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使用胺碘酮进行治疗的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效果分析

2019-01-16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23期
关键词:胺碘酮入院冠心病

高 萍

(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内科,江苏 泰州 225300)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心内科的常见病。此病患者的病情若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就容易发生心律失常,从而可加重其病情。胺碘酮是一种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目前,临床上常采用胺碘酮对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治疗。但患者在使用胺碘酮进行治疗期间易出现恶心、呕吐、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从而可影响其对用药治疗的依从性。因此,临床上应对使用胺碘酮进行治疗的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以减少其不良反应,提高用药的安全性。在本文中,笔者对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58例使用胺碘酮进行治疗的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旨在研究对此类患者进行整体护理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58例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纳入本研究。这些患者入院的时间为2016年6月至2018年1月。这些患者在入院后均使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其中,排除患有脑血管疾病、癫痫、阿尔茨海默病及精神疾病的患者。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Ⅰ组与Ⅱ组。在Ⅰ组患者中,有男15例(占51.72%),女14例(占48.28%);其年龄为51~80岁,平均年龄为(65.57±7.73)岁;其冠心病的病程为1~9年,平均病程为(5.06±2.53)年。在Ⅱ组患者中,有男16例(占55.17%),女13例(占44.83%);其年龄为50~82岁,平均年龄为(65.06±7.51)岁;其冠心病的病程为1~10年,平均病程为(5.25±2.48)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在两组患者入院后,对其均进行抗心绞痛、抗血小板聚集、调脂、控制血压和血糖、改善心功能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同时用胺碘酮对其进行治疗。胺碘酮(生产企业:天津市中央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2020263;规格:0.2 g/片)的用法是:口服,0.2~0.4 g/次,1次/d,每天的最大用药量不可超过0.6 h,连续用药8~10 d。

1.2.2 护理方法 对Ⅰ组患者进行用药指导、病情观察、健康宣教及生活护理等常规护理。对Ⅱ组患者进行整体护理,方法是:1)病情观察。在患者入院后,让其绝对卧床休息,为其连接心电监护仪,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并做好记录。对于恶性心律失常患者,密切监测其心率变异性、Q-T间期等指标。若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对于心绞痛症状严重的患者,让其及时服用抗心绞痛的药物。若患者在用药后其心绞痛的症状仍未得到缓解,应遵医嘱为其应用镇痛剂。对于呼吸困难的患者,协助其吸氧。2)健康宣教。在患者的病情稳定后,向其介绍冠心病与心律失常的相关知识(如二者之间的关系、治疗冠心病与心律失常的方法及预防心律失常发生的方法等),告知其胺碘酮的治疗效果、用法用量及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等,以提高其对用药治疗的依从性。3)心理护理。绝大多数冠心病患者在发生心律失常后均会出现较大的心理压力,易导致其情绪低落,从而不利于其康复。在患者入院后,主动与其进行沟通,取得患者的信任和好感,与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耐心倾听其诉说,从侧面了解其心理状态。根据患者的不同心态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尽量满足其合理需求,从而帮助其减轻心理压力,使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接受治疗。4)用药监护。在患者服用胺碘酮后,对其进行心电图检查,观察其Q-T间期是否存在延长的情况。若其Q-T间期存在长间歇、窦性静止的情况,且其心率低于40次/min,应立即告知医生,并协助医生对患者进行治疗[1]。5)胺碘酮所致不良反应的观察。在患者服用胺碘酮后,详细记录其用药的时间,并注意观察其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向患者介绍服用胺碘酮后常见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心动过缓、便秘、肝功能异常、头晕、视力下降等。告知患者在出现上述不良反应后要立即告知医护人员,不可自行处理。6)胺碘酮所致不良反应的处理。恶心呕吐:让患者减少用药量或停药,并指导其食用低盐、低脂的食物,以减轻其上述症状[2]。心动过缓:让患者立即停药,对其进行心电监护,并遵医嘱用山莨菪碱、地塞米松等药物对其进行治疗。肝功能异常:让患者减少用药量或停药,并遵医嘱用保肝药物对其进行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服用胺碘酮后发生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心动过缓、肝功能异常等)的情况。在两组患者出院前,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调查(调查方式为匿名调查)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总满意率=(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1.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接受护理后两组患者胺碘酮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接受护理后,Ⅰ组患者与Ⅱ组患者胺碘酮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34%与41.38%,二者相比,P<0.05。详见表1。

表1 接受护理后两组患者胺碘酮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情况的比较

Ⅰ组患者与Ⅱ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分别为79.31%与96.55%,二者相比,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情况的比较

3 讨论

冠心病是指由于患者的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导致其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进而造成其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的一种心脏病[3]。动脉粥样硬化是诱发此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另外,缺少体力活动、患有高血压、饮食习惯不良等也是诱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此病患者随着病程的延长,其病情可逐渐加重,易出现心律失常、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等并发症,从而可危及其生命[4]。临床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在合并心律失常后,其心输出量可明显减少,从而可缩短其心脏的舒缩时间,使其出现胸闷、气短、乏力等症状。目前,临床上常采用胺碘酮对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治疗。用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机制是:此药可阻滞钾离子内流,延长心室、房室结、心房的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使心肌细胞不应期趋于一致,从而达到改善心律失常的目的[5]。此药的半衰期较长,可达40天左右。此药易引起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心动过缓、便秘、肝功能异常、头晕、视力下降等。相关的研究表明,在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使用胺碘酮进行治疗期间,对其进行科学的护理干预,可降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用药的安全性。整理护理是一种集科学性、系统性、先进性为一体的护理模式。在本文中,Ⅱ组患者在接受整体护理后,其胺碘酮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Ⅰ组患者。这与何素华[6]的研究结果相近。

综上所述,对使用胺碘酮进行治疗的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可取得良好的效果,能显著降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其用药的安全性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

猜你喜欢

胺碘酮入院冠心病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住院医师入院教育实践与效果探索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警惕冠心病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效果观察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39例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82例分析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82例疗效分析