境。

(二)重课内,轻课外

尽管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学习的大舞台,但是,课堂并不是教师教学的唯一阵地,也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舞台。课堂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学生所學的知识也一定是有限的。为了提升学生学习的实效性,教师必须要想方设法延展学生的学习舞台。或者说,教师不仅要注重课堂教学效益的提升,还要注重课外学习效益的提升。

然而,当前在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的教学视野仅仅局限于课堂之内,对于学生课堂之外的学习不够重视。而这也就使得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效益不尽如人意,进而导致初中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受挫。

(三)重积累,轻运用

不可否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过程中,基础理论知识的积累至关重要。但是,即便是积累再丰富、再厚实、再多元的基础理论知识,如果学生不能灵活自如地运用这些基础理论知识去解决一些现实问题,那么,这样的积累也是毫无意义的。对于学生而言,积累之根本目的在于运用,在于灵活自如地运用基础理论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聚焦当下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部分教师过分注重引领学生积累基础理论知识,而在引领学生准确无误、灵活自如地运用基础理论知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方面下的功夫不够、花的心思不多。而这也就导致初中学生立足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发展自身核心素养的程度非常有限。可见,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中普遍存在的教师重积累、轻运用的现象,也是制约初中学生发展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一大障碍。

二、基于核心素养下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面对当前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中“重理论、轻素养,重课内、轻课外,重积累、轻运用”的现实状况,教师必须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积极应对。唯有如此,教师才能着力提升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效益,才能切实发展农村初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实践证明,理论学习与素养发展并重、课内教学与课外自学并重以及扎实积累与熟练运用并重,既是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效益的有效举措,也是发展初中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

(一)理论学习与素养发展并重

在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过程中重视夯实学生的理论知识原本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教师只注重夯实学生的理论知识,而轻视学生素养的发展,那么,这样的教学策略就有待商榷。诚然,理论是素养的基础,如果学生没有丰富的理论,素养也就无异于空中楼阁。但是,如果教师只注重夯实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理论素养,而不注重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与法治意识等,那么,这样的理论自然也就不会成为学生素养的基础。

正因为如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注重引领学生学习理论知识,也要注重指引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事实上,学习理论知识与发展核心素养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理论知识的丰富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核心素养的发展又会促进理论知识的丰富。

“生活在民主国家”是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中的一课内容。在教学这一课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民主的发展历程,还要让学生知道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而这正是教师夯实学生道德与法治理论基础知识的一个过程。

事实上,在这一课中,让学生认识、了解、感知民主,只是教学目标之一。增强学生热爱社会主义民主的情感也是本课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与让学生认识、了解和感知民主这一目标相比,增强学生热爱社会主义民主的情感这一目标更为重要。而增强学生热爱社会主义民主的情感也是提升学生素养的一条基本途径。在本课教学中,为了增强学生热爱社会主义民主的情感,教师可以巧妙地设计一些教学活动,如“小记者参访活动”,即选择一名同学担任小记者,采访其他同学对民主的看法,并在此基础上对同学们的观点和想法进行分类整理。

由此可见,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如果能够真正做到理论知识与素养发展并重,那么,农村初中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就会得到持续不断的发展。

(二)课内教学与课外自学并重

课内与课外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的两个重要舞台。课内是导向,课外是补充,是延伸,是拓展,是升华。仅仅依靠课内教学发展农村初中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显然是不现实的。

因此,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要想方设法将课内教学与课外自学有机地结合起来。那么,对于教师来说,怎样才能将课内教学与课前自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呢?

实践证明,各种作业是教师适时适度、恰如其分地将课内教学与课外自学有机结合起来的一座桥梁。教师要在课前精心设计预习作业,让学生在管窥新知的同时,产生各种疑问。带着各种疑问走进课堂,课堂教学的效益自然也会得到大幅提升。再则,教师要潜心设计一些课后复习作业,以这些课后复习作业为抓手,教师就可以引领学生复习巩固、拓展延伸相关知识。

以教学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凝聚法治意识”这部分内容为例,为了培养学生尊法、守法和用法的意识,培育学生强烈的法治意识,培养学生正确的权利和义务观念等,教师可以精心设计一些课前或课后作业。

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通过网络渠道或其他渠道搜集一些青少年违法案件,通过让学生搜集这些反面的违法案件,能够让学生更进一步地明确尊法、守法和用法的重要性。而一旦学生明确了尊法、守法和用法的重要性之后,他们学习法律的积极性也就会高涨,就会在学习生活中自觉主动地尊法、守法以及用法等。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畅通家校沟通渠道,做好课内教学与课外自学并重。得益于课内教学与课外自学两手抓,初中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也会得到循序渐进的发展。

(三)扎实积累与熟练运用并重

学以致用乃是学习之本真。一直以来,在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教师只注重让学生积累理论知识,而忽视让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现象。而这就使得农村初中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不尽如人意。

鉴于此,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要以教材教学内容为焦点,以学生实际学情为参考,以各种教学辅助手段为支撑,采取一些切合实际、科学有效的方法,引领学生恰如其分、合情合景、灵活自如地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相关实际问题,进而发展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

比如,在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首先可以根据教材教学内容确定辩论的主题,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某一主题展开辩论。当然,为了能够提升辩论的实效性,教师要让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做好充足的准备。而学生围绕辩论主题查阅相关资料的过程,也正是学生学法、用法的一个过程,即学生学以致用的一个过程。

另外,学生在不断地运用相关知识的过程中,他们对于知识的理解也就会更加准确、全面与透彻。

总而言之,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个前沿阵地,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又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種具体表现。因此,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要全方位、多举措提升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实效性,让初中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塑造,让初中学生良好的法治意识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孕育,让初中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得到深层次、大幅度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崔雯青.核心素养要求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有效教学研究[J].高考,2017(24):67-68.

[2]普绍.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探讨[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7(6):12.

编辑 郭小琴

猜你喜欢

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之我见
浅谈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率的提高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