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胸外科手术患者进行综合呼吸功能训练对其术后肺功能的影响

2019-01-16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23期
关键词:胸外科血氧呼气

杨 艳

(宿迁市沭阳县中医院,江苏 沭阳 223600)

接受胸外科手术的患者可在术后出现胸腔积液、急性呼吸衰竭、肺不张及肺炎等并发症,严重影响其术后肺功能的恢复[1-2]。本文以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在宿迁市沭阳县中医院接受胸外科手术的9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对这类患者进行综合呼吸功能训练对其术后肺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在宿迁市沭阳县中医院接受胸外科手术的94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47例/组)。观察组患者中有27例男性、20例女性;其平均年龄为(50.28±5.36)岁;其中,有8例弥漫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有20例肺癌患者,有6例食管癌患者,有13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对照组患者中有25例男性、22例女性;其平均年龄为(50.59±5.14)岁;其中,有9例弥漫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有19例肺癌患者,有7例食管癌患者,有12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在两组患者接受手术期间,均对其进行常规的围手术期护理,包括术前及术后健康教育、病情观察、注意事项介绍、术后抗感染、营养支持、吸氧及补液等。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综合呼吸功能训练。具体的训练方法为:1)指导患者进行缩唇呼吸。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将双唇缩至吹口哨样后,用鼻子吸气,用嘴慢慢呼气,并将每次进行吸气和呼气的时长控制在1:3或1:2。每次练习15 min,每日练习1次。2)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取平卧位,将双膝半屈,尽可能地保持胸廓不动,然后将两只手放在胸前至腹部之间的位置。在患者的上腹部放置重量适宜的沙袋,以保持一定的负压,然后指导其用鼻子慢慢吸气(同时保持膈肌的松弛),用腹部顶起沙袋,用嘴呼气(使双唇保持吹口哨样)。指导患者在呼气时尽可能地收缩腹肌,使沙袋慢慢降落。每次练习15 min,每日练习1次。指导患者在术前及术后分别进行1周的呼吸功能训练。

1.3 观察指标

治护结束后,观察对比接受治护前后两组患者肺功能相关指标及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使用肺功能测定仪对接受治护前后两组患者的肺功能进行检测。具体的检测指标包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 (FEV1/FVC)、呼吸频率、最大通气量及血氧饱和度。使用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CQQ)对接受治护前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定。具体的评定项目包括患者的病情、社会心理功能、工作状况、生活功能、医疗情况及运动耐量。该问卷的总分为154分。根据患者的得分将其生活质量分为优良(得分>115分)、正常(得分为90~115分)、较差(得分为70~89分)和极差(得分<70分)四个等级。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使用SPSS 22.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接受护理前后两组患者肺功能相关指标的对比

接受治护前两组患者的FEV1/FVC、呼吸频率、最大通气量及血氧饱和度相比,P>0.05。接受治护后两组患者的FEV1/FVC及最大通气量均大于接受治护前,其血氧饱和度均高于接受治护前,其呼吸频率均低于接受治护前,而且观察组患者的FEV1/FVC及最大通气量均大于对照组患者,其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其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 接受护理前后两组患者肺功能相关指标的对比 ( ±s )

表1 接受护理前后两组患者肺功能相关指标的对比 ( ±s )

分组 例数 时间 FEV1/FVC(%) 呼吸频率(次/min) 最大通气量(L/min) 血氧饱和度(%)观察组 47 接受治护前 56.72±6.15 13.65±1.45 89.39±9.89 95.65±1.12接受治护后 62.95±3.16 11.53±1.29 92.95±3.46 98.89±1.26对照组 47 接受治护前 56.63±4.10 13.52±1.26 89.38±9.65 95.40±1.16接受治护后 57.83±3.09 12.66±1.42 90.52±7.19 96.42±1.15

2.2 接受治护前后两组患者CCQQ评分的对比

接受治护前观察组患者CCQQ的评分为(90.26±13.28)分,对照组患者CCQQ的评分为(90.26±13.28)分,二者相比,P>0.05。接受治护后观察组患者CCQQ的评分为(132.26±28.28)分,对照组患者CCQQ的评分为(108.65±20.53)分。接受治护后两组患者CCQQ的评分均高于接受治护前,而且观察组患者CCQQ的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

3 讨论

进行胸外科手术的患者在术后可出现不同程度肺功能下降的现象。胸外科手术的各项操作可损伤患者的支气管、胸壁或肺组织,术中开放胸腔可使其术侧的肺组织处于开放的环境中,使其胸膜腔失去负压,从而使肺扩张无法完成,明显地限制肺泡内气血的交换,进而可使其在术后出现急性呼吸衰竭、肺不张、高碳酸血症及呼吸浅快等肺部缺氧性并发症[3]。

研究发现,对接受胸外科手术的患者进行术前综合呼吸功能训练可提高其对手术的耐受性,提升其呼吸肌的收缩能力,增强其呼吸系统的免疫功能和气道对分泌物的清除能力,并可降低其呼吸肌的耗氧量[4]。对这类患者进行术后综合呼吸功能训练可最大程度地提升其呼吸肌的功能,提高其患侧胸壁的活动性,增加其肺活量,促使其尽快实现主动排痰,从而可有效地改善其术后的肺功能[5]。需要注意的是,应在患者病情稳定时对其进行综合呼吸功能训练,训练的强度应以其无明显的疲劳感为宜。在患者进行呼吸功能训练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必须全程陪护患者,以防其因训练不当而导致肺功能进一步受损。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对接受胸外科手术的患者进行综合呼吸功能训练可显著改善其术后的肺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胸外科血氧呼气
智能口罩可直接检测呼气中的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下胸外科疾病治疗应对策略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胸外科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胸外科简介
智能血氧饱和度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STM32血氧心率检测仪的研制
如何掌握歌唱训练中吸气与呼气之技巧
舒适护理在胸外科的临床应用分析
基于血氧模拟前端AFE4490的无创血氧测量模块设计
13碳-呼气试验质控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